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长利用寒假,把下学期的课文给小朋友上完,你怎么看?
我觉得没有必要,我的理由是:首先,学习是渐进过程,假期应该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用于温习正学知识,以加固消化上学期所学知识内容,并给予孩子充足的玩耍的时间,以拓展孩子的思维,防止从书本就书本,固化孩子的思维。
其次,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在学好规定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利用假期时间可以自由安排的机会,阅读课外书籍,参观游览工厂、风景区、动物园以及工农业生产现场,帮助孩子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引导思考。
第三,在假期,如果让孩子把下学期的课程内容学了,那下学期开学了孩子是不是要学习高年级的课程了?从孩子的心理来说,天性使然还是贪玩的,如果孩子假期学完了下学期的内容,自然在新学期的课堂上思想容易开小差,听课的专注力会下降,就如同吃已经嚼过的食物一样无味,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当然,开学前,可以让孩子作好必要的预习是可以的,让孩子带着问题学,是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
第四,现在的社会竞争,导致社会培训机构不顾教育的规律,诱导家长“赢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普遍的家长都有了拔苗助长的习惯,可以说野蛮的开发孩子的潜力,让逐步增加学习力度变成了一步到位,容易让孩子潜力开发到位,不利于孩子在高中、大学的学习。很多孩子小学初中成绩不错,为什么到了高中、大学反而会落下了?填压式的教育不是建立在自觉的学习基础上的,这样过早、快节奏的教育不利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如弹簧的弹性,过分的利用容易导致弹性尽失。
所以,我不赞成在寒假由家长或培训机构把下学期的课教孩子学完的做法。:
部分家长利用寒假,把下学期的课文给小朋友上完,你怎么看?
我觉得很有必要,我们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放假老师就开始让学习下学期的课程,老师直接给你发个电子版课件,所有的课本内容全都有。
语文老师要求古诗,全部会背,数学老师要求,背口诀表,小学知识点少,没多少东西也好学。
朋友家的孩子上初中就多些,老师要求背下学期文言文很多,但是也很有必要,要不上学一天一篇文言文的进度那么快,也背不下来呀,还有其他科目的作业,不用睡觉了。
其实老师也不是让都学完,就是达到一个预习的目的,把课本都熟悉一下。
有的家长觉得不用学,怕孩子认为自己会了,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其实,有的孩子不会,也不认真听讲,上了走神,会的他会,该听还是会认真听课。
我作为一个家长,不用等老师,我早早的就给孩子安排上了下学期的内容,不用多精通,但是一定要提前了解,预习,所有内容全部看完。
一年级还没上时,我们就都学完了全部的课本,孩子上学以来,轻松不费劲,成绩优秀。
现在二年级了更是知道了提前学的好处,课本早就学起来了。
我的朋友家孩子没有提前学,觉得上学之后在学就来的急,可是现在学习进度块,不像过去知识还简单,现在的题,家长有很多都做不对。
那天朋友说后悔了,没想到天天放学辅导作业要到十点多,家长孩子都累,孩子成绩还不理想。
我认为部分家长寒假有时间陪孩子,寒假把下学期的课本上完,我觉得非常好,孩子可以印象更深,上学的时候也会很有自信心,开学时在学一次巩固一下,查漏补缺,学一次和学两次比肯定是多学好呀。
寒假作业本来就不多,孩子大把自由时间,学习一下下学期课本,比看电视,看手机,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以上个人观点,你会提前让孩子学习课本吗,欢迎评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部分家长利用寒假,把下学期的课文给小朋友上完,你怎么看?
如果你家孩子是神童,你可以放假时让他把下学期,甚至是下一年的课程都学完,跳级。将来或许考上少年大学。就是考上少年大学的神童,也未必都把休息娱乐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我不赞成放假时间让孩子整天和上学一样地去学习,把下学期的课程都学完。这是剥夺了孩子的休息调整时间。放假,就是让学生玩,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家长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接触社会,让孩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增长社会知识,比方,看电影、做义务劳动,读课外书,增加阅读能力。在把假期作业做完的基础上,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有精力的学生可以了解一下下学期的课程内容,但没必要像老师讲课一样让学生去学习。
部分家长利用寒假,把下学期的课文给小朋友上完,你怎么看?
我家大女儿今年已经六年级了,她小学走过来这么多年,也没有哪个年级的老师要求学生在寒假把下学期课文学完的。
但是在寒假期间老师都会有安排有计划的给学生布置好寒假作业以及假期安排。
题主说的把下学期课文学完,请问你指的是语文课吗?
