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时期的韩信战无不胜,如果将他放到三国,会是一个什么水平?
这个比较不成立,不过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我还是想说说自己的观点。
如果韩信在三国时期,假如被曹操所用或孙权所用,有可能出现统一局面,也可能出现划江而治的局面,但被刘备所用,蜀国疆域会扩展,但由于刘备的格局和诸葛亮的谨慎无法取得更大的胜利。
韩信既是军事理论家,也是位优秀的军事战略家和战役指挥性人才。三国所有的军事人才无一能与韩信在军事领域上的建树相比美。如果韩信在东吴,凭孙权的大度和用人不疑的政治家气魄,应该能向北突破,最小,也能将长江以南的广大南方及蜀地统在自己手里。
曹操的气量表面大,但疑惑心重,难以获得韩信效力。
楚汉时期的韩信战无不胜,如果将他放到三国,会是一个什么水平?
在楚汉战争中,自从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才让韩信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
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刘邦的大汉天下,差不多都是韩信打下来的,因此刘邦称韩信为创汉三杰之一,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作为战术家韩信也为后世留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诸多的战术典故,被后人奉为“功高无二,略不世出”的兵仙、神帅。
那么韩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他的天赋和暗熟兵法外,还是有很多外因条件的。
其一,遇上了刘邦这样的“不智不勇”会用人之主。刘邦宽怀大度,对人才不拘一格。他拜韩信为大将后,就放心大胆地放任韩信统兵出战。对韩信指挥的每次战役,刘邦从不干涉,任韩信尽情发挥。韩信统兵指挥作战,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多样,别具一格,随心所欲。正是有刘邦的不干预,才让韩信得心应手,酣畅淋漓地发挥了他的战术艺术。
纵观三国,曹魏的曹操、曹丕,出兵打仗,都是亲自统兵上阵,从不轻易放权他人独自统军;蜀汉刘备也是亲自挂帅统兵,以后的诸葛亮更是亲征亲伐,都不愿他人染指军权;东吴盘据江东,只想着孙氏的小地盘稳固安然,也时时遥控着统兵之将的作为。因此,韩信到三国时期,是很难得到独自统兵征伐的机会的。
其二,背后有深谋远虑的张良、陈平之辈为刘邦筹划,使韩信能在正确的大战略下很好实施自己的战术。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确实,刘邦在张良的谋画下,时时能把握住天下战略的优势。在张良的谋划下,刘邦首先进了咸阳,争取了关中民心,还利用天下诸侯对项羽的不满,让刘邦联结诸侯,争取了天下民心;劝刘邦忍气吞声,进入汉中积蓄力量,以待时而作,占领关中,以占据天下地利之势;刘邦彭城大败,垂头丧气之时,又是张良为刘邦策划了下邑之谋:让刘邦自己抗住项羽,重用韩信开辟第二战场,扫平各诸侯势力,采取大迂回之策,截断项羽粮道,联络彭越、英布,进而合围项羽。正是有了张良之谋,韩信才在此大谋略中,得以顺水顺风施展自己的精妙战术。
但在三国中,能与张良下邑之谋匹美的,当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但因关羽的傲慢,大意失荆州,致使隆中对策胎死腹中。就是韩信在世,因关羽的傲慢,张飞的骄纵,刘备的多情,诸葛亮的谨重,又怎能让韩信随心所欲呢?
其三,完美的后勤保障,让韩信能专心打仗,无后顾之忧。刘邦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萧何很有治国才能,巴蜀的天府之国,关中的沃野千里,和汉中、关中便利的水运条件,让萧何如鱼得水,为刘邦的军备,积聚了大量人力物力。刘邦抗项羽,韩信征诸侯,萧何都能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军粮战备,让他们放心地在前方打仗。正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后勤保障,让韩信再无后顾之忧,可尽情发挥他的兵法战术。相比项羽,就没那么幸运了,后方粮道不时被袭扰被截取,就是再强的兵将,能坚持多久?
