052D舰体厚度3厘米,仅比1元硬币大一点,军舰为什么要“皮薄馅大”?
确实,现代的军舰都不怎么强调装甲防御了,因为现代的科技已经可以让驱逐舰在对弹药的拦截上下功夫了,主动的防御系统总是比传统的装甲防御这样的被动防御更加靠谱,而且成功概率更高,被动防御不就是最后挨那一下嘛。
图为美国海军舷号为DD991的伐夫号驱逐舰被鱼雷轰去了整个舰首依然没有沉没,这体现出现代水密隔舱体系的厉害,抗沉性可比几个装甲重要多了。
话说起来,30毫米厚的外壳已经不算薄了,现代军舰的设计是空间设计和吨位设计,对于吨位的控制非常严格,军舰上空间有限,需要装载大量的雷达、武器设备,这些设施都需要占据巨大的空间,然而军舰上寸土寸金,没有足够的空间,如果说,削弱了外壳的厚度和重量,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和吨位去装载更多的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那么我想是值得的。
俄罗斯的基洛夫级巡洋舰,拥有一个120毫米厚的主装甲带,在花岗岩导弹发射器的舱盖上,还有30毫米厚的装甲保护,因此,他还保留了老式主力舰的一些特点,被称为战列巡洋舰。
比如,2017年初,美国海军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在也门附近的阿拉伯海域近海,遭到了也门胡赛武装的反舰导弹攻击,这艘驱逐舰通过电子诱骗使得两枚导弹失去了目标,掉在了军舰附近的海面上,军舰的防空导弹则拦截了另外的2枚来袭导弹,随后,这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动用其127毫米舰炮,摧毁了岸上也门武装的反舰导弹发射车辆。体现的就是现代军舰的主动防御能力,这可比装甲要管用。
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是抗饱和攻击的思路产生的军舰,就是为了防御。
再者说,军舰上虽然没有更厚的装甲板了,但是军舰的隔舱体系却更加完善了,美国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曾经在一次测试中,在失去了整个舰首的情况下,硬是靠着水密隔舱的完整性,支持军舰浮在水面上,没有下沉,这样的“僵尸军舰”体现出现代军舰强大的生存能力。抗沉能力,抗冲击力,远比增加那几英寸的装甲要来的实惠和有效,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在阿利伯克级后,世界各国都发展出来自己的“盾舰”,这些都是精于防御的军舰。
现代军舰布置有完善的主动防御武器,比如区域防空导弹,中近程防空导弹,近距离速射炮近防系统,还有反鱼雷火箭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有效应对鱼雷和导弹的攻击,建立起立体和多层次的拦截体系,在面对敌人的打击时,甚至可以A射B导,为友军导弹提供指引,攻击敌人的攻击兵力甚至是拦截其发射的导弹。
盾舰发展到现在,已经产生出055这样的全面和强大的战舰,在没有装甲的情况下,吨位已经超过了12000吨,如果有装甲,就奔着2万吨去了,完全不值得加装甲。
所以,现代军舰完全可以皮薄馅大,毕竟“馅”就是舰载武器,就是军舰的战斗力,“馅”当然越大越好了。
052D舰体厚度3厘米,仅比1元硬币大一点,军舰为什么要“皮薄馅大”?
