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是怎么知道皇上立四阿哥的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的?

在《甄嬛传》中,最后的结局是熹贵妃和宁嫔一起合谋结束了雍正皇帝的生命,扶持自己的养子四阿哥弘历上位,并在先帝的丧礼上亲自宣读了立储的圣旨。甄嬛虽是贵妃,但终究是一介妇人,再加上宫中立有后宫不得参政的规矩,甄嬛的这一波操作又怎能让人心服口服呢?

甄嬛和叶澜依谋害皇帝

在场的恒亲王就发出了对甄嬛的质疑之声:“立储之事,怎能凭你的一面之词。”面对恒亲王的故意挑衅,甄嬛只能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当场公布:“先帝高瞻远瞩,早将亲笔密旨用黄纸固封贮于锦匣内,搁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各位王爷和亲贵大臣可前往乾清宫检验。”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密旨甄嬛是怎么知道的呢?

宁嫔叶澜依

第一,甄嬛掌握朝局,完全有能力伪造一份密旨

甄嬛并不想立自己的儿子弘艳曕为储,至于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帝在世时也曾试探过甄嬛,有意立六阿哥为储,但甄嬛回绝了,并极力地推荐了四阿哥,甄嬛心里知道,六阿哥是果郡王的亲生儿子,如果立了六阿哥,那是要把他往火坑里推。一旦身份曝光,小命就不保了。

甄嬛

而立养子四阿哥为储,可保她娘两生命无忧,还可享一世的荣华富贵,照样可以做那高高在上的圣母皇太后,而四阿哥也正有此野心,甄嬛做出这样的选择正好符合了大家的利益。

甄嬛与雍正相亲相爱

圣旨当中被立储的人正好是四阿哥,甄嬛知道密旨,连内容都记得一清二楚,并且还知道具体放在了什么地方。皇帝在最后本就对甄嬛起了怀疑之心,只是爱她没有狠下心来杀掉留了一命而已,又怎么可能会把立储这么重要的事情托付于她呢?

雍正皇帝

皇帝的老命在最后都被甄嬛拿捏在手中,如果苏培盛配合甄嬛伪造一份密旨,是轻而易举的事。那么甄嬛会不会选择这么去做呢,是完全有可能去伪造密旨的,因为这样去做符合她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甄嬛清楚地知道圣旨的内容以及存放的地方是因为这份密旨是她布局伪造。

皇帝心腹苏培盛

第二,苏培盛暗中相助甄嬛

甄嬛知道立储圣储的内容和存放的地方,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苏培盛,作为总管太监,他日日在皇帝身边伺候着,皇帝对他也十分的信任,甄嬛若伪造圣旨是离不开他的。如果不是伪造,是皇帝亲自留下的密旨,甄嬛知道内容和存储的地方也离不开他的透露。

苏培盛想结对食

苏培盛本是皇帝的心腹,为什么他会背叛皇帝去帮助甄嬛呢?这中间又要牵涉到另外一个女人,那就是甄嬛身边的崔槿汐,苏培盛喜欢崔槿汐,并想和她结成对食,一起生活。为了崔槿汐苏培盛背叛了皇帝,站到了甄嬛的阵营。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有苏培盛对甄嬛的暗中相助。

苏培盛暗中相助甄嬛

第三,清朝有将立储诏书放于匣内的制度

清朝时雍正皇帝为了避免皇权相争,骨肉相残的局面,他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也就是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储,等到自己驾崩之后,才能公布由谁来继承皇位,在此之前,谁也不知道。

具体方案是,由皇帝写亲笔立储诏书,一式两份,一份密封于锦匣内,另一份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到皇帝驾崩之后,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一起折封,对证无误后当从宣读圣旨。

所以从这种立储制度来看,甄嬛是有可能知道圣旨存放的地方,因为这是规矩定下来的,并且一些重要的大臣也会知道,甄嬛知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甄嬛成功当上圣母皇太后

甄嬛是怎么知道皇上立四阿哥的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的呢?有可能是她伪造的密旨,也有可能是苏培盛相告,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制度的规定,本来就有很多的人知道,皇帝立下密旨不可能就只有他自己知道放在哪儿,他必须要告诉相关的一些大臣,再说在皇帝驾崩之后,甄嬛完全撑握了朝局,除了恒亲王公开的出言挑衅之外,另外再无一人敢发言顶撞甄嬛,其实不管有没有密旨这一回事,基本的局势甄嬛已经控制。

甄嬛是怎么知道皇上立四阿哥的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的?

