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亲戚就是一辈亲,隔代几乎不联系,为什么?

我三年没有见过我大爷了,5年没有见过我小姨了。

我舅妈25岁去世,我出生的时候她人就没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阶段的大部分亲戚,只是那一代人是亲戚而已,隔代人基本上就不怎么亲了。

我说得再直白一些,我的大爷是我的亲人,而我和我大爷之间的亲戚关系再延续到下一代。

比如我大爷的孩子,我应该喊大哥,我大爷的儿子的儿子又和我有某种所谓的亲戚关系,而那些亲戚我们基本上不会走动。

就比如我和我的大哥已经有将近10来年的时间没有见过面了。

为什么呀,为什么亲戚只能在一代人当中有亲戚的归属感,而在这一代人之外基本就没有亲戚的归属感了,甚至有一些亲戚在一代人的亲戚血缘关系当中也不具备归属感。

读完这篇文章你就能够明白了当下阶段的亲戚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第1点,举一个简单案例。

在前一段时间的时候我偶然得知,我的表姐也就是我舅妈的闺女,在一个家族讨论的地方,直接把我的母亲骂哭了。

而骂哭我母亲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我表姐的母亲,也就是我的舅妈,在年轻的时候和我的母亲有过节。

按理来说,这都是20多年前甚至将近30年前的事情了,我舅妈死得早,20来岁就直接死掉了。

我虽然不知道我舅妈经历过什么,以及我舅妈当初和我母亲的矛盾,但是从亲戚们的只言片语当中也能够明白,那个时候的舅妈几乎和任何一个亲戚都有矛盾。

舅妈在刚嫁到我们家的时候是极度自卑的,因为舅妈家里面穷,自己的老爹老妈生了好多孩子,而且平日里非常懒散。

人家别人家都种地都去种庄稼,而我舅妈家的父母平日里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打麻将玩骰子,偶尔劳动一下就觉得了不得了,非要买只烧鸡来庆祝,哪一个家庭能够经得起这样的挥霍。

所以在我舅妈嫁给我舅舅的时候,连续吃了三天大米饭,每一次都要吃个三五碗,结果肚子疼躺在地上打滚,这一滚就是滚了10来天。

那时候还没有从我的姥姥家里面分家,所以我的舅妈和我的母亲之间就有了点矛盾可以理解。

但是没有想到不知怎么回事,我的表姐也知道了这件事情,而且积极主动地站了出来,又和我的母亲拱火,甚至当着好多人的面去说我母亲的不是。

但实际情况是当时我的舅妈犯错在先,而且我的舅妈得罪了很多的亲戚,我的母亲只是在一旁说了几句话而已。

就因为这件事,在我舅妈死了20多年的现在,我的表姐仍然站出来把这件事情挑一挑拱一下火。

在我得知这件事情之后,我的处理态度反而是非常冷静的,因为我始终践行了一条标准,那就是父母那一代人的仇恨不应该由晚辈这一代人来替代。

更重要的是父母那一代人的仇恨也不应该延续到下一代,除非是无法忽视或无法容忍的仇恨。

而对于这些我的看法,又和我的表姐看法不同,以至于我和我的表姐老死不相往来,我的表姐命也不长,这不前两年的时候刚刚入了土。

虽然如此,但我的表姐仍然也有后代,那你现在觉得我能够继续和我的表姐的后代搞好关系吗?开什么玩笑,绝对不可能的,见到表姐的后代装作陌生人就已经是我最大的宽容了。

第2点,为什么亲戚只有一代亲?

其一复杂且多变的矛盾。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无法忽视最无法容忍的一点,不会有一些人一直天真地认为,只要是亲戚就一定会互帮互助,就一定会我对你好,你对我好。

不会吧,原则上来说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为什么不会成为这个样子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亲戚本就是一个利益的集合体与矛盾的集合体。

毕竟平日里面低头不见抬头见,说不定哪一句话说错了,也说不定因为什么情况得罪了某一个人,所以亲戚与亲戚之间反而更容易爆发矛盾。

就比如我和我的舅妈以及我和我的表姐那基本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了,就因为有这样极个别或者极端的案例,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或者想当然的理解为亲戚之间。

其实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互动或者感情上的关联,更重要的是亲戚与亲戚之间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亲。

其二时代在发展,交通再便捷。

你说老一代人我们不往前说多少年,就因我父母那一代人来说,大多数人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农村里面呆着。

