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祖先起源于齐鲁大地还是从黄土高原走来?
黄土高原。据考证,人文始 祖诞生于甘肃天水,女娲故里在甘肃天水的秦安县,轩辕黄皇帝故里在甘肃天水的清水县,炎帝故里在宝鸡。上述每年都有祭祀活动,而是国家级的活动。还有一个例证,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主要的起源之地甘肃天水也是重要之一,如姚、姬、姒、嬴等母系社会就有的姓都是从甘肃天水起源的。
华夏祖先起源于齐鲁大地还是从黄土高原走来?
华夏祖先是从黄土高原走来的。
根据分子人类学研究,中国人从缅北进入中国,一部分人沿沿海东进北上,形成东部东夷民族。一部分沿云贵川北上到达河湟地区,形成汉藏语系诸民族。根据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汉语于5900年前与汉藏语系分离,形成汉语族,形成地域在陕甘宁,对应的是仰韶文化。而语言是随着农业的扩散,汉民族迁徙扩散到全国各地的。
金力院士团队这一重大研究成果,与考古学相互印证。
考古学泰斗苏秉琦教授认为,仰韶文化宝鸡北首岭遗址的一支先民来到华山脚下,创造了灿烂的元郡庙——泉护村文化,该遗址陶器上第一次发现了玫瑰花,他认为玫瑰花就是仰韶先民的图腾,所以先民自称华,称附近的山为华山。这就是“华山玫瑰燕山龙…”这手小诗的来源。他同时指出,这一时代与炎黄部落的事迹记载基本重合。这实际上告诉我们炎黄部落就形成于这一时代、这一地域。这也是华夏之“华”的来源。
而历史学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近现代以来,付斯年、徐旭生、范文澜、白寿彝、何光岳等等学者都认为炎黄华夏先民形成于黄土高原的泾渭流域。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有雅正大等义。宗周诗篇称雅诗,秦风诗篇称夏声,夏声就是雅诗。东方齐鲁卫等大国诸侯本是从西方(陕西)迁来,所以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
《史记•吴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
古今人这方面的论述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而周人本自称华夏,所以华夏指西部炎黄夏周族群,源自于黄土高原。
华夏祖先起源于齐鲁大地还是从黄土高原走来?
北方人的主要成分是:欧罗巴人、雅利安人、通古斯人和少量的马来人。而山东人以前两种的血缘为主。
6000年前,埃及就有与中国农历相类似的月历立法,每个月份的命名与尼罗河的泛滥和流域的农业气候相关。而埃及文明的前身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小麦文化。苏美尔文明被终结后,有些文化元素随着小麦农耕部落的迁徙到达新疆。
山东特别是胶东在4000年前基本上属于欧罗巴及雅利安人种,是沿阿尔泰金脉由两河流域经新疆迁徙过来的小麦和公羊文化族群,史称东夷。东夷部落善使弓箭,夷字就是带弓的人。一部分淘金者绕过苦海幽州(当时天津北京都是湿地)进入山东地,在泰山和掖县找到大金矿,于是欢居繁衍。
考古发现,大概在4600前山东半岛已经有小麦种植。东莱国的莱字就是小麦的象形文字。而商代之前(3900-3400)的二里头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都有小麦化石。
据山东大学和省科院的考古发现,在泰山、临淄、烟台乃至长岛都发现4600年前的欧罗巴“长人”遗骸。很像西域和河西走廊发现的那种楼兰美女和各种沙漠古尸。孔夫子有长人之说,据推测是2.1米,这在中国其他地区考古发现中实为罕见。所以山东人鼻梁高、皮肤白、大长腿、俊爽豪迈,有山东大汉和烟台美女的称誉。
《山海经》曰:东海之外有颛顼国、季禺〔嵎夷〕、少昊国、重氏、藜〔莱〕氏和后来的羲和国。
大约3000年前,烟台地乃至胶河以东仍属东莱国。莱的象形文字和原意是小麦,而小麦文化来自两河流域、新疆盆地。东莱国的治郡是掖县,大家知道掖县出啥?对了,金子。阿尔泰就是金子的意思。
商周时期胶东莱国、沂蒙及苏北沿海之琅琊均是东夷古国,而到了西周变为诸侯国。西周时期周王曾把一部分胶东人(琅琊)发配到陕甘的西戎地区养马并抵御西戎,这就是后