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上知道甄嬛与果郡王的情谊后,杀死果郡王而并未处罚甄嬛?

在《甄嬛传》中,大胖橘发现了果子狸与嬛嬛之间的私情,可他处置的结果却让人大为意外,果子狸倒在了一杯毒酒之下,而嬛嬛却能独善其身,完好无损,依然是最金贵的熹贵妃。大胖橘不但没有处罚嬛嬛,在嬛嬛宣布果子狸“暴毙”之后,皇上反而给她赐了一道加封的圣旨:

果子狸与嬛嬛有私情

小夏子:娘娘出来了!

甄嬛:是什么人?

夏刈:奉皇上秘诏,若是娘娘出来就宣读圣旨,若是除了娘娘之外,还有旁人出来,那么无论娘娘也好,谁也好,一律格杀勿论。

甄嬛:本宫安然无恙!已经出来了!

夏刈:那……

甄嬛:果郡王暴毙。

夏刈:请公公宣读圣旨。

小夏子:熹贵妃听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宫失德,朕遥感六宫无主,故令熹贵妃暂领六宫之事,位同副后。

大胖橘要嬛嬛去毒死果子狸

这是什么情况,大胖橘的这一道圣旨是在奖赏嬛嬛呀!并且奖励的力度还很大,这道圣旨仿佛是在告诉世人,嬛嬛就是将来的皇后。大胖橘到底是在唱哪出?果子狸对皇嫂嫂产生了觊觎之心,其实这事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大胖橘也一定心知肚明,可他为什么对两个人的处罚却有着天壤之别呢,一个用毒酒赐死,一个不仅没有处罚反而加封?

大胖橘没有处罚嬛嬛

一、果郡王功高震主,威胁皇权,必死无疑

在《甄嬛传》中,雍正是将一代帝王的多疑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果郡王如果一直是个闲散王爷,他倒也不会产生忌惮,可他这个弟弟终究是非同凡人,长得一表人才、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引得千万少女方心暗许,就连曾一度心如死灰的甄嬛也深深的被他吸引,心甘情愿的投入他的怀抱。

吸引美女的魅力值是达到了百分百,甄嬛为之打开心门,浣碧为之深情不负,孟静娴非他不嫁,宁嫔甘心守护着包括他和他所爱着的人。可他不仅仅是一个皇家的风度翩翩的王爷,拿起刀剑他能上战场奋勇杀敌,并屡建奇功。

果郡王功高震主

在一个王爷的手上有重兵在握,又有赫赫战功傍身,如一旦生了造反之心,那么就动摇了大清江山的根基,只有把这一切扼杀在摇蓝之中,雍正方可安心。那么果郡王又有没有可能反呢?果郡王如果造反,那么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甄嬛。

也就是说为了甄嬛他是有可能反的,因为只有自己去撑握生杀大权的这把刀才可夺得他和甄嬛的一线生机,他是甘愿冒这个险的。可哥哥雍正是一只老狐狸啊,安排甄嬛去毒死果郡王也是充满心机:

皇帝逼甄嬛杀果郡王

甄嬛:臣妾并不想果亲王回来,因为果郡王回来,皇上疑心妻儿,合宫不得安生。

皇上:朕疑心?朕不能不避讳他,从小皇阿玛就是最疼爱老十七,若非群臣反对,此刻坐在朝堂御座上的就不是朕了,更何况诗书也好,骑射也罢,都是黄阿玛悉心教导,自然样样都胜过朕,如今朕让他带兵,万一他若和敦亲王一样起了异心,朕不能不防他。

甄嬛:皇上,果郡不会。

皇上:你又不是他,你怎么知道他的心思?难道他有什么心思都会告诉你,朕早就知道,他对你别有心思。

甄嬛:臣妾不敢,臣妾只是揣度着,果亲王素来对皇上恭谨。

皇上:再恭谨的人手里有了权力也会起异心,更何况,皇阿玛本就属意他做太子,难保他不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皇家有手足之情,更有君臣之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果郡王被怀疑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雍正对果郡王已经是极度的不信任,并且也下了要杀他的决心,而他派甄嬛去毒杀果郡王也是一举两得的事,一是果郡王威胁到了皇权,必除之而后快;二是试探甄嬛到底有没有对果郡王动情。