祖宗规矩,秘密立储有两份秘旨,一个诏书一封密件,诏书藏到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密件藏到卧室里的画后面,两份秘旨,这都是祖宗规矩,其实不止是甄嬛,后妃都是知道的,只不过这个是忌讳,其他嫔妃说出来会被认为是大不敬。

在如懿传,纯妃吃的就是这样的亏,她的三阿哥在富察皇后死的时候没有哭,就被皇帝疑心,甚至大发脾气说永璋绝无可能继承王位,这按照乾隆的说法那就是生了觊觎皇位的心,而皇帝也一味的指责纯妃教子无方。

可以想见,这样就会被皇帝疑心,那如果其他嫔妃说出来什么正大光明匾额的话,皇帝活着那就是诅咒,皇帝死了,假如你还想好好活着,那就更得闭嘴,除非你是皇后或者有机会是未来的太后,因为在后宫里,宠妃不管有没有孩子,假如自己的孩子是皇帝,那就能高枕无忧了,假如不是,基本没有好下场。

甄嬛是宠妃,皇后此时早就没了势力,大家也都能看出来,皇帝的儿子里也只有四阿哥最有天资,所以也就默认了这样的操作,谁也不管正大光明后面是不是真的了,毕竟皇帝驾崩社稷稳定最重要了。

甄嬛是怎么知道皇上立四阿哥的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的?

《甄嬛传》,是一部大女主戏。这部戏令令女性观众津津乐道的部分,是看着甄嬛,如何从一个职场小白打怪升级,最后占据高位的过程。

这部剧的感情部分,对于读者来说,不重要。

皇帝真的爱甄嬛,同时信任她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皇帝对甄嬛是有几份情谊,这份情谊在皇帝心中,也只占据了很少的位置。

皇帝关心的是江山社稷,任何一个女人都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甄嬛,也不过就比别人强了那么一点点。

皇帝真正的隐私,甄嬛从来不知道;

皇帝选择继位的人选,也从来不是甄嬛的亲生儿子。

皇帝对甄嬛但那几分真心,早就被皇帝对甄嬛极强烈的不信任,给压抑住了。

皇帝对甄嬛的防备,让甄嬛根本没有能力把手伸到前朝;

皇帝对甄嬛的防备,可以反向证明,皇帝把四阿哥的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是公开的行为。

一.皇帝的筹谋

历史上真正的雍正皇帝也好,《甄嬛传》中的男主皇帝也罢,能够继位,都经历了惨烈的皇权斗争。

先来说真正的康熙王朝:

九子夺嫡这件宫廷大戏,为现代我国电视剧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雍正是否合法继承皇位,在真正的历史学家眼里,都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

我等群众,只能以学习的态度看待这些问题。

但无论如何,隆科多和年羹尧的惨死,都是雍正皇帝抹不去的历史污点。

且不论,康熙是否真的传位给雍正。

觊觎皇位、勾结权臣、陷害兄弟,雍正做过这些事情,是板上钉钉,无从抵赖!

再来看《甄嬛传》中的皇帝:

老皇帝最得意的继位人选,其实是皇帝玄凌的弟弟玄清。

是玄凌的母亲,勾结权臣,费尽心机,把玄凌硬给拱上了皇位。

当《甄嬛传》中的皇帝,帝位坐稳之后,他最害怕什么?

