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十三的朝服与其他皇子不同,是因为爵位问题还是什么原因呢?

雍正王朝在老四没有登基之前,老十三的朝服一直与其他皇子有着很大区别,那么这个具体因为什么呢?爵位问题吗?

在《雍正王朝》中,为何老十三的朝服与众不同,到底是不是因为爵位身份地位的区别呢?其实不然,原来我们都被这表面的颜色给蒙蔽了。在古代朝服确实可以象征着身份和地位,但是其中的奥妙并不是在颜色的区分上,而是藏在衣服的图案之中。

在清朝时,皇子的爵位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固山贝子、多罗贝勒、多罗郡王、和硕亲王。那么这四个等级的皇子在朝中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等级不同衣服自然也不同,这种不同之处到底又体现在哪里?它既不是款式的不同也不是颜色的不同,而是衣服上的两块补子的形状和图案不同。

圆形补子

在这里补子并不是补丁噢!所谓的补子它是缀于品官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这块织物就代表着皇子们的身份,贝子以上亲王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这是在形状不同之上体现出的地位和身份的不同。

再来看图案,贝子的朝服在补子上的图案是行蟒;贝勒的朝服在补子上的图案是四爪蟒一团,在朝服的前后都有;郡王的朝服在补子上的图案是胸前后背都是行龙;亲王的朝服在补子上是绣的五爪金龙四团,前胸后背是两条正龙,两肩各一条行龙。

金纹龙补子

这是皇子们在朝服上关于身份高低的体现,那么在颜色上它又有没有区分呢?对于普通的皇子而言,在颜色上是没有明确要求的,普通皇子的朝服主要以石青色为主,但皇帝和太子的朝服是做了规范性要求的,皇上和太子可以穿黄色的朝服,

其余的皇子大臣皆不可以穿黄颜色的朝服。这一点在《雍正王朝》中也有分明的体现,在上朝议政时,皇上和太子胤礽都有身着黄色的朝服,其他皇子和大臣皆是黑色、蓝色和石青色的朝服为主。

太子着黄色朝服

所以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普通皇子朝服的颜色和其身份地位问题是无关的,爵位高低并不能在颜色上体现出来,那么在《雍正王朝》中老十三的朝服与众皇子的不同,只有他一个人的是石青色,既然这不是爵位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原因呢?

一、在清朝时皇子官员的朝服是以爵位为标准,按照朝廷的要求自己花银子做的

其实在看《雍正王朝》时,你有没有发现,除了太子之外,其他皇子和官员的朝服在颜色上并没有完全统一,在皇子中,老大、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的补服从剧情的开始到结束都是蓝色的。

老四的补服从剧情的开始到他王爷生涯的结束他穿的是黑色的,老十三开始一直穿的是石青色的,之后也换上了黑色的补服。

在官员中,张廷玉始终穿的是黑色的朝服,佟国围、马齐等人的朝服是蓝色的,所以从官员的朝服来看在颜色上也并没有统一。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呢?原来这个爵位和官职与朝服的颜色是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老十三着石青色朝服

据说在清朝时,皇子和官员的朝服都是自己掏钱去做的,在《铁齿铜牙纪晓岗》中,我们就看到过这样的桥段,和坤不是自己偷偷地把自个儿的朝服也绣了几条龙在上面吗?后来这事被纪晓岚发现并告发了他,搞得和坤吓得要死。

这就说明那个时候的朝服极有可能就是皇子们和官员们自己去做的,朝廷只指定了固定的款式,补子就按照等级来做,至于颜色并没有划出明确的要求,所以朝服的颜色对于皇子们和官员们就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也就出现了各种颜色的朝服。老十三的朝服与众人不同,也有可能是来自于这个原因。

老十三穿黑色朝服

二、十三爷是与众不同的人物,需要重点突出

在《雍正王朝》中,十三爷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他与四阿哥胤禛兄弟情深,雍正能够顺利登基继位,离不开十三爷的鼎力支持,他一路扶持四爷上位,上位之后他又做了“铁帽子亲王”,在《雍正王朝》中,十三爷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从始至终贯穿了整部剧情,这个人物角色对整个剧情起到了一个推动前进的作用。

就如四阿哥胤禛在畅春园登基继位的那一天,要是没有十三爷的出现,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十三爷不能顺利地出现在畅春园,那就意味着他没有从八爷党的手中夺回丰台大营的兵权,夺不回兵权也就意味着八爷在继承皇位上占去了上风。

皇帝临终传位,老八党捣乱

那四爷的处境就十分的危险了,即使皇上当着众皇子的面亲口宣布,将皇位传于四阿哥,可等皇上气一下咽,八爷党就跳出来反击了,并当众提出皇上说的话没有听清,其他皇子也跟着他闹嚷起来。

