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如果德国不入侵苏联,苏联会入侵德国吗?
假如二战时,德国不去入侵苏联,苏联也一定会去打击德国,苏联为此做了多年的准备,著名的深远战役学就是为了德国准备的,苏联为此把自己的军事战略储备库的三分之二以上都布置在了边境地区,这是一种进攻布置,也导致了自己在当年被德国打击的初期就在前线损失了大量的物资和军力。
图为德国和苏联两国分别占领波兰的土地示意图,可见苏联占据的部分也不比德国小。
这说明,苏联也一直把德国作为自己的目标,事实上,苏德之间的不信任是双方都心知肚明的,当年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一个目的就是双方都想为自己争取时间,但是战争爆发的突然性还是出乎了苏联的预料,德国率先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也是不愿意看到苏联在1942年完成备战,害怕到时候再开战就困难了。
苏联夺取土地作为战略纵深这一手段经常用,图为二战后的德国分裂图,苏联占据了东部地区。
德国当初进攻波兰,本来已经彻底打垮了波兰,但是历史上很少强调的一点是,在德国从西边打击波兰的时候,苏联事实上出兵占领了波兰的东部地区,波兰能在一礼拜时间里一败涂地,也和被两大强国两面夹击有一定关系,不论是波兰的东部还是西部,都不是后方了,都成了前线了,波兰岂有不败之理。
苏联在二战爆发前,其实已经做好了打击德国的准备。
苏联之所以出兵波兰,原因就在于不想看见德国独吞波兰领土,占据波兰的一部分,以作为战略纵深,防备德国直接打击苏联本土,这足以看出,在苏联的战略判断中,两国是必有一战的,必须要在重大事件中做好充分的准备。苏联的领导层当时就已经认定了德国必是苏联的敌人,也是苏联一直以来军事战略针对的目标。
图为德军在进攻苏联途中的绘画作品,苏德双方都是以快速的装甲集群作为主力。
所以,按照苏联的构想,进攻才能先发制人,深远战役学如果在1942年演练完成,利用到时候的苏联兵力,一举攻下德国不是问题,所以有人说,德国当年先发制人打苏联,如果德国不去打苏联,苏联也一定会返回来打德国的。这是国家意识形态和利益决定的,不被其他因素左右的。
二战如果德国不入侵苏联,苏联会入侵德国吗?
很难!从硬件上看,苏联应该会进攻,但软件上,不支持。
实际上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已经形成了对德的战略布局。苏德瓜分了波兰,但双方也失去了缓冲区,直接见面。在乌克兰方向,苏联有百万大军。南斯拉夫历来是苏俄势力范围。在波兰、乌克兰、南斯拉夫,苏联对德国的东部形成了一个包围的布局,同时部署了几百万部队。
而德国的首都柏林非常靠近东部边境。苏德之间虽然还隔着半个波兰,捷克,奥地利,但欧洲的这些国家都比较小,名义上隔着国家,其实就是半个省,几百公里。德国和法国,是两个省之间的战争。
苏联当时在德国的东方已经形成了半月形的包围,几百万的部队处于攻击位置。德国还在和英国纠缠,主力部队又都在西线。德国的局面是非常危险的,后背完全暴露给了苏联。所以希特勒不敢登陆英国。他要是主力部队渡海登陆英国,苏联在背后搞他一下,就成笑话了。去打英国,自己老家被端了。登陆英国的德军都不知道咋回来了。
即便是不登陆英国,防御苏联。如果苏联先动手,几百万部队打过来,德国也很难招架。苏联已经布好了局,形势非常完美,可以从半月形的阵地出发,几路突击到德国境内。
而且苏联也有进攻德国的计划。
战争之前,苏德有互不侵犯条约,是盟友,但最终德国打了苏联,苏联自己也有进攻德国的计划。美国那边虽然站在了英国阵营,但他也有打英国的计划。这些事都没啥好惊讶的,很正常。各国都有参谋部,他们的工作就是提前制定计划,打英国用什么计划,打德国用什么计划,打苏联用什么计划......到时候领导人决定了打谁,直接拿对应的计划就好了。这些计划往往要提前十年八年的制定,不能领导人决定打谁,临时再制定计划,这不行。
传说中的苏联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不用考证,应该是真的,也没必要大惊小怪。但这也不代表苏联必然要打德国。打不打,都得准备出来。