呵呵,30mm已经很厚了!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也就50mm,并且052D的舰体也就是球鼻艏部分、舰舯部分钢板厚一些,其它部分还没有30mm的厚度。现代海军进入到导弹化时代之后,舰体的建造开始向轻薄化发展了。
第一个原因就是:钢铁冶金工业的发展,二战期间的军用舰船用钢材仅相当于现代普通民用船舶钢材…而现代军舰用钢材的强度在相同的厚度上却提高了2.5~3倍!也就是说现代战舰30mm厚钢板,等同于二战期间的75~90mm舰用钢板的厚度,而那个时候的8000吨级别的轻巡洋舰也差不多这个厚度,钢材质量的提高使得军舰的板材没必要再厚了,强度达到要求就可以了。图片上这种钢材叫做“球扁钢”,是舰船建造中的型材也就是“龙骨”和肋骨,是支撑舰艇体的主要结构件,在舰船建造中球扁钢的间隔距离(密度)要远小于一般民用船舶,由于球扁钢也采用与舰板一样的材质,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舰船的强度。
第二点,战舰装备进入到导弹化时代之后,二战期间的重甲防护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战斗部装药量超过了300公斤高能炸药,并且使用“半穿甲”战斗部!这样的打击威力就连“大和级”战列舰都防不住,更别说比它小了许多的7000吨级别的驱逐舰…所以,使用再厚的外甲也无济于事。俄制SS-N-22“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战斗部装200公斤黑索金高能炸药,加上末端超音速攻击,其威力大大高于二战期间“大和级”战列舰的94式460毫米主炮的炮弹!所以,现代战舰使用厚甲没有任何意义。第三:现代战舰的电气化水平要远超过二战期间的战舰,各种雷达、电子设备、武器装备…都是耗电大户!并且随着军舰生活的人性化,生活区的各种空调、照明、娱乐设施也需要大量用电,在这种用电量剧增的情况下,不但辅机要增加数量,战舰的主机有时候也要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主机的功率输出…如果舰体自身重量太大,就会形成“死重量”,主机输出功率不但没有提高航速和航程,反而白白消化掉了。
现代战舰在建造上以提高航速和续航时间为主,减轻舰体舰艇重量不但降低建造时间和成本,更可以安装更多的武器装备,因为舰艇变轻主机功率输出可以灵活掌握,辅机发电可以用在更多的电器设备上…当然舰艇内某些舱室还是需要有一定厚度的,比如:弹药舱室、指挥舱室…但这些舱室所使用的材料不一定都是钢材,结构类似坦克的装甲,由多层凯夫拉或者陶瓷装甲防护,这样就减轻了整个舱室的重量。与货轮相撞的“伯克级”驱逐舰前舰桥位置,内里就是“宙斯盾”雷达监控室一片狼藉,舰桥的钢板厚度也就12~16㎜(太厚的钢板增重后影响战舰的重心稳定),虽然有一定的强度,但是与六七万吨的货轮相撞,根本抵不住巨大的撞击力,就像易拉罐一样!
052D舰体厚度3厘米,仅比1元硬币大一点,军舰为什么要“皮薄馅大”?
因为厚了也防不住导弹,还增加负担。不光052D,几乎所有的水面舰艇都是“皮薄馅大”。
“皮薄馅大”的052D
对现代水面舰艇而言,主要的威胁是导弹而不是炮弹,在导弹的巨大威力面前,现代军舰装甲再厚也没有用,大舰巨炮拼装甲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
以反坦克导弹的威力连装甲厚度远超军舰的现代主战坦克都抗不住,而现代反舰导弹的战斗部重量大多超过150公斤,远非全重才几十公斤的反坦克导弹相比,且普遍采用半穿甲或聚能战斗部,穿甲或破甲厚度能接近1米,这样的威力二战时期的装甲战列舰都防不住,别说052D了。
如易拉罐一样脆弱的现代军舰
现代军舰的防御手段是防空导弹、近防炮、干扰弹构成的远、中、近多重反导系统,或是合理规划多舱室分隔和高效的损管系统,能保证多舱进水不沉和迅速灭火,而不是外面的装甲,与其在军舰上堆装甲,不如把节省下来的重量用在防御系统上来得实用。
随着冶金水平的提高,现代军舰用30毫米厚的高强度合金钢板就可满足高海况下抗风浪的基本需求,这个厚度仅相当于一元硬币,就是航空母舰也只需要50毫米厚的飞行甲板即可满足舰载机粗暴降落的强度要求,既然薄了可以满足要求,再厚就没有必要了。
军舰外廓的主要作用是抗高海况冲击
皮薄了馅才能做得大,现代军舰的内部设备远比二战军舰密集,不光有动力系统,还有发电、变电、配电装置,在不同波段工作的各类传感器,炮弹和导弹,还有直升机及其机库,更不要说燃油了,密度很大。而排水量却比二战时的战列舰大为下降,如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排水量达到7万吨,而现代最大的基洛夫级巡洋舰也只有2.8万吨,052D更是只有7000吨,皮太厚了就没那么大的内部空间了。
巨炮与厚装甲的大舰是互为因果的
但有一些要害或核心部位还是要加强装甲防护的,如弹药库、指挥室等,但即使这里釆用的是凯夫拉或陶瓷那样类似坦克装甲的材料,而不是厚重的均质装甲。
总之,就像火枪淘汰了中世纪的凯甲骑士一样,导弹淘汰了水面舰艇的厚重装甲。
052D舰体厚度3厘米,仅比1元硬币大一点,军舰为什么要“皮薄馅大”?