其实说实话,如果老十三没有控制住丰台大营,四爷的皇位是很悬的,即使老皇帝为保周全,做了万全之策的安排,可除了张廷玉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之外,隆科多是摇摆不定的,传位诏书在他手中,他想要改一个名字并不难,

可以说在这份传位诏书中,是哪个皇子的名字可以根据皇子手中握有的筹码而定,夺嫡大战已经进行多年,每个皇子的手中都储蓄了自己的力量,一份传位遗诏已经无法平息这场夺嫡之争。所以十三爷为四爷的登基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整个剧情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导演给他贴了一个独树一帜的标签,那就是他的衣服颜色是与众不同的。

老十三的朝服与众皇子不同

三、导演故意刻画不同颜色,用于派别区分,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立场

在《雍正王朝》中,把朝服与派别对上你别说,还真对得上号。在老八一党中,支持他的兄弟胤禟、胤䄉、胤禵皆是穿着蓝色的朝服,支持他的官员马齐、佟国围也同样是蓝色的朝服。那么蓝色的朝服是不是就代表着老八胤禩一派呢!

再来看老四一派,在老四的团队中,重要人物老十三肯定是少不了的。老四穿的是黑色朝服,在这里应该有一种暗指,暗指什么呢?暗指老四是将来的皇位继承人,因为黑色代表正统,在《雍正王朝》中以康熙为中心的代表正统,所以康熙和太子除了黄色的朝服之外还有黑色的朝服,老八也有穿过黑色的朝服,这代表那个时候他们都是和皇帝一伙的。

当然在官员之中也有一位穿黑色朝服的官员,那就是张廷玉,其实张廷玉至始至终他都是站在皇帝身边的人,不偏向任何一个皇子,他是以皇上的意志为转移的,皇上心里支持谁,他就支持谁。所以张廷玉是妥妥的保皇派,他的朝服自然也是和皇上的颜色一样。

张廷玉着黑色朝服

除此这外老四的团队朝服皆是以石青色的为主,和十三爷的一样。当李卫、田文镜、年羹尧他们到了老四的团队中时,皆是穿着石青色的朝服,当然在这个几个人中的朝服颜色也是随着立场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

李卫、田文镜开始的朝服并不是石青色,而是蓝色的。至于年羹尧那就更搞笑了,他开始是石青色,后来变成了黑色,再后来变成了蓝色。年羹尧开始也是老四的死党,后来变成了皇帝正统一伙,再后来朝服就是蓝色了,则预示着他离死不远了。

老十三在《雍正王朝》中的朝服也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除了石青色以外,在八王议政时他也穿过黑色的朝服,其实这还是一种暗示,那就是老四将是未来的正统,而老十三和他又是一伙的,穿黑色朝服也是顺理成章。

所以在《雍正王朝》中,对于皇子和官员的朝服颜色刻画,就是导演故意设计的,好用作派别区分,代表不同的立场。同时观众也不会产生审美疲劳,颜色也能让人一目了然地看清每一个人的立场以及立场的变化,也足以可见导演的细心考虑和用心良苦。

官员们的朝服各有不同

综上所述,老十三的朝服与众皇子不同,和爵位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他之所以会不同是为了体现出老十三这个人物角色确实是与众皇子是不同的,他是老四党的重要成员,并且有带兵打过仗的经验,在军中人脉甚广,又威望颇高,只有他才有能力压老八一头,从老八手中抢回兵权就是证明。

为了突出他的重要性,导演给他标注了一个醒目的颜色,还有就是石青色也代表着四爷一党。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们想多了,一个衣服颜色而已,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或许人家就是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就选择什么颜色,又或许是人家戏组的衣服颜色不够而已,随便揍的一套也未可知呀!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雍正王朝》中老十三的朝服与其他皇子不同,是因为爵位问题还是什么原因呢?

十三皇子允祥(同胤祥)终康熙一朝就没有被册封爵位,爵位也不是十三贝子,如果这样说的话倒是可以算的上牵强附会。

《雍正王朝》是经典中的天花板,但再经典也是电视剧,也存在着很多冠服上的不正确的地方,如果说仅以电视剧来说的话,朝冠與服(如王爵朝冠明显不对)看个热闹就可以了。

十三皇子允祥是皇子,但是在康熙一朝是没有爵位的,根据《清会典》,理论上皇子年满十五岁就要由宗人府具奏请封。奉旨允准后,再具折题请给予册封。

然后出宫分府居住,并给予高达二十三万两安家费(钱粮银)。并根据爵位赐予土地人丁和奴仆,而且在皇子刚出宫六年内由宫中及内务府支给一定的钱粮器物,作为府内新生活的过渡。之后,众皇子依爵位等级享受不同的政治待遇和朝廷礼仪。