苏联有打德国的计划,在战略上也已经完成布局,还处于非常大的优势。如果苏联先动手,德国非常难抵抗。所以,希特勒选择了先下手。
从客观条件上讲,苏联完全有可能进攻德国。但在主观意识上,不能。斯大林没有主动进攻德国的勇气,他不敢惹希特勒,也不相信苏联能打过德国。
苏俄历来不擅长打仗。你1万人,我1万人,势均力敌的打仗,苏俄没赢过。苏俄的胜利都是你1万人,他5万人,你死5千,他死2万,这么赢的。
苏德战争之前,一战,德军两线作战,主力部队在西线,东线用少量的部队就歼灭了几百万沙俄军队,打得沙皇俄国解体。而且东线德军也打到了莫斯科附近,苏联政府最后和德国签订了卖国的布列斯特条约,割让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赔光了国库里的钱。
这个时期,斯大林是局内人,完全参与了,也完全了解。
一战以后,苏联和刚建国的波兰打,几十万,近百万的苏联红军和十几万的波兰军队打,最后又是苏军被击败,苏联主动求和,和波兰签订了里加条约,刚刚复国的波兰从苏联手里夺得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单华沙一次战役,苏军就损失15万人,波军损失5万,还是上面说的,这是苏军几十万打十几万的效果。
而这场战役,斯大林是指挥者之一。
再往后是苏联打芬兰,苏联两亿多人口,芬兰两三百万,芬兰军队两三万人,结果苏联损失了100万人。平均下来每个芬兰军人得打死打伤三四十苏军......无法理解他这仗是咋打的。
在远东的诺门坎,苏联和日本打了一仗。诺门坎战役比较有意思,因为我们看报道都是苏联的坦克有多大的优势,火炮有多大的优势,日本人死伤惨重......最后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一笔带过:日本死亡了8千4,苏联死了9千七。
诺门坎战役,苏军人数是日军3倍,坦克数量是日军7倍,更主要的是苏联的坦克比日本的坦克要强得多,多到了没法比的程度。日军的坦克拿机枪就能打穿。按真实战斗力算,苏军坦克得是日军35倍。1辆苏联坦克顶5辆日本小豆坦克。苏军火炮是日军火炮的6倍。火炮数量6倍,炮弹发射量是几十倍。
苏联是重甲部队和日本的轻装步兵打,战果也很匪夷所思,被击毁了400多辆坦克战车。日本100多架战斗机,苏联500多架,最后苏联损失了一半。
但是历来宣传的都是苏联打赢了,日本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实际上是苏联主动要求停战。而且不论是苏芬战争还是诺门坎战役,都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的。
一战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俄军队的战斗力,低得令人发指。
另一方面是德军的优异表现。一战是德军和英美法俄四个顶级大国打,在这样的围殴下,德国还干败了苏俄。最后德国的失败也不是因为战场上打输了,而是国内犹太人闹革命。所以德国人才不服气。二战初期,德军迅速灭了波兰军队。这时候的波兰军队不弱,如果和苏联单挑,还不一定谁输谁赢,波兰甚至有信心先动手和德国打,很膨胀。可真动起手来,波兰迅速被德国灭亡,不堪一击。
转过年,德国1个多月,灭了当时号称陆军世界第一的法国,就在陆地上灭的他。
苏德战争之前,苏军啥水平,德军啥实力,斯大林自己心知肚明,赤裸裸的战绩都摆在明面,而且他是亲历人。这些希特勒也完全知道,是希特勒轻视苏联,敢打他的原因。
另一方面,斯大林为了发展重工业,拿粮食换设备,造成了乌克兰大饥荒,饿死了几百万人。又在国内搞肃反,杀了很多人。国内的军民有多恨他,他自己也心知肚明。真和德国打起来,部队、人民能不能帮他,是很大的问题。
在斯大林眼里,部队的战斗力远不如德军,部队也并不可靠。他绝对没信心和德国打仗,不相信苏军能打赢德军,也不相信苏军会忠实于自己。独裁者必定是多疑、心虚的。
