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一个航母打击群防御纵深是多少?

我看到有回答说大概1500公里,我必须要纠正一下那位了。实际是400公里。

图为美国航母战斗群及其舰载战斗机。

1500公里,美国的舰载机转场半径都没有那么大好吧,预警机的探测距离不等于防御纵深,何况预警机也看不到1500公里的。我在预警机领域有研究,预警机的雷达有弱效区,实际作战中还要面对复杂电磁环境和气象条件,标定最大探测距离600-700公里的E-2预警机实际上实战中很少在300公里外探测到目标,除非是民航飞机那么大的目标。

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半径很大,但是防御纵深并不大,600公里反舰导弹就可以实现防区外打击。

至于说战斗机,有人说那超级大黄蜂作战半径不就是1000多公里吗?那是作战半径,不是防御纵深。航母的舰载机一般都是两种方式作战,其中最常见的是截击作战,也就是搜索到目标后紧急起飞战斗机去拦截,不论是空中目标还是海上目标都是这样,截击是应召作战,首先是要发现敌人,预警机就能看最多600公里,战斗机又怎么能打击1000公里外目标?何况是截击作战,本身就是全程超音速加力状态,油耗大大增加,和传统的作战半径根本不同。

至于截击作战之外,美国航母还可以依靠巡逻作战的飞机进行及时支援作战,这样的作战需要用到巡逻战斗机,也就是CAP小队。CAP小队有人说那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就是活动半径嘛?当然不是了,因为作战半径需要建立在知道敌人方位,直接起飞赶往的时候最大可以飞出的距离,然而巡逻可不是这样,它需要一定的留空时间。

在防御半径上,中美航母是一致的,都是400公里距离。

比如,F14战斗机可以在航母600公里处巡航1个半小时,F18可以在航母400公里处巡航1个半小时,F35是在400公里处巡航1个小时,这是要求巡逻时间的,巡逻路线由于不清楚敌人方位,都是采用回形针路线,沿着一个方向来回飞,这种飞行怎么可能取得1500公里最大防御半径呢?

根据美军自己的航母操作规范,美国航母对于进入500公里距离的目标要进行识别,准备起飞拦截作战,对于进入400公里的目标要实现有效拦截和打击,这才是他真正的防御纵深。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美军一个航母打击群防御纵深是多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说两点。首先,大家想象中的航母打击群(CSG:航母的打击大队)作战时是不是如下图展示的那样,舰艇、航母之间密集地凑在一起的?错,这种情况是典型的日常“摆拍”,是给海军做宣传、打广告用的。战争时期的航母打击群如果是这种密集的编队形式,那么对方只要一顿集火基本上就能报销半个编队了,或者直接一颗战术核弹过去把整个编队都给你扬了。所以,我们平时见到的航母打击群的图片并不是它真正的作战状态,只是宣传需要的摆拍罢了,和它的防御纵深、作战面积没有半毛钱关系。

▲CSG的日常“摆拍”

然后,我们再来简单了解一下一个航母打击群究竟由哪些武器装备组成,根据美国海军官方给出的相关公开资料,一个现代化CSG的组成如下:

核动力航母1艘、巡洋舰1~2艘、1个驱逐舰中队大概2~6艘导弹驱逐舰、补给舰0~1艘、攻击型核潜艇0~2艘;

除此这些水面/下作战舰艇,还有舰载机联队,包括:

4个攻击机中队、1个电子战中队、1个预警机中队、1个打击直升机中队、1个反潜直升机中队以及1个舰队运输机分队。

▲一个CSG的组成

介绍完现代化航母打击群组成,我们就可以继续来介绍题目中问到的航母打击群的防御纵深,或者说作战覆盖面积了。文章的开头已经说过,当CSG的处于战时状态时,舰艇之间绝对不是我们平时见到那样扎堆凑在一起的编队形式,而是一个作战、防御纵深数百公里、覆盖面积上百万平方公里(考虑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以500~700公里计算)的巨大立体作战空间,如果把一个处于战时状态的航母打击群搬上陆地的话,那么理论上她的最大控制面积可以覆盖好几个省,或者是美国的好几个洲,如下图所示:

