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只有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何能与世界各国打那么久?
有人说德国二战初期的所向披靡是靠闪电战,有人说德国能打那么久,还那么顽强是靠工业科技的力量,他们都没有说错,但是其实德国在二战初期的优势巨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德国在二战爆发前采用了切面包的手段,分阶段夺取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乃至整个国家。
二战爆发前、德国进攻波兰之前,德国的领土实际上已经包括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德国的面积近乎翻倍,也获得了另外两个工业大国的制造能力,其中捷克的战车工厂在二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也就是说,在二战爆发之前,在德国大举进攻波兰之前,德国就已经在英法的绥靖政策之下,拿下了大片国土,成为了当时欧洲大陆上,除了苏联之外土地最大、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工业产值最高、经济最发达、作战热情最高的国家。当时的德国国土包括如今的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以及部分波兰和法国的领土等,绝非是很多人以为的“两三个省”的面积。
图中,德国在进攻法国之前,就已经拥有了包括图中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等国的领土,当时的德国已经是一个法国根本不能匹敌的超级大国了。
而且,就算是德国最后又打了波兰,侵占了波兰一大半领土,英法等国也还没有真正参战,可以说就在二战已经在欧洲大陆上引爆之后,整个西线依然是静悄悄的,英法还是绥靖的,还是希望德国和苏联先打,当时的德国在还没有遭到什么实质性军事威胁和打击的情况下,就已经又多出来波兰的大部分领土。
德国随后吞并了法国的北部地区,并且在南部建立了一个维希法国政权,作为自己的傀儡,当时的德国又新加入了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土地。
德国当时已经成为一个国土横跨整个欧洲中部的“超级大国”,而不是一战刚刚结束时的德国了,这也是希特勒之所以在德国国内当时拥有很高声望的原因,因为大部分德国任都认为,在那个时代,德国已经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大国地位和安全的发展环境,德国几乎赢得了所有的领土争端,还有很大的超出,一个罕有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在内的大国俨然出现。
图中红色和粉红色的部分是德国在二战中占领的区域,可见,在当时的欧洲,已经基本只剩下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苏联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了,整个中东欧和苏联欧洲部分的广大土地都落入了德国之手,这样的国家根本不是再用两三个省的力量在维持长久作战,而是以一个超级强国的力量在维持。
这样的德国,如果算上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他们又在一个月内吞并了法国,那么他就可以看作是一个难以撼动的超强大国了,根本不是现在我们看见的那么小的德国,算上苏德战争爆发之前、法国刚刚战败时德国新扩充的瑞士、比利时、荷兰、法国等国的土地,当时的德国确实是一个所向披靡的国家了。
当然,以今天的欧洲版图来看,德国确实小了很多,比二战爆发之前还小,但是仍然不失为一个欧陆大国。
因此,切面包,每一次看似不多,实际上都为下一次积累了实力。德国一开始要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英法绥靖了,德国就吞下了;德国借着这个力量,又对奥地利下手了,英法绥靖,德国吞下奥地利,面积几乎翻倍;德国又吞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已经不敢动一个整合了德奥力量的德国了,于是德国又切下了一块面包,等到德国吞了波兰,英法已经不敢轻举妄动了,而当德国吞下法国的时候,欧洲能够打击到德国的,也就只有苏联了。
这张图显示了德国吞并奥地利和苏台德区后的范围,此后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每一次切下去,都是一片,而不是整个一块,但是一次一次的切下去,最后德国也就顺理成章的称霸了欧陆。
二战时,德国只有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何能与世界各国打那么久?
谢邀,首先,一个国家的强大,真的不是国土大小和人口多少就能简单界定的,国土大,但是烂地多,地理位置差,一样不利于发展,人口多,但是年龄偏向老年化,一样不方便产业布局与征兵,二战时德国的经历的过程,是运气与实力的双重作用!