从以后的事情上也能看出斯大林是怎样的人。朝鲜战争,在中国出地面部队的情况下,他都不敢站出来正面、公开的对抗美国。欺软者必然怕硬,对内残暴者必然对外软弱。德国当年为什么那么霸道?因为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一战之前,他对自己国家的老百姓都是相当的好。现在的工伤保险,法定节假日,都是德国在一战之前很多年就搞出来的。
所以,虽然苏联已经在战略形势上完成对德国的半包围,但想让斯大林下最后进攻的命令,他绝对不敢。
斯大林一直和希特勒有很深的勾结,既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在研究苏联加入德国阵营的问题。斯大林的战略布局,只是政治工作,希望占据有利局面,然后能在和德国的谈判中,多争取点利益。但谈判拖拖拉拉,没有结果,希特勒一方面失去了耐心,一方面也是怕苏联先发制人,于是他选择了开战。
德国发起突袭,斯大林消失了很长时间,一周以后才露面。这期间他处于崩溃状态,知道德国进攻的消息,不知所措。因为在他心里也觉得自己肯定要完蛋的,苏军肯定不是德军的对手。但这应该不是斯大林最担心的,他最担心的是全国军民不支持他,趁乱搞他。主要他是对自己人没信心。他要是有信心,应该当晚就来个慷慨激昂的全国演讲,动员全军,但他没有。
他没信心能挡住德军,怎么可能有信心主动打德国?苏联最后是打赢了战争,问题是斯大林在战争之前并不知道。
苏德战争的胜负,是一件比较绕的问题。德国之所以没能拿下苏联,根本原因是:轻敌。
希特勒对苏联估计不足。而轻敌来自于苏芬战争。两个亿的人口大国,打两三百万人口的小国,损失100万部队。导致希特勒极度轻视苏联。这里的逻辑就有意思了,因为苏芬战争,苏军表现太差,导致德国轻视他。但又由于德军的轻视,导致准备不充分,没拿出更大的力量迅速击败苏联,导致德国战败,苏联保存下来。如果苏芬战争中,苏军表现出足够的强大,希特勒高度重视,最后开战的时候,德国多拿出100万部队,苏联就亡国了......
这100万人,德国完全拿得出,面对德国的进攻,苏联是全国总动员,男人都拉出来参军,德国没有,没有进行总动员。德国是用常备军和苏联打,如果他也全国总动员,多组织一两百万部队根本不是问题。但希特勒一直没进行总动员,因为他总觉得能迅速击败苏联。结果耗的时间长了,精锐部队消耗光了,再动员,晚了。要是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苏联,多动员一百万,两百万,能做到。德国最后投降的时候,还有700万的部队呢。
另外一点是由于希特勒的轻视,认为能轻松击败苏联,导致他没组织统一战线。对苏联地区的人民,对被俘虏的苏军极其残暴。导致苏联军民对德军又恨又怕,只能站在斯大林一边。斯大林最怕的事情,希特勒帮他解决了。
也是由于轻敌,希特勒没能为部队准备冬季服装,打仗磨蹭,不直接进攻莫斯科。
希特斯是这样看待苏联实力的,斯大林也是这么看的。只不过一连串的轻敌,导致了希特勒功败垂成。
二战如果德国不入侵苏联,苏联会入侵德国吗?
会!如果二战德国不入侵苏联,苏联绝对会打德国。事实上苏联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准备了。具体的咱们往下捋!
斯大林这个人野心是很大的!并不比希特勒差多少!都有一颗称霸的心!德国有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而苏联也有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大雷雨计划”是苏联红军率先打击德国并称霸欧洲的野心计划。1941年5月,斯大林批准了该项计划。
苏德战争之前,斯大林在苏德边境部署的兵力是德军的1.6倍。从战机、坦克、火炮数量上来看全面优于德军,坦克更是德军数量的四倍有余。虽然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希特勒跟斯大林都没拿这条约当回事。条约是死的,人是活的。有句古话说的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德军正在西线与英法联军奋战,斯大林认为德军会陷入与英法联军的战争泥潭,到时候他可以趁火打劫,挥兵南下,剑指欧洲,把希特勒的天下,变成他斯大林的地盘!