如果是语文,我女儿以往老师布置的作业,主要还是在家看课外书籍,适合小学生读的儿童文学类作品。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适应他们年龄的儿童读物。
比如,六年级的学生,老师让读的书有:国内四大名著,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萧红的《呼兰河传》,高尔基的《童年》,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
当然我给孩子购买的也有趣味读《史记》全套,《十万个为什么》全套,中外各类寓言故事、中外各类神话故事、以及民间故事。
小学生所读的课外书,并不局限于老师指定的书籍,家长也可以额外给孩子购买喜欢的书籍,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有的男孩儿喜欢看科普冒险类的,有的女孩儿喜欢看童话故事类的。
我家女儿所在的学校,在语文方面,学校老师注重学生多看课外书籍。
另外学校专门有自己印发的寒假作业小册子,里面的作业内容事项非常多,并且很全面。一本是涉及寒假传统文化知识,一本是专门关于阅读摘抄册子。
传统文化小册子内容有,让摘抄春联的,还有寒假春节故事,和家长一起劳作的小文章或者贴照片,过年包饺子贴照片,孩子在家劳动的照片,春节压岁钱金额及使用安排,元宵节所见所闻,春节习俗……总之,涉及到很多传统文化知识。
这些是需要孩子们自己完成的,有的需要写文字,有的需要粘贴照片。
如果是1、2年级的小学生需要在家长的协助下才能完成这些作业。
关于阅读的册子,每天要写你所读的书籍的名称,所用时间,摘抄的好词好句,让你感悟最深的一段话,这些都要认真填写。
页面下方还有学生和家长分别打分,满分五颗星。册子的最后一页有20首也需要背诵的古诗,也是需要家长签字打分。
以上就是我家孩子学校布置的语文寒假作业。
假期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完成,开学要上交,老师会认真检查。如果不合格重新打回返工,直到合格为止。
部分家长在寒假期间让孩子提前学完下一学期的全部课本,我认为不妥当。孩子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接收全本书的知识,只是了解个大概,囫囵吞枣,完全不能消化吸收,事倍功半。
我想学校老师的安排自有他的理由。我们不能认为它是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
学生在假期提前预习下一学期的课程内容,是有必要的。但是并不需要学生一下子把全本书给学完,这样学生会吃不消,也会造成寒假不能完全放松心情,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等到开学后,学生们由于假期已经学过,在课堂上就会出现不认真上课的问题发生,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我记得曾经有一年,我女儿老师要求孩子在假期提前预习前两个单元的课文和知识点,这样孩子下学期开学,前面的课程学起来非常简单容易,课文内容掌握起来很快速,这样也会极大地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给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我每个学期都会在假期提前给孩子购买好下学期的全易通教材,有了教材孩子就可以在家自学了。
而且教材书家长也可以学习,家长学习吃透知识后,就可以反过来正确指导孩子学习了。这样就不会出现家长不会教,或者教的和老师方法不一样的尴尬局面发生。
附上今天老师发的最新语文寒假作业明细图片:
部分家长利用寒假,把下学期的课文给小朋友上完,你怎么看?
像寒暑假这种比较长的假期确实是弯道超车比较好的时间,但我更倾向于在假期里,让孩子好好地调整自己,锻炼身体,培养阅读、做家务等好习惯,或是培养兴趣,练字书法、绘画,乐器等兴趣爱好。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出去玩玩,开阔眼界。古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假期正是孩子调整自我,积蓄力量的时期。而家长利用假期给孩子把下册的书上完,开学后效果不一定见得就好。我曾见过有很多孩子学过的知识再学,就表现一种不耐烦,走神、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而适当地预习,前一两课还是可以的,或是大体看看下册书都讲的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
当然,对于即将高考的大朋友来说,寒假没准可以好好地补习一下。
部分家长利用寒假,把下学期的课文给小朋友上完,你怎么看?
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学生学习就应该按部就班,不能急功近利,为赢得一时领先赶进度,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
道理其实很简单。寒假期间把下学期该学的学完了,春节过后,老师还得领着学生学一遍。学生觉得知识已经掌握了,再听课就提不起兴趣来了,久而久之就养成上课走神儿不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危害可就大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上初中的时候英语老师非常缺乏,我所在的学校初二下学期才开设英语课。但全县统一考试是按照初一就开课的进度,所以考的分数非常可怜,多的也就考三四十分,少的考十几分,如果没选择题的话,可能很多人会考零分。有个学生却是个例外,他是校长的儿子,原来在别的学校,后来跟随父亲来到我们学校,跟我一个班。他的英语连学都不学,轻松就能考到90分以上。到了初三,别人都在拼命追赶,他却徘徊不前,成绩被很多同学赶超。中考的时候,我考了70多分,他都没考及格(不到60分),当然也没考上高中,后来当了工人。
不急于赶进度,跟随常规教学进度学习,对绝大多数学生是适用的,除非孩子相当聪明。寒假期间可以复习一下学过的内容,查漏补缺,进一步夯实基础。临开学的时候,也可以提前预习一下新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