他最害怕的,必然是自己的儿子们走他的老路,手足之间,为了帝位骨肉相残。

皇帝对老皇帝,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是老皇帝,把所有的慈父之心都给了玄清,就从来没有把这份爱分给过他。

皇帝深深的明白,不只是后宫女人,集宠一身,就是集怨于一身,在真正的兄弟之间,也同样如此。

皇帝只要稍微对某个儿子表现出一些偏爱,就立刻会成为,想要争皇位的兄弟的众矢之的。

之后,针对他的阴谋诡计,各种陷害就会随之而来,令人防不胜防。

那么皇帝该怎么办?

皇帝不明立太子,确实是保护儿子的好手段。

这样皇子之间,为了得到皇帝的重视,就只能拼命表现;

这样皇子之间,哪怕是为了得到皇帝的重视,也会装岀兄友弟恭的样子。

皇帝可以对皇子的人品、能力实时观察,甚至可以对继位的人选作出修改,也不至于影响朝局。

皇帝的秘密立储,真正的秘密是继位的人选,并不是立储的诏书放在何处。

二.皇帝与甄嬛真正的关系

皇帝对甄嬛的情谊算什么?

皇帝的甄嬛,不过是君王需要一个红袖添香的女子;

皇帝对甄嬛,不过是皇帝需要一个善解人意的妾室。

皇帝从未把甄嬛当成过妻子,更是从来不允许甄嬛觊觎皇后之位。

皇帝对甄嬛暗中试探,可不是一次、两次。

皇帝每一次,在甄嬛面前提起甄嬛的亲生儿子;

皇帝每一次,在甄嬛面前表现出对六阿哥的特殊疼爱,全是君王的计谋。

如果皇帝真心疼爱六阿哥,会在表面上对这个孩子平淡,但是暗中为这个孩子做周密的部署。

比如,皇帝会为六阿哥聘请最优质的老师,在文韬武略方面,同时对他严格培训;

比如,皇帝会安排六阿哥,亲眼目睹各种大场面,从小就开始学习,宫廷礼仪及应对。

而这一切,会由皇帝直接安排。

在这种国家大事上,皇帝并不会同甄嬛做任何商议;

皇帝也绝不会允许,甄嬛一个女人置喙。

皇帝一旦同甄嬛商量这种事情,铁板钉钉就是对她的试探。一旦甄嬛看不清形势,顺着杆子往上爬,马上会为自己招来杀身大祸。

甄嬛这个女人算得上是人间清醒,她也是真的不想自己的儿子做皇帝,所以甄嬛的应对,能做到完美无缺。

皇帝不会轻易透露对哪个儿子的钟爱,尤其是在后宫的嫔妃面前。

但某些事情,皇帝会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雍正皇帝的所谓秘密立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继承人。

因此这个秘密的核心,是皇帝的选定继承人是谁,并不是这个东西放在何处。

如果所有人都不知道,皇帝秘密立储的文件放在何处,这个东西就等于不存在,后果就是朝廷动荡。

如果只有几个人知道,皇帝秘密立储文件放在何处,必然给了这几个人弄虚作假的可能性。

皇帝,依然无法相信这种方式。

这才有了,皇帝把秘密立储的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这件事情本身,会所有人公开。

至于皇位的真正人选,在《甄嬛传》的设定中,真的很容易猜对。

《甄嬛传》中出现的皇子,只有三阿哥、四阿哥,和甄嬛所生的六阿哥。

三阿哥被亲弟弟四阿哥坑了一把,为他的八叔胤禩说情,直接被皇帝除去了宗籍,给胤禩做儿子。

这就等于三阿哥,直接丧失了皇位继承权。

而甄嬛,从来不被皇帝真正的信任,更是被太后严加提防,因此皇帝从未动过让六阿哥成为继承人的心思。

甄嬛不是四阿哥生母,四阿哥又早已成年,皇帝不用担心子弱母强,后宫干政。

那么就只剩下四阿哥一个候选人了,这个答案根本不用去猜。

甄嬛是四阿哥名义上的母亲,她如果想在后宫体面地活下去,就必须让四阿哥顺利继承皇位,她不能让皇后有翻身的机会。

所以,有了甄嬛同皇室宗亲如下的对话:

“先帝高瞻远瞩,早将亲笔密旨黄纸固封储于锦匣内,搁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诸位王爷和亲贵大臣,可前往乾清宫检验”。

甄嬛这段话的重点,是皇帝有亲笔密旨。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一个人的笔迹都非常难以模仿,有非常高的防伪性。

这是四阿哥合法地位的保证。

至于密纸会搁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在无论是在皇室中,还是在朝堂上,都不是秘密。

甄嬛是怎么知道皇上立四阿哥的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的?

