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方国家忌惮三分的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到底有多强?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三位一体的核威慑能力,是俄罗斯唯一可以与北约抗衡的底气。也正是由于手握巅峰的核力量,俄罗斯才敢与北约硬刚,即核武在手,天下我有。

然而,核武器的作用就是只有两个,一个是防止被敌人灭国,另一个就是较强的威慑。总而言之一句话,自二战结束以后,核武器的作用就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根本就没有真正地使用过。

即便这样,那有核武器与没有核武器的所面临的境况是截然不同的。有了核武器,最起码不容易被欺负;没有核武器,那被欺负时也无可奈何。有了核武器就可以免于受到欺负,甚至还可以威胁别国,这也是很多国家打破头也想成为有核国家的根本原因。

不过迄今为止,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就只有我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超限这九个国家而已。尽管核武器已经被研发出来近八十年的时间,在没有核国家的支援下,想要独立搞出来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否则在这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也不会只有九个国家拥有核武器了。

言归正传,俄罗斯的三位一体核力量究竟有多强,导致北约对其相当的忌惮。

俄罗斯的总体核力量

俄罗斯拥有5977枚,其中现役部署状态的有1588枚,封存的有2889枚,退役待拆除的有1500枚。

在2021年,俄罗斯拥有517枚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包括白杨、白杨-M、亚尔斯、撒旦、撒旦2、萨尔马特等等。

俄罗斯空天军还有62架可以发射搭载核弹头的巡航导弹的轰炸机,包括17架图-160战略轰炸机,45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

俄罗斯海军还有13艘可以发射布拉瓦,轻舟潜射弹道导弹的战略导弹核潜艇。

俄罗斯陆基核力量

上面提到了,俄罗斯的陆基核力量主要就是由“车载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白杨、白杨M、亚尔斯。地下井发射的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撒旦,撒旦2,萨尔马特”这六种组成。任何一种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均超过了10000千米。

其中白杨和撒旦这两款洲际弹道导弹已经快要退役了,毕竟已经服役了这么长时间,也就提上了退役的日程。俄罗斯的陆基核力量就由白杨-M,亚尔斯,撒旦2,萨尔马特等洲际弹道导弹担任了。

俄罗斯海基核力量

俄罗斯的海基核力量主要就是由“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搭载的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德尔塔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搭载的轻舟潜射弹道导弹”构成,其中每一款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都超过了8000千米。

现如今,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改进型号北风之神A型也已经服役了,其性能要比北风之神级更加先进,未来将会成为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的基石。

俄罗斯空基核力量

相比于海基和陆基而言,在没有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前提下,空基核力量的作用基本上就没什么用处,也就对威胁邻国有点用,对于横跨大洋的对手而言,有根没有的区别不太大。

俄罗斯的空基核力量主要是由图-160战略轰炸机,和图-95MS战略轰炸机以及KH-102搭载核弹头的巡航导弹组成。KH-102核巡航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2500千米,再加上图-160战略轰炸机7200千米的作战半径,那就可以将打击范围覆盖到9700千米。

综合来看,俄罗斯核力量的威慑能力就全靠海基和陆基。也可以说,全球除了美国以外,凡是有核国家的情况与俄罗斯都大致相同。虽然俄罗斯空基核力量的质量不如美国,但是在陆基核力量上差距就不大了,不过海基还是略逊美国一筹。

让西方国家忌惮三分的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到底有多强?

(原创)

所谓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就是说要有陆基发射平台,海基上要有可以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艇,空中要有远程战略轰炸机,这三者缺一都不能算是拥有完全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

目前全球完全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的国家严格来说只有美俄两个国家,我国因缺乏远程轰炸机只能勉强算得上具有“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

如今的俄罗斯虽然军力大不如苏联时代,缺乏资金研发更新新武器,但在核武器方面却一直舍得花钱。在陆基方面俄罗斯有射程1.8万公里发射井发射的“萨尔马特”和公路机动发射的“白杨-M”洲际导弹;海基有“北风之神”核潜艇和“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的组合;空中则有图-160全球航程最大的战略轰炸机。俄罗斯亚尔斯洲际导弹和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射程分别高达14000公里和18000公里,采纳陆基和海基两种方式。基本可以覆盖整个欧洲和打击到美国本地,最大载量高达1500万吨,两枚可以就覆灭欧洲,1·5枚可以覆灭美国。正是凭借强悍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俄罗斯才有挑战美国及其盟友的资本,这也是普京不畏惧北约的底气所在,所以西方国家对此不得不忌惮三分。现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如果俄罗斯没有厉害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美国和北约早就派兵入乌与俄军正面对抗交战了。

让西方国家忌惮三分的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到底有多强?

“陆基”、“空基”、“海基”三位一体,陆基俄罗斯外加末日列车,海基冰极北下战略核潜是俄罗斯最大优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