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称,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军事行动不是北约而是欧洲国家发起,对此你怎看?
当年,推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战争中,法国一马当先,主导了战争的进程,美国也只是在利比亚沿海发射了300多枚巡航导弹而已,可以说,利比亚的局势从变化到内战再到最后卡扎菲被推翻,都是法国主导的,意大利、希腊等国都只是进行了配合。
戴高乐号航母在利比亚战争后就进入了船坞维修。
因此,北约秘书长所称的打击利比亚的不是北约,而是欧洲其实也是准确的,利比亚战争是一场和北约关系不大的战争,但是他却对法国有很大的价值。法国历来都是北非地区的政治影响主导国家,他们曾经长时间在北非保持殖民统治,而且在这一地区的经济政治合作中发挥着中心作用,更是环地中海地区唯一的五常国家,因此法国一直自居地区强权。
在利比亚战争中,法军暴露出投送能力不足的问题。
法国一直有建立和整合环地中海力量范围的设想,但是利比亚却是一个令法国头疼的存在,虽然利比亚的领导人多次访问法国,卡扎菲也会晤过萨科齐,但是法国却没有从利比亚得到想要的影响力,政治强人的存在令法国感觉自己在北非地区受到了威胁,而且也为了在北非培植更多的代理人,法国发动了利比亚战争。
图为法军使用的水泥炸弹。
当然,实质上来看,利比亚战争也暴露出法国的不足之处,比如经费有限扔水泥训练弹,比如投送能力有限,地面部队不足,比如自己力量不够之后,号召其他欧洲国家加入等等,都体现出法国的力量有限。而对于北约而言,利比亚却不是那么重要,北约的主要重心也不在北非,对于北约而言,东欧、中东地区都要比北非重要的多,也无意插手北非事务。
环地中海地区,尤其是北非地区,是法国关注的焦点。
因此,虽然当年打击利比亚的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国,但是实际上利比亚战争是法国主导、欧洲参与的一场战争,而非是北约主导的。
北约秘书长称,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军事行动不是北约而是欧洲国家发起,对此你怎看?
不得不说作为北约秘书长,斯图尔滕贝格的这番表态颇有水平,既将利比亚问题甩锅给欧洲国家称不是北约干的,同时又在给北约长脸称他们需要北约的帮助。当时的情况确实如他所说,因为真正决定对利比亚展开空袭行动的是2011年3月19日举行的利比亚问题巴黎峰会的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等西方五国。他们不但绕开了联合国,而且更是绕开了北约,并且由法国充当先锋,会议结束仅两小时就开始了第一轮空袭。五国行动之后又陆续加入一些国家,大部分为欧洲国家,其中就包括斯图尔滕贝格正在担任首相的挪威。这也难怪其记得这么清楚,因为那个会他也去了。虽然组织行动的不是北约,但是参加行动的却大部分是北约国家,而现在饱受非法移民和难民之苦的却是欧洲的北约国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2011年3月利比亚问题巴黎会议)
斯图尔滕贝格为什么闲着没事,进行这么一番表态呢?这个表态是11月12日斯图尔滕贝格正在柏林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期间的一段新闻发言,而同一天利比亚问题和平会议在意大利南部港口城市巴勒莫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不仅仅包括了利比亚冲突的两阵营的代表,而且还包括当年发动利比亚军事行动的意大利、法国、美国,这三个主要国家,还有正在受苦的欧盟,以及看热闹的俄罗斯和相关阿拉伯国家等。由于当时出兵的主要是北约国家,所以很多人将问题矛头指向北约,斯图尔滕贝格这时发表这番表态无疑是强调这次没有理智的军事行动跟北约一点责任没有。
(利比亚国民军司令哈夫塔尔)
如果按照北约的原则来讲,作为一个致力于维护欧洲和平的集体安全组织,北非的利比亚明显已经超出了其责任范围,不便牵头出面。这与巴尔干干涉的性质完全不同,同样的情况还有叙利亚。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斯图尔滕贝格的后一段话,这才是强调的重点,“后来证明他们需要北约的能力。”这句话毫无疑问指的是北约协调一致的原则,以及积极干涉,及时介入解决安全问题。潜台词是如果能将科索沃的模式复制到利比亚,北约直接干涉并且驻军,可能也就不会有难民问题。
(北约欧盟波斯尼亚维和行动)
斯图尔滕贝格现在为北约脸上贴金,然而当前北约的情况十分糟糕。现在面临着两大压力。一方面就是特朗普的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政策加剧北约内部分歧的同时还用军费占比问题说事,裹挟欧洲各国服务美国的战略。另外一方面就是法德为代表欧盟一直在推动的“欧洲军”计划,其如果真正实现,那么这毫无疑问将会造成北约的分裂,进而名存实亡,因为欧洲军与北约从功能和目标上讲差别并不大。特朗普炮轰法国搞“欧洲军”的原因就在于此,只不过视角不同。一个是用工具的人,一个是工具本身。
(欧洲军)
结语可能在处置部分问题上北约确实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并不是说北约什么都能搞的定。作为一个集体安全组织,北约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虽然其总是自比联合国的急先锋,自认为是多数人的意志。但是这都无法改变其本身严重依赖美国的现实,而且作为区域政治军事组织,其在组织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定位上仍然十分模糊。斯图尔滕贝格说了一些实话,只不过这些实话,说了也白说,北约仍然缺乏独立意志。
(北约东扩)
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北约秘书长称,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军事行动不是北约而是欧洲国家发起,对此你怎看?
