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孩子巧姐后来怎么样了?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人物,为人泼辣干练。但是,却又懂得八面玲珑。他对于刘姥姥,那可是照顾地很周到,后来,贾府衰败下去,巧姐跟刘姥姥还有一段渊源。

在《红楼梦》中,巧姐出生在一个钟食鼎鸣之家,她是贾链和王熙凤的长女,并且是唯一的女儿,巧姐在回目中出现的次数虽不多,但作者在《红楼梦》中,把巧姐也放在了金陵十二钗之中,可见其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这样一位贵族家庭出身的千金小姐本有享不尽的富贵荣华,可最终却嫁给了一个乡村老妪的外孙做儿媳去了,这其中到底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她和刘姥姥又是怎样结下这善缘的?

在十二正册中有一幅画,是一座野村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曰:“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这句判词和这一幅画对巧姐的人生结局进行了总结,她最后的结局是:生活在一个乡村里,过着纺织的生活。

元春的失势和四大家族的落败造成了时代的悲剧,当然这也是封建社会的必然结局。贾府的人员死的死,散的散,而此时还只有几岁的巧姐却遭遇了家族的重大变故,此时她的母亲王熙凤也已经自身难保,于是就把她交由到舅舅王仁的手中,王熙凤想给巧姐寻一处安身立命之处,那自己的兄弟应该是最稳妥的人,须不知,王仁却是那狠舅奸兄: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王仁落井下石,见钱眼开从而辜负了王熙凤的重托,将巧姐卖入了那烟花巷中。

从留余庆首曲子中,可以看到巧姐在家族落败后的人生遭遇,她虽遇到了坏人,但也遇到了好人

遇到的坏事是舅舅将她卖到了烟花巷中,好事是遇到了恩人,这个恩人是谁呢?那就是刘姥姥,刘姥姥曾经和巧姐有过几面之缘,其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由于巧姐身体一直不大好,并且出生的日期是七月初七,这也不是一个好日子,巧姐名字儿也还没起,于是凤姐就请求刘姥姥帮助其女儿起个名字:

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姥姥道:“这也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屈,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了,他还没有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 ‘巧’字上来。“

巧姐这名字正是刘姥姥给起的。

刘姥姥本是一乡下姥姥,怎么就混到贾府来了呢?这是源于生活所迫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那就是去打秋风的,由于女婿狗儿家的生活已经揭不开锅,刘姥姥就想到了这个在祖上和女婿家能占上一点亲的荣国府,或许可以来试一下能寻求到一点帮助呢!

此时的荣国府已经是王熙凤管家,王熙凤能有多少慈悲心呢,平日里王熙凤的为人那可算得上心狠手辣,身上人命案也是绑着几宗的,可这一次的凤姐却对这位贫苦的姥姥给予了她的帮助,爽快的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刘姥姥正用这二十两银子盘活了女婿一家的生活。

并且第二年就有了丰收年,为了感谢荣国府,刘姥姥就带着一些自种的瓜果蔬菜来送给贾府的太太奶奶们尝尝鲜,这一次虽是感谢,但由于刘姥姥深得贾母的欢心,在临走时她收获了丰富的物资和数额巨大的金钱,这一回回去她女婿一家可以直接奔上小康生活了。

刘姥姥的两次进荣国府,王熙凤对这位姥姥给了很大的帮助,当然刘姥姥也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

贾府之后落败,巧姐被舅舅卖了,刘姥姥得知了这件事情,她卖房揍钱,救巧姐于水火之中,最后结局巧姐嫁给了她的外孙板儿做儿媳。

在贾府众多命运的结局中,巧姐相对而言是比较完美的一个,虽然没有贾府的荣华富贵,但于其他众人的结局而言,巧姐的结局是不幸中的万幸。她有一个完整的家,有丈夫的疼爱,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当然这份福德也是她的母亲有恩于刘姥姥,刘姥姥才会倾囊相助。

人的每一份善意和恩情在冥冥之中都帮你登记在册,巧姐幸有娘亲为她积攒阴功,换了相对完美的结局。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王熙凤的孩子巧姐后来怎么样了?

