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为何华妃在冷宫时要等圣旨到了才肯自尽?

华妃家破人亡,为何非要等到圣旨才肯赴死,其中原由甄嬛心如明镜,所以她才火速赶往冷宫,为华妃踏上黄泉路而添了一把火,加了一把劲:

华妃:胆子还挺大的,冷宫也敢这样进来!

甄嬛:这个地方我来得比你多,当初我就是在这里,看着丽嫔在我面前疯癫无状。

华妃:你不要做梦了,你把我害到如此地步,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甄嬛:没有人要害你,是你自作自受,淳贵人溺水是你做的吧!在温宜食物中下木薯粉也是你做的,指使余氏在我药中下毒、推眉庄入水,冤枉眉庄假孕争宠可样样都是你做的吧!

华妃:我就知道,曹琴默那个贱妇敢反咬我一口,必定是你在背后指使,凭她,哪有那个狗胆。

甄嬛给年世兰添火加油

甄嬛:你还真是知人不明,你几次利用温宜来争宠,甚至不惜拿她的性命来开玩笑,襄嫔是她的生母,哪有不恨的道理,你以为她恨你的心思是从今日才有的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早该知道她对你有异心了。

华妃:以为当年的盛势,连皇后那个老妇都要让我三分,曹琴默不过是我身边的一条狗,我怎么会把她放在眼里。

甄嬛:可惜她是人,人要比狗复杂多了。

华妃:贱人,你跟你的父亲一样狡诈,若不是你父亲设下诡计,我们年氏一族不至于一败涂地,你们宫里宫外连手,不就是为了置我于死地吗?

甄嬛:若不是年氏一族居功自傲,任意妄为,又何至于如此呢?你别忘了,你的夫君是皇帝,君王枕畔,怎容他人酣睡。

华妃:我哥哥是有功之臣,为大清平定西北,战功赫赫。

甄嬛:再怎么战功赫赫也是皇上的臣子,怎可凌驾皇上之上,岂非谋逆?

年世兰不相信皇上利用她

苏培盛:嘿!你怎么在这?

槿汐:陪我们小主来的!

苏培盛:莞嫔娘娘在里头,按照皇后的旨意我得送年氏上路了。

槿汐:你送你的,小主送小主的,你快进去吧!别耽误了时辰。

苏培盛:莞嫔娘娘万福!

甄嬛:苏公请起!

苏培盛:奉皇后娘娘懿旨,请小主自选一样。

华妃:皇后懿旨?皇上的圣旨呢,拿来!

苏培盛:皇上的意思是交由皇后娘娘全权做主。

华妃:没有皇上的圣旨,我绝不就死,皇上能亲口下令杀了我兄长,还怕再下一道旨意给我吗?

苏培盛:皇上说了,任何有关小主的事,都不想听到。

华妃:皇上就厌恶我到如此地步吗?去请皇上的圣旨来,我等着!

华妃娘娘被拉下水

人生已经临近穷途末路的边缘,华妃娘娘身上那股傲娇倔强的气息还是如此的盛气凌人,说到皇后是“那个老妇”,

说到曹琴默“不过是条狗”,甄嬛依然还是“贱人”,只是这一次的贱人少了矫情二字,这些人想要华妃在她们面前低下高昂的头,那是门都没有。

只有苏培盛在提到皇上不想见她时,她的心仿佛被蜜蜂蛰了一般的颤动了,瞳眸中才泛起了为之动容的泪花。

苏培盛传皇后懿旨

苏培盛带着皇后的懿旨而来,带来的分别是华妃的三种死法,分别是毒酒、匕首和白绫,按照皇后的话说,留她个全尸已经是给了她颜面。

可是当这道懿旨下到冷宫时,华妃却怎么也不愿意接受,她必须要等到皇上的圣旨才肯自尽,华妃这又是在唱哪出呢?

一、皇上没有圣旨,爱就还有一线生机

华妃落到如此惨境,其实甄嬛和眉庄两人是功不可没,华妃策划火烧碎玉轩,肃喜太监为主要执行人,冒着这么大的风险,

华妃火烧碎玉轩

这当然是华妃的绝地反击,她想置甄嬛于死地。曾经高高在上耀武扬威的华妃娘娘,居然被甄嬛整成了年答应,

这口气换做任何人也难以咽下,更何况是傲娇不可一世的华妃呢?按照她自己的话说,连皇后那个老妇人都要让她三分,

所以她才会有如此胆大包天的举动,火烧碎玉轩是她最后拼命的一博。只是让华妃没有想到的是,甄嬛和眉庄是一个比一个狠,

碎玉轩着火

华妃的意图甄嬛早就摸得清清楚楚,既然年答应想要放火烧她,她和眉庄便将计就计,这场火不仅要烧,而且还要让它烧得猛烈一些,

火烧得越大,罪过就越大,更狠的是眉庄,为了扳倒华妃,不惜烧伤自己,她就是怕皇上再对华妃袒护,不能一举将华妃毁灭,

才会去冒这么大的风险,犯了这么大的罪,皇上怎不好明目张胆地再维护华妃了吧!那么皇上又会不会再护着华妃了呢?

