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广做大将军,能达到卫青的作战水平吗?

李广勇猛,但谋略不足。世界上没有如果,真有如果,李广成为大将军也难有卫青的成绩大。

如果李广做大将军,能达到卫青的作战水平吗?

李广难封,历史上很多人为李广叫屈,就是因为他在沙场奋战时间久了,最后还没有后来的卫青及霍去病获封多职位高,特别是卫青与霍去病同汉武帝沾亲。论功绩来说虽然李广经历的战斗多但均是小型战斗,在几次重要战役中都毫无建树,所以李广任大将军不会达到卫青的作战水平。

如果李广做大将军,能达到卫青的作战水平吗?

李广如果不是世家子弟,还能让司马迁歌颂吗?我估计不能。

论真实能力,李广他也不行啊。汉武帝千古一帝,做到了知人善用,如果李广有这个能力,汉武帝也不会偷偷指示了。

如果李广做大将军,能达到卫青的作战水平吗?

李广和卫青差太远了,李广败多胜少,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是傻瓜,李广一直难封,主要是战功不够,汉武帝是按军功封侯的

如果李广做大将军,能达到卫青的作战水平吗?

难啊。

李广是从汉文帝14年时,因功当上中郎(皇帝的近侍军官)的。而他的功劳就是作战勇猛,精通骑射,斩杀了许多匈奴士兵。所以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勇士,类似于樊哙,英布。

但是李广带兵的水平却远不如樊哙和英布,樊哙虽然是出身屠夫的莽汉,却知礼节,懂进退,他能力劝刘邦还军霸上,不贪图秦宫奢丽的享受,也能勇闯鸿门宴解救刘邦。在韩信被贬为候时,他的官职已在韩信之上,却依然谨遵对待上级的礼仪,在韩信面前十分躬谦。所以樊哙一生,打败了七支楚军,攻城五座,平郡六个,县五十二个,虏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将官十一人。战功卓著,堪为开国汉将之表率。

而英布带兵,极为注重士气。巨鹿之战时,英布所部是最早渡过黄河列阵的,也是被秦军冲击最多次,苦战最久的部队。但从战役开始到结束,全军不曾有丝毫溃败,动摇,为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看李广带兵,就有点玩笑了。他虽然自身骑射技术精湛,但带起兵来和过家家差不多。李广和程不识曾是同僚,都在边境带过兵。程不识对部队的驻扎,列阵,甚至夜晚打更都安排妥当仔细。而李广的军队晚上从来不打更,军队驻扎时只管找水草肥美的地方,根本不管防御。就连安排值守和功劳的文书簿册都是应付了事,士兵们虽然喜欢跟着李广,但士气非常散漫。对此,程不识曾经评价过:李广是因为匈奴惧怕他的飞将军名声,所以不曾遇到危险,但如果匈奴人真的攻打他,他一定阻挡不了。

这个评价不久就应验了。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了第一次对匈奴的试探性反击,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四路军马各一万骑进入匈奴领域机动作战,结果四路中仅卫青一路得胜归来。公孙贺塞外几日游,一个匈奴兵都没碰见。只有公孙敖和李广则都遭遇了匈奴主力,此时李广的表现甚至连公孙敖都不如,因为后者一场血战后,还把三千多剩余的汉军骑兵带出了重围,而李广是全军覆灭,连自己也被俘,好不容易才逃回来的,不得不交钱赎为庶人。

而且李广为人,睚眦必报,在他是庶人期间,因夜过城门被霸陵尉呵斥,结果后来被重新启用为右北平太守,就找机会把这个霸陵尉给杀了。

李广作战的时候,由于自身勇猛,常常身先士卒,勇于陷阵。这种不顾自身安危的举动确实能够激励士卒,但在状况激烈的战斗中,这种行为往往也会将自身置于危险,甚至导致全军失去统帅。所以景帝,武帝都曾经因为爱惜李广的勇猛,担心他折损在前线,就故意把他调往战事较少的地方担任指挥,这也间接导致李广立功的机会变得更少了。

相比之下,卫青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卫青虽然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但当他跟随汉武帝在上林苑游猎时,卫子夫还只是一个宫女。所以他并非一开始就出身贵胄,而武帝将他带在身边,也是一直把他当做汉军统帅来培养的。从卫青的第一次出征获得龙城大捷开始,到河套之战,漠南之战,高阙之战等一系列战役来看,汉武帝基本上是在对匈奴的反击上,同时进行着两项重要工程:第一项是举全国之力大力供养骑兵部队,第二项就是锻炼培养卫青这样的指挥人才。而这两个工程可谓相辅相成。

卫青的成功,除了其自身的天赋,努力之外,也离不开汉武帝的刻意栽培,而这种成长的环境,是李广所不具备的,即便具备,以李广已经长达三十多年的行伍经历和性格秉性,也未必能够适应。

所以李广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确实勇猛,也称得上“民族英雄”这几个字。但以他的带兵状况,和所得功过来说,依据汉朝的军功制度,确实不能给他封侯。因为在战争环境下,力求公平公开公正的封侯制度,是不可能因为李广一人而破坏的,否则就会影响到前线军队的士气和整个战争的进程。至于想要李广达到卫青那样的作战水平,就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了。

在下是喜欢探讨军事和历史问题的书生,欢迎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如果李广做大将军,能达到卫青的作战水平吗?

将军跟统帅比,能一样吗。李广都是打的小规模的边境防御战,战功小,格局眼界小。大将军卫青,千里大迂回战略开创者,情报战,车阵,步阵战法样样精通,眼光远,格局大,谋略深。古代军事上少有的名将,且常胜,自汉后,历代名将以卫,霍为楷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