巧姐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意思是家道中落,就不要再想之前富贵的生活;家破人亡,就不要再说谁是谁的骨肉至亲。因为偶然一次接济了刘姥姥,最终刘姥姥成了巧姐的救命恩人。

巧姐是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年纪尚小,所以在整部小说中出场较少。巧姐从小娇生惯养、体弱多病,痘疹、惊风、撞花神,急的王熙凤忙让道士给巧姐换寄名符。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受委托帮巧姐取名,刘姥姥想巧姐生于七月初七乞巧节,于是取名”巧姐“,也有日后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寓意。

巧姐的结局在红楼梦中也算是不错的了,虽然经历了家破人亡、失去母亲的痛苦,以及亲舅舅亲兄弟的迫害,但最后仍幸运地活了下来,只是日子贫困了些罢了,也算是对灾难的化解。

巧姐的一生也反射了其他人的人性。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王熙凤对她照顾有加,还给了她二十两银子;贾芸能进大观园里种树、贾蔷南下买女伶都是多亏了王熙凤的照顾提拔,王仁更是从王熙凤身上捞了不少好处,可偏偏就是这些亲舅舅亲兄弟,在家族衰败后落井下石,想将巧姐卖掉,多亏了刘姥姥、王夫人才将巧姐救出,可见人心冷漠、世态炎凉,骨肉血亲也比不上知恩图报的乡下远房亲戚。最终,贾琏将巧姐嫁到一个周姓富农家,衣食无忧。按判词中的表述和伏笔,巧姐最终是和刘姥姥的孙子王板儿成家。

王熙凤的孩子巧姐后来怎么样了?

红楼未完,所以关于贾府众人的结局,一直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单这也并非无从下手,实际上,曹雪芹早在前八十回里,通过各种暗示交代了很多人的结局。

巧姐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人物,虽然前八十回里出场不多,但因为位列十二金钗,所以她的结局还算比较清楚。

先来看巧姐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姐的判词前两句说的是她的生存坏境,后两句说的是她的命运结局。

结合原文我们知道, 巧姐懂事或长大后,贾府已经败落了,那时候是各人顾各人,媚人跟你讲什么亲情,于是巧姐无所依靠,最后遇到了刘姥姥,才算终身依靠。

再来看巧姐曲词: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从巧姐曲词我们又可以知道,因为母亲王熙凤当初的一个善念,为她积得了阴骘,遇到了恩人刘姥姥,但在这之前,她应该有过一段被狠舅奸兄出卖的悲惨遭遇。

关于狠舅奸兄是谁,我之前曾分析过,这里不再赘述,我得出的结论是王仁和贾芹。

刘姥姥一进贾府时,先到了巧姐睡的的东边屋里,曹公这时候已经埋下了伏笔,脂砚斋批语只有两个字:记清。回前还有一段脂批: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

由此可知,巧姐最终的结局,是跟刘姥姥进荣国府紧密相联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因为板儿与巧姐互换佛手和柚子之时,曹公再次做了巧姐命运的暗示。

庚辰本脂批曰: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由此可知,八十回后,巧姐曾落难,而这次落难,应该就是狠舅奸兄造成的。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儿,会经历怎么样的落难呢?在那个时代,最可能的遭遇就是被卖到烟花巷,沦落风尘。

这一次进荣国府,刘姥姥巧姐起了名字,刘姥姥这样解释巧姐的名字: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这段话后,蒙府本有一句脂批:作谶语以影射后文。由此可知,巧姐后来的确落难,但因刘姥姥起的一个名字,后来化险为夷,遇难成祥,躲过了一场劫难。

综合以上曹公给出的暗示,以及脂批做出的指示,我们可以整合出巧姐的结局:贾府败落后,贾琏王熙凤夫妇死的死,下狱的下狱,巧姐因年幼幸免于难,但贾府之人个个无情无义,没人救助巧姐,后来她被狠舅奸兄算计,卖到了烟花巷,有过一段暗无天日的生活。

贾府败落后,刘姥姥得了信息,三进荣国府时到处打听王熙凤和巧姐下落,得知巧姐被卖后,刘姥姥感恩图报,最后散尽家财,把巧姐从火坑里救了出来,最终巧姐与板儿结成姻缘,这也应了她判词里的“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的描述。

另:现在通行的后四十回,把巧姐的结局写成是贾琏作主把她嫁到了一户姓王的农家,这跟曹公在前八十回里的暗示是不合的,不足取信。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王熙凤的孩子巧姐后来怎么样了?