可是我们这一代人改变了之前的居住方式或者生活方式,我们拥有了更多更自由的时间。

也有了更多更广阔的天空,我们可以去城市里面打工,我们也可以去乡村里面种菜,我们可以去任何一个我们想去的地方,当然你要有足够的钱去买张火车票或者飞机票。

所以一些人可能出生下来就直接去了大城市,一些人出生下来就从南方到了北方就从北方到了南方和自己的亲戚,那更是多少年来从来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见面的可能。

不妨想象一下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两三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你就可能已经不知道朋友叫什么名字,不知道朋友的喜好和朋友之间有了很多的隔阂。

就更不用说这些亲戚了,名义上说是亲戚,但已经5年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再一见面除了张嘴微笑,然后说一句您吃了吗?再也想不起来该说些什么了。

指望再和这些亲戚们关系越来越好,越来越亲近,那基本上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以整体来说,亲戚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亲密或者亲戚相互之间越来越生疏可能是一种常态情况。

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或者家族的延续,已经不太需要亲戚的100%助力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亲戚就是一辈亲,隔代几乎不联系,为什么?

确实是这样,我记得我老爸在世时,对他唯一的弟弟关心就象对自己儿女一样,叔叔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陕西工作,很多年前那边好象米比较紧张,以面食为主,我爸一年总要设法寄几次米过去,其实那时米是定量的,我们家孩子也多,但每年寄米成了惯例,而叔叔、婶婶每年春节都会来我们家过年,过完年老爸、老妈都会送叔叔一家去火车站,火车开动时老爸眼里总会闪着泪花,而叔叔也一样,招着手久久不愿离去,这一幕至今还印在我脑海里。

后来叔叔由于工作忙,我老爸又把叔叔儿子带到我们江苏老家上了三年高中后送回陕西考大学,按理堂弟和我们兄妹在一起生活了三年且以前每年都回我们家过春节,感情还是很深的,但回陕西后基本跟我们就不太联系,我们兄妹还时常牵挂他,但他好象无所谓,后来我们兄妹聚会时也说可能就是象老话说的那样,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拉倒。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这可能和生长的环境有关,老一辈的人生活都比较苦,兄弟姐妹一路过来不容易,相互扶持,所以把亲情看得很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大多家庭都一个孩子,凡事父母都以他们为中心,他们既不需要别人帮助,更想不到帮助别人,根本没有亲情概念,长此以往也就越离越远。

至于我们的下代就更加不用说了,由于父母基本不来往,他们谁是谁可能都搞不清,加上现在孩子都分散在各地工作,估计站在对面都不认识😄

大家有没有发现亲戚就是一辈亲,隔代几乎不联系,为什么?

奶奶五世同堂,我们一家和大姑家一直关系很好,即使奶奶不在了,我们仍然经常联系。而串联着我们这条亲情纽带的大姑早已去世20多年。

奶奶是个苦命的人,46岁爷爷就去世了,她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没有改嫁。奶奶跟我们讲述她那个年代的事,常感叹说:“以前过得那都不叫日子,跟逃难一样的,还好都熬过来了。”

大姑经人介绍,19岁结婚,嫁到了和我们家对门对户的河对岸。姑父和姑姑的感情一直都很好,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婚后第二年,他们就生下了长子,给小家增添了别样生机。

可是命运总是爱开玩笑。大姑儿子两岁多时,他们两口子要忙春耕,把孩子送来了奶奶家。奶奶在河里洗衣服的时候,孩子就在岸边玩耍。

旁边邻居家的一位阿姨洗完衣服就逗孩子,“你外婆还要好一会儿才洗完,你跟我去我们家玩吧,我家里有个小哥哥。”

因为相邻住了十几年,彼此都熟悉,那时候的人也是非常单纯的,奶奶就跟外孙说:“去玩吧,外婆洗完衣服就来接你。”

可是奶奶的衣服还没洗完,就听到了邻居阿姨焦急万分地喊叫声:“翠姐,你外孙没见了。”奶奶扔了手头的棒槌和衣服,就往家里跑。

五爷爷是村长,他带着村里人,各家门前屋后,找了个遍,都没见着孩子。奶奶赶紧跑去姑姑家,告诉姑姑这个不好的消息。姑姑姑父又赶来,把后山上都翻了个遍。

孩子没找到,姑姑和姑父失魂落魄地回了家。那几天,他们两口子天天来奶奶家里找孩子。孩子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大家也都说没看到。

村里有座老磨坊,打谷压面的,磨坊的主人是温爷爷。那天早上,他照例去磨坊开门,准备做事。磨坊的旁边是一座矮矮的石板桥,桥下有个坝。

温爷爷看见不远处的坝口上有一团什么漂在水上面,像个布袋子。他好奇走了过去,走近一看,竟然是奶奶的外孙子。他吓得一边跑一边喊:“翠姐,找到了,你外孙找到了。”