▲CSG的作战范围

如果把CSG的中心航母,放在华盛顿DC的话,那么负责防空作战(Anti-Air Warfare)的舰艇可以覆盖到新泽西州的特伦顿(Trenton)、宾夕法尼亚州的哈里斯堡(Harrisburg)、费城(Philadelphia)等城市,也就是图中划出来的那个圆圈范围,这个圆圈的半径超过了200公里,也就是说,光是水面作战舰艇的作战范围,就是一个半径超过200公里的圆,如果再考虑舰载机的打击范围,例如虫子的作战半径大概是700公里,再对比一下图中舰载机的作战区域,已经到圣路易斯(ST.Louis)、亚特兰大(Atlanta)那边了。这个半径应该是在500~700公里左右,感兴趣的可以去用地图测一下距。

▲“小鹰号”航母编队队形

因此,这才是一个处于战争状态的航母打击群真正的防御纵深和作战面积,而这个范围是非常大的,如果放到陆地上来对比,那么一个CSG的理论最大控制面积可以覆盖好几个行省,从数十万~上百万平方公里不等,至于我们平时见到的CSG的全家福,那真的只是摆拍,打仗时不可能是这种编队形式的,否则分分钟就被敌方的一发战术核弹带走。而且,从这个防御纵深我们也可以知道,现代化战争中想要依靠常规海战手段来摧毁对方的航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起码先得突破外围护航舰艇以及舰载机构成的防护圈,否则,连航母的影子都见不到。

美军一个航母打击群防御纵深是多少?

美国海军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谓独一无二的存在,美国霸权主要就是建立在全球无敌的海军之上。而美国海军的核心无疑是其数量众多且性能强大的航空母舰。尽管航母战力巨大,但由于它体积庞大很容易成为敌方攻击的目标。为此美军航母采取战斗群的编队模式,构筑起了一道远中近三层的立体防御网络,整体防御纵深在500-1500公里左右。

(航空母舰战力强大,但目标太大,容易受到攻击)

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一武器间的对决,而是体系化网络化的整体对抗。航母作为其中重要的节点,它主要与护航舰艇组成编队,形成航母战斗群来完成各项作战任务。航母战斗群的防御任务主要由航母搭载的舰载机和各种护航舰艇来完成。按照美军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的配置,一个航母战斗群往往有1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1-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2-3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1-2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以及1-3艘补给舰组成,可以为航母提供远中近三层防空、反潜和反舰的立体防御体系。

(美军航母战斗群可提供远中近三层立体防御体系)

对于美军航母战斗群来说,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水下潜艇和水面舰艇发射的鱼雷、反舰导弹、空中战机和岸基部队发射的反舰导弹等。航母的三道防御网络则可以有效应对这一局面。首先,它携带的舰载战斗机可以控制700-800海里左右的空域,舰载预警机可以前出航母100-200百公里的距离,探测方圆60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各种海空目标。这就可以有效防御空中目标的攻击。其次,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则可以提供十几公里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中远程防空能力。航母和护航舰艇上的近程防空系统和近程防空导弹可以提供近程防空能力。除此以外,美军的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与护航舰艇和反潜直升机可以组成一道水下、水面和空中的立体反潜网络。有了这三道防护体系,航母的防御纵深最远可达1500公里左右,攻击航母的难度非常大。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宙斯盾)