时隔七年,北约秘书长斯图尔滕贝格为北约开脱责任——推翻卡扎菲不是北约干的,而是由某些欧洲国家发起的军事行动。
斯秘书长说的没错,法国是主谋,英美是帮凶。但它们都是北约重要成员,不可能不动用北约军事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为它们所用。
其实,当时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不是一个好玩意儿。他恩将仇报,最终将卡扎菲逼死在大庭广众之下,还被暴尸好几天,可谓是受尽了折磨与羞辱。
要知道,2007年,卡扎菲为了助萨科齐当选总统,私下为其输送了5000万欧元。当萨科齐顺利当选后,俩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卡扎菲也终于踏上法兰西大地,并天真地认为,法国乃是利比亚“最友好”的西方国家。也正是这个“好哥们儿”,四年后,将卡扎菲送入地狱,全世界上也只有四个人知道卡扎菲最终被埋在哪里。。
2010年底,西方鼓捣的“阿拉伯之春”开始燃遍中东大地,利比亚反动派武装一夜之间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顿时搞得卡扎菲上校蒙头转向,急急如丧家之犬,茫茫如漏网之鱼,整天忙于逃命,却丝毫不知周围究竟发生了什么。当他从水泥管子跑出来,只见眼前都是端枪拿炮的武装分子时,他还以为是自己的政府军呢,结果被反动派抓个正着。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当“阿拉伯之春”在利比亚闹起来时,萨科齐竟然是西方诸国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国家,并向卡扎菲喊话:让其交出权利。随后,美英跟进,导弹助力,富饶的国家变废墟。
北约秘书长称,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军事行动不是北约而是欧洲国家发起,对此你怎看?
北约秘书长斯图尔腾贝格的讲话意有所指,且信息量满满。他在谈及利比亚问题时说:“2011年的利比亚军事行动并非由北约发起,而是由一系列欧洲国家发起的,后来证明他们需要北约的能力”。他的指向显然是法国,原因有三。一,虽然美国也是北约国家,也参与了利比亚军事行动,但斯图尔腾贝格说的很明白,是“一系列欧洲国家”,显然不是说的美国。二,法国虽然也是北约国家,但法国是北约国家中唯一未纳入北约军事指挥体系的国家,也就是说,在战时状态下法国的军队并不受北约指挥,而是自成独立的作战单元。三,当年的利比亚军事行动,法国是急先锋,是法国首先打响了第一枪,连美国都有被法国绑架的感觉,因为战事一起,美国也不得不跟进。从以上三点来看,也只有法国符合斯图尔腾贝格口中的“一系列欧洲国家”。斯图尔腾贝格为什么此时重提当年的旧事呢?肯定是有原因的。
就在斯图尔腾贝格讲这番话的前一天,也就是11月11日,法国领头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显然是法国扩大影响力的举动,也似乎是在向世人表明法国是有能力打胜仗的,二战的“不战而降”只是个意外,只是法国辉煌军事史中的一个“污点”而已。也是在说,以法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完全有能力领导欧洲军队。因为在此前几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刚刚呼吁欧洲要组建自己的军队。在这个节点上,做为北约秘书长的斯图尔腾贝格的这番表态绝非无的放矢。
马克龙发出建立欧洲军队的呼吁后,应者了了。不仅如此,而且还遭到了特朗普的推文痛批,文中还使用了“非常耻辱”的字眼。可见特朗普的愤怒程度。而作为北约秘书长的斯图尔腾贝格此时讲这番话的用意其实很明确,就是反对法国的组建欧洲军计划。这番话已经将反对的理由说了出来。意思是说欧洲的军事实力不行,连个小小的利比亚都拿不下,何谈保卫欧洲呢?当然,斯图尔腾贝格也顺便将利比亚问题这口“黑锅”甩给了法国。因为自卡扎菲被推翻后,利比亚至今混乱不堪,东西部仍然处于分裂状态,造成了大量的难民,给欧洲一些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这个“锅”总该有人背吧!?