奶奶跟着温爷爷赶到了磨坊旁,看到了自己的外孙,不敢接受这个事实,哭晕了过去。奶奶和几户人家都是沿河而居,那天阿姨把孩子带回去,让他和自己家的孩子玩。

小外孙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跑去了河边,失足落水,酿了悲剧。接到这个消息的姑姑和姑父整个人都精神坍塌了。他们责怪奶奶没有看好孩子,奶奶自责地往墙上撞。

此后有好几年,大姑不再回娘家,她气得要和奶奶断了关系。但奶奶隔三差五的就去给他们小两口送点鸡蛋,送点自己种的红薯土豆那些。即使不受女儿女婿待见,她也一直坚持着,她说她有罪

接下来,大姑先后生了两个表姐,表姐又都先后生了几个女孩,到大侄女生下女儿时,村里人都说她们家是女儿国,生不出儿子。

实际上,尘封在往事里的伤心事,就是大姑他们曾经有过一个儿子。只是在奶奶家发生了意外。不是奶奶悄悄告诉我,我也不曾知道。

大姑生下了大表姐时,奶奶自己主动上门去照顾大姑,伺候她坐月子。可是大姑哪里是闲得住的人啊,还在月子里,她就下田去干活了

就算是姑父叮嘱她,这个时间不要做事,好好休息,她也不听,她心里也觉得自己有罪。也可能她想用无休止地干活麻痹自己,不去忆起这伤心的事吧。

奶奶和大姑一家的关系一直就这么尴尬地处着。直到我二姑,我爸,我叔他们陆续成家,大姑又生下了小表姐,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慢慢选择了放下心里的仇恨,一家人又开始亲密无间的走动。

我们这些孩子陆续出生了,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就是大姑家。儿时的记忆里,姑父有一手好厨艺,每次他都会做很多好吃的菜给我们吃。姑姑在墙上挂了个小黑板,我们一人一个小凳子,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听姑姑教我们写字。

大表姐17岁就招了上门女婿,她生的大侄女就比我小三岁,我们几个孩子一起长大。

姑姑从来不偏心,我,妹妹还有大侄女,三个人吃的碗一样大,饭菜一样多。我们三人写作业的时候,姑姑就坐在旁边帮我们把花生一粒粒剥出来,分成三份,写完作业了才可以吃。

姑姑为人特别好,生怕得罪别人,宁愿自己吃亏的那种。而且很勤劳,姑父那么多年,一直对她非常好。可是恩爱夫妻不到头啊!

八岁那年,奶奶告诉我们,大姑生病了。她因为常年累月的在田里干活,插秧割稻的,日晒雨淋,皮肤晒坏了,长了很多疮,有的地方起了大洞。

就算是生病了,她也还坚持在田间劳作,她说自己从小穷怕了,不加油干活,给孩子们留点积累,孩子们也要像她一样的过苦日子。

她从不喊累,很能吃苦,自己的活干完了,还帮着邻居家一起做事。

姑父带她上县城医院检查,确诊皮肤癌。治疗的话要花很多钱,而且那个年代医疗技术有限,医生也给不了准信。大姑说:“咱回去吧,不治了,把钱留着给孩子们,小颖(小表姐)还没成家呢。”

姑父拗不过姑姑,只好带她回了家。奶奶经常去照料大姑,可是一个转身,大姑又跑去干活了。姑父是个瓦工,经常在外面干活挣钱。他每次要回家了,大姑才假装躺在床上休息。

暑假的一天,我们几兄妹去看望了大姑。她躺在一张竹床上,穿了一件白色的汗褂子,奶奶撩开衣服给我们看,姑姑赶紧盖住,“别吓着孩子们了。”我看到一个个渗着血的洞,血肉模糊的样子。

大姑疼得动不了,却指着柜子上的水果,叫奶奶给我们几个孩子洗来吃。在我眼里,剪着娃娃头,清秀美丽的大姑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这样?

