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祖先的祭文怎样写?
祭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在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它分为两种体裁,一种是韵文另一种是散文。祭文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生者寄托对死者的哀思,颂扬死者在世时的品德功绩,并以此激励后人。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祭祀祖先的祭文是怎么写的呢?
祭文格式
我们要写好一篇祭文首先我们要知道它的格式内容,那么祭文的格式内容包括哪些?
1.标题,写成“祭xxx文”,“xxx”是表示对死者的称呼,从这个称呼中我们可以知道写祭文的人是什么辈份,能够表达清楚生者与死者的关系,例如:祭祖父文、祭祖母文。
2.以“维”或“哀维“起,也就是说用这两种方式开头,“维”和“哀维”在这里没有特别的意思,只是作发语词用。
3.死者逝世的情况,死在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而逝世,要表达清楚。
祭奠献菊花
4.祭奠人,是由谁来祭奠的。
5.死者的生平及事迹。这里写死者的生平及事迹内容篇幅稍要多一点,主要是阐述死者这一生的功绩,以及对后人的启示。
6.最后表示对死者的哀痛之情。
7.结束语用“伏维尚飨”。意思是伏在地上,请死者领生者的祭奠之情,伏在地上恭敬请死者品尝贡品。
以上就是写祭文的基本格式,祭文的整个篇幅不宜过长,写三四百字就差不多了,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对逝者的哀痛之情。
祭文
下面分享一篇外祖母过世时的祭文给大家:
《祭外祖母文》
维:
公元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九日,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外祖母蒋美秀老儒人之灵前哀曰:外祖母去世,年仅七旬有四。外祖母一生奔波劳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终生耕耘,风雨无阻。
不辞劳苦,勤俭持家,上孝老人,下育吾辈,克己复礼,以身作则。对待邻友,恭敬有加,团结友善。维护集体,公私分明。外祖母之德,足以启示后人。
一生劳苦,养育子女,本应安享晚年,寿比南山,无奈事发不测,一朝中风,卧床不起,迅速辞世。呜呼外祖母,千呼万唤,百喊不闻。哭断肝肠,其声哀哀,其泪涓涓。哀痛祭奠,悲痛万分。
唯盼,黄泉之路,远离病痛,早登极乐。略备贡酒于灵前,若在天有灵,来品来尝,最后惜别。呜呼哀哉!
伏维尚飨!
祭祀祖先的祭文怎样写?
看到这个提问不免让人沉痛,我岳母年前十一月不幸去世,按照当地习俗,身为女婿的我必须写篇祭文公示(后附祭文全文)。
祭文,从商周时期至今,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其形式和文体也几经演变,由四言逐渐发展到五言、七言,文体也由诗词、文言文发展到现在的白话文、甚至散文等。
文体形式不断演变也带来祭文行文格式随之变化,尤其发展到现在,绝大多数人已不具备相关文化底蕴,对祭文中最基本的关于时间、辈分称谓等都不了解,更别提严格的行文格式了。但,这并不妨碍您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和悲痛,用我们熟悉的现代白话文、散文一样可以撰写祭文。
祭文的本质是表达对先祖亲人的怀念和悲痛心情,其关键重点是要体现祭文最基本的结构组成:对逝者生平的追溯和其一生的总结,其次是祭文时间、以及与祭者的血亲关系。
对生平的追述和总结本身就是对先祖亲人的一种怀念和尊重,也便于让更多的人了解逝者的生平和为人,达到追思和铭记的目的。
您若对传统祭文中关于显考、岳妣、孺人……这类儒雅的传统称谓不甚了解(网络很容易查询到),能准确做到更好,并不刻意强求。但——忌讳找人代笔!祭文的文体、格式毕竟只是种形式需要,根本的重点是要自己的感情真挚,客观、忠实的追述和评价逝者,这才是祭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最后,附上本人当时对岳母的祭文原文。
《沉痛悼念岳母祭文》
呜呼!