可三国时期呢,能有萧何一样才能的,也只有诸葛亮和荀彧。但三国久陷大萧条,整个三国人口据说不足八百万,人力严重不足,产粮不足,长途运输又极为困难,就是有萧何在,也很难克服。更何况曹操多疑独霸,孙权心忌多变,刘备情重专任,诸葛亮事事亲为呢。韩信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超常发挥,谋名图利,也是很难的。
因此,三国对峙不同于楚汉相争,经过汉朝四百年的冶炼,人们心性早已不再是楚汉相争那个单纯的年代,三国君主的素质修养早已不是刘邦、项羽可比,人们的思想也远比那时复杂多变,韩信如果到了三国时代,也只能像曹魏之张辽、满宠,蜀汉之王平、姜维,东吴之周瑜、陆逊,很难百战百胜,成为后世的“兵仙”、“神帅”的,其根本原因也许就是三国的主要领导们都太聪明了吧。
楚汉时期的韩信战无不胜,如果将他放到三国,会是一个什么水平?
我看最多就是周瑜,陆逊,曹洪,王平,赵云一类的水平吧。
楚汉时期的韩信战无不胜,如果将他放到三国,会是一个什么水平?
韩信既然是传说中的“战无不胜”、那么把他放到三国里面肯定也是顶尖水平!即:放到东吴东吴胜!放到西蜀西蜀胜!等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也是猜测的!
实际的情况是、你韩信不管在哪儿、你的能力不变、但关键还是看你是否“走运”!如果韩信所到之处经常被人疑忌、经常受到排挤和打压,试想韩信再怎么有水平又能怎样?
所以,韩信放到三国里面究竟会是什么水平、这就要看他是去了“哪个朝向”!是北面生扶他、还是南面生扶他!是东面能发挥他的才能、还是西面遇到了贵人等等!
所以,韩信放到三国里面他的水平到底怎样:总之还须看他个人的“命运”!并不是说韩信有了才能就什么都行了!并不是说韩信会打仗他到哪里一切都完美了!这种简单的想象是幼稚的!
楚汉时期的韩信战无不胜,如果将他放到三国,会是一个什么水平?
假如韩信放到三国,就看的对手是谁了。对手如是曹操,韩信每战必胜的耀眼战绩可能就要暗淡了。雄才大略的曹操不但自己的能力突出,而且帐下一帮谋士也是强强联合。曹本人又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择善而行,总是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统一北方的强敌比起韩信的对手要强大得多。另外韩信的智囊团似乎正能量差点,比如蒯彻劝韩信反刘邦,韩信曾犹豫,后来成了谋反的罪名。比如出卖郦食其遭烹,实在是有点为贪天之地不择手段了,全不顾一点袍泽之情。因此说韩信的智囊团不如曹操的强大、忠诚、有眼光。
韩信如对抗诸葛亮、刘备,恐怕是也难有作为。诸葛一生唯谨慎,韩信的那点计谋逃不过诸葛亮的眼睛。看唐、宋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高于韩信。尤其是现代大学者钱穆说诸葛亮一人可比媲美两汉四百年英雄人物。因为有了诸葛亮才使得三国这段历史而耀眼。再说刘备的五虎大将论战力也可超过韩信的部将。
韩信的唯一強大对手是项羽,而项羽又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听不尽忠言,张良一个反间计就把范增搞掉了。项羽看似表面强大,实则常怀妇人之心,鸿门宴不杀刘邦铸成大错,遗患无穷。火烧阿房宫,杀子婴又是残暴无度,似此极端化的心理又怎能成其大事。
综观韩信的能力放在三国最多也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已,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很渺茫!因对手太强大了。
楚汉时期的韩信战无不胜,如果将他放到三国,会是一个什么水平?
历史不能改写,更不会穿越。如果将战无不胜的韩信放在三国,可能不一定能复制传奇,打造“兵仙”的辉煌。
首先,魏蜀吴三国人才济济,良将众多,历来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将帅之才。韩信会遇上像刘邦这样的雄主,全力支持他驰骋疆场、征讨四方么?他会不会被埋没?抑或成为派系斗争下的牺牲品?
其次,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占有天时,吴国占有地利,蜀国占有人和。各国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任何一国,也一时半会无法占领对方。即使诸葛亮北伐,也是弄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境地。韩信统兵,也不一定能攻城掠地,一路奏凯吧。
再次,韩信带兵,历来是多多益善的。让一个拥兵自重,百战百胜的将军征战疆场,自然功高震主,必然受到各国霸主的排斥和猜疑:这是一方诸侯的实力,保不定哪天会掉转枪头谋逆造反呀。
最后,韩信当时对上的是缺少谋士辅佐的项羽,放在三国时代,他对上任何一国的霸主,都不是有勇无谋的窝囊废,身边忠臣战将云集,否则早就被别国吞并了,何来三国鼎立?因此他也不会轻易手到擒来、战而胜之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