看太虚巧姐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能感觉到巧姐的命运应该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被刘姥姥所救的。

从整本书来看刘姥姥这个角色,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高明。他的眼光不仅局限于上层的人物,像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他也会关注到贾府普通的丫鬟、婆子、家仆们的生活。更可贵的是,他也会写到贾府以外的穷苦人家的生活。在刘姥姥这个角色上,曹雪芹巧妙的提现出了三点。第一,借刘姥姥的眼睛,再次描写贾府的富贵。第二,世间的功名利禄的虚无。要知道刘姥姥以前和王家是亲戚的,本来也是贵族人家。后来落魄之后,也到了去求人接济的地步。第三就是本文重点要说的,贾府对待穷苦人家的善良。

刘姥姥去贾府,整个贾府都是很喜欢很欢迎的。他们可能对刘姥姥有些戏耍的成分。但是他们没有对刘姥姥嫌弃。最可贵的是,他们没有对这位乡下老人有一丁点高高在上的姿态。包括最后送衣服,连鸳鸯都懂得会对刘姥姥说:“这些衣服,是我没有上过身的,您老要是不嫌弃的话,就带回去吧。”他们的话里,总是透着谦虚。没有一点施舍之意。

包括王熙凤,为人泼辣干练,干尽坏事。但是当刘姥姥出现后,她同样表现出了善良的一面。这个乡下的积古老人,引起了她本性中佛性的一面。她让刘姥姥给女儿起名,叫巧姐。可见凤姐对刘姥姥其实是敬重的。这一点让巧姐与普通的穷苦人家有了关联。贾府的人对刘姥姥的善意,是不图回报的。

所以说,最后巧姐被刘姥姥所救,是很合逻辑的。她被刘姥姥所救,最终与板儿成婚。过平凡而又安稳的日子。

王熙凤的孩子巧姐后来怎么样了?

巧姐被卖到妓院,流着泪练舞,姥姥来赎她,老鸨为了钱威胁她“再不拿钱来就接客了”。姥姥便回去倾家荡产卖房卖地攒钱救人。邋遢的宝玉在荒夜水边与卖到妓船上的湘云相遇,曾经最最可爱最最天真烂漫的湘云被嫖客搂着喂吃的,见了宝玉还是哭着口口“二哥哥”得叫着,被拖走前喊道让宝玉赎她,这傻姑娘,殊不知人早死干净了,钱财早就散光了,她也不会被救出来了,真是“寒塘渡鹤影”,看痴儿嗔笑栩栩生,朱红漆落锁玉门,世间事丝丝万万缕,私念怎可推人心。

王熙凤的孩子巧姐后来怎么样了?

贾巧姐这位国公府嫡女最后的结局是变身种田文女主,在乡野村间针黹纺绩,平静的过日子。

巧姐的结局无悬念,尊贵公府嫡女变成平凡乡村农妇

《红楼梦》中巧姐的结局早就在判词、图册中写明白: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曰:

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

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的判词非常浅显易懂,说的无非是她虽然出身尊贵,但是贾府败亡,她被狠舅奸兄卖了换钱。

幸亏她亲娘王熙凤早年曾帮助救济过刘姥姥,为她积了德。刘姥姥是个仗义真诚,知恩图报的人,碰巧遇上了被卖的巧姐,为她赎身,收留了她,后来巧姐长大了,很可能就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子板儿,成了一名农妇,平静的度过了一生。

巧姐与刘姥姥和板儿的缘分早注定,续书安排她嫁给地主家不符作者原意

巧姐和刘姥姥的缘分从取名就开始了,所以她判词中的村妇已定就是刘姥姥。至于她的丈夫也没什么说的,就是刘姥姥的孙子——板儿。

高鹗续书中,安排巧姐嫁给大地主的儿子,其实是不符合作者原意的。大概是高鹗这个官老爷看不上书中那个小时候没见过世面的板儿,觉得太过于配不上巧姐,所以才这样写的吧。

事实上,巧姐和板儿的缘分早在刘姥姥二进贾府,逛大观园的时候已经定了。他们在探春的房间里,互相交换了佛手和柚子。

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一旦双方互换了东西,就带有定亲的意思。书中这样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袭人,宝玉帮她和蒋玉菡换了汗巾子,后来袭人就嫁给了蒋玉菡;还有贾琏和尤二姐开始也是互换了槟榔和九龙配;司琪和潘又安也是互换香袋和香珠等等。