斯图尔腾贝格是挪威人,是标准的老欧洲国家,按理讲应该支持法国组建欧洲人自己的军队才合理呀!为什么他要反对马克龙的计划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些几个方面的因素,一,如果组建欧洲军的话,北约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因为北约的防务范围虽然是欧美两个方向,但欧洲方向却是重点,既然有了欧洲军,那北约的任务就多余了,且现在的欧洲国家本来和北约就有不少是重叠的。而作为北约秘书长的斯图尔腾贝格自然要替北约说话。二,斯图尔腾贝格很清楚,北约全靠美国支撑,以现在欧洲的军事实力,即便组成了欧洲军,假如美国不再协防的话,肯定不是俄罗斯的对手,那样无疑是自讨没趣。现在的欧洲国家中,有很多国家只相信美国可以遏制俄罗斯,所以,他们并不愿意冒险。斯图尔腾贝格其实也代表了部分欧洲国家的意见。比如波兰就坚决反对,波兰宁愿自掏腰包请美国驻军,也不相信欧洲军能保卫它们。三,欧洲很多国家并不信任法国,也不敢信任法国。二战后,虽然戴高乐将军力图重塑法国的形象,尽管法国在战后也在竭力形成自己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体系,尽管法国现在是欧洲军力最强的国家,但二战中几乎是“不战而降”的阴影仍然在撕扯着法兰西民族的灵魂,试想,欧洲国家能轻信法国吗?能将自己的命运交给法国吗?
如果法国的组建欧洲军计划实现了,对谁的益处最大呢?谁最乐见其成呢?当然是俄罗斯!虽然马克龙的“欧洲国家的防务由欧洲人自己负责”的说法极具鼓动性,但其后果也是难以预料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欧洲军组建成功,北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美国也很可能在一怒之下撤出欧洲,俄罗斯的压力也就减轻了许多。因为随着美军的撤离,原来在俄罗斯家前屋后对准俄罗斯的北约导弹也会有大部分要撤走,俄罗斯当然就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对于马克龙的组建欧洲军呼吁,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明确表态:支持!由此可见俄罗斯是多么的渴望欧洲军计划能够实现。反观欧洲方面,英国是个岛国,加之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可以确定英国不会参与欧洲大陆的欧洲军事务和建设。以德国现在的军事实力,自然无法担当重任,而领导者只能是法国。这样的实力是俄罗斯的对手吗?假如在欧洲军组建期间与俄罗斯发生了意外事件的话,仅凭法国的实力,能带领欧洲国家对抗住俄罗斯的打击吗?再退一步说,即便德国等国家羽翼丰满了,和俄罗斯实力相当了,那样的话,会不会再引发另一次世界大战呢?个人判断,马克龙组建欧洲军的计划没有他描述的那么光鲜,可行性也值得商榷。搞不好的话,会给欧洲再次带来灾难。
北约秘书长称,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军事行动不是北约而是欧洲国家发起,对此你怎看?
俗话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位北约秘书长说话的核心,不在于澄清谁是发动利比亚战争的始作俑者,也不是要推卸战后七年利比亚依然陷于动乱的责任,而是要强调欧洲国家软弱无能,只会无事生非,一旦出了大问题,还得倚靠北约来保护。
这就奇怪了,难道北约不是欧洲人的吗?呵呵,当然不是了,从建立之初它就是美国人的狗腿子,只是图方便寄养在欧洲而已,有人愿意分担军费何乐而不为呢。正因为没有所属感,所以马克龙才敢当着特朗普的面,大声呼吁建立欧洲人自己的军队。
现任北约秘书长是挪威人,是地地道道的欧洲人。他说此话的时机选的很巧妙,正好是马克龙大放厥词要建欧洲军之后。这位秘书长是在建欧洲军问题上泼冷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由欧洲人表达对欧洲国家执行力的冷嘲热讽,表达对美国领导下的北约无比崇敬和推崇。
我们认为,特朗普反对建立欧洲军,不是担心他们会和自己抢地盘,争战功,而是担心会造成有限军费的分流。为减少美国负担,提高欧洲国家备战积极性,特朗普上台后多次要求北约国家尽快提高军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哪知现在,在以往欠帐还没有还清时,欧洲又要组建自己的军队,哪个是亲生的,哪个是后娘养的,不是立刻分明。向北约增加军费分摊,不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嘛。
所以特朗普反对建立新的军事体系。我们认为将来可能会有折中办法,即:一方面欧洲国家多承担防务费用支出,一方面美国放松对北约管制,让欧洲人更多地参与指挥和决策。
至于秘书长讲话里涉及的利比亚,有谁会真关心吗?那不是欧洲的事,也不是北约的事,而是利比亚人自己的事哦。😊
北约秘书长称,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军事行动不是北约而是欧洲国家发起,对此你怎看?
