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来不断扩张军力增加国防预算,恢复第二舰队,战略政策是扩张性的吗?

是扩张性的还是收缩性的,不能只看他有没有增加军费,增设军力。只能说美国的军力是向上发展的,但是实际上说,美国近年来的军事战略是收缩性的。说起美军参加的上一次正规战争,还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迄今15年美军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了。

DDG1000代表的作战思路是由海向陆,意味着美军的军事战略是前沿高压的。

苏联解体,美国海军称霸全球。没有了红海军的威胁,美国顿感寂寞。这可不是瞎说,就是那几年,美国的军事战略和作战概念彻底失去了主要假想对手,一个庞大的全球作战系统,忽然不知道该向哪里出拳了。就在这个美军军事理论不断更新的年代,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作战概念诞生了:由海向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由海向陆作战概念无疑是失败的,甚至是导致美国海军在这几年里被其他竞争对手大大缩小差距的“罪魁祸首”。但是以另外一种眼光来看,他也给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发展理论、科技的美国海军,指出了一条完整的体系化建设的道路,使美国海军不至于无所事事,一事无成。

空海一体战提出后,美军取消了DDG1000的后续发展计划,改为继续生产海空作战能力更强的伯克2A驱逐舰。

可是世界的发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一超独霸的格局终究是难以支撑的,时间来到了21世纪,在20世纪后半段风风火火随时都在打仗美国,此时恍然发现东亚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一个新兴的“Super Power”出现了。美国人也许发现的还有些晚呢。随着经济实力的一步步跃升,有个国家这段时间里赶上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还不算完,就在刚刚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几年以后,该国的经济总量就几乎等于排名第三的日本的二倍了。

美国人忽然发现,面对新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大国(美国作战概念中的定义,来自《联合作战介入》概念),美国海军并不可能在中国的濒海海域生存下来,不论是DDG-1000朱姆沃尔特还是濒海战斗舰,都会面临在中国近海海域的高危作战环境,而且他们简直不堪一击,自卫能力很差,全都是反舰导弹的好目标,美国人明白了,他们必须要准备在未来的战争中,进行一场大海战了,先夺取到制海权,才能谈濒海作战,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此时,美国国家外交战略转型为重返亚太战略,而军事战略则更改为“空海一体战”。

实施新的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作战后,美军战略进一步收缩,海军陆战队成为介入的主力,开始装备F35B战斗机。

就在2003年以后到2016为止的时间里,俄罗斯海军也开始复苏。某个国家的海军则只是过去了13个年头,已经拥有了1艘排水量58000吨的航空母舰,现役11艘宙斯盾型驱逐舰,新型的054A护卫舰都建成服役快30艘了。该国除了海军主战装备以外,后勤和保障支援系统的建设也日趋完善,不论是海洋监测卫星系统还是导航卫星系统,不论是远洋综合补给舰还是海军基地港口的改建,不论是舰队潜艇长波通信基站的建设,还是海军航空兵的发展,最终都连同海军作战理论一道成长起来了。

美国刚刚提出仅仅6年的空海一体战作战理论已经要落伍了,想要打赢一场在第一岛链附近的海空大战?看来是很难的。就在美国人将匆匆失败的空海一体战概念取消后,美军的战略学者们已经将早已准备好的新军事理论付诸实践了。全球公域机动与联合作战概念,这是2016年刚刚全面开始实施的全新的美国海上力量一体化作战概念。

学界经过分析后发现,这一全新的美军作战概念再一次放低了美军身段,美军重新的定位了自己,美国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和想定的作战环境也出现了变化,不再要求美国海军在未来一场大规模的空海一体大战中,击败某个大国,并对其执行纵深的打击,而仅仅是要求美国海上一体化力量能够具备在全球公海海域取得通行的自由权,要求美国海军仍然保持在全球公域机动的能力,而不是被某些大国的区域拒止给挡住。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