我站在她旁边,伸手去摸她,她却收回了手,她说:“没事,姑姑会好的。”我知道,她是怕手上的疮会挨到我身上。我哽咽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看着大姑,眼泪一直不停地流。

就在我们看望大姑回来不久,姑姑就去世了。我们赶去她家时,所有的村民都来了,把她家围了个水泄不通。

大家都哭喊着:“你是个大好人啊,老天不开眼啊,好人不长命啊!怎么就要找你啊?”所有人都来送姑姑了。

姑姑去世后,本以为我们两家没了这根亲情的纽带,会断了联系的,姑父却一直没有再娶。

每一年,过年过节的时候,姑父都会来看望奶奶,平时也会来帮奶奶砍柴干农活,奶奶还经常给姑父煮红糖鸡蛋吃。每次都会多煮一些,分给我们几个孩子吃。

姑父也会给我们几个小孩子带好吃的,一看到姑父来我们家,我们就很开心。奶奶也会经常在放假的时候带我们去姑父家住几天。

奶奶会把家里的一些菜籽油,黄豆之类的给姑父带一些。一到姑父家,她就开始搞卫生,趁着大晴天把床单被子洗干净,棉絮晒一晒。

因为那时大表姐和姐夫哥在外面打工,小表姐已经嫁出去了。家里就是姑父带着大侄女。奶奶也经常把大侄女接到我们家来住。

大侄女12岁的时候,大表姐生下了二胎小侄女,考虑到姑父要做工,带小婴儿不方便,奶奶自告奋勇担当了照顾重外孙女的任务,那一年,奶奶72岁。

奶奶一直是跟着我爸妈住的,爸妈在外打工,家里就是奶奶带着我们几个孩子。

那时候婶婶经常骂奶奶:“自己的孩子带不够,带了一代二代,还带第三代,多管闲事!”奶奶总是默默忍受,不搭理她

我爸(大舅公)妈也给小侄女打电话说:“这是我们家,只要我们没说什么,你就安心地住。”

姑父每年会给奶奶挑来一担谷子,就相当于是负担了自己小孙女儿的口粮。小侄女慢慢长大了,她自尊心很强,每次听到婶婶(小舅婆)阴阳怪气地骂她,她就心里难受,不爱说话。

孩子上学后,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带着自己家里的一些土特产背去了学校。她给老师说:“这孩子父母不在家,我是她姥姥,她自尊心强,麻烦老师多费心,照顾一下她。”

小侄女虽然没人辅导学习,但成绩非常优异,属于绝对的学霸级别。她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入县一中,镇上到处挂着写有她名字的红条幅和喜报。

每次去赶集,我们告诉奶奶:“奶奶,看,那是沁沁的名字,她第一名的喜报。”奶奶看着红红的喜报,指着那字,“就中间那三个字吗?我认识她名字,给她收拾书包这么多年,她名字我认得到。”奶奶脸上笑开了花。

19年,小侄女参加高考,等待成绩那几天,88岁的奶奶比我们还紧张。她时不时发信息问我,“出成绩没?我也不敢问沁沁,怕她压力太大。”

小侄女查了分数,第一个打电话告诉了奶奶。“姥姥,我考上了985。”“什么5?这是什么大学?”“是个好大学。”“噢!那太好了,恭喜你!”

后面奶奶跑来告诉我们,声音都是颤抖的,好像是她自己考上了大学一样,激动不已。

奶奶说:“那些年因为帮带这个重外孙女,不知道被你婶婶骂了多少次,还好孩子争气。你姑姑走得早,大表姐要挣钱养家,那我不帮拉扯一下,这个家怎么办?”说着,又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我们这些舅公舅婆叔叔姑姑都帮着大表姐给小侄女凑学费,把孩子热热闹闹地送进了大学。

前年,我生了二胎,奶奶和大表姐,小表姐在产房门口等着我。她们给我带的土鸡和蛋,还有做好了用保温桶装着的鱼汤,心里真是暖暖的。

后面在母婴室闲聊,我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在月子里照顾二宝。大表姐怯怯地说:“你看我怎么样?不过我这经常在工地上搞事的人,有点毛躁,怕你看不来。”

原来,大表姐这一年没出去干活,在县城租了一间房陪读,她怕高三关键时期,小侄女压力大,营养跟不上。现在孩子去上大学了,时间又来到了下半年,她出去不好找事,计划着过完年再出去。这不正好!

后面大表姐照顾了我和孩子三个月,过年的时候才回家,当时给她钱,说什么都不要。奶奶也在那,跟她说:“这是你辛苦劳动所得,妹妹给你就收着。”

大表姐走的时候又悄悄给我放枕头下了。最后我把这钱以发红包的形式给了小侄女,她上大学可少不了钱。

大侄女把姑父的门前屋后种了好几亩猕猴桃,每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家里所有人会帮着他们卖。

表姐他们都不在家,姑父年纪大了,一晒太阳就会头晕。每次都是我和妹妹下乡去采摘,然后帮着寄出去。

快递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还笑我们:“地里剪猕猴桃会晒昏过去,乡里镇上的跑来跑去叫卖,到最后贴了邮费(油费)不说,所有的钱都交给姑父了。”我们只是笑笑。