1.皇上身边有甄嬛的人。

剧中太后的遗诏就是她的大宫女竹息保管的。

苏培盛早在和槿汐对食后就成了甄嬛的人,自然会向甄嬛汇报自己知道的消息。

剧中除了雍正,最可能知道密旨这件事并知道具体内容的就是苏培盛了。

作为总领太监,日日在身边,雍正做什么都伺候着,而且雍正也信任苏培盛,还指望他在自己身后宣布密旨,所以告诉了他。

这个消息的来源可能性很大。

2.雍正亲口告诉甄嬛

剧中后期的甄嬛位同副后,且雍正多次试探后都表示不想让六阿哥继位。

放下心房的雍正有可能告诉了他最宠爱的妃嫔这诏书的存在,只是甄嬛一直保密而已。

但从后期雍正对她和果郡王的怀疑以及本身的多疑性格,这种的可能性不大。

3.甄嬛伪造诏书,与苏培盛串通一气

剧中雍正死得急,很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遗诏。

甄嬛为了保护六阿哥让四阿哥继位,而四阿哥出身不高,自己也只是她的养母。

为了往上推四阿哥一把,甄嬛斗胆做了一份假诏书,藏在匾额后面,有苏培盛的里应外合,藏个盒子并不难,好让四阿哥名正言顺继位。

至于说伪造遗诏的后果嬛不是不知道,但她都能为了保打以子,大胆毒死了雍正,伪造诏书而已,没什么不敢的。

何况皇上已死,哪里还有治罪的人?这种可能性也很大。

我们先来看看皇上是什么时候有意立储的。

剧中有三回皇上提到过立储。

甄嬛最后一次怀孕时,那时皇上久久没有立储的迹象,所以众大臣纷纷上奏,请求皇上早立太子。

后来皇上对苏培盛说,满朝文武争议颇大。

若此时公开立储肯定会闹得鸡犬不宁,要想个好办法以备不虞,但又不想让熹贵妃受委屈。

通过这些话就可以知道,当时皇上的最佳人选是六阿哥。

而所谓的好办法就是找个隐秘的地方将诏书藏好。

甄嬛和果郡王私通之事暴露,皇上特意召见甄嬛,并让甄嬛毒死果郡王,

事成之后定立弘瞻为太子。由此可见,皇上还是想立储于六阿哥的。

皇上最后一次与甄嬛提及立储之事,甄嬛以弘瞻资质平庸为由,并极力推荐四阿哥为太子。

此时的皇上虽偏袒甄嬛,但也不得不顾及前朝的稳定。

他虽未说明,却也算是默认了。

立储密旨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只有皇上和苏培盛知道此事。

那么大的可能性就是苏培盛告诉甄嬛而当甄嬛在和恒亲王对质,并说出密诏之事时,苏培盛的一唱一和似乎也说明了一切。

甄嬛是怎么知道皇上立四阿哥的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的?

雍正自从在御花园里看见了果郡王家的元澈与他一直宠爱的六阿哥弘瞻如此相像的时候,便一直把心思用在这件事上了,之前他一直是想把大统之位传给弘瞻的,很有可能就在这个时候换了旨意,至于传位的诏书所放的位置,即使甄嬛不知道也总会有人知道,此时此刻宫里已经布满了她的耳目,包括苏培盛在内,所以诏书所放的位置是一定瞒不过她的,这是第一种可能。

再有就是她自己本身也是一直属意于四阿哥弘历继承大统之位的,她始终是一个思想超脱,淡泊名利的女子,果郡王也是如此,自然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弘瞻辗转于名利之间,做一个清闲自在的王爷,潇洒一世已经是很大的福气了,所以那个弘历继承大位的诏书很有可能是甄嬛自己使人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的,因为那个位置是传位诏书的专用所在,先帝康熙爷也是如此传位的,大臣们不会不信,所以这是甄嬛知道诏书所在的第二种可能。

甄嬛是怎么知道皇上立四阿哥的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的?