眉庄故意烧伤自己

皇上在火烧碎玉轩的现场,见到断壁残垣的惨状,又见到眉庄身受重伤,当场就撂下了要赐死华妃的话,然后扬长而去。

话是当场撂下了,可皇上接下来的态度却选择了冷处理,赐死华妃的圣旨竟然迟迟未到,而是任由皇后安排,

皇上难道不了解华妃的个性吗?她不知道华妃与皇后的过节吗?他当然了然于胸,他不下圣旨的目的就是因为他太过了解华妃,

华妃欲哭无泪

只要皇上的圣旨不到,华妃就会反抗,也不会甘心就死,那么皇后的懿旨就会僵持着,皇上若没有真正的发话,谁也不敢贸然动手,

华妃在皇上面前这点自信还是有的,一个不下圣旨,一个没有圣旨就不同意自尽,其实这两个人都在为他们之间的爱留一线生机,

即使华妃犯下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他还是不忍心将华妃处死,而华妃则依然心存幻想,爱的火苗在她的心中并没有熄灭,哪怕只剩有一线生机,也是她要竭力争取的。

华妃心存希望

要不是甄嬛见势添火浇油,杀人诛心,华妃娘娘这么一闹,还真有可能小命可保,只要命保下来了,

有句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凭她争宠的本事,与皇上再续情缘也不是没有可能。

二、华妃盛气凌人的姿态,绝不允许自己向皇后低头

华妃与皇后斗,那可是斗了一辈子,作为一国之母的皇后,曾经处处受华妃碾压,这气皇后表示她受了很多年,也受够了,忍够了。

皇后受够了华妃

而这一次皇后借甄嬛之手,扳倒华妃对于皇后来说是除了心头的一大隐患,扎在心中的一根刺终于要拔除了。

火烧完碎玉轩之后,眉庄向甄嬛表示了要尽快处死年世兰的想法,否则时间久了怕会生变:

沈眉庄:审议年世兰不宜拖到年后,怕不吉利。今儿是二十五,最晚到二十九,她必死无疑,也不枉我烧伤自己了。

甄嬛:皇后与敬妃从来与年世兰都是死敌,如今落入她们手中,即使她没有指使纵火,也会证据确凿,何况现在铁证如山。

眉庄担心

一切正如甄嬛所料,皇后接下来就大刀阔斧地对年世兰开干了,毒酒、匕首、白绫样样都是索命的工具,皇后等这一天等了很久,

此时她若不是当着众妃子的面颁发赐死年世兰的懿旨,只有她一个人的话恐怕是难忍心中的笑意吧!这一天皇后等了很久很久了,是多么的大快人心啊!

皇后这下是找到了满满的存在感,和满足感!而华妃呢?她当然不会同意自己死在皇后的懿旨之下,原因是什么,

皇后下懿旨

是不甘心,是意难平,她绝不会在皇后面前低下她那倔强而又高昂的头颅,即使她真的死,也绝不会灭了自己的威风而长了她人的嚣张气焰。

这是个性使然,要她死,除非皇上真想让她死,除非他亲自下圣旨,否则其他的一切对于华妃而言,都是无稽之谈,她不会甘心受到头号敌人的打压。

三、华妃对皇帝是情之深,爱之切

皇上对于华妃有些可悲,虽然给过她无尽的荣宠,对她犯下的过错也原谅过无数回。但是华妃的一颗真心真的是错付了,

华妃爱意错付

华妃对于皇上而言,政治上的利益早大过了心中的爱意,甄嬛最后对华妃说的话一点儿也没有错“皇上为什么喜欢你,你知道吗?