每次猕猴桃只卖100,我们就会给姑父300,悄悄多添一些钱给他。姑父耳朵背了,追出来,“怎么卖了这么多钱啊?”“今天卖得多些。”“把这钱拿回去给孩子们买吃的。”“不要,您自己留着用。”

而且每次悄悄给姑父添了钱,我和妹妹也不会说出来,担心大表姐知道了,会有心理负担。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一家。每次都想着要尽早帮她们把猕猴桃卖完,只要没卖完,姑父就会在家里干着急。

有次卖完猕猴桃回来,妹妹开着车,笑说:“姐姐,我们俩算不算当代活雷锋?”

“那当然,你没看我胸前还用背带挂个个半岁喝奶的孩子,站大街上满头大汗地叫卖,不是这层亲人关系,给我发工资我可能都不愿意这么热的天出门。”我们都笑了。

大侄女嫁到我们市里,她生小孩的时候,我们一大家人都去吃满月酒了。这是奶奶的第五代孩子。

奶奶在大侄女家住了一段时间才回家。因为孩子们都说奶奶就是我们的镇宅之宝,一定要留她在城里住几天。

过年的时候,大年初二,我回娘家,姑父带着大表姐小表姐他们一大家人,都会来给奶奶拜年。我们五代同堂,坐在一桌吃饭,饭前,我们这里的习俗是要喊逝去的亲人回来吃饭的

奶奶喊着爷爷和大姑的名字:“孩子爸,大丫头,都回来吃饭啊,就你们两个没到了。”奶奶的声音虽然喊得豁达,眼里却浸满泪水。

我们所有人那一刻心里都不好受,默默地吃饭,大家都纷纷往奶奶碗里夹菜,而奶奶总是给姑父夹菜。

晚上,我们几个表姊妹,还有大小侄女,孙侄女,都围坐在奶奶的房间里,烤着火,聊着天。奶奶会像小时候一样,给我们把火里烤几个红薯和打糍粑。

她还会用锡纸包着腊肠给我们烤来吃,腊肠架在火上烤得滋滋作响,吃到嘴里,好香,满口流油,就是烫嘴。几个姊妹你一口我一口抢着吃。奶奶总会笑着说:“还有,还有。”

夜深了,大家非得挤在奶奶的稻草床上,躺不下,大家就围坐着,充满好奇地要奶奶跟我们讲她那个年代的故事,最八卦的当然是她和爷爷之间的爱情故事。和奶奶在一起,大家都感觉好安心。

大家都说奶奶的稻草床好软好香,都不舍得上楼去睡觉。

每次这些孩子回来,奶奶就说:“你们来了,家里没什么吃的。”小表姐家的女儿心心说了,“姥姥,我们不要吃什么,只要我们年年来,您年年都在,就好。”

去年疫情期间,90岁的奶奶生病了,爸爸在医院照顾了两个月。大表姐在外地回来不了,她所在城市一解除疫情限行令,她就迫不及待地从外地赶了回来,和爸爸轮流照顾奶奶。

她们村里人说她:“你妈早不在了,你一个做外孙女的,没必要。那是你舅舅(我爸)他们的事。”

表姐却泪流满面地说:“我妈不在了,如果不是外婆帮忙拉扯,我们这个家早散了,我两个孩子也一直是外婆带的,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啊。”我们都觉得表姐做得对,奶奶也很欣慰。

姑父自己年纪也大了,他患有腿疾,行动不是很方便。他还瞒着家里人,自己一个人从家里跑来看病重的奶奶,他颤颤巍巍地走到奶奶床边,“妈妈,我是哪个?还认得到不?”

奶奶一把抓住姑父的手,流下了眼泪:“永儿,我对不住你啊!丫头命薄,走得早,孩子我也没帮你们看好,让你这么多年吃苦了。”

姑父也是老泪纵横,“妈妈,你对我们已经够好了,是我这个女婿做得不好。”

奶奶带着不舍离开了我们,我们一大家人都陷入沉重的悲痛之中,但无可奈何!