所以造成果郡王必死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与甄嬛有私情,而是他的存在威胁到了皇权的稳固,果郡王的死和甄嬛有一定的关联,但却不是主因。再加上皇上对甄嬛的试探又通过了考核,所以大胖橘并未处罚甄嬛,反之还给她升了官,成为了后宫中真正的主人。

雍正拿果郡王开刀

二、皇上对甄嬛余情未了,不忍下手

甄嬛在入宫选秀时一抬头,太后和皇上都惊呆了,然后太后找了一个理由一票否决了她,说她的姓犯了皇帝名讳,而皇上则投了支持的一票,在选秀的现场,母子两就上演了一场口舌大战,当然这场大战最后以皇上的胜利而告终。

甄嬛也顺利地进入到了皇宫。为了一个小秀女甄嬛皇上却冒着去得罪母亲的风险,不惜一切地要将她留下,这是为什么呢?在甄嬛身上对于皇上而言,她有着怎样的魔力。这件事情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

甄嬛一眼被皇帝看中

那就是因为甄嬛长着一张纯元脸,纯元又是一个什么哏呢?那就是纯元是雍正爱到骨子里的女人,只是这个女人陪伴着他的时间却很短暂,在雍正还是王爷时,就曾先后娶了宜修和纯元两姐妹。结果在雍正的后宫,纯元敌不过妹妹宜修,最终付出了一尸两命的代价。

自此之后,纯元成为了雍正心里永远的痛和遗憾。而在第一次见到甄嬛时,他却发现,眼前的这个女子,不正是他日思夜想的纯元吗?甄嬛也因为长得像纯元,在瞬间就被皇上宠冠六宫。这个时候甄嬛对皇上而言,不就是一个替代品而已么,就连皇上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甄嬛被皇后设计陷害,夺其志,并诛其心,在心灰意冷之下,她决意离宫,出家甘露寺。甄嬛不离开不知道,一离开皇上才发现他心里空落落的,好像是丢了什么东西。殊不知,在与甄嬛相处的这段时日里,甄嬛早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她就是甄嬛不是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任何人。

皇上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发现他真正地爱上了甄嬛吧!如果不是因为爱,任凭甄嬛再怎么设计努力回宫,那也是回不了的,她之所以能如愿以偿地回宫,正是因为皇上是爱她的,是心里有她的。自打甄嬛从甘露寺回宫之后,

甄嬛变心

皇上对于甄嬛的情意那是再也没有参杂半点假,他是真心真意一心一意地对待甄嬛,甄嬛的后宫之路也是步步高升,而这些正是因为皇上对她的宠爱。只是很遗憾,此时的甄嬛却变了心,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甄嬛了。

甄嬛的心在未回宫之前早就另属他人了,这个人就是他的弟弟果郡王。当皇上发现他们两人之间有私情的时候,他果断地赐了果郡王毒酒,而甄嬛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大胖橘对甄嬛还是有情的,他舍不得杀,再加上苏培盛和女儿胧月的神助攻,大胖橘的心更是软了下来。没对甄嬛进行处罚,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情字开了恩。

雍正对嬛嬛余情未了

三、处罚甄嬛的证据不足

果郡王对甄嬛的心意皇上是找到了证据的,那就是皇上对果郡王亲自进行了测试,他要将甄嬛嫁给准格尔和亲,结果在出嫁的那天,果郡王以身犯险,亲自前去营救甄嬛。只要果郡王踏出这一步,那么皇上就从这一场测试中找到了答案,也就是说果郡王对甄嬛是有私情的。

那么甄嬛对果郡王有没有私情呢?其实他不知道有没有,因为甄嬛在他面前隐藏得很好,没有露出半点马脚,也通过了皇上对她的考核,只是考核的过程雍正并没有搞清楚,他只看到了考核的结果,他实在是低估果郡王和甄嬛的感情了,两者是已经爱得死去活来,都愿意为了彼此去死,雍正看到的是甄嬛亲手毒死了果郡王,殊不知,为了甄嬛,果郡王心甘情愿赴死。

