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尼米兹航母战斗群战斗展开的话队形能覆盖多大的海域?
不论是现在还是在过去,航母战斗群展开的覆盖范围都是大约方圆30公里左右。
其实不管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航母舰队行进时都是在视距范围内。
原因是这是视距范围。航母编队就是作战距离再大,也需要各类型舰艇保持在视距范围内,以完成互相支援。举个例子,比如如果有一发反舰导弹漏网,飞向舰队内的某一艘军舰,其他军舰需要动用防空导弹来完成拦截,那么这个距离就一定不能太远,而且必须是在视距范围内,如果不在视距范围,那么中近程防空导弹的指控和制导都成问题,也根本不能完成对友舰的保护。
只有视距范围内才存在各友舰协同。
另外,在视距范围内可以方便通信。地球是有曲率的,一旦超出了视距范围,那么通信就要用到通信中继手段或者卫星通讯手段,这些手段现在可以实现,但是在实战中,面对较强的电磁干扰环境,如果超出了视距,就必须动用直升机和卫星进行通讯中继。尤其是潜艇,本身潜艇和舰队的通讯就很困难,需要将通讯天线线缆放出,并使之漂浮在海面上才能收发信号,如果要通讯的军舰还在视距范围外,那么简直就是放弃舰潜协同了。
超出地平线后,连通讯都难,何谈联合作战。
最后还有一点在于反潜方便。军舰在前进过程中,如果进入的是陌生水域,并不知道水下有没有敌人的潜艇,就必须要保持一个搜潜行进的队形,这个队形要求各舰,尤其是舰队内层的护卫舰,要保持相互间距不超出舰首声呐的扇面副瓣距离,要有一个搜索重叠区,才能保证不会有潜艇漏网,也才能保证可以及时的集中力量对付前来偷袭的潜艇,这种舰首声呐的作用范围是不会超出视距距离的,也就是说各舰必须保持在视距范围内才能互相配合完成搜潜行进的任务。
而且在视距范围内还有诸多其他方便,比如救援、转运、开会、补给等等,所以有些人认为的是一个超过100公里的覆盖范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那样的范围是不会有军舰间的协同的,又何谈是一个编队呢?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一个美国尼米兹航母战斗群战斗展开的话队形能覆盖多大的海域?
说到这个事,理论上,以其现在的能力设计,可以控制的海域可以达到11万平方公里,假如以E-2D预警机可以作用的距离来概算的话。算法不复杂11万平方千米,等于2*3.14*2000平方千米的作战半径。真要与弱小国家作战,可以这么算,弄出一个更大的作战半径,不谓不可能,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喽。稍有能力的,就费劲,更莫说是面对军事大国。越战以后,航母被毁,一次也没有,英国打英阿马岛的时候,玄乎了一点,但总算无虞。被打一次就不会这么吹牛,魂舞大漠的意思,如“尼米兹”级,能控制个几百平方公里,就已经不错,如果面对中等军事强国作战的话,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E-2D的能量。若在低空巡航,受地球曲率影响,50公里都会瞪眼看不清。在高空好点,说能看到800公里,只是B-52一类的目标可以,那是多大的一个存在呀,完全没有意义。可以设想这样的情况,一架隐身的无人机,带着几枚炸弹,超低空突防进去,把航母甲板一炸,那么这样的航母什么活也不用干了,舰载机不能起飞,没有了制空能力,这样的航母战斗群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一时就会大乱。世上的事从来有矛便有盾,所以不要试图夸大任何矛的锐利。何况随着隐身作战飞机的发展,对航母这类巨大目标的威胁将越来越大。
不要试图夸大航母的战力。但也不要低估它的战斗价值,上百架作战飞机出动起来,也是铺天盖地,黑鸦鸦的一片。水下的核黑鱼,一旦得手,打击能力还是相当惊人的,对付一支“尼米兹”航母战斗群,应该是一个战役级的战斗,也是一件细思极恐之事。它的宙斯盾驱逐舰,在防空反潜对地打击的能量,绝不可小觑。我们之所以这样讲,还是仅从攻防的角度,来试着探讨面对航母作战的。不管它的舰载机,还是战舰的武器系统设计,在高电磁对抗条件下,究竟能发挥多大的战力,也是可以商量的。如俄罗斯“苏比内”电子战系统,曾在黑海数次使其强大的宙斯盾系统瘫痪,雷达开不了机,什么话也干不了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