去年春节回娘家,我以为姑父一家不会再来了,因为奶奶不在了。结果,我去的时候,他们一大家子比我还先到。

妈妈在厨房里忙前忙后,我去给她帮忙做菜,妈妈一边炒菜,一边掉眼泪,她说:“今天一定要多做一些好吃的菜,做满满一桌,不要让这些孩子们觉得外婆不在了,回来就是冷冷清清的。”

我当时心里一酸,我觉得妈妈这个舅奶奶思想觉悟还不错。

今年清明节,我们几表姊妹也是不约而同地一起去看了奶奶,给奶奶把墓前打扫干净,种上了漂亮的茶花树。

我们一起跪在那,告诉奶奶,我们都挺好,请她老人家放心!话音一落,大家哭得泣不成声,奶奶应该收到我们对她的想念了吧。

今年我买新房子,表姐们,大侄女,孙侄女都来帮我搬家。我们几姊妹坐在新家吃饭,我感慨道:“要是奶奶还在多好啊!好和我们一起住在新房子里。”一句话让大家都无语凝噎。

吃完饭,6岁的孙侄女在画画,她拿着自己的画跑过来问我:“姑奶奶,我的画画得好不好?”我一看画里面有好多小人儿,中间围着一个涂了颜色的人。

我问她:“雅雅,你这是画的什么呀?”“我画的我们的新家(我奶奶,我们这第五代尊称奶奶为太太)到时让太太和我们一起来住啊。”

听孩子这样说,所有人哭得啊!哭着哭着又笑了。是啊!奶奶要是还在多好啊!但是,奶奶虽然不在了,我们和大姑一家的亲情还在延续。

大家都说我们家很奇葩,大姑去世二十几年还在走动,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份情谊有多难得,有多珍贵!

所以,就题主所问:亲戚就是一辈亲,隔代几乎不联系。我觉得这件事也有例外,比如我们家和大姑家,五代还在联系

之所以还联系,也有着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1、姑姑和姑父感情深,姑姑走得早,姑父没有再娶。如果姑父再娶,估计又是另一番情景。

2、家里有个链接亲情的主心骨,就是我的奶奶。奶奶经年累月地拉扯着姑父一家,让这份亲情没有断。

3、我的爸妈通情达理。奶奶把重外孙女接回家带,爸妈很支持,没有反对,姑父一家因此很感恩。

4、奶奶带大的重外孙女很懂事,考上了好大学。一直对自己的姥姥(我们这第四代称呼姥姥)很孝顺!她成了新的亲情纽带。

5、我们几表姊妹之间虽然各自嫁了人,成了家。但是都是互帮互助,没有隔阂和意见,一家有难,各家支援。

6、在这份亲情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默默付出,即使没有天天联系,但心里总有一份牵挂和温暖。

最后想说亲情之间的联系,贵在真诚和走心。人心都是柔软的,凡事将心比心,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

正是这平日里彼此一点一滴,爱的付出和积累,才汇聚成浓浓的亲情。

相互帮助,真心的希望亲人都过得好,这才是亲情的珍贵意义所在。

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熠熠生辉,但当亲人需要时,我们一定会第一个站出来。

毕竟我们是一脉相承,血浓于水的亲人!

亲情要靠双方的走动和维护,我们年轻人之间,现在亲情关系越来越淡漠,有时间还是要多多联系!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我是@兔小妞的心灵札记一个用心记录的人。您和亲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或温情或感动或狗血,欢迎评论分享探讨🙏

大家有没有发现亲戚就是一辈亲,隔代几乎不联系,为什么?

亲戚就是一辈亲,隔代几乎不联系,我同意这个说法,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的。

像我们60年代以前出生的这些人,那时候家里都有很多孩子,4~7个很正常,2~3个孩子都算是少的了。家里大的孩子看着小的,孩子之间虽然也打打闹闹的,但是长大之后还都很亲的。有父母在的时候,逢年过节大家聚到一起,一大家子几十口人,那是相当的热闹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一代人现在已经步入老年,父母基本都不在了,只剩下兄弟姐妹了,父母不在了家就没有了,过年过节都有各自的家庭,再也回不到从前那样欢乐的时刻了。兄弟姐妹关系好的还走来往,脾气不对路的,基本没有联系了。

再说隔辈的就更没有来往了,现在的年轻一辈都远走他乡,为生活奔波,连自己的父母可能联系的都少了,更别说你七大姑八大姨的了。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家就我和我哥两个孩子,他有一个儿子,我也有一个儿子。我的侄子在广州工作,一年也不给我打一个电话,根本不来往。

2017年我哥得了肺癌晚期,从春节开始看病,到2018年12月去世,22个月反复住院6次,每一次都是我和我嫂子陪着。我哥有病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告诉我侄子,因为侄子在广州一个人工作要养活四口之家,负担太重了,我们怕告诉他再让他分心。直到我看我哥要不行了,我才让我嫂子告诉他儿子,我说再不告诉他,恐怕只能让他回来发送他爸了,早点回来看一眼吧。结果我侄子自己回来了,是周六的晚上十点到家,我在医院陪护我哥呢,侄子给我打电话说:“姑啊,我回来了,我去医院接替你吧。”我没让他来,我心疼孩子,就让他第二天早上来换我。