就因为你的美貌?宫中可从来不缺美貌的女人”,话点到这里,华妃还不承认是因为她是年羹尧妹妹的这个身份,

反倒骂甄嬛“你个贱人知道什么!”,她心中对皇帝的这份真挚的爱意和情感,容不得任何人的亵渎,她是以一颗赤诚之心相待皇上,

甄嬛玩诛心杀

她也更相信皇上也绝对是以这样的一颗心回应她的。这些年翊坤宫留下的那些被宠爱过的痕迹,不可能有假,那些宠爱赫然在目的立在翊坤宫中,曾经整座宫殿都盛不下一份这么厚的重爱意。

华妃爱得天真而单纯,她虽然和皇后斗,和甄嬛斗,手段并不单纯,但对于皇上的爱意,真的没有掺任何的杂质,这样的一颗心是纯洁的,

所以临死之前,她压根就不相信,皇上真的会杀她,她曾经犯过那么多的错,皇上都选择睁只眼闭只眼的给带过去了。

大胖橘害得世兰好苦

在她的心中,这次应该也是一样的,等皇上消消气,或许又会原谅她,杀与不杀不过就是在皇上的一念之间和一句话的事吗!

华妃在这个时候,她更愿意相信的是,皇上不会真的狠心杀她,所以她才有嚷嚷要皇上下圣旨的理由和底气。

可狡猾的甄嬛在一旁盯着呢,华妃这一次是插翅也难飞出这冷宫了,她将当年华妃掉胎之事一揭秘,华妃立马圣旨也不要了,就朝墙狠银的撞了过去。

年世兰撞墙而亡

求圣旨是因为心寄希望,不用圣旨也不用皇后的索命工具,自己选择了第三条路,是她真的对皇帝失望了,

最后只能用一声“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啊”,来抒发自己心中的痛楚,在此时此刻,她依然没有发出一句对皇上的抱怨,可见爱之深情啊!

写在最后

华妃在临死之前求圣旨,这当然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想要自尽,在这个皇宫,皇上就是她的一切,她与皇后斗,

皇上利用了年世兰

她与甄嬛斗,只要谁和她争宠,她就会和谁斗,而这个中心人物就是皇帝。华妃的所有谋划,她的伤天害理,

她的十恶不赦、她的嚣张跋扈,都是奔着一个目的去的。那就是要获得皇帝全心全意的爱。其实心中有这种期待,华妃从一开始就错了,

因为皇上的爱从来就不会只属于一个女人,甄嬛聪明多了,爱得很理智,很早就看透了这一点。而华妃却一直深陷其中,

年世兰撞墙甄嬛惊恐不已

她最后要的那一道圣旨,依然对爱寄予了希望,依然还有几分傲娇倔强的脾气,依然还是那般的盛气凌人,仿佛是一副惜日的华妃娘娘哪有这么容易被打倒的气势。

遗憾!甄嬛给了她一道送命题,葬送了她最后求生的欲望,她的爱有多深,到最后的结局就有多讽刺,但愿来世,世兰不进帝王家。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甄嬛传》中为何华妃在冷宫时要等圣旨到了才肯自尽?

皇上不想她死,并且华妃有翻身的机会,但甄嬛逼死华妃,甄嬛也是自掘坟墓。

华妃不该死、不想死、不能死;皇上更不想让她死。在整部《甄嬛传》中,皇上除了心心念念的纯元皇后外,真心爱的女人,只有华妃;而真心爱皇上的,也只有华妃。

皇上心中的“世兰”:只喜欢你一个

皇上是经历过九子夺嫡的人,步步艰险,处处都是生死考验,因此后宫几个女人的小把戏,小心思他心知肚明,他看她们争宠、演戏、互害,无伤大雅也并不出手干预。当然,他更知道谁对自己才是真心的。

在《甄嬛传》之初,皇上宠爱华妃,不仅仅因为他是年世兰,她哥哥是为皇上征战杀场的将军,而是因为皇上真心爱她。皇上起初喜欢甄嬛是因为她像纯元皇后,让皇上找到了年少时初恋的感觉,甄嬛怀孕后他更是百般呵护,他想弥补纯元与自己没有孩子的遗憾,但是,当皇上要跟皇后去天坛主持祭祀活动出门几天时,皇上特意跑到甄嬛宫里,跟她强调:

宫中的一切都由华妃主理;

你凡事要让着她些;

你怀着身孕,最好不要去翊坤宫;

世兰要强一些,嘴上也不肯饶人,但品性不坏。

皇上看重甄嬛,更看重她肚子里的孩子。但是皇上却只是提醒甄嬛不要去招惹华妃,而且一口一个世兰。这里甄嬛的脸色是不好的,她听出来皇上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如果出了事,就是因为你去了翊坤宫,你去招惹了我的世兰。

明显看出来,在甄嬛和华妃之间,皇上此时还是更向着自己的“世兰”。

接下来,皇上的话更值得品味:

朕若不做这个皇帝,有皇后这个贤妻,你与世兰两个美妾,便足矣。

皇上选的这三个女人中,皇后是中宫,无论如何皇上在任何嫔妃和大臣面前,都要尊重她,所以不能落下她;甄嬛只是当时受宠罢了;而只有世兰,是皇上亲自选择,不能丢的。

这话,皇上说给另外一个正在乘宠的嫔妃,也一点没毛病,这句话中得“你”,可以是任何一个后宫女人,只有世兰,不可替代。

从华妃的口中,也描绘过年少时与皇上的两情相悦。

记得我那一年刚刚入王府,就封了侧福晋,成了皇上身边最得宠的女人,王府里那么多女人,个个都怕他,就我不怕,他常常带着我去策马,去打猎,他说他只喜欢我一个。

这句话就很有画面感了,一个年少的王爷与性格开朗、敢爱敢恨的世兰间,明媚的爱情。整部《甄嬛传》中,皇上只跟华妃说过:只喜欢你一个。

所以,整部剧中,皇上后宫女人千千万,除了纯元,他最爱的还是华妃,华妃也不是谁的替身,跟纯元毫无相像之处,皇上就是单纯的爱她,喜欢她,甚至在她死了之后,皇上路过百骏园,见到了英姿飒爽、明艳照人的驯马女叶澜依,马上将她占为己有。

那么多年,皇上心中一直想念当年跟自己策马扬鞭的年世兰。

皇上为何不亲自下旨赐死华妃?他希望她不死

在整部《甄嬛传》中,后宫与前朝都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并没有很多关于朝廷政事的描写,但是后宫女人的荣宠也联系着前朝的官员,同样被重视的官员女儿在宫中也受宠。

就像年世兰,甄嬛,祺贵人,都是与家族息息相关。年世兰做为年羹尧的妹妹,得到皇帝宠爱和偏袒一部分是因为要给年羹尧面子;甄嬛得到皇上信任和宠爱,一部分也是由于皇上重用甄嬛的父亲弹劾年羹尧。

皇上忌惮年羹尧,因此与太后联手杀害了华妃的第一个孩子,还害得她一生不能生育。

对于这一点,皇上是觉得愧对华妃的,因此当华妃害了甄嬛的孩子,皇上也没有真正地处置华妃,那是皇上内心对同样失去过孩子的华妃,有很大的亏欠。

皇上对华妃有爱、有亏欠、有利用,有太多连他自己也分不清的复杂感情,因此,当年羹尧被皇上处死后,太后问皇上如何处置华妃(年答应)。皇上说:

儿子与世兰到底是多年的夫妻,总有恩情在,许多事也是儿子对不住她,只要她不再生事,儿子日后会给她个贵人的位分,让她好好养在宫里。

当时太后就说过,年答应性子太刚烈,让她不生事,恐怕是难。

太后一语成谶,果然年世兰记恨甄嬛,找小太监放火烧碎玉轩。这件事被甄嬛和沈眉庄用来大做文章,最后“逼”得皇上处置年世兰。

皇上看到被火烧光的碎玉轩,还有受伤的沈眉庄,以及步步紧逼的甄嬛,只好说:让皇后和敬妃去审问。

最后,当苏培盛拿着皇后懿旨,去让华妃自尽时,华妃非要皇上的圣旨,其实是因为她知道皇上不忍这样做,她经历了那么多后宫明争暗斗,她也深知,这懿旨有可能是假的,或者就是被人做了手脚,不是皇上本意。

她要的,不是皇上的圣旨,是皇上与她的一个决别,只有皇上告诉她,恨极了她,厌恶了她,她才会死心。

而皇上,根本没有恨她,厌恶她,只是被甄嬛一伙人逼得无路可走,皇上本意,是要留着这段情的,因此他连圣旨都不忍心出。

当华妃死后,皇上追封她为敦肃贵妃,以贵妃的礼制为她出殡,风风光光地下葬。可见,皇上对她是真的有感情,有眷恋。

华妃本可以翻身,她争的是爱,不是位份

《甄嬛传》中华妃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她靠着哥哥的功绩在宫中搞买宫卖宫的事情,同时还杀害嫔妃,为了争宠也不择手段。

但是她是爱极了皇上,为他精心准备食物,为他努力怀上孩子,为他甘心受罚;看着华妃吃酸黄瓜假装自己孕吐的场景,每一个努力想当妈妈的女人,都会动容,但是,她到死才知道,害她不能生育的人,竟然是自己最爱的皇上,她在甄嬛的紧逼下,万念俱灰,撞死在墙上。