南山乌雨锁重峦,沙河含悲水含殇。
山花不语风呜咽,楼台静默鸟不前。
千寻万寻寻不见,千哭万哭哭不还。
苦命娘亲天不眷,空留亲人望眼穿。
弹指光阴似如箭,转眼已是半旬间。
黄泉无路重会面,血泪空染红杜鹃。
跪灵欲诉肠先断,话在咽喉口难言。
母在西天来降鉴,今宵一诀别梦寒。
六十八年一瞬转,尤记当年母乳甜。
跨鹤慢赴瑶池宴,生平历历浮心间。
初冬廿八母寿诞,天生性情古贤媛。
弟兄姊妹各对半,姊妹四人行排三。
自幼便知任劳怨,照顾上下凭弱肩。
十六走脚三百盐,每斤仅得八角钱。
夜抱爱女纺棉线,昼挣工分汗珠串。
膝下儿女哭连天,侄辈儿女抱乳前。
一家事务内外兼,忙了农活又三餐。
不晓诗书人情谙,忠孝节良记得全。
生平不道人长短,腹内宽容撑得船。
有话宁在心中烂,一生隐忍不言穿。
好施好舍好方便,慈悲菩萨下尘凡。
几句好言心便软,替人垂泪代人怜。
生性克勤又克俭,德善贤惠四字全。
哺育操劳恩比天,怎奈上天病魔缠。
世间不公亿千万,何忍独让慈母摊?
噩耗来前未谋面,怎不叫人终生憾?
终南低呜云崖断,女儿哭晕灵堂前!
冰屋冷灶霜瓦寒,可怜老父影只单。
从此少人问寒暖,凭地撒手撤人寰?
松柏浸雪泪涟涟,抢地无门枉吁天!
恨!恨!恨!
阴阳两隔难相见,哭断天涯也枉然
悲!悲!悲!
夜来幽梦湿衣衫,孤灯挑尽未成眠
痛!痛!痛!
上天尤怜雨打檐,年年岁岁盼娘还
盼!盼!盼!
须弥山上长生殿,来世再续母女缘!
愚婿xxx撰文并书
农历戊戌年十月十日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我的头条号:大相无形
祭祀祖先的祭文怎样写?
祭文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的用途是用来祭奠和哀悼,对于死人的一种情感通过文字的方式来表达,为什么祭文在古代的地位特殊,原因在于死亡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视死如生的观念在我们传统中一直都是重要地位,祭文作为死亡文化中的一份子,地位的特殊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祭文属于一种祷告文章,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是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的最主要的一些经历和生前的功德以及业绩,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和激励生者,祭文出现在汉代,古时候的祭文分为四类,首先是用来哀悼死者的,第二种是用来祈求降幅的,第三就是驱除邪魔,第四种就是祈祷降雨。
当然在现代这个年代祭文基本上都是用于哀悼死者,因为现在科技发达破除了迷信,留下的只是祭文唯一的用途就是哀悼死者,当然部分地方还有一些传统迷信文化存在,祭文还被一些私底下的人用来祈求降幅和驱除邪魔,大环境下现在祭文的主要作用还是悼念死者而用,所以祭文的形式写法以及内容,都是以悼念和歌颂为主。
祭文的书写有几点要讲究,格式用词还有简练以及情感的表达,所以在书写的时候要特别的讲究,开头用词应该用哀维,维字是一个助词,没有特殊的意思,接下来就是明言悼祭文,时间和祭谁以及谁来祭等,这些都是祭文的开篇要义,祭文的内容要简短,语言用词要精炼,用最少的词来表达哀悼悲痛之情,一般的祭文在两百到三百个字之间最好,当然古时候的祭文都是比较长的,古时候的祭文是非常押韵的,现代的祭文很难做到,祭文的结尾用伏维尚飨结束,意思是伏在地上恭敬请品尝贡品。
主要的格式书写是,标题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分或者与生者的关系,接下来就先维起,下面就写死者逝世的情况,然后 写祭奠人,接下来就写死者的生平事迹,然后就写对死者的哀悼之情,最后写伏维尚飨,祭文的称呼为显(先)考显(先)妣姓氏名字,而祭文内容基本上都是比较多样化的,没有绝对的格式言语,但是用词一定要谨慎,主要的内容还是讲述死者一生的重要事迹和对死者的深痛怀念,能表达出来这些就可以了。
祭祀祖先的祭文怎样写?