第二天早上8点侄子来了,我给我哥都洗漱完了,刮了胡子,擦了身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我哥看到儿子也很高兴,但是在不停的说着胡话,有时能听懂有时听不懂。我回家睡了一觉,到下午一点,侄子给我打电话,说他爸高烧40度,我马上又返回了医院,当天下午六点多我哥就去世了。

都说养儿防老,在这一点上,我哥一点都没体验到,得病22个月,儿子就伺候了半天,不能说是伺候,也就是陪伴了半天,这也是养一回儿子。

为了这个儿子我哥真是操老了心了,侄子从小学习不太好,高中大学都是自费,花了很多钱。结婚买房我哥给拿首付跟我借钱,我给拿了20万,后来侄子去广州工作,在广州买房我又给拿了20万。每次都是我哥跟我开口借钱,我真是下不了决心拒绝他,我哥他特别腼腆的一个人,他跟我借钱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我要不借给他,他真就没有办法了。所以他一遇到困难,首先找到的都是我。

在他看病的这一年多,我哥也多次跟我说过,说他这一辈子都是我在帮他,他是哥哥从来没有帮助过我,我逗我哥说,我就是上天派来拯救你的天使。也确实是,我哥当初买房子,排了一宿队没买上,第二天跟我说了,我找人给他买了理想的房子,23万买的,后来升值到150多万。我侄子大学毕业工作也是我托人给找的。我父母每次住院都是我办理及护理,总之他家的大事都离不开我。我父母的房子我放弃了继承权全部给了我哥,卖了50多万,我一分都没要。

可是,尽管这样,我的侄子从去了广州工作好几年了,从来没有给我打过电话,就是我哥去世他回来了一趟,再也没回来过。

这就是隔辈的亲人了,我觉得我是一个称职的妹妹和姑姑,我对我哥够意思,他是我唯一的亲人,可惜他没有陪我走到最后,我哥65岁就去世了。作为我的侄子,我也不挑他,我也是年近古稀的人了,操不了那么多心了,现在的人根本不讲究亲情了,只要他在广州生活的好,我也就放心了,只有默默地祝福他吧。

大家有没有发现亲戚就是一辈亲,隔代几乎不联系,为什么?

上周回老家镇上,倒车的时候把一个20多岁小伙子的车给擦了,他让我赔2000,争执不下叫来了警察,登记身份信息的时候,才知道这人是我的亲表哥的儿子。以前不出五服的都是亲人,现在隔代真的很少联系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和表哥小时候在一起玩儿得很好,可是,我大舅和我妈都去世后,就逐渐没了联系。我妻子说这都是因为钱,她说得对吗?

有一次,我办事路过表哥所在的镇子,就到了他们家,当时,只有表嫂在家,那个时候,我过得不好,她还以为我是去借钱的,一顿哭穷。我就再也没有去过了。

小的时候,我妈和我舅舅关系特别的好,我们两家在不同的镇上,相距有二十公里,那么远,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我妈都会骑上自行车,给娘家送过去。

跟着妈妈回姥姥家,几乎成了我最快乐的事情。因为到了姥姥家,舅舅就会给我买糖吃,表哥会带着我去找别的孩子玩儿。

那个时候,每家的条件都差不多,大家到一起,感觉都可开心了,没有什么攀比,说的也都是贴心的实在话。

以前,尤其是家里有什么喜事,总会有一大帮亲戚到场,大人们给介绍这位怎么称呼,那位怎么称呼。都特别的亲切。

19岁那年,我家盖房子,一个工人也没请,几个表兄弟来帮忙,用了不到10天,就把三间大瓦房给盖起来了。

在镇上遇到我表侄的那次,攀谈中,竟然才知道他都结婚好几年了,可是,结婚竟然都没有通知我。不过自己想想,也明白了,那几年,我做工程没少赔钱,或许表哥一家也想让我省个礼金钱吧!

钱是个好东西,当你没有了它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跟着失去。隔代不联系,主要还是因为你不够有钱。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古人早就总结好了。

现在,和亲戚关系比起来,可能别人更关注你过得好不好,有没有钱,有没有在市内买房子,更在意你有没有债务,没钱还有债务,我能和表哥“再续前缘”吗?