不过,虽然理论上航母的防御纵深最远可达1500公里,但实际上航母真正的有效防御和拦截距离也就在500-700公里左右。尽管航母可以凭借先进的探测手段提前发现敌方目标,但考虑到己方的实际拦截条件,导致有效拦截距离和时机还是比较有限的。以冷战末期美军航母战斗群应对苏联饱和打击的模式为例,苏联海空军在执行饱和打击任务时所使用的重型反舰导弹射程大约在100-300公里范围内不等。美军航母在远距离发现苏联轰炸机时,需要调配舰载战斗机前往拦截。考虑到值班飞机数量较少,需要紧急起飞舰载机执行拦截任务。等舰载机起飞,再爬升后赶往拦截空域,拦截地点距离航母应该也就在500-700公里左右。实际拦截时航母也就派出一到两个波次的舰载机,一旦有轰炸机在最大射程发射反舰导弹,航母编队的护航舰艇将进行远中近距离的拦截。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有一枚反舰导弹击中航母,后果都是致命的。因此,这就要求航母必须要在远距离上尽可能提前发现敌方目标,并尽可能在远距离上用舰载机予以拦截,不给敌方发动饱和打击的机会。

(E-2C舰载预警机和F18战斗机组成了美军航母的远程空中护卫)

正因如此,航母编队在防御时需要尽可能拓宽防御纵深,并尽可能将危险扼杀在较远的距离上。随着舰载预警机、高性能舰载远程相控阵探测雷达和无线电技术的进步,美军航母的防御纵深最远已经可以达到1500公里左右,具备很强的防御能力。这使得只有极少数国家具备对美国航母发起攻击的能力,而一般的国家几乎没有可能在大洋上对美军航母造成威胁。

美军一个航母打击群防御纵深是多少?

这要看是哪个级别的防御纵深。防御分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

如果是战略防御纵深,那么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都防御了,就不说打击群了)的防御纵深就是从美国西海岸到波斯湾的距离。以美国海军的全球部署能力,能够实现这么大的距离。再大就得绕好望角了,没有必要。

战役防御,一般是从珍珠港到中途岛的距离,关岛到太平洋西海岸也可以。参考二战美日大海战就可以了!

战术防御,我认为就是FA-18EF超级大黄蜂的作战半径,700公里左右吧!都防御了,大黄蜂还不能发导弹,那还防啥?是不是这个道理?对方潜艇攻击没法推算纵深,反潜机没有大黄蜂保护,他就是波音大靶子。

美军一个航母打击群防御纵深是多少?

一个航母打击群的防御纵深,就是以航母为中心点划画一个大大的圈,这个防御圈最大能达到多远?可不能简单地以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来评判,如果以一个航母打击群最远的攻击距离来算,那么一个航母打击群的防御纵深要远大于舰载机的作战半径。

各个型号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是不一样的,作战半径是指飞机装载一定油量,武器弹药去执行战斗任务,任务完成后又保证有足够的油料飞回来的最远作战距离,这是评判一架战斗机战术性能指标的重要指标之一。

战斗机还有一个最大航程指标,也就是飞机加满油后一次性能飞行的最远距离。一架战斗机最大航程越远,它的作战半径也越大。但作战半径并不是简单的按转场航程的1/2来算,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也就相当于最大航程的30%~40%左右。

同一型战斗机在携带不同弹药和油量的情况下,它的作战半径也会不同。我国的歼10最大航程为3600公里,携带3个副油箱加4枚空空导弹作战半径约为1100km。如果不挂载副油箱,满载弹药起飞,作战半径就会大大缩水,只有800km左右。

美国航母目前的主力舰载机F18超级大黄蜂,正常情况下,它的作战半径也就700km左右,如果f18再挂载了5个副油箱的情况下,作战半径能提高到1000km以上。而最新上舰的f35C隐形战斗机,作战半径能达到1100km,这就相当于是以航母为核心,画了一个半径1000km的防御圈。这样算来的话,一个航母打击群的防御范围能达到300万平方公里,一个印度大小的面积,美国一个航母战斗群就能罩住。