标准意义的舰用钢装甲早已经被淘汰了。不仅是052S驱逐舰的舰体钢板这样薄,所有现代驱逐舰都是薄皮大馅,连小口径炮弹都防不住。从50年代开始,早期的反舰导弹进入主要强国海军服役,这时的反舰导弹,多采用威力巨大的聚能战斗部,能轰开1米厚度的装甲钢,任何装甲在重型反舰导弹面前都像纸一样薄弱,即使是数万吨的战列舰也不能幸免。
所以,二战以后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都已经不配备装甲,多使用20至30毫米厚度的高强度合金薄钢板作为舰壳。在保证舰体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全舰的重量。军舰的强度,主要依靠多舱室的分隔和良好的结构设计来提高抗沉性。只是在战斗指挥中心、动力舱、油舱、弹药舱等核心舱室加装附加装甲,采用材质较轻,防弹性更好的材料来加强装甲防护能力,比如凯夫拉和陶瓷装甲等材料。
在2013年8月30日,加拿大海军排水量5000吨的“阿尔冈金人”号导弹驱逐舰,在太平洋演习时发生碰撞事故。该舰左舷的机库上部被切开一个大口子,舰体的薄钢板的撕裂着,裂口看起来颇为恐怖,舰体钢板就如同马口铁罐头一样薄。
例如美国的阿利伯克驱逐舰,在弹药库,指挥室和部分轮机舱使用了70吨凯夫拉材料,伯克II级增加到120吨,这些重要部位的等效装甲厚度是80毫米左右,能够防御一枚中国鹰击83反舰导弹级别的亚音速半穿甲战斗部的打击。当然,在鹰击12这样的三四马赫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面前,也是豆腐。
所以,现代巡洋舰或驱逐舰的防御方式,早已经不完全依靠装甲,毕竟扛着上万吨的钢板满世界跑,很耗油的,就是美国也吃不消。现代军舰的防御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远中近程的舰空导弹、高速近防炮和有源无源电子干扰等等。既能够对来袭的反舰导弹和炮弹实施硬杀伤,也能够通过电子干扰实施软杀伤。
052D舰体厚度3厘米,仅比1元硬币大一点,军舰为什么要“皮薄馅大”?
052D驱逐舰几厘米的舰体厚度看上去的确很没有安全感,但实际上这个厚度在现代军舰中并不算薄。不像二战时期几百毫米厚的装甲舰体,如今几厘米厚的军舰舰体非常正常。那么为什么现代军舰的舰体要如此设计呢?有个几百毫米的装甲舰体真的“不香”吗?