实际上,德国能崛起,首先是因为,底子确实是好,德二为德三留下的工业化成果以及各种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巨大的加分项,虽然一战战败,德国处于艰难的处境,但仍不改变其为欧洲大国和发达国家的事实,
外部因素,也是其崛起的重要推手,首先,英法对于德国处理的方式不尽相同,英国秉持着(大陆政策)不希望德法任何一家倒台,所以处置德国的手段极其温和,后期甚至变成了援助式的扶植,这也是法国气愤的原因,而一战中饱受痛苦的法国希望击垮德国,双方意见不统一,对德国的限制力度有限,后期逐渐无力化,30年代时候德国已经可以在外交上怼英法了,而英法也发觉了自身的不利,往往愿意息事宁人,处处谦让德国
经济大危机以及祖国被外国虐待带来的仇恨和民族心理,17世纪著名的30年战争,让德国的前身,一度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威斯特伐利亚)协约一下,帝国人陷入痛苦与愤怒中,帝国人自己的战争,却被列强得利,而一战的战败,使自己有坐在谈判桌上,连续的失败会加剧他们的仇恨与民族主义心理,这也是纳粹上台的原因
纳粹的政策,纳粹上台后顺应并利用民族主义,开始搞大规模建设活动对抗危机,提供工作岗位,对犹太人的打击也掠夺了一定的财富,虽然可能对国家的影响没那么显著,但起码,此时德国人的内心高度统一,而原本同为帝国部分的奥地利(奥地利也是德意志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东普鲁士人,也一定程度上拥有和德国人类似的心理,故国家被吞并时反而支持
德国的工业化,军事化快速地发展着,德国空军在35年已经远超英法
很遗憾,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但即使这样,也不足以让德国震慑世界,如果按照原来的施蒂芬计划重来一遍,一定还是失败的,这时,一位将军,曼施坦因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暂时建立独立装甲师,从阿登森林绕过联军塞纳河防线与马奇诺防线,从后方攻击法国,这种方案风险很大,但运气就运气在这个成功了,其实英法联军的绝对实力强于德军不少,当时德军只有空军有优势
打垮法国后,德国的工业能力都要高于苏联不少,配合高效的集权政府以及合理的运用规划,一个世界性的扩张强国铺开了自己的版图,好在盟军中加入了美军这样的工业化超级大国,否则,以德军当时的实力,恐怕只有美国才能对抗,包括苏联人自己都承认(大多数时期绝对实力不如德国),而德国在苏德战争落败的原因也是因为多线作战导致的兵力分散,西方盟军占领制空权后补给,人员输送都费劲
综上所述,德国崛起的因素就是这些点,这样看来,真是一步错步步错,一步对下步也不一定对
二战时,德国只有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何能与世界各国打那么久?
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对这个问题,从四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是小国不等于弱国。国土面积是国家实力的依托,但国土面积大小许多时候与国家实力不成正比。二战时期德国国土面积不到40万平方公里,日本加上北方四岛和中国台湾也只有40来万平方公里,但这两个法西斯国家在战争初期基本上吊打周边国家。
二是德国的工业能力。德国在二战前工业比较发达,生产的大炮、飞机、坦克性能优越。直到现在,汽车工业仍然是德国的支柱产业。可以想像,在二战那样的机械化战争中,这种工业能力就是实实在在的战争能力。这一点,日本和德国也比较相似,日军的飞机在二战初期比美军性能还要好,日军的航母舰队在全球也是顶级存在,日系汽车现在也还是它的支柱产业。
三是德国的文化特质。德国人办事严谨、时间观念强,这是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这种文化特质,十分适合现代战争的需要,是一种“天然”的战斗力。
四是德军的军事理论。德军军事理论创新力度比较大,比如,德军在二战前期率先推出“闪击战”理论,在一个方向上集中大量的飞机、大炮、坦克,形成强大的火力优势打击敌人。再比如,空军单独成军的时间方面,德国空军在一战中就很有名气,战败后被迫解散,但1935年初德国重新成立独立的空军,而法国空军1933年才独立成军,美国空军1947年才独立成军。再比如,法国在二战前将大量经费投入在马奇诺防线建设上,在战争中被德国机械化兵团轻易绕过,这是一种军事理论的严重滞后,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德军军事理论相对先进。
五是德国的大国关系。二战前,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在较长时间内免除了两线作战的风险,同时能够进口大量的石油等战略物资。二战前及二战初期,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坐山观虎斗,坐等英法等欧洲强国相互消耗,对德国没有给予牵制。英国和法国在二战前期奉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对德国扩军备战、侵吞周边小国完全采取了纵容政策。
二战时,德国只有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何能与世界各国打那么久?
这就是德国在二战的时期令人感到佩服的其中一点,德国在中国顶多数上2个省的整体面积综合,但是德国在二战时期的人口就高达8千万左右接近于9千万,虽然人口多但是德国早已在二战时期实现社会小区规模化,就是平均一栋房子在4层到6层左右,一个房子住着5个人,这样算下来结合了德国国土面积,还有多余的土地处于荒废状态,可以建造厂区和兵营。并且由于人口小居民实现收入均衡化就相对容易,从而德国在二战前期,经济水平一直是欧洲最好的一个国家,假如当时法国破产了,德国还可以维持一阵。
那么二战前期的德国的钱是从来里那里来的呢,德国人就业率来自于哪里呢,这就跟当时德国的纳粹政策有关,德国当时把境内所有高等收入的犹太人群体进行压迫,把他们财产全部充公,并且把他们赶进了集中营,犹太人之前的工作岗位和土地全部被本土日耳曼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的德国人占为己有,这是当时德国突然崛起的关键的一步骤,在加上德国人自身的努力,在1935年就开始为准备战争而进行全国性工厂武器建造,他们建造子弹,火炮零件,飞机零件等,并在1936年形成一个条完整工业链,当时德国人的一半收入都来自工厂收入,假如德国不在1939年开始打仗,那么这泡沫经济也不可能维持多久,但是德国人发动了战争继而用战争再一次化解了过国内矛盾和暂时经济危机,用战争去争取德国国民更好生活,德国在拿下波兰之后,掠夺波兰无数个犹太人家庭的财富,拿去补贴国库,然后拿着些掠夺来钱在去发动一场更大战争。
1940年德国拿下法国之后,法国当时整体居民的收入被德国人拿去发动战争,以当时法国的国力,完全可以支撑起德国向苏联开战,战争就像是利滚利永无尽头,当时德国人吃的每一口饭其实追究根源会让感到非常恶心,都是跟战争有关,假如有一点德国人在战场失败,就意味着德国民众也跟着失败,所以二战时期德国士兵才会力挽狂澜奋力冲杀,因为当时的德国从发动闪电战入侵苏联的那一刻起,德国人就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要么吃鸡称霸欧洲大陆,要么从战争中彻底灭亡。德国和日本一样,其实每一天做了每一件事每一场战斗都是在赌国运,小国发动世界性的战争,他们别无选择除了赌国运,倾全国之力外,剩下只有看天意,虽然二战时期日本和德国表面看似非常风光,其实他们每时每刻都是在恐惧与压力中度过的,除了女人孩子不懂外。
二战时,德国只有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何能与世界各国打那么久?