甄嬛与果郡王两厢情悦

从表面上看雍正通过这次对甄嬛的考核,算是消除了眼前的疑虑,再加上也没有其他的证据,他只能就此作罢,没有对甄嬛作出处罚。但其实他的疑心始终是没有消除的,就如滴血验亲事件的发生,即使前面的一次滴验血亲甄嬛是反败为胜,所有的事情都找到了来龙去脉,但皇上始终也是不相信的。

他才会安排夏刈偷偷地去取血,再搞一次滴血验亲,如果这一次验血成功,证明孩子不是雍正的,那么甄嬛也将必死无疑,他在当时之所以没有处罚甄嬛,证据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雍正试探甄嬛

在《甄嬛传》中,果郡王不论与甄嬛的私情能不能坐实,他都将没有活路,因为他的存在威胁到了皇权的安稳。自古无情帝王家,这句话是道尽了帝王之家的残酷无情。对于甄嬛而言,如果雍正找到了足够的证据证实她的心里有果郡王,那么甄嬛也是没有活路的,存在雍正心的那点余情也将会被她的背叛耗尽,荡然无存。

因为雍正作为一代帝王,他是戴不起这顶绿帽子的,这顶绿帽子将会让他的颜面扫地,也会让皇家的颜面扫地。所以他对于甄嬛不是不罚,而是甄嬛太过狡猾了,她没有让雍正抓住把柄和小辫子,她不仅没有让雍正抓住把柄,一个反手却将雍正置于死地,实在是赢得漂亮!

在甄嬛与雍正的这场较量中,雍正是输得一败涂地,甄嬛呢?她真的赢了吗?也未必,痛失所爱,就是她最大的遗憾吧!至于果郡王,最后能死在心爱的女人的怀中,算是对他最大的安慰了。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为什么皇上知道甄嬛与果郡王的情谊后,杀死果郡王而并未处罚甄嬛?

看过这部剧的朋友相信对果郡王被毒死的场景一定是印象深刻。甄嬛被皇上下令去桐花台给果郡王送毒酒,本想自己替果郡王喝下毒酒去死,果郡王却借口让甄嬛关窗,趁机调换了酒杯,自己喝下毒酒死去,为了保护甄嬛,最终搭上自己性命

那么为什么皇帝知道了甄嬛和果郡王的情意,却只杀果郡王没有动甄嬛呢?其实是因为这么几个原因

1.果郡王对甄嬛有情已经坐实,甄嬛对果郡王是否有情皇上并不知道

甄嬛和亲准葛尔,果郡王不顾一切的去带兵救他,就已经看出了他对甄嬛的情意,这才有了之后的三年戍边生涯。而果郡王给玉隐的信中,也都问熹贵妃安,更是显得对甄嬛特别关心。别说皇上,就是我们普通人也看出他对甄嬛的情意。

可是甄嬛对果郡王,却从未在皇上面前表现出一点情意的意思,可以说是做的滴水不漏。因此皇上没法确定甄嬛对果郡王是否有情,也就没证据下手

2.果郡王被毒死,皇上对甄嬛的试探通过,因此未杀她

果郡王死后,甄嬛自己走出了屋子,马上就被加封,位同副后。但同时我们也得知,皇上对甄嬛还是存了疑影的。吩咐手下若是甄嬛和果郡王一起出来,则要杀死两个人,若是果郡王自己出来也要杀。

这说明其实皇上对甄嬛不是没有怀疑,也不是没动杀心,只是没有证据,有所疑惑,才设这么个局,想看甄嬛的反应。若真是甄嬛对果郡王有情,她一定下不去手杀果郡王。谁知果郡王来了这么一手,使他和甄嬛的私情彻底没了证据,因此皇上才没动手杀甄嬛

3.对甄嬛的情意和孩子的牵绊让皇上不忍动手

其实皇上那天不管派不派甄嬛去毒死果郡王,他都是不会再让果郡王活到天亮的。果郡王觊觎皇嫂在前,驻守边关人气太高,功高震主在后。多疑的雍正是不会留他性命威胁自己统治的。但他对甄嬛内心还是有喜欢的,并不只是纯元替身,所以不忍下手。加上还有几个孩子,甄嬛死了他们无人照顾,而胧月也是极力劝说皇上放过甄嬛。

就在皇上心理松动后,苏培盛神补刀说这件事其实不能怪熹贵妃,坐实了果郡王是单相思,而甄嬛只是被连累的。雍正听了这些,就放下了要杀甄嬛的想法

可谁知雍正不杀甄嬛了,痛失所爱的甄嬛却从此下了决心要杀掉雍正,跟叶澜依联手,最终毒死皇上,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为什么皇上知道甄嬛与果郡王的情谊后,杀死果郡王而并未处罚甄嬛?