1941年3月,苏联红军制订了“西线战略扩张计划”,原本是想在6月12日发动对德作战,但是因为苏联国内的情况,准备并不充分,所以该计划推迟到7月。斯大林根据估算德国应该会在占领完英国之后进攻苏联,可是万万没想到的希特勒不按常人出牌,不管三七二十一,在6月22号率先进攻苏联,比苏联的“大雷雨计划”早了一个多星期。
假如苏联没有“大雷雨计划”,斯大林也没有称霸欧洲的野心。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斯大林肯定懂。德国拾到完了英国,接下来肯定会收拾他们苏联。所以早作准备,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人家德国先下手了,所以他苏联遭殃了!
再者即使斯大林很蠢,相信那个跟德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 英美两国也会频繁拉拢苏联进攻德国。事实上,在德国占领法国,进攻英国的时候,英国跟美国已经频频向苏联示好,不断的给予援助,要求苏联尽快进攻德国,开辟两线作战。而斯大林比较贪婪,以进攻德国准备不足为由不断的向英美争取利益,英美也是下血本对苏联大力援助。斯大林进攻德国只是早晚的事。
综上所述,二战时期即使德国不进攻苏联,苏联也会进攻德国,意图称霸欧洲!
我是抽烟的苦咖啡,感谢关注与支持!
二战如果德国不入侵苏联,苏联会入侵德国吗?
苏共与纳粹观念相左
没有共同之处
天然死敌
希特勒坚定认为
斯拉夫人
不配有国家有尊严
只有被德国人奴役的份
反苏之情昭然若揭
希特勒图谋
先攻取西欧诸国
摆平法英
西线无战事后
再回头攻击苏联
从而避免二线作战
为此德苏签订互不侵犯秘密协议
苏联经过大运动后
各项工作待兴
一时无力与德国抗衡
当时法英阴险
一味想把祸水东引
指望德苏恶战
法英可坐享渔翁之利
苏方一心要破此局
既然希魔有意先攻击法英
谋求稳住苏联
苏联顺势而为
求得宝贵的发展时间
但是苏德之间
心智肚明
先握手言和
再图其余
二战时
即便德国不入侵苏联
苏联实力全面提升后
必然会与德国一搏
纳粹的思想深处
已将铲除苏维埃政权为己任
挨到机会
必然生死相拼
苏联不会让德国坐大
等着挨宰
故,时机成熟
苏联会主动打击纳粹
#凌远长著#
二战如果德国不入侵苏联,苏联会入侵德国吗?