华妃即使没有哥哥的背景,以她的姿色和状态,她是可以不靠母家就能得到宠爱的。只是从一开始,她与她的哥哥,就密不可分了,哥哥让她有了更多的专宠;哥哥也害怕她没有了孩子。

皇上曾经说,如果世兰能不再生事,会给她一个贵人的位份,养在宫里。

其实,即使母家败了,年世兰也是可以翻身的。

甄嬛也好,祺贵人也罢,甚至是安陵容,母家犯错,她们都惨败,受到皇上极度厌倦。只有年世兰,母家已经犯下滔天大错,皇上仍然念及旧情。

试想,如果年世兰能从此安稳度日,或许,皇上不再忌惮她的母家,反而会与她更和睦,甚至她也会有一子半女。

但是她性子太刚烈,状且过习惯了奢侈的生活,怎么可能从答应,一点点熬下去,况且甄嬛一党人,又怎么能放过她!

甄嬛逼皇上处置华妃,是最大的愚蠢

在皇上与太后聊如何处置华妃时,其实也聊到了如何处置甄嬛和曹琴默。

  • 对于华妃,皇上说要留着她,养着她;
  • 对于曹琴默,皇上虽然给她进了位份,但是实则十分痛恨她卖主求荣,而且太后也觉得她太能算计,不能留了;
  • 对于甄嬛,太后提醒皇上,太过聪慧也不好……

后来,太后与皇上暗里给曹琴默下了药,让她慢性中毒死了,甄嬛知道这件事,其实应该惊醒,这就是皇上对她的提示,而甄嬛并没有意识到!

甄嬛当时因为自己父亲帮皇上处理了年羹尧,以为皇上也需要自己帮忙处理年世兰,或者说甄嬛为了给自己和沈眉庄出气,而联合曹贵人揭发华妃,并且为曹贵人向皇上要赏赐,皇上当然早就看出来她们是一伙的。

后来,华妃记恨甄嬛,要放火烧她,甄嬛早有察觉,但是并不做声,反而把火放得更大,让这件事更发酵,当面逼皇上下旨杀年世兰。

甄嬛急不可耐,可以理解,她受了华妃很多气,沈眉庄被华妃陷害假孕,华妃又处处陷害甄嬛。俩人势不两立从一开始皇上就知道,但是甄嬛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根本没有体会皇上对年世兰的真感情。

皇上是不想让年世兰死的,甄嬛这样紧逼,让皇上对她也产生了厌恶,对她的“聪慧”也产生了忌惮,这才导致了后来装纯元旧衣时,皇上那样厌弃她甚至打了她,也导致皇上更怀念他的白月光——善良的纯元。

在华妃死之前,皇后一直是看着鹬蚌相争,所有的事情她是最了解了,皇上的心思她也最明白。这也是为什么皇后一件旧衣,就能扳倒甄嬛。皇后在甄嬛倒台之后,也说过一句话:

皇上早恼了她。

皇上“恼”甄嬛的原因,就在对皇上处置华妃逼得太紧,况且甄嬛跟华妃说了皇上害他没有孩子,皇上早就在利用她。这些话,导致华妃再无活着的留恋,直接撞死。这个过程皇上肯定知道,而且皇上并不想华妃知道这些事,更不想华妃死。这一切,都是甄嬛的自以为是。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点一个“关注”,优质文章持续更新中。

《甄嬛传》中为何华妃在冷宫时要等圣旨到了才肯自尽?

因为华妃心性高傲,脾气比牛还倔,没有皇上亲自下的旨意,她不会就死。

而皇上也深知以华妃的烈性子,算准了华妃的性格——没有他的旨意绝不会就死,所以他无论如何就是不肯亲自下旨,怎么着也要给华妃留一丝最后活着的希望。

这里体现了华妃和皇上之间高度的默契和了解。

皇上对华妃的偏袒贯穿了全剧。一直到华妃倒霉的时候,不但丝毫不减,反而达到了顶峰。

在这个时候,皇上已经明知华妃陷害淳贵人落水,私受官员贿赂卖官鬻爵,用沾染时疫病毒的茶具害眉庄病危,罪行劣迹斑斑,罄竹难书……

此时年羹尧已经倒台,皇上处理华妃应该没有丝毫的顾虑,但是皇上思忖良久(注意,皇上下达旨意时,连眼睛都不愿意睁开,明显是不想面对),也只是做了“废除封号,降为答应”这样不痛不痒的处分,连冷宫都没有让华妃进去。