皇上毕竟是皇上,要讲究利弊。其实皇上在经历过不敢置信、不知怎么处置、最后下定决心后,终于动手了,才有了甄嬛传的结局。

皇上最开始知道了他们的情意后,对甄嬛和果郡王都百般试探,故意冷落他们,这是很明显的皇上在迷茫,没有下定决心要怎么做。虽然两人都努力撇清关系,但皇上的疑心病还在,毕竟自己的兄弟曾经惦记了自己失宠的妃子,帝王的脸面过不去。

让皇上下了杀心的转折点是,蒙古藩王(好像是,具体名字忘了)看上甄嬛后,皇上故意要把甄嬛赐给对方,果郡王求情也不行,甄嬛也以为自己真的要被从后宫除名了。其实是皇上的试探啊,人人都以为皇上真 的绝情要把甄嬛送给了一个小藩王,其实是他的烟雾弹,不这样就试不出果郡王的反应。他故意把甄嬛被带走的消息透漏给果郡王,果郡王带人追出城去,正中了皇上下怀。所以他的死期要到了。

皇上给了甄嬛鸳鸯酒壶,要她做选择,是甄嬛不忍心,打算见了果郡王最后一面后,自己喝毒酒而死。可是,就算甄嬛没说一句话,但是果郡王已经认出了鸳鸯酒壶,他自己选择了去死。但是皇上是怎么打算的呢,他的打算是,如果甄嬛死,果郡王活着,要杀了果郡王;如果甄嬛和果郡王一起活着,要当场将两人射杀;如果是果郡王死,甄嬛活着,就让她掌握后宫。

结局是甄嬛活着了,皇上以为甄嬛舍不得荣华富贵也好,心肠够狠也好,但是他忽略了一点,活下来的甄嬛是为了向他复仇,不是真的选择了他。

个人感觉后期,皇上知道了甄嬛和果郡王的情意后,对甄嬛的宠爱已经在一点点的没了,不是指帝妃表面的恩爱,是指男女内心真正的情爱没有了。之所以在甄嬛“毒杀”果郡王后封赏甄嬛,不过是觉得她选择了自己,无论是男人的虚荣还是帝王的尊严都得到了满足。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这个女人从此没有心了。

*****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薛菇凉”,有各种娱乐推送、影评、小说连载******

为什么皇上知道甄嬛与果郡王的情谊后,杀死果郡王而并未处罚甄嬛?

宁静致远话娱乐来回答:

《甄嬛传》中,皇上对甄嬛与果郡王两人是否有私情,展开了一系列的试探与调查。

皇上利用摩格和亲,把甄嬛关了禁闭,然后放出话去说同意和亲,并且马上就送走,果郡王性情中人,居然不知有诈,然后急匆匆的带兵去追赶摩格的队伍,完全暴露了他对甄嬛的真情,还在自领戍守边关时又忍不住对甄嬛的思念,每一封信在信末都不忘加上一句:熹贵妃安。

那么既然两人有私情,为何只杀果郡王,而留下甄嬛呢?

一、皇上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想杀谁,想留谁,都由着他自己的心思。

要杀果郡王主要是因为果郡王是男的,有可能夺取他的皇位,因为爱一个人可以为他做一切的事情,哪怕以前他是一个事事听从皇上的臣民。

为了真爱,可以戍守边关三年,为了真爱,还有可能做出更出格的事,那就是皇上屁股底下的宝座。

剧中皇上也亲自说:“你为了她在边关吹了三年的冷风,将来也可能为了她,要了朕的江山社稷,到底与他有没有苟且之事?”

