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美国还具备珍珠港事件后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吗?

1941年发生的日军偷袭

不具备了,美国军工在赢者全包的政策下,彻底被龙头企业垄断了,带来的就是产能不足。我们以F35战斗机的采办为例子。

图为F35战斗机开出洛克希德马丁的车间,洛马借助一个军事项目成为北美第一航空巨头。

F-35战斗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防务采办计划。在F-35战斗机计划宣布进入系统研制和验证阶段之后,美国国防工业股票交易活跃,在2001年10月26日宣布结果之后,当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股票迅速上涨4%。由每股49.92美元上涨到每股52.60美元,后曾经达到52.98美元的高水平,是该公司股票一年来的最高水平。

而波音公司的股票当天下跌4%。由每股37.68美元下跌到每股35美元左右,后来又进一步下跌到每股33.75美元,跌幅达到了10%。结果宣布后短期内通用电气公司的股价就上涨了1.01美元,达到了38.88美元,联合技术公司的股票上涨2、54美元,达到了57.01美元,英国宇航系统公司股票上涨2.6%,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股票则上涨了3.7%。其他航空航天企业的股票价格也各有上涨,围绕着F-35战斗机计划,欧美国防工业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

F16战斗机也是洛马赢得竞标,连续的赢得战斗机竞标意味着波音在军事航空方面将会落后于洛马,逐步失去战机制造能力。

F-35战斗机竞争中毫无疑问的是,波音公司在战斗机技术领域的人才、技术将不可避免的流失,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会继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F-35对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短期业绩的影响不会很明显,但是长期影响是巨大的,波音公司在军工方面的业务都会遭受到打击,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期。

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顺利拿下了F-35战斗机的订单,并且以此为机遇建立了和美国其他国防工厂之间的联系,通过零部件的采购,最终在洛克希德·马丁工厂完成总装配,着使得洛克希德公司一跃成为全美国防工业的核心区域,电子商、动力商甚至是软件开发商都以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立联系并且签订供应协议为自身能否继续发展提高的标准。这些优越的收益远比赚取金钱要来的更加实惠,因为着意味着未来波音将会被逐出美国国防工业市场。

现在的美国能够制造航母的只有英格尔斯船厂。

赢者全包意味着被逐出市场的国防工业公司,未来将会面临残酷的自行裁剪业务能力,而夺取优势的公司,则将会长久的垄断美国的国防工业。这是好事吗?也许,他能催生美国国防工业产生核心生产供应链,产生拥有最强整合能力的厂家,甚至不需要国家费心,他们就能自己完成武器的更新换代研发,节省了国防经费,但是这是坏事吗?美国航空母舰造价节节攀升,但是能生产航母的工厂就只有两家了,这真的是好事嘛?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