战争是国家实力体系化的对抗的.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点来详述:
人口:纳粹德国在1939年人口就达到7000万.同时期英国人口4700万.法国人口4100万.苏联人口1.6亿.美国人口1.3亿.日本人口7800万.德国绝对算得上人口大国.兵力资源储备雄厚.一旦全国总动员武装上千万军队没有任何问题.且在开战后纳粹德国一路碾压周边各国以及吸纳了不少仆从国志愿兵(例如纳粹精锐维京师主要由北欧志愿兵组成.其战斗力爆表).巅峰时期德国军队1700万.其中一线作战部队近1000万.另外德国人口素质较高.纪律性.战术素养较好.在进攻和防御中往往能以少胜多.在苏德战场上就有多次战例.
工业能力:二战德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巅峰时期占比世界经济20%.1939-1945钢铁产量(工业基础)德国1亿9000万吨.苏联9500万吨.英国1亿2000万吨.日本5000万吨.1939-1945煤炭产量(工业原料)德国35亿吨.苏联9.5亿吨.美国40亿吨.英国15亿吨.日本4.5亿吨.1939-1945石油产量(工业血液)德国4800万吨.苏联2亿吨.美国16亿吨.英国1亿吨.日本2200万吨.1939-1945发电量德国4140亿千瓦时.苏联2820亿千瓦时.美国16780亿千瓦时.英国3150亿千瓦时.日本2420亿千瓦时.可见德国除了石油其他并无短板.美国更是BUG级的存在.
武器装备:整个二战德国生产飞机113514架(明星产品Me109.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以及喷气式战斗机)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5万余辆(明星产品虎式.豹式.虎王.德国军马4型坦克)37毫米以上口径火炮15.9万门(明星产品88炮.巴黎大炮)车辆120万辆(德国步兵师装备卡车也达到400-500辆.其机械化能力我军直到80年代才能匹敌)舰艇4565艘.其中潜艇1188艘(明星产品俾斯麦战列舰.5轮齐射干翻英国胡德.急得皇家海军满大西洋追着报仇.U型潜艇.只有德国潜艇叫U-boat.其他国家都叫潜艇).另外还有V型导弹.最优秀的机枪MG-42.98K步枪(玩吃鸡都懂得)MP40冲锋枪就不再多说了.纳粹德国极其强大的工业设计能力和制造工艺无疑给德军超强战斗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指挥体系:二战德国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参谋总部.进攻法国的曼斯坦因方案和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方案因出其不意计划缜密都堪称经典.予对手重大打击.另外德国名将辈出.除了号称三大名将的曼斯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外.还有极善防御战的莫德尔元帅.狼群战术的发明者邓尼茨海军元帅等.德国军官战场指挥能力明显高出所有对手.
二战时,德国只有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何能与世界各国打那么久?
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一是德国军队创新的战略战术—装甲部队、闪击战。不管是闪击波兰,进攻比利时、法国,还是“巴巴罗萨”闪击苏联,德国陆军机械化部队都是以之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进攻速度实现战略迂回包抄,消灭了对手大部分的有生力量。使之在今后一段时间失去抵抗的力量。
在对付英国方面,德国吸取一战的教训,德国规模较小,经验不足的海上舰队不足以对付皇家海军,所以德国专心发展潜艇。并对大西洋的商船军舰展开了破袭战,给英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第二是因为德国的现代工业实力。不管是陆军的机械化部队,还是海军庞大的潜艇部队,亦或是空军的作战飞机,都需要德国有领先周边国家的工业实力,而德国确实也做到了这点。不光是工业能力,德国的科研水平也是极高,目前现代战争中使用广泛的喷气式飞机、导弹等等高技术武器都是起源于德国的研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