果郡王答道:一切都是臣的错!然后装醉,不再言语。于是,皇上果断的要甄嬛亲自动手去毒杀果郡王。

二、甄嬛亲自毒杀了果郡王,洗清了自己的嫌疑,皇上只能信守承诺不杀甄嬛。

当甄嬛独自一人从桐花台出来,报告果郡王已死的消息,洗清了自己对果郡王有私情的嫌疑,皇上就已经派人来到桐花台前宣布甄嬛为皇贵妃,位同副后,兑现自己的承诺。

但是皇上并不知道甄嬛能够活着出来,完全是果郡王一手促成的,他识破甄嬛欲替他去死之举,把毒酒换给自己,甘愿死在心爱之人手中,而这些并不是甄嬛心之所愿。

因为他知道皇上不会让他活着走出桐花台,他必死无疑。所以临终前交代甄嬛好好保护自己。

皇上看到结局,虽对甄嬛还有疑虑,但果郡王已亡,情敌、隐患已除,皇上只能信守承诺不杀甄嬛。

三、胧月用亲情劝说皇上,苏培盛的助力为甄嬛洗清嫌疑。

胧月公主在父皇身边背诵的《孟子.尽心上》的语句“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正在提醒劝导皇上要对额娘好,让自己父母双全。

皇上多少有些触动,毕竟几个孩子还小,需要母亲照看。

再加上苏培盛在旁帮腔:这确实不关娘娘的事。郎有情,妾无意。

自然指果郡王对甄嬛有私情,而甄嬛完全是被动的,对果郡王没有私情。

既然甄嬛对果郡王没有私情,而且又有女儿胧月,还有六阿哥和灵犀需要甄嬛照顾,皇上便暂时打消了除去甄嬛的想法。

四、皇上自己心里始终有甄嬛的一席之地。

皇上虽然把甄嬛当做纯元的替身,但皇上从甄嬛入宫,到杏花微雨一起荡秋千,谈诗论画,四郎相称,平常夫妻婚房,御赐锦鞋,打雷下雨天在华妃宫中还不忘跑去碎玉轩等等,两人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无不可以看出皇上对甄嬛是有情的。

皇上心中有一个角落是属于甄嬛的,不仅因为她像纯元,还因为她的性情,让皇上难以忘怀。

甄嬛自请出宫去修行后,皇上生病,嘴里叫的都是嬛嬛。 甄嬛在凌云峰怀孕后想回宫,只是苏培顺几句话就把皇上引到凌云峰,并且宠幸了甄嬛,这也是皇上认为他能给自己心爱的人最好的东西,那就是临幸她。

皇上死前还希望甄嬛叫他一声四郎,可见,并不是仅仅因为还长的像纯元的原因,所以说到底是皇上舍不得赐死甄嬛。

由上可知,皇上要杀果郡王主要是因为他除了觊觎皇嫂的美貌,还有可能觊觎皇上的皇位,所以果郡王必死无疑。

而甄嬛却因为她没有真凭实据落在皇上的手里,又真正的毒杀了果郡王,替皇上除去了隐患,而且又有女儿胧月和苏培盛的帮腔,加上皇上心里舍不得她,所以便有幸地生存下来。

皇上到死才知道自己下令杀了果郡王,伤透了甄嬛的心,甄嬛为了替果郡王报仇血恨,居然狠毒的联手宁嫔,一个用毒,一个用话刺激皇上,让他提前领“饭盒”,而他一时心软,没有杀甄嬛,却笑到了最后,成了皇太后!

为什么皇上知道甄嬛与果郡王的情谊后,杀死果郡王而并未处罚甄嬛?

甄嬛因为知道自己只是纯元皇后的替身而对皇上心灰意冷,自动请命去甘露寺。

正是在这里她遇到了真正懂得爱她珍惜她的果郡王,原本已经打算和果郡王厮守一生,却不料传来果郡王战死沙场的消息。彼时已经怀孕的甄嬛又得知有人还是不愿意放过已经隐忍的亲人,她只得为了家人、孩子和自己,用手段再次博得皇上的恩宠,重回宫中。