美国有11艘航空母舰,那控制范围就更加恐怖,也难怪被公认为蓝星最强海军。一个国家能拥有一艘航母就够得上海军强国了,而目前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全世界也就10个左右。美国一个航母打击群的防御纵深还不止如此,就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要考虑到导弹的射程。

航母舰载机主要执行二种任务:一种是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另一种是执行空战任务。当然也具有一定的反舰和反潜能力,如果舰载机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势必要挂载对地攻击武器。近年来,美军列装和即将列装了几款防区外打击武器。

其中AGM一154隐形滑翔炸弹最新型号射程近500km,AGM一158最新型号射程更是达到了925km,近1000公里的射程。相当于是防御纵深往前推进了1000km,如果f18超级大黄蜂的最大作战半径以1000km来算,那其最远打击距离能达到近2000公里。

若执行空战任务,F18大黄蜂挂载最新型AIM一120D中距空空导弹,该款导弹的最大射程达到了160km,美军最新研制的AIM一260空空导弹,射程更是达到了260km,如果是f18大黄蜂在最大作战半径点发射这两款导弹,相当于凭空增加了160~260km的作战半径。

二,也要考虑到舰载机的极限作战距离。

F18超级大黄蜂标准作战半径是700多公里,这个性能参数中规中矩。那是在挂载6枚中距弹,还要求在战区徘徊15分钟的前提下给出的数据。如果不考虑到空战,纯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而且只要求挂载1枚防区外打击弹药打击一个地面目标,尽可能的为飞机减重。

同时挂载5具副油箱,数据显示,超级大黄蜂最多可以挂载5个480加仑的标准外挂油箱,外挂燃料总量超过7吨,超过了机体内部燃油量,如此一来,超级大黄蜂的最大航程就超过了4000公里,如果运用得当,超级大黄蜂最大极限作战半径可以接近2000公里,也就是扔完那枚炸弹立马就返航。2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当然只是理论上,舰载机在飞抵航母时,怎么也得留有一定的油量以防万一。

三,还要考虑到舰载机的空中加油。

目前美国两款主力舰载机都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美海军舰载机的加油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空军的大型加油机加油,美空军目前有三款大型加油机,每一款都能装在几十吨油,而且能进行远距离空中加油。另一种就是航母自备加油机,超级大黄蜂在特殊情况下挂载四具副油箱。

再搭载一个空中加油设备,就可以临时客串一下空中加油机了,这种加油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做不到大型加油机的覆盖量;美军目前正在试验“黄貂鱼”隐形无人加油机,这款加油机如果服役,将大大提高舰载机的做战距离。

四,还要考虑航母作战群其他舰艇的打击能力。

我们平时看到的美军航母战斗群,各舰艇之间紧挨着,这是在平时演习和训练时,如果是战时,各舰艇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开。一般间隔也有几十公里远,美国海军那些指挥官又不傻,打仗的时侯挤成一团,搞不好一枚核弹过来,就被一锅端了。

美国的宙斯盾系统具有区域防空能力,能对上100公里的空域内形成有效拦截,防空驱逐舰跟航母拉开几十公里的距离刚刚好。航母自身的近防系统做最后的拦截,最外层则由航母舰载机形成第一道防御圈,这就是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三层防御圈。

美国一个航母战斗群,一般配有1~2艘核潜艇,核潜艇一般用作侦测先锋,它距离航母最远,具体多远那就要根据作战需要了。美国主力战术核潜艇有洛杉矶级和弗吉尼亚级两种,这两型核潜艇都配备有射程可达2500km的战斧式巡航导弹。

如果核潜艇在距离航母500km的位置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那么航母这打击纵深就达到了3000km,如果该核潜艇在前行至1000km处发射战斧是巡航导弹,那就是3500km的打击距离。

总之,美国一个航母战斗群的防御纵深弹性非常大,以美国f18超级大黄蜂为例,在挂载三个副油箱,6枚空空导弹的情况下,防御纵深能达700多公里;如果挂载五个副油箱,两枚远程空空导弹,再配上空中加油,那么防御纵深应该能达到1500km。如果是打击纵深的话,3000km没有问题。