——不忍加以极刑(这些罪行,不管按在后宫其他任何一个嫔妃身上,妥妥的要立即处死)。但是华妃,别说被打入冷宫,连禁足都没有,身边还允许有颂芝侍候着。

对于这个宽大至极的结果,皇后表示不服。但是皇上根本不听皇后的挑拨,竟然开始回忆起华妃刚入宫时“明艳活泼”的样子,这就是说,皇上根本就不想华妃死。

平时嫔妃得咎,动不动就发配冷宫,华妃多次犯禁,皇上老是板子重重抬起,轻轻放下。

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和太后的对话中,皇上说了实话。

皇上:儿子与世兰到底是多年的夫妻,总有恩情在。

这话从皇上口里说出来,非常令人震撼。甄嬛梦寐以求的夫妻情份,在自己这里没看到多少,倒是在皇上和华妃之间看到了浓浓的恩爱。

即使华妃做出火烧碎玉轩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皇上被逼的不得不处置的时候,也是把黑锅甩给皇后,让皇后自行处置,并且说“不必来回朕了”,就走了……

起初看这一段的时候,觉得皇上太无情,怎么连问都不问了。后来才明白,皇上不是无情,皇上是在逃避亲口下旨处死华妃这残酷的事实。因为眼前这个情势,皇上一表态,华妃就不得不死,所以皇上宁愿让皇后下懿旨,而自己不过问了……

不表态就是最好的表态,也是对华妃最深情的表态。

皇上太了解华妃了——年世兰在冷宫里的时候,一听是皇后娘娘的懿旨,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她从来没把皇后放在眼里,此时怎么可能因为皇后的懿旨去死?

皇上真是太英明了。

只见年世兰抹了一把眼泪,说:没有皇上的圣旨,我绝不就死!

她与皇上之间的心照不宣,情意相投,绝对是甄嬛都比不了的。

华妃爱了皇上一辈子,虽然皇上下令杀了她的哥哥,又把她打入冷宫。但是她对皇上恨不起来,她觉得是奸人狡诈,蒙蔽了皇上的眼睛,才对自己如此绝情。

直到甄嬛揭晓欢宜香的真相之前,华妃还是觉得,她和年家是败在甄嬛与甄远道宫里宫外联手,设计陷害,她年家才一败涂地的。

这当然是在为皇上脱罪,也是在开启自我保护机制——她对皇上的爱和皇上对她的爱是她在这世上唯一留恋的东西了,她拼尽一切都要保护这种美好的感觉,这样她才有勇气活下去。

这个爱情至上的傻女人,她心中笃定,皇上不舍得亲自下圣旨赐死她——只要爱情的火苗还没有熄灭,她绝不会轻易就死。

她也没有猜错,皇上就是料准了年世兰没有自己的圣旨肯定不会就死,所以故意不发圣旨——只要自己不亲自下旨,就可以把此事拖延下去,华妃之死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甄嬛传》中为何华妃在冷宫时要等圣旨到了才肯自尽?

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说的便是《甄嬛传》中华妃在冷宫中没见圣旨不肯自尽的心态。

《甄嬛传》中华妃仗着哥哥年羹尧的军功和皇上的宠爱,骄横跋扈,恃宠而骄,一开场就赐了夏冬青一丈红,接下来暗中杀害皇后派给她的奴婢小福子,因为私收宫外官员贿赂让年羹尧保荐官,被淳贵人撞破,而杀了淳贵人灭口,指使余氏在菀嫔药中下毒,推惠贵人下水,陷害惠贵人假孕,把染过时疫的物品给惠贵人用,使之染病,又火烧碎玉轩至惠贵人烧伤……简直罄竹难书。

当皇上让甄远道等找到年羹尧的罪证,扳倒年大将军后,清算华妃也成必然,当皇后审讯翊坤宫宫人,周宁海把华妃所干坏事合盘托出,皇上盛怒,让皇后全权处理华妃之事。

皇后下旨命太监处死华妃,可华妃却坚决不肯自尽,声称要看到皇上赐死圣旨才肯赴死,华妃如此执拗自有其原因:一是华妃认定皇上与她之间是有情份的,不会对她如此绝情。二是华妃从来就不把皇后放在眼里,皇后的旨意对她不起多大作用。具体原因听有书君分析分析:

一、华妃认定皇上与她之间是有情份的,不会对她如此绝情。

华妃向来认定皇上心中有她,故而时常骄横,皇上碍于前朝要年羹尧平叛,自是对她放任三分,华妃误判为皇上对她和别的嫔妃不一样,他们之间是有情份的,皇上不会对她如此绝情,至少会念着他俩的情份,念着她的好,能网开一面,留下她的性命,甚至恢复她的自由。