不料,果郡王战死的消息是假的,只是甄嬛回宫后两人都已回天无力。

而之后,滴血认亲的闹剧、果郡王随身带的甄嬛小像、甄嬛和亲时果郡王救她这一系列的事,让心思敏捷的皇帝察觉出了其中的猫腻,对甄嬛的信任也少了不少。

直到皇上看到——果郡王出征在外的每封家书都会写上“熹贵妃安好?”,才起了真正的杀心。

为解心疑,皇帝决定让甄嬛亲手赐果郡王一杯毒酒,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甄嬛本想替果郡王喝下毒酒,却没成想果郡王为了保护甄嬛调换了酒杯,喝下毒酒而亡,最终相爱的两人从此阴阳相隔。

最终,甄嬛失去了毕生所爱,走出房间后伤心欲绝晕了过去。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很疑惑,为什么皇上应该是知道他俩的情分,却为何还是保全了甄嬛而没有处罚她?

在我理解,这其实才真正符合雍正的行事作风。

众所周知,雍正为了皇位,血刃亲兄弟,果郡王因为夺储时年幼躲过一劫,但现在果郡王已经成长为一名大将。皇帝多疑,必然对果郡王心存戒心,所以甄嬛的事正好给了他一个除去果郡王的理由。

至于他不处罚甄嬛:

一、是因为甄嬛和果郡王的事没有确凿的证据,从很多迹象上显示都是果郡王对甄嬛有意,但甄嬛是否对果郡王有情却查无实据。倘若皇上知道二人连孩子都有了,甄嬛肯定不是这个下场的;

二、是因为皇帝多少还是爱着甄嬛的,从他临死前都还想让甄嬛喊他一声“四郎”就可以看出;

三、是因为甄嬛杀了果郡王,相当于替皇上背上杀功臣的骂名,该赏而非罚;

四、是因为这事为皇室密辛,只能烂在深宫中,绝不容他人知晓。倘若位高权重的熹贵妃突然遭到处罚而不说明原因,肯定止不住流言蜚语。

所以,皇帝最终杀了果郡王却放过了甄嬛。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张昌锦)

为什么皇上知道甄嬛与果郡王的情谊后,杀死果郡王而并未处罚甄嬛?

皇帝只不过是借这件事,杀果郡王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罢了。《甄嬛传》中的皇帝最大的特点就是疑心,而且越到老年疑心越重,以至于到了晚年才会有以夏刈为首的粘杆处的存在。

果郡王在电视剧中,从头到尾都知道该如何自保。每当被皇帝喊去问话的时候,都以一个“闲人”自居,但是关键时候却为国尽忠。在国事面前义不容辞,但是在帝王面前却很惶恐,生怕被疑心。

这样一生谨慎的果郡王,只有在甄嬛被假送出关的时候,按捺不住,带着人马出关,想要救回甄嬛。这样一件事,再加上之前每封家书后面都会问熹贵妃安,皇帝几乎是坐实了果郡王觊觎熹贵妃这件事。

这个皇帝擅长借女人的手,杀了自己疑心已久的人,利用太后杀了年羹尧、利用敦亲王妃降服敦亲王,这是他惯用的伎俩。所以他才会毫不犹豫的利用甄嬛去杀果郡王。

为何要杀?

当然不单单是因为果郡王对甄嬛的情谊,更是因为他已经忌惮果郡王。皇帝已经年老,不得不为江山考虑。三阿哥被送进宗人府,四阿哥出身不高,六阿哥还小,江山不稳,他担心自己薨逝之后,果郡王政变夺权!

毕竟当初先帝是属意果郡王的,亲自教果郡王骑射,读书也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疑心这么重的皇帝,他不可能不忌惮果郡王。

再加上甄嬛那件事,他不得不防。他怕万一果郡王和熹贵妃勾结成功,怕历史重演,他要防患于未然,杀了果郡王。

保住甄嬛,是因为她有诞育之功、于国有用。

这个时候的皇帝只是怀疑果郡王对熹贵妃有情,却不曾怀疑龙凤胎。因为之前已经大闹一场,所以皇帝就信了龙凤胎是他的。

甄嬛还有用,她如此聪明,可以在国事上帮自己分担、掌管六宫,她还不能死。

后来他怀疑之后,这不是连同甄嬛的孩子都想杀了吗?所以此时不杀,是因为还没有怀疑甄嬛的忠心。

皇帝也并非没有处罚甄嬛,拿下了她协理六宫的权利,和她也疏远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