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舰要是有了,航母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全能舰是马伟明的团队从舰船电力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和设想的一种军舰,他出现在马伟明的论文中,马伟明提出,这种军舰可以是一种全面依靠电磁武器的军舰,实现基本全能的作战能力。但是他当然不能取代航母了。
图为我国的大口径电磁轨道炮。
有人说055就是马伟明提出的全能舰,这是不对的,虽然055也确实很接近全能舰的概念,而且也很全能,但是马伟明提出的全能舰是依靠大中小三种口径的电磁炮作为主要武器,并且搭载电磁轨道导弹垂直发射器的军舰,利用电磁炮这种定向能武器的运用,实现全能作战能力的未来战舰。
中等口径电磁炮的结构图。
大口径远程电磁炮可以解决100--400公里的对海、对空作战问题,而中口径电磁炮可以解决50--100公里对海、对空作战问题,而小口径电磁炮则用于执行1--50公里的作战问题,他设想的电磁炮是可以对空、对海作战的,也就是在那个距离范围内的所有目标,都可以由电磁炮打击作为主要手段,而导弹只是用于打击400公里以上的目标,400公里内的目标都是电磁炮作战,而且就算是导弹,也是采用电磁发射轨道。
电磁导弹发射器的设想图,我国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展,这是中航科技集团的报道公开的。
这样的设想确实战斗力很强,但是要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要走,前阵子曝光消息说我国研发成功了电磁轨道发射的火箭弹,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一技术同样可以用于为导弹提供初始推力,节省燃料,增大射程和射速,使得导弹可以和火箭弹一样蹭蹭蹭的就发射出去,间隔很短。这也许是距离全能舰最近的技术了,至于大口径电磁炮,我国正在测试之中,关于全能舰,谁知道呢?也许他就快出现,也许还需要等待。
全能舰要是有了,航母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全能舰是马伟明院士团队提出来的一种设想,这需要满足很多前提: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相当成熟;能够为高能武器提供充足的电力;电磁轨道炮、激光炮等高能武器研制成功,并具备成熟的技术;高能武器满足上舰要求,比如小型化等。换句话说就是:全能舰还只是一种设想,属于未来装备。
2017年4月25日,马伟明院士在第11届中国发明家论坛上作主旨报告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海上作战样式:单艘舰艇就可实现系统防空、反潜和对海、对岸的精确打击。马院士所说的这种舰艇就是所谓的“全能舰”,毫无疑问的是,如果这种“全能舰”问世,将彻底颠覆现有的海上作战样式——未来海战规则的改变者。马伟明院士表示:舰载高能武器、全电舰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研制成功,为“全能舰”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或者说是基础。
按照这种设想,全能舰的战斗力相当强大,超过现役所有装备,包括航空母舰在内。全能舰装有电磁轨道炮、电磁火箭弹、线圈炮、激光炮等高能武器,单艘战舰就具有完善的整体攻防性能,与现役战舰相比,大大提高了战舰的持续作战能力。全能舰能够对敌方陆上、空中、水面、水下的所有目标进行远程精准打击,属于真正的通用型战舰,或者是说真正的多功能战舰。
这种作能力无疑要超过现役所有的驱逐舰、巡洋舰、航空母舰,全能舰提出的基础就是: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为高能武器上舰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支持。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以及发展速度来看,全能舰是真正的“科幻舰”,属于未来——现在只不过是有了研制这种全能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有了研制全能舰的理论基础。想要真正的研制全能战舰,有着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短期内(二十年之内)不要指望着全能舰能够出现。
如果全能舰要是有了,航母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儒道之主认为,全能舰即便是服役了,也无法全部替代现有战舰——陆上、空中、海面,哪个战场也永远不可能出现“一款武器装备横行天下”的场景。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真正的“全能型”装备。现在如果要是有“全能舰”,完全可以取代驱护舰、巡洋舰,可部分取代航空母舰。即便是能够采用核动力,也不可能完全取代航空母舰——远海大洋作战,缺少必要的预警。电磁轨道炮
战场需求决定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单一的武器装备根本无法满足不同的战场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军装备的第四代战斗机F22从2005年开始服役,第四代战斗机F35也已批量服役,但是其并不能完替代现役的F15、F16、F18。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经济上无法承受,另一方面就是隐身战机还无法完全满足战场需求。从这一点上来说,全能舰也一样:高科技武器代表着的是高造价,不同的作战任务有更适合的战舰。我国055大型驱逐舰
比如说:执行近海巡逻、护渔等任务更适合千吨级的轻型护卫舰、巡逻舰,两栖作战任务当然离不开两栖攻击舰、登陆舰,远洋作战更需要航母上的预警机、电子作战飞机、反潜飞机等。如果是解决了造价的问题,全能舰完全可以替换掉现有的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全能舰的出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航母也会不断的得到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综合来说,儒道之主认为:全能舰即便是出现了,也只能是部分代替航母——不需要建造太多的航空母舰。
全能舰要是有了,航母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所谓全能舰,是指单一舰艇具备几乎全能的用途,能够胜任许多任务,拥有全面的作战能力。但是,要是以作战用途多样性为指标,当今世界大型驱逐舰就基本属于“全能舰”的范畴,一般都兼具防空,反导,反潜,反舰以及对陆攻击能力,单舰实力不可谓不强大,可它们取代航母了吗?没有,相反,即使它们再强大,还是只能作为航母的“带刀侍卫”,现代海战的主角,依然是航母无疑。图为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驱护舰再强大,也不可能取代航母的。这是因为驱逐舰再强大,也只不过是单舰的强大而已,而航母的强大,则体现在体系的强大。航母本身几乎没有什么作战能力,现代航母都抛弃了苏联时代“重型载机巡洋舰”的定位,自身不携带导弹等武器,仅作为一个平台使用。无论是搭载舰载机,还是作为编队指挥舰,航母更多的是担任一个系统整合的作用。图为美军航母编队
即使未来驱逐舰装备了电磁炮,激光武器,高能武器,整合电力系统等先进技术,其打击能力也无法比上作为作战平台的航母。驱逐舰可以容纳各种先进技术,但航母的发展也并非是停滞的,你怎么知道未来航母的发展不会出现革命性突破?比如,科幻电影中的“飞天”航母,实现雷达+肉眼全面隐形的航母在理论上都是可以实现的。如果真的拥有这种航母,你还觉得“全能舰”可以取代它吗?复仇者联盟中的飞天航母,未来有可能变为现实
从目前来看,航母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电磁武器,激光武器系统依然处于实验状态,距离应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比如,福特级航母已经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先进的核反应堆技术(50年全寿命期内只需更换一次),整合式电力系统,双波段雷达,固定翼预警机,无人作战飞机,无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等顶尖技术,但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的电磁轨道炮进展最快依然是处于上舰测试阶段。我国电磁轨道炮上舰测试,但体型太大,真正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综上,虽然电磁武器性能先进,应用前景广,但现在谈论取代航母,还为时尚早。装备电磁炮的055想象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