就像以前自己犯错被皇上禁足一样,过段时间又赐她自由一样。

华妃性格直率,个性张狂,没有亲眼见到皇上的圣旨,她决不肯低头认输,她甚至在冷宫中期待皇上念在往日情份会前来探望她。谁知她等来的却是甄嬛带来的真相。

一生独享的荣宠的欢宜香是她终身不孕的罪魁,始作俑者是皇上,因他为了防备年氏一族势力过强,便在欢宜香里放入大量麝香。

她的第一胎也是皇上假借端妃之手打掉的。可见皇上对她没有情份没有爱,只有利益和制衡,华妃这才明白她在皇上心中不过一枚棋子,心如止水,再也不想苟活于世,在悲愤地说出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之后,撞壁而亡。

年妃之前不肯去死,只因相信几十年的夫妻情份,谁知最是无情帝王家,现在见了棺材始落泪,终于心如死灰,万念俱灰,才选择自尽。

二、华妃从来就不把皇后放在眼里,皇后的旨意对她不起多大作用。

华妃向来嚣张跋扈,不把皇后放在眼里,皇后娘娘的旨意只对宫中其他人有用,对她不起多大作用。

用她自己的话说,皇后也要对她礼让三分,她在皇后面前从来就没示过弱,两人在宫中向来是分庭抗礼。在曹贵人揭发华妃的累累罪行时,她怒怼皇后:“不容本宫放肆也放肆多回了,还差这一回吗?”可见她以前在皇后面前大胆放肆惯了,回回都过了关,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现在已形成了一种惯性。

华妃仍以年羹尧在世时的态度对待皇后的旨意,殊不知此一时,彼一时,皇后此次的裁决得到了皇上的首肯,而年妃却不知前朝与后宫唇齿相依,自然不以为是,仍然对皇后娘娘的旨意进行抗拒。她想当然的认为皇上、太后没有发话,皇后对她的裁决是无效的,所以拒绝就此赴死。

年妃怀着对皇上的爱,错付了一生的真情,最后在得知真相后,心死灯灭,撞壁而亡,又一个为情所困,为情所伤,为情所害的宫中女子随情逝而心死,实是令人唏嘘不已!

看来,后宫中的女人无论有多深的资历,有多大的后台,有多大的荣宠,只要皇上要除掉她以绝后患,她就终究难逃厄运,必然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甄嬛传》中为何华妃在冷宫时要等圣旨到了才肯自尽?

后宫的女人为了各自的想要争取维护的东西,常常会做一些不择手段的事,所以很难界定好人和坏人之分。如果非要说在《甄嬛传》这剧中以好坏来评价那些妃嫔,我觉得只有一个人我是偏向于坏人定义她的,就是祺嫔了。她带着目的,踩着年家的血肉入宫,一入宫,也没人招她惹她,损害她什么利益就开始针对其他人,是以一种极度不友好的姿态和后宫妃嫔相处的。

那对于华妃这个心狠手辣,雷厉风行的人,观众却并没有把她划定到坏人行列,多半是她这个人物本身的悲剧性,而她的悲剧无外乎一来被当成家族和君王之间利益权衡的一枚棋子,更是因为她被全心全意爱的枕边人算计了一生!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些不可思议,但当我们身处其中时,未必比她们做的好,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年家被皇上斩草除根后,只剩华妃一人,还被降位成答应,尝尽她从前凌辱别人所受的苦,而她还是没有看清这一切究竟是谁指使的,竟全盘怪罪于甄嬛,买通太监火烧碎玉轩,结果被甄嬛和眉庄来了个将计就计,反污蔑她,直接被皇上下令赐死!

那天,苏培盛带着旨意去执行任务,华妃说什么就是不肯就死,一听还是皇后的旨意来的,更是坚决不肯死,非要等皇上旨意,她就立马上路。结果皇上没来,把甄嬛等来了。在甄嬛将皇上是怎样一直算计她的真相和盘托出后,她心如死灰,投墙自尽了!

皇上圣意以达,横竖都是死,谁下旨派人去还不是一样,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难道华妃不懂?都死到临头,何必还要如此嚣张跋扈,执迷不悟呢?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惑呢?

其实我看这里的时候,肯定是会被那段动容的剧情吸引的,不过回过头来,再去仔细揣摩华妃当时如此坚决非要等皇上亲自下旨的举动,站在她当时的立场,应该是有这几种想法的。

我不相信皇上会如此无情无义!