《甄嬛传》中刚开始甄嬛非常受皇上的宠爱,甄嬛也以为自己遇到了这世间最好的男子。甄嬛与皇上一直都很恩爱,知道皇后设计甄嬛,让甄嬛穿上了已故的纯元皇后的衣服。皇上初看到甄嬛以为看到了纯元皇后,正在皇上欣喜万分之时,皇上看清楚甄嬛的脸,这才意识到甄嬛不是纯元皇后。皇上大怒,认为甄嬛穿上了纯元皇后的衣服是十分不尊重纯元皇后的表现。

皇上的冷酷无情让甄嬛意识到,以往的情深义重不过是镜花水月。甄嬛彻底对皇上失望了,在甄嬛出宫修行的那段日子里,深深地爱上了果郡王。即使后来甄嬛回宫了,还是对果郡王念念不忘,甄嬛甚至还为果郡王生下了两个孩子。皇上晚年的时候发现了甄嬛与果郡王的过往,与甄嬛离心离德。但是在皇上去世后,甄嬛却知道立四阿哥的诏书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按理来说,皇上已经不信任甄嬛了,不可能把放诏书的地方告诉甄嬛,甄嬛是怎么知道的呢?

一、苏培盛是甄嬛的人

苏培盛是皇上最信任的一个人,苏培盛在王府的时候就跟着皇上,从小陪在皇上的身边。苏培盛一路与皇上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苏培盛是皇上极为重视的一个人。曾经年羹尧就是因为让苏培盛给自己夹菜,就让皇上起了要杀年羹尧的心思,这足以说明苏培盛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苏培盛虽然是一个太监,但他极其喜欢甄嬛身边的侍女崔槿汐。后来,崔槿汐为了让甄嬛回宫,自愿做苏培盛的对食。苏培盛与崔槿汐的感情极好,苏培盛也特别感激甄嬛为自己和崔槿汐付出的一切。所以,到了晚年的时候,与其说苏培盛是皇上的人,不如说苏培盛是甄嬛的人。苏培盛对甄嬛忠心耿耿,还帮助甄嬛找出皇上要杀死果郡王的原因。但是皇上并不知道苏培盛不是自己人了,他依旧很相信苏培盛。所以皇上极可能把放诏书的位置告诉了苏培盛,苏培盛自然把这个消息禀告给甄嬛了。

二、在皇上去世之前,整个皇宫都在甄嬛的掌控之下

甄嬛回宫后,迅速的展开了复仇。把后宫之主皇后给打倒了,虽然皇上没有废弃皇后,但是皇后已经名存实亡了。而太后在甄嬛回宫后身体就一直不好,后来又经历了沈眉庄去世以及皇后被软禁的打击,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她也没有精力去管理后宫的事情。

所以后宫的大权都掌握在甄嬛的手中,皇上杀了果郡王之后,甄嬛就恨毒了皇上。甄嬛与叶澜依里应外合彻底把皇上的身体弄垮了,皇上不得以卧病在床。因此后宫的大小事宜都交于甄嬛处理,这也等于说甄嬛掌握着后宫的一切动静所以,皇上吩咐人将诏书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是逃不过甄嬛的眼睛的。

三、有可能是皇上告诉甄嬛的

皇上曾经与甄嬛探讨过立储之事,而且皇上也承诺过若是甄嬛杀了果郡王,就将弘曕立为太子。但甄嬛知道做皇上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所以甄嬛力荐四阿哥为太子。四阿哥也是皇上所有儿子中最争气的一个皇子,皇上当然也想立四阿哥为太子。况且,皇上立储之时,还没与甄嬛撕破脸皮,还是挺相信甄嬛的,所以诏书的位置也极有可能是皇上告诉甄嬛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