只能说是有可能,因为苏联1941年战争爆发之前制定的所有国防动员计划和战略展开计划全部都是基于遭到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同盟入侵的基本情况,本质上苏联是在实施战略防御。至少在1941年以前苏联绝对没有任何主攻进攻的可能,既没有制定相关的战略进攻计划,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战争总动员。一般来说发起战争的基本前提就是实施全面的动员,将部队扩充到计划中的编制规模,德国和日本在发起战争前都完成了战争动员,而苏联直到1941年都没能完成动员工作,至少要到1942年才能完成全部的动员工作。也就是说,至少要到1942年苏联才有可能进攻德国。
许多人会提及著名的“大雷雨计划”,来指出苏联即将对德国发起全面的入侵,事实上这个计划远谈不上是针对入侵德国的全面进攻计划,它的目标相当有限,仅仅是针对在波兰东部集结的德军,其作战规模仅是苏军西部地区的150个师的苏军,介于苏军师的实力只有德国师的一半左右,苏联在西部地区的军事实力仅仅是集结中的德军实力的一半,根本不可能担负入侵德国的战略任务。这个计划本身只是为了破坏德军的入侵企图,利用先发制人的作战思想来破坏德军的战略展开,拖延德军的进攻,将战争阻止在国境外,为后方的总动员行动争取时间,本质上是一种在战略防御框架内的有限攻势计划,不是为了进攻而进攻,而是为了防御而进攻。
鉴于德军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巨大战斗力,和苏军在数次局部战争中的不力表现,苏联清醒的认识到在军事力量上和德军存在的巨大差距,即便苏联在1942年完成全面的战争总动员(总兵力将达到800多万人),也绝不会贸然选择进攻德国。因为当时在欧洲大陆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和苏联一起进攻德国的陆地强国,苏联唯一可以联手的就是英国、美国,而这些国家无法迅速开辟陆地战场,这意味着苏联将担负起和德国最强大的陆军进行对决的作战任务,苏军显然没有获胜的把握,即便可以获胜那也绝对是惨胜,苏联自己也将耗尽实力,而英美却坐享其成,显然这不是苏联所希望的。苏联绝不会给资本主义国家当“打手”使的。
苏联是否进攻德国将取决于德国和英国之间的战争,长远的说就是德国和英美之间的战争,只有德国在战争中表现出明显的败势时,苏联才有可能加入战争,和英美一起进攻德国。苏联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就是德国和英美僵持不下,互相谁也无法战胜对方,这样苏联的立场将决定整场战争的走势,谁都想拉拢苏联入伙,而苏联可以趁机赚取最大化的利益,而自身付出的代价却非常微薄,就如同一战中的美国一样。苏联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衰落,而共产主义得到传播,苏联会尽可能的保存自身的实力来保卫红色政权,而对于德国则希望通过他们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内斗来进行削弱,苏联不只是希望德国的衰落,而是希望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衰落。
不过客观来说,两个直接接壤的陆地强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几率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当两国的势力扩张方向相冲突时,战争的爆发几乎是肯定的。唯一疑问的是谁将率先挑起这场战争。
二战如果德国不入侵苏联,苏联会入侵德国吗?
历史就是个伪君子,反法西斯的胜利让我们看到了希特勒入侵波兰挑起了二战,成为了罪魁祸首,但从1939年9月入侵波兰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近2年的时间里让我们忽略的苏联老大哥也没闲着,当希特勒横扫西欧时,斯大林正向东欧扩张,血腥程度不亚于纳粹德国,希特勒光明正大的屠杀犹太人,斯大林偷偷摸摸的迫害犹太人,希特勒只为换臣服政党,而斯大林制造卡廷惨案。
图为入侵波兰时,在路边歇息的德军。
1939年9月28日双方瓜分完波兰,还愉快地划了条边界线,苏德两国称之为“最后的国界”,希特勒将重心放在横扫西欧时,斯大林大肆向东欧扩张,这就等于在德国屁股后面打枪放炮。10月苏军进军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个月后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苏联版图。
卡廷惨案,斯大林到底想干什么?
同一时间,苏联单方面宣布帮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苏联军队强制性进入这三国,修建海军基地和飞机场等军用设施,1940年7月,这三国正式纳入苏联版图,新增领土18万平方公里。
图为跨国边界桥,进入芬兰的苏军。
也是这个时间,苏联开始弄芬兰,1939年11月苏芬战争爆发,随即芬兰被打残,1940年3月芬兰割让4万平方公里领土给苏联,并将汉科半岛租给苏联作海军基地,租期30年。1940年6月苏联强占罗马尼亚5万平方公里领土,至此,苏联向东扩张共得50万平方公里领土,人口2500万。
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时,斯大林是最高兴的。
此外,苏联也为了消除两线作战危险性,1941年4月苏联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互不侵犯,同时为了保障南部的稳定,又与土耳其签订中立协定。所以在希特勒扫清了西欧,除孤悬海外的英国外,回头一看,庞大的苏联整装待发地站在自己身后,随时举起刀枪开干;而苏联向东欧扩张了200-300公里,苏联的西北、西部、西南都作好了战略布局,对德的兵力部署和国内的战争动员,你相信斯大林不会动手吗?反正我不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