一篇悼念母亲,同头条朋友分享,望指点留言
母亲啊母亲,我想对你说,,哽咽的声音无法表达,母亲啊母亲,我想对你笑,噙满泪花的双眼,露不出笑容。八十年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生活箴言,一次次病魔的挑衅,您淡然面对,柔弱的肩膀撑起家的负重。六二三年的灾荒你没有气馁,七十年代的土地平整,兴修水利你没有叹息,九十年代的房屋搬迁你跑前跑后。为了家,你的身躯不再挺拔,为了我们你的两髮落满霜花。如今,儿女立家,子孙成人,您却象一只结茧的春蚕,安息長眠。象一支燃烧的脂烛,耗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面对困难,您没有退至三舍的逃避,面对错误,您没有花言巧语的狡辡,勤劳一世,您为忠厚代言,朴素一生,您与谦让作伴,如今您走了,没有留下遗憾,没有留下怨言。但您的诚朴善良,您的宽容大度,早己在我们的心中扎根绽放。在我们的心中,您就是天上的太阳,有您,夜就不会黑暗,有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觉到温暖。
您的一生,两世纪风雨,不被病魔困绕,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教育儿女,善待亲邻,芳名永存遗千古。您的一世,八十载春秋,不向命运的头,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乐于奉献,懿德照人留百世。
安息吧,母亲,天堂有您就多一份慈祥,天堂有您就多一份快乐。
祭祀祖先的祭文怎样写?
祭文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种文体,应该怎样写?以前确实没有认真学习和研究过。今天从头条上看到题主的这个题目和诸多网友回答,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获益非浅,于是就有了晒祭文的想法。
前天是我母亲去世一周年忌日,我在头条上发了一篇祭文,但不知这样写合不合格式?是否规范?今天再晒一次,以就教大家。下面是原祭文:
去岁今日,天路忽通;慈母西辞,归程匆匆;不留遗憾,驾鹤乘风;一去不返,祥云伴行。
忆及当年,犹回梦中;又赴盛宴,再摘寿星;百零二诞,五世同庆;中秋话月,其乐融融。
呜呼星殒,乐极悲生;亲在家在,树倒巢倾;阴阳两隔,母走心空;人生苦短,唯留音容。
祭祀祖先的祭文怎样写?
前两年,大伯去世,堂兄堂姐们异常伤心,堂兄让我作祭文一篇,这是我第一次写这类文体,结果让人满意,我一位堂姐说,每读它一次,就会失声痛哭。葬礼当天,有一些人就在祭文前抄写。我并不想把它神秘化,作为一种传承到今天的文体,它的生命力在民间。现在祭文形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够表达你的感情,舒缓悲痛的就是好祭文。如果实在写不出来,还可以找人代笔,历朝历代不少好祭文都是别人代笔的。
下附原文:
人生不测,生死修长;故园槐杨,遥遥相望;老屋旧院,迎父还乡;一抔(多谢@LJH提醒)黄土,烛白花黄;英灵不远,尽此一觞;此时家祭,泪洒万行;哭至无声,撕心断肠;万言难书,回首茫茫;一生坎坷,奋发鹰扬。
忆父少年,家贫难康;兄弟姐妹,携手闯荡;父为长兄,首任担当;创家开基,叔伯同裳;敬祖爱幼,和睦同乡。
忆父壮年,从戎他乡;执起戈矛,护我家邦;好学不倦,从贤慕良;立志上进,满怀理想;饱经考验,光荣入党。
忆父复员(多谢@鸿蒙遗石),效力家乡;公安战线,初露锋芒;组织部里,敬业如常;监察监督,纪委云扬;人大常委,清名流芳。
痛哉吾父,一生奔波,半世沧桑。挥泪长别,教诲难忘。
追父精神,儿孙敬仰;兢兢业业,一生如常;年年先进,岁岁荣光。追父德化,沐雨同光;兄弟袍泽,言之难忘;从严治家,施法得当。追父品性,节俭崇尚;严己宽人,胸怀难量;扶危急难,古道热肠。追父情怀,如泉清畅;父母结发,患难扶将;爱家爱国,此生未央。
痛哉吾父,音容依稀,笑犹在堂。家失其主,户损其梁。
痛哉吾父,听我哭诉,享我蒸尝。酌彼兕觥,维以永伤。
父若有灵,激励我辈,奋发图强;护佑后人,福泽绵长。
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多谢所有朋友的支持,特别感谢@LJH、@鸿蒙遗石两位发现两个错别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