胤祥直到二十三岁仍没有被谕旨册封爵位。而他的兄长和弟弟们一个一个的亲王贝勒册封出去,这是很不正常的。

康熙皇帝生前一共两次大规模册封诸皇子。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册封皇长子爱新觉罗胤褆为直郡王,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来去是梦),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为贝勒,这一年胤祥十三岁,还没到授封爵位的年纪,尚能解释。

但第二次于康熙四十八的大规模册封诸皇子就很难理解了。复立爱新觉罗胤礽为皇太子,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为诚亲王,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为雍亲王,皇五子胤祺为恒亲王,皇七子胤祐为淳郡王,皇八子胤禩因被议储而被革职,当年复封贝勒后被囚禁。皇十子胤䄉为敦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裪,皇十四子胤祯被封为贝子。

十四皇子都被册封为贝子了,“十三爷”还是皇子一枚。其实如果仅以皇子的身份也没什么不好,因为理论上皇子可以被册封为上至和硕亲王(不立储君),下至镇辅两国公(入八分)的宗室爵位。所以在政治待遇,衣冠服饰方面理论上还比照于亲王(成败皆空),甚至更高。但允祥是个例外,他的经济待遇并不好(生母章佳氏出身包衣),他不被册封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一案的严重波及(替四哥胤禛扛雷)。

雍正即位后,允祥(胤祥)的爵位一步到位,堪比火箭升天。第二天就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外,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还要在胤祥诸子中卓恩指封一位郡王。

清朝宗室王爵最为殊胜的是礼亲王代善系的一门三王(均是世袭罔替铁帽子),礼亲王代善和其子颖亲王萨哈廉(后世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岳託。

允祥和他的儿子弘晈被册封为王爵可谓同时是一门两王。但胤祥很明确这样带来的风险,选择了,韬光养晦,低调做人,绝不能贪功恋赏,恃宠而骄,而坚辞不受。雍正皇帝只好收回成命,改赐胤祥白银万两。

胤祥无论是在生前逝后雍正帝都给予了他最高的荣宠和评价。除了和雍正皇帝共享“胤”字外,雍正皇帝还钦赐胤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金匾悬于怡亲王府银安殿来表彰褒奖胤祥为“雍正王朝”立下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世之功,这八个字可谓是总结和概括了胤祥短暂而非凡的辅政经历。

结论是《雍正王朝》电视剧前半段演康熙朝的阶段,众臣叫允祥为十三贝子应该是不对的。台面儿上应称呼为十三皇子,台面儿下称呼为十三爷比较正确。

至于服装什么颜色,可能是导演为了突出正反两派人物的设定吧。明清两朝礼法森严,爵位界定严格,十三爷不是贝子何来的贝子朝服,这一点勉强可以解释为服装为什么不一样的原因吧。

来去是梦,成败皆空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清十二铁帽王之十六,恩封之始,公忠体国 清.和硕怡亲王系上篇》

《雍正王朝》中老十三的朝服与其他皇子不同,是因为爵位问题还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个老问题了,早就有人解答过了。我呢,就多句嘴,再多唠叨一遍。

在《雍正王朝》中,出场人物服饰的颜色跟爵位高低没多大关系,跟所处派系或阵营有关系。

简单来说,支持雍正的阵营一般服饰更偏深色,不支持雍正的阵营一般服饰颜色更偏浅色。

所以在剧中,老十三胤祥一直是雍正的铁杆,所以他的朝服更偏深色,总之是要比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深一些。

大臣之中,张廷玉的朝服一直是偏深色,而佟国维、马齐,包括后来的隆科多,也都是颜色偏浅。

除此之外,服饰颜色似乎还代表着出场人物的权力状态。

一般来说,服饰越偏深色,则权力更大,政治上越正确,而服饰越偏浅色,则意味着他偏离了正确的政治路线。

比如,康熙在剧中除了穿龙袍,主要穿的都是深色调的服饰,这意味着他手握权力。同理,雍正也是这样,朝服和其他服饰一般也都偏深色。

习惯穿深色调服饰还有康雍二帝的嫡系人马,像张廷玉、李卫、田文镜等人都是。老十三始终是铁杆,自然也是偏深色。

再看老大、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他们夺嫡都没成功,所以他们的朝服都是偏浅色的,此外佟国维、马齐等也是。

比较有意思的是年羹尧,你可以发现,剧中他最初穿深色调服饰,卸甲事件开始就穿浅色调了。

《雍正王朝》中老十三的朝服与其他皇子不同,是因为爵位问题还是什么原因呢?

电视剧里康熙在位时胤祥没有亲王,郡王爵位,就是贝子贝勒。衣服不同也许就是电视剧的剧情需要吧,胤禛表面没有小团伙,其实也是一个夺嫡集团,这个夺嫡集团里的主要助手就是胤祥,还让康熙看出来,胤祥的朝服与其他皇子不同,表明老十三的性格光明磊落,不结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