美军一个航母打击群防御纵深是多少?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目前全世界说起航母,不论是先进程度,还是实战经验,美军算是最厉害的一个。

不说别的,二战结束之后,朝鲜战争期间以美军为首的部队就出动了二十四艘航母,其中属于美军的就有十九艘;到了越南战争期间,出动的航母也有二十艘;海湾战争时期,出动的航母也有八艘;伊拉克战争时期,出动的航母是六艘。

怎么说呢?从二战结束以来,但凡有美军参与的战争,航母几乎可以说是标配。

而且在这一个时期航母的使用,美军可以说是引领了潮流。

不说别的从上边一场场战争排下来,不难发现美军使用的航母数量是越来越少。

这个原因其实就是战争从过去机械化战争,讲究大兵团,坦克装甲部队全面推进的战争,向着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过程,而信息化战争,讲究战争的信息化,一体化,小型化。

美军在这些战争中不断地尝试,所以说美军在使用航母在一领域中,说引领潮流一点都不过分。

看清楚美军如何使用这些航母,对于航母今后的发展也能看出一点东西来。

接了下来,就来说说美军航母打击群的防御纵深。

首先来了解一下美军航母打击群的由来和编队内容

话说在2003年之前,美军是将航母编队称之为航母战斗群的,到了2003年之后,美军这才把航母编队称之为航母打击群。

名称变了,这就意味着航母编队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其实从名字就能看出一点内容,一个叫战斗群,一个叫打击群。

显然后者要比前者的规模要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文章之前其实就已经说过了,过去的机械化战争开始向着信息化战争发展了。

海湾战争时期,算是机械化战争向着信息化战争的一个过渡战争,而伊拉克战争可以说信息化战争已经开始变得成熟起来了。

所以2003年美军的航母编队就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通过一组数字就能看出这种变化。

在1995年的时候,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第3501.316号指令,就对航母编队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说一个标准的航母战斗群,会包括十艘舰艇:

1 艘航母及其航空联队、6 艘水面战斗舰艇、2 艘攻击型核潜艇和 1 艘战斗支援舰。

那么在实际作战的过程中,会根据需要对这个标准航母战斗群的舰艇进行增加或者删减。

增加舰艇的航母编队就被叫做加强型战斗群,减少舰艇的航母编队就被叫做缩减型航母战斗群。

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美军感觉之前的方案已经过时了,这就开始对航母编队进行了改革——减航母编队,并随之将航母战斗群的名称变更为航母打击群。

而这些节省下来的舰船,就被配发给两栖编队使用,最终的结果就是让美军使用同样数量的军舰,组建除了多个远征打击群。

那么这个航母打击群的编队又有那些舰船呢?

一共有六艘,其中包括:

1 艘航母及其航空联队、1艘巡洋舰、2 艘驱逐舰、1 艘攻击型核潜艇和 1 艘战斗支援舰。

航母打击群相比于之前的航母战斗群,在水面舰艇中少了三艘,攻击型核潜艇少了一艘,所以水面作战舰艇和潜艇各少了一半的作战力量。

这次变化,不可谓不狠,这其实就是美军对未来战争的一个展望,认为未来战争会向着小型化发展。

怎么说呢?规定是死的,总有例外的存在,比如说当年美军驻扎在日本的小鹰号航母打击群,就是这样的例外。

在2003年的时候,小鹰号航母编队还叫战斗群,有十艘舰艇,其中包括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两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一艘,DD963两艘,佩里护卫舰两艘,攻击型核潜艇两艘,加一艘战斗支援舰和一艘航母,非常标准的一个航母战斗群。