2013年的时候,我包工程,因为刚入行,很多东西都不懂,花了不少钱交了学费,我这人虽然是做生意的,但是傻实诚,有人问我做得怎么样,我就说赔了。

后来,发现所有的亲戚都躲着我走了,仿佛短时间内,所有的亲戚都消失了一样。有那么几家的孩子结婚,升学宴,都没有请我去。

以前条件好的时候,一些经常聊天问候的亲戚也都没了声音,偶尔主动发一条消息过去,第二天或是好几天才回,对方说,忙,没时间看手机。

我遇到的这个表侄他爸爸,我的表哥,就是其中之一。头些年,我还主动问候他,后来,感觉到他是有意的不理我了,我也就没有了再联系的热情。

那次遇到了表侄,他问我现在过得怎么样,生意可好,我说我改行做了电商,他说他在市内做快递,问我一天能发多少单货,我也没有瞒着他,说也就600到1000单左右吧!当时表侄的眼里全是崇拜。

第二天,我就接到了表哥的电话,他跟我聊了有一个来小时,那叫一个热情,仿佛又回到了小的时候。末了,他说,看看能不能把发货的业务给表侄做。

我当时话题一转,说自己现在虽然生意做得还不错,但是这前欠的债务还没还完,拆了东墙补西墙。后来说让表侄第二天来找我。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表侄没来找我,也没接到他们父子的电话。

人情就是这样,淡着淡着就没了,现在是经济时代,贫富差距大,人性在金钱面前,展露无余,隔代的亲戚疏远了,亲兄弟姐妹间,没钱的那个会被如何对待呢?

我叔叔家的5个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小时候是超生游击队,3个姐姐2个弟弟,关系特别的好。现在大姐40多了,最小的也35岁左右了。

他们都各自有了家庭,有一次跟大姐聊天,她说,他们姐弟也很少相聚,只有过得好的二妹和小弟两家关系特别亲近。

大姐这些年家庭经历了一些变故,日子过得很窘迫,她说她看明白太多事情了,前些年,她日子好的时候,每到节日兄弟姐妹排着队的送祝福,现在,过年,过生日都没有一个电话。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家族亲人之间特别团结的,日子过得都挺好的。因为他们之间,能够互相帮助。

我现在基本没有和什么亲戚来往了,除了不嫌我穷的一个亲弟弟还有一个姑姑家的表哥,其他的堂兄弟姐妹,算下来十几个人,几乎都断了联系。究其根底,还是因为钱,大家都努力吧!没钱不行!这是现实。

大家有没有发现亲戚就是一辈亲,隔代几乎不联系,为什么?

说说我的看法,原因不外乎有二:

其一,亲属(直系、有血缘关系),这在乎家教、价值观、共生时间长短来决定的。坦白说,我就和哥哥姐姐关系就不太好(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主要的矛盾集中在父母赡养(并不是大家理解的那种不赡养父母)的问题上,因为我最小,也是现在唯一的男丁(哥哥多年前因病过世),由于大学毕业后外出工作,经过十多年,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安家了,截止目前父母的赡养费用基本都是我一个人承担(姐姐们的家庭情况比我好),姐姐们负责轮流看护,我非常清楚她们确实比我更孝顺、更贴父母的心!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几乎每年总会有那么一次两次,讨论父母赡养的实际问题,我也尝试过好多次,把父母接到身边,放在家里请人看护或养老院,到由于土生土长的问题,父母充其量来一次呆一个月,然后迫不及待的要回去。而每次讨论父母赡养的问题,都是姐姐们共同的讨伐~这个弟弟只出钱、不出力!思考过很多次离婚(太太当地人)回家照顾父母,可看到年幼的儿子,真的不忍心[流泪][流泪][流泪]!!!感受有二,1-每年几万元的费用带来的压力和对父母的愧疚;2-每年1-2次姐姐们的讨伐,真的很让人厌恶!

其二,1-从孔子时代,传承下来的礼、仪、廉、耻、孝等道家思想,在经历了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冲击下,逐步的被经济所带来快感替代,人们逐步的在忽略亲人之间的往来,因为这种往来是需要成本的,而成本越来越高。举例说明,如果去走亲戚,你需要一辆车(视乎经济能力,但一定是车),否则亲属之间的比对,会比陌生人带来的蔑视(或许是自己认为的,也或许这种蔑视真实存在),会让你无地自容。而这种成本,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可以直接忽略!其他例如结婚、拜年、聚会、访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成本。2-由于经济为先,思想建设宣传,在经济的打压之下,亲属间对比后的评论,更是让人无法接受,甚至是伤害或许是终身的阴影,陌生人或许离开就可以,而亲属从心理上来说,原本就是的,无法逃避开来。

综上所述,亲属、亲戚间越来越疏远,既可能是由于物资丰富导致的,也可能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减少导致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