这张萨科奇和卡扎菲合影的照片,从外表来看两人似乎都彼此感到满意,谁料想转过年萨科奇就对卡扎菲大打出手,除之而后快!这也印证了:国家间只有永恒的交易,没有永恒的友谊!
北约秘书长斯图尔腾贝格所讲的这番话本质上来说没错,就是法国为了国家利益去空袭利比亚打死卡扎菲!
那么,做为“投降主义”盛行和投降派众多的法国何以至此?他们和利比亚(卡扎菲)的关系不是很好么?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法国为了国家利益才不得不出手!翻开欧洲地图法国的地理位置并不好!往东是德国,往西是英国。这两只拦路虎似乎永久性的将法国势力限制在西欧!虽然法国也想打破“枷锁”冲进“中东欧”或者进入大西洋,但是“普法战争”和“英法百年战争”都让法国的企图破灭了,特别是在欧洲大陆屡次挨德国的欺负,不是割地赔款(课文《最后一课》)就是签投降书(二战)……没办法块头没德国大!这张南欧–地中海地图已经看到了法国比较差的地理位置,左右都是强邻!往北则是寒冷的北欧地区,这种地方开发价值实在是太低了,另外“北欧海盗”是好惹的吗?所以,只能再往南跨过地中海进入非洲。
戴高乐总统有句名言:没有非洲,法国就会沦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密特朗也说过:如果没有非洲,二十一世纪的历史将没有法国的位置…可见非洲对于法国的重要性!
殖民地时代,法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殖民地存在,但是对一海之隔的非洲控制的更加严密,非洲法语系国家、非洲法郎就是法国影响力的写照。二战之后法国沦为永久性的二流国家(有人形容是:二等车厢的人挤进了头等车厢),被迫允许世界各地的主要殖民地都获得了独立,唯独对于非洲的殖民地管束是更加严格,多次派兵镇压“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参加空袭利比亚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舰载美制E–2C预警机正在着舰,尾钩已经放下。
对于,法国牵头打击利比亚这个事情就是法国在21世纪的战略构想遇到了阻力,前面已经说了非洲对于法国的重要性,进入到21世纪世界经济分工越来越明确,市场划分也越来越细。而这个时候的法国经济却在萧条当中,世界市场份额也越来越低,远不及德国!不但经济不行还眼睁睁看着德国成了欧盟老大…在这样的经济影响力和国际政治影响力逐渐下降的局面下,想干一番事业的萨科奇总统,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非洲,他的本意是想和非洲做成“法国–非洲经济联盟”,打算利用非洲的资源、人力(有6亿左右的18–30岁的年轻人)当然还要占领非洲广阔的市场……不过这是“远景”,法国的意思是先在北非“搞试点”成功后再往非洲腹地发展,既然是北非“搞试点”先得拜会“地头蛇”,所以,萨科奇邀请卡扎菲访问法国,又是香槟又是骆驼奶……据说还给了卡扎菲500万€的“总统特别经费”。原本指望卡扎菲说服周边国家和法国谈判直至签署《协议》,最次也能换来卡扎菲不阻挠或者默许。没料想卡扎菲拿了钱不办事儿,左支右搪甚至从中作梗!
卡扎菲自己有也小算盘,他自诩是“北非盟主”,在北非国家当中有威望……但自己与法国相比差太多了!如果法国势力深度介入北非那么他这个“盟主”地位往哪放?所以,他对法国提出的设想并不关心,甚至是在某些场合暗示法国的“图谋不轨”……这一下可惹恼了萨科奇! 花钱打水漂是小事儿,问题是重振法国的大业开始就有“胎死腹中”的可能!牛已经吹出去了咋办?
事儿也“凑巧”,正好赶上了北非底层群众有了“赏花”的癖好,这种癖好也蔓延到了利比亚,萨科其见机会来了,马上出兵支持“赏花群众”,而法国是北约成员国,根据《北约章程》成员国要是受到外来侵略,其他成员国必须支援……并且北约对卡扎菲这个人也是恨之入骨!借着这个机会将他锄掉也是顺势而为,然后就大兵压境,然后“赏花群众”就把卡扎菲从下水道揪了出来,然后就“咔嚓了”!
总之,北约那次推翻卡扎菲政权确实是与法国有很大的关系,法国出兵的目的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不为错。最倒霉不是卡扎菲,因为他这个人在世界上根本不招人待见!最倒霉却是利比亚的“赏花群众”!花虽然“赏完了”心里得到满足 ,问题“赏花”后的平常日子还得过,可是赏花过程中“因为太高兴”把花盆也打烂了!碎花盆,脏泥土弄得一地,到现在也没人去收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