到了2007年的时候,这个航母战斗群变成了航母打击群,舰艇应该减少才对,但数量反而增加到了十二艘。

这里包括,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两艘(更换了一艘新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从一艘直接就飙升到了六艘,取消了DD963,佩里级护卫舰缩减到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数量虽然是两艘,但更换了一艘,再加上一艘战斗支援舰和一艘航母。

后来小鹰号航母退役,华盛顿号航母开始驻扎在日本,这个航母打击群依然保持在十二艘的数量上,要知道华盛顿号航母在没有进驻日本的时候,它的打击群只有八艘而已。

所以从这个打击群包含的舰艇的数量,就能看出美军对西太平洋的重视。

怎么说,要是放大了看,就会发现美海军是将全部力量的一半以上投放在了太平洋上了。

接着回答题主的问题

航母战斗群就是以护卫舰艇以航母为中心,形成的一个内外三层防护圈。

这三层防护圈,包括防空,反舰,反潜以及对岸攻击等多项作战能力。

那么在每次作战的时候,美军会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以及威胁程度不同,会有三种形式的编队。

其中以警戒巡逻,炫耀武力值为主的时候,属于低威胁程度,这种情况通常会安排一艘航母来进行任务。

当一个地方需要实施威慑,制止危机,美军会参与到一些低强度,或者局部战争的情况下,美军会将威胁程度提高一个等级,变为中等威胁,这个时候出现的航母编队往往是双航母。

如果参与到高强度的局部战争以及大规模常规战争的时候,就属于最高级别高威胁,那么美军派出的航母编队往往就会变成三航母编队。

当然不管是几艘航母组成的防御圈,美军都会将航母编队的防御圈变成一个三百六十度防御,立体化防御(海上,水下,空中防御),多层次(空域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距离为远中近三个层次),攻防兼备(防空导弹,电子对抗,攻击对手),点防御到面防御形成的一个综合型防御体系。

第一层防御圈。

这是航母编队最外层的防御圈,距离防御中心点(航母)位置大概在一百八十五公里到四百公里的距离上,当然如果有需要可以做到一千公里的距离。

而这一层的防御圈,就被叫做纵深攻防区。

它的主要侦察设备,是天上的军用侦察卫星以及海洋监视卫星,这是空域中最高一层的防御。

接着就是两个中队的预警机,一共八架E—2C预警机;两个中队的侦察机,一共六架RF—8G侦察机,这算是空域中中间一层的防御。

预警机就部署在距离航母两百公里的地方,高度在八千米的高空中,对五百公里到七百公里的空域实施连续监视,这就是为什么是两架预警机的原因。

六架侦察机一般会在编队前边三百五十公里的地方执行作战巡逻任务,在任务中会携带各种导弹,可以对距离航母三百五十公里左右的对手战机以及巡航导弹实施拦截。

怎么说呢?如今的反舰导弹越来越先进,所以航母编队对于预警机和侦察机的侦察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中。

最远已经达到了一千公里。

空域中最低一层的防御,就是航母编队舰载搜索雷达,比如SPS—1A,SPS—49等等。

从太空到高空,再到低空,可以说是做到了层层预警。

作战的主要兵力有那些呢?

以美军2000年双航母编队为例说明。

可以分成五个作战类别。

第一个作战类别是有四个中队五十架F—14雄猫战斗机,以及F/A—18大黄蜂战斗机。

这类作战主要是以空空导弹为主,任务是让己方获得制空权,并拦截对手的轰炸机,以及发射过来的巡航导弹。

所以这个类别的作战力量只能维持在七百公里左右。

第二个类别,有六个中队,大约七十架的A—6E入侵者和A—7E海盗攻击机组成。

这类攻击力量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对手的水面舰艇和轰炸对手纵深的地面目标任务。

作战半径,对海作战可以延申到四百六十公里,如果是对陆作战可以做到一千三百公里。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是因为对海作战,对手也会有航母,也会有攻击集群对美军航母发起进攻,所以必要的防护是必须有的。

第三类作战力量:

两个中队的反潜机,是二十架S—3A/B海贼反潜机,搭配P—3C猎户座岸基大型反潜巡逻机,以及水面以下的攻击核潜艇。

所以这个类别的作战力量,它的主要任务是反潜,作战半径是一千公里。

第四类作战力量:

两个中队八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主要任务是实施电子干扰,顺道压制对手的电子干扰。

组后一个类别的作战力量:

这就是航母编队中各类型的导弹,尤其是巡航导弹,可以对四百六十公里的海面目标,以及延申至陆地两千五百公里内的陆地目标实施攻击。

这种攻击包括常规武器的攻击以及核武器攻击。

当年的海湾战争,以及后来的伊拉克战争,经常会看到美军实施导弹攻击对手各种重要的军事设施,就是从航母编队中的各类武器发射平台中发射出去的导弹。

以上就是第一层防御的内容。

第二层防御

这一层防御被叫做中防区,或者叫做区域防御区,距离航母这个核心最近是四十五公里,最远可以达到一百八十五公里。

那么这一层防御,没有了卫星的防御功能,在第一层防御中出现的预警机,侦察机,以及舰载各种远程对空搜索雷达,组成了这一区域的侦察力量。

而主要的作战力量缩减为四个类别的作战力量。

首屈一指的就是,航母编队内的各种导弹,在2000年的时候,这些导弹包括三百五十枚战斧巡航导弹,以及 二百六十枚捕鲸叉反舰导弹。

这股力量主要是对对手的水面舰船发起攻击的。

第二个类别的作战力量,编队内的各种近程导弹,大约有六百枚,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来袭的对手战斗机,以及对手发射出来的导弹进行拦截的。

第三个类别的作战力量,电子站飞机执行的防空反导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来袭的对手飞机和导弹,进行电子干扰,让这些袭击力量丧失攻击能力。

最后一个类别的作战力量,就是大约四十架的直升机,这些直升机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反潜任务,另一个就是执行搜救任务,或者执行导弹中继制导。

其实话说道这里,应该能看出来了,航母的防御重点,其实就是水面以下的攻击,尤其是潜艇的攻击,以及天空之中的各类导弹和飞机。

第三层防御

这一层防御也被叫做内防御区,或者叫点防御区,防御纵深靠着航母已经很近了,最近的距离达到一百米,最远也就四十五公里的样子。

执行侦察和搜索任务的,就只剩下各类舰艇上的舰载雷达了。

而主要的作战力量,却有五个类别。

第一个类别依然是舰艇上各种舰空导弹,目的是拦截中距离的飞机和导弹。

这些导弹的作用距离也就是十五公里到四十五公里的样子,再近就没有作用了。

如果对手已经突破到十五公里以内,这个时候,起到主要作用的是点防御导弹,比如在2000年装备的北约海麻雀。

除了这些防御导弹之外,高平两用的火炮也能加入到战斗当中。

当对手继续突破,距离航母已经有六公里的时候,就只能使用拉姆滚动弹体导弹进行狙击了。

而这个手段依然没有拦下,就只剩下最后一道防线,估计很多人都猜到了,就是密集阵近防系统了。

这套系统可以针对一百到二百米的低空目标进行攻击,进行最后的末端防御。

有数据表明,这一块的防御命中率可以高达90%以上。

当然了,任何事情做两手准备是有必要的,所以除却密集阵防御系统外,还有一套RBOC电子武器系统。

最后一个作战力量。

怎么说呢?在海上作战,反潜是绝对重要的一环,作为最内层的防御,这一环同样重要。

所以这一环的反潜力量也是有的,在2000年的时候,主要就是MK46、MK44鱼雷以及一百六十枚反潜导弹。

这些反潜力量作用距离是十公里范围内。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的就是核潜艇,一般会部署在航母的两个方向上,一个是正前方,另一个是侧翼,距离航母的位置是一百到一百八十公里的样子。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