那么巧姐和板儿互换的佛手和柚子又大有深意,佛手,有“救赎”“慈悲”之意,又别名香橼,暗合后文刘姥姥救巧姐出火坑,与板儿的“缘”份早已注定。

柚子,外形是个圆的,象征团圆,预示着巧姐和板儿终会团圆,另外,柚子谐音“有子”,加上佛手谐音“福寿”,暗示巧姐婚后有子,福寿双全。

成为农妇的巧姐,生活粗茶淡饭,虽然比不上幼年的锦衣玉食,但是相比母亲王熙凤耗尽心机一场空,她流落乡间,其实也是另一种幸福的人生。

另外,需要为板儿抱个不平,别看他小时候衣服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他曾祖父也是做过官的,只是后来家败了而已,贾府家败之后,再过些年那些子孙差不多也是板儿小时候的样子了。

进贾府的时候他还小,自幼也没见过什么好东西,过过好日子,那个样子很正常,并不能代表人家长大了没出息,有句话叫错“莫欺少年穷”,刘姥姥两进荣国府之后,板儿家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也不是过不起年的人家了。

不但盖的起新房子,买的起土地还能做得起买卖,刘姥姥那么聪明能干,带着女儿女婿很快就能过的红红火火了,板儿当然打扮的体体面面的,去私塾读书识礼,再也不是那个没见过世面的小男孩了。

就算板儿考不上功名,也可以在家务农养家,或出租田地,做个富户。他从小在农村长大,身体素质好的很,能吃苦耐劳,又因为王熙凤对他们家有大恩,一定会善待巧姐的。

唯一的悬念是:卖巧姐的“狠舅奸兄”中“奸兄”是谁?

在巧姐的判词中,她在贾府家败之后,被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所卖。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贾府已经一败涂地,王熙凤被休弃,“哭向金陵事更哀”,身体也很虚弱,八成已经去世了。贾琏肯定会因为张华和张金哥的案子牵连获罪,平儿只是个丫鬟,大概率被发卖,其他人更护不住巧姐了。

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就把她卖入了烟花巷。为什么说是烟花巷,因为要是卖到深宅大院,凭刘姥姥一介村妇恐怕就算有钱也没有能力叩开人家的门。

还有一句好了歌注解中提到“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以及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脂砚斋甲戌眉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都是伏线。

那么到底是谁卖了巧姐,“狠舅”一般没有争议,王仁,忘仁,忘了自己还是个人。就是他没跑了。

“奸兄”必定是贾府中人,有人说是贾环,并不对,贾环是巧姐的叔叔,而不是哥哥。

又有说是贾芸,但是前八十回中,贾芸明明能干又孝顺,脂批的评价是“孝子可敬”,而且凤姐对他有恩,她实在不像是个奸诈的人。

除了贾芸之外,贾家旁支草字辈男人很多,都是巧姐的哥哥,比如贾蓉、贾芹、贾菖、贾菱等跟随凤姐办事,的子侄,都是可能接近过巧姐的。这些人都不是什么正经人,个个有嫌疑。

另外还有一个贾兰,在李纨的判词中有“阴骘积儿孙”之语,前八十回中这对母子安静低调,并没有做过什么缺德的事情,但是后面贾府败落之后,就不好说了。

我们知道贾兰的结局是做了官的,他当然不会拐卖巧姐,但是他可以见死不救,包括李纨也是。这对母子平日里是属于荣国府的边缘人,一向是独善其身的生活,口头禅就是“不与我们相干”。

而且贾兰也没什么好朋友,日常就是和贾环这样的猥琐奸邪之辈玩耍,难保没有近墨者黑。

所以当巧姐被拐卖之后,贾兰明明有能力,但是考虑到家腐败了,救赎巧姐也需要一大笔钱,他们孤儿寡母出于自私的打算,不肯出手相救,也完全解释的通。

因为“奸”就有“自私”的意思。

所以,王熙凤的孩子巧姐后来的结局基本毫无悬念,就是种田文女主的日常。

虽然比不上年幼时在荣国府里的锦衣玉食,花团锦簇的生活,但是在这荒村乡野,能过的温饱有余,衣食无忧,每天也算岁月静好,照应了图画上美人纺绩的预言,也照应了刘姥姥和王熙凤当初的那一番话:

正是应了刘姥姥给她取的这个名字“巧”和当初与王熙凤的那一番话:

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蒙侧批:作谶语以影射后文。】

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该 批:“应了这话就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