(052D驱逐舰)
现代军舰的舰体厚度与舰体材料、作战模式和作战理念的转变可以说密切相关。首先,现代军舰使用的钢材与二战时期相比具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一大批硬度高、厚度小、重量轻的新型钢材被大量应用到了现代军舰上。如美国的HY-80钢材、HY-100钢和HY-130钢等材料,不仅具备很强的屈服硬度,而且厚度小、重量轻,预热时间短。同等厚度小,钢材的硬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便于加工,有利于军舰的快速制造。二战时期军舰所使用的钢材,放在现在而言只相当于普通民船的钢材,达不到制造现代军舰的要求。
(现在军舰使用的新型钢材,具有硬度高、厚度小、重量轻的特点)
其次是作战模式和作战理念的变化。二战时期的军舰,特别是战列舰这类舰艇,之所以需要厚重的装甲防护,主要是因为交战距离多在视距范围内,使用的武器也多为大口径的舰炮。因此,在这种条件下,装甲舰体的确可以为军舰提供很好的防护能力,提高军舰的生存能力。不过,二战结束后随着电子技术和导弹技术的发展,雷达和导弹为主的超视距作战取代了大舰巨炮成为了海战的主角。据二战期间日本神风特攻队自杀式攻击的经验,高速飞来的飞机只要不被打的凌空解体,一旦撞到军舰上还是会造成巨大的损伤。同理,对于那些携带有高爆战斗部,高速飞来的反舰导弹而言,军舰就算有装甲防护也很难保证可以抵御反舰导弹的攻击。
(战列舰采用视距内火炮对射的作战方式,对装甲防护有很高的要求)
(雷达和导弹为主的超视距作战成为了现代军舰主要作战模式)
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军舰的生存能力,要么选择增加装甲的厚度,要么想办法提高军舰的防御作战能力。由于现代军舰需要容纳导弹、雷达以及指挥通信等基础设施,如果提高装甲的厚度,势必会使军舰的吨位、机动性、建造成本和维护升本大增,而且面对越来越先进的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也很难保证可以有效防御。为此,现代军舰采取了提升防空识别和预警探测能力,加强导弹拦截和防御作战能力的方式来提高生存能力。这就使得军舰对于厚重装甲舰体的需要逐渐下降,使用较薄的高强度钢材舰体,即可以保证容纳足够多的作战设备,也可以提升机动性,降低建造和使用成本。
(即便有装甲防护也难以抵抗重型超音速导弹的攻击)
(现代军舰通过提升预警探测能力,加强导弹拦截作战能力的方式来提高生存能力)
不过,虽然军舰不再追求装甲舰体的防护来提升生存能力,但在一些关键部位还是会使用新型材料制作的装甲来提供额外的防护能力。如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虽然舰体采用了钢材料,但在弹药舱、机舱和电子设备舱等却使用了凯夫拉装甲予以防护,提高这些部位的抗爆和抗冲击能力。同样,我国的052D驱逐舰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综合来看,伴随着材料的进步和作战理念的发展,现代军舰已经不需要厚重的装甲舰体了,薄皮大陷才是更好的选择。
052D舰体厚度3厘米,仅比1元硬币大一点,军舰为什么要“皮薄馅大”?
目前中国海军部队早已批量装备国产大型通用化驱逐舰052D型了。并且据国内相关的新闻媒体报道称,也由于该型驱逐舰在军中颇为优异的表现,目前该型舰相关的建造数量已经超过10艘的数量了。
同样,作为由中国军用船舶工业独立研发设计的国产第三代通用驱逐舰052D,所蕴涵的先进军用舰船技术水平还是非常高的,也是中国海军装备第一款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通用驱逐舰。
至于,提问之中提到的国产大吨位通用驱逐舰052D型,其自身的船体的厚度只有3厘米的言论,显然这样的言论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作为装备于中国海军部队的大型主力水面作战舰艇,其相关舰艇的制造参数是严格保密的,外界也肯定是不得而知的。并且,中国军用船舶工业对于建造大型军用舰船也是有着自己一系列严格的建造要求和标准。
的确,现在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其相关的舰艇厚度确实不如以前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了,但也几乎可以肯定的说,纵使现在建造舰船船体的相关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也几乎不大可能是提问之中所提到的这个厚度。毕竟,国产大吨位的052D通用型驱逐舰,其整体舰身使用的材料厚度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更为惊喜的是,据国外相关的新闻媒体报道称,中国船舶工业已经在原先052D型驱逐舰的基础上,整合了中国船舶工业最新开发出来的先进军用舰船技术,研发出来了其最新改进版本052E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