华妃精心侍奉皇上多年,她又是和纯元完全不同的一类,可以肯定皇上对她的宠爱绝对是真的,只是在年家的跋扈中一天天消磨殆尽了。尽管如此皇上对她也是有情的,不然不会年家都杀,留年世兰一条命,这点华妃是看出来的。

加上以前华妃也多次犯错,触动皇上逆鳞,皇上最后都原谅她了,依然对她宠爱有加。一日夫妻百日恩,华妃不相信自己倾心付出的枕边人如此无情无义是一定有这种因素的!

皇后算什么东西,她也配赐死我!

华妃在后宫横行跋扈多年,仗着娘家实力,仗着皇上的宠爱,跟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皇后也是一样。她曾多次在皇后宫里撒野多次,皇后也是为了皇上和太后大局,忍气吞声了,照太后的话,皇后被华妃压着多年受委屈了。

再就是华妃的性格是直率豪爽的,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的,和皇后那种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格格不入,更确切的说是压根瞧不起她这类人。用她自己的话,皇后见她也要礼让三分。一个从前她压根就没放在眼里的人,现在来她跟前下旨要赐死她,好强争斗了一辈子的华妃说什么也会在最后输了这口气!

哪怕没有回旋的余地也要皇上终身后悔!

年家家破人亡,放火事件暴露后,华妃早就没有了苟且偷生的想法。哪怕要死,也要让皇上亲自下旨,让皇上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骂名,也让皇上自己记住,是他自己处死了一个执迷不悟,拼命爱她的人,将来倘若想起她也是有悔恨的!这点在后面也是得到印证的,华妃死后,皇上也是自责后悔的,封她为敦肃皇贵妃,就是后来大封六宫也不忘了给华妃再加一份殊荣,这难道不是内心自责的一种赎罪方式吗?

最后华妃死的时候,真的是觉得封建下的女人很悲哀,尤其生在贵胄豪门家的女人,没有自我,只有利用。华妃选择自尽,其实也是顺了一次自己的心意,留住了自己最后一点自尊!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嬛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

《甄嬛传》中为何华妃在冷宫时要等圣旨到了才肯自尽?

华妃娘娘虽然娇纵跋扈,也做了很多错事,害了一些无辜的人。

可是她却不招人恨,说白了,她也无非是一个爱皇上的后宫妃子。

她跋扈,不仅因为有皇上的宠爱,也是因为母家很有背景。她哥哥年羹尧是大将军,她被打入冷宫后,为何非要等到圣旨呢?

不到黄河心不死

华妃娘娘骄傲,习惯了被宠爱。那么如此一个人,怎么会轻易认输呢?

在景仁宫的时候,曹琴默当众揭穿华妃做的那些事。华妃也是气势浩大的:“不容放肆,本宫也放肆很多次了。”

从性格上,从面子上,华妃肯定都不会轻易认定这个就是她的命运了。

再者,她也期望着可以为自己的家人求情。故而不到黄河心不死。这是一种执着,也是不认输的一种表现。

她的痴心,总觉得皇上不会如此绝情

华妃对皇上是非常痴心的,皇上对她也是有情感的。所以,华妃总是觉得皇上不会如此绝情,会让她死。

华妃想着,皇上生气,但不至于会赐死,所以她会等。

皇上的确没有那么绝情,至少没想赐死。在后宫,活着就有希望。

如果华妃没有被赐死,那么这也是可能的。但前提没有碎玉轩的那场火灾,也没有沈眉庄的手被烧伤。

这些,华妃娘娘是没预料到了。她不知道,皇上看见沈眉庄的手臂烧成那样,会心疼,会担心,万一是甄嬛受伤怎么办。

于是,皇上认定华妃要赶尽杀绝,那他也不必仁慈。

华妃算到了皇上不会对她如此绝情,但没有算到那场火灾。等来的,让她心碎。

华妃娘娘不光等圣旨,她是在等皇上

因为爱,因为不死心,也想着皇上对她的宠爱和情,所以华妃要等到圣旨。

其实,她不光是等圣旨,其实她想等皇上。皇上没来,圣旨来了,甄嬛来了。

华妃不信圣旨内容,她嚷嚷叫皇上来。甄嬛告诉了她欢宜香,告诉了那碗打胎药的由来,华妃一头撞死在墙上了。

她不等了,等也没有意义了。华妃不能怀孕的原因竟然是令她骄傲的欢宜香。

可怜的娘娘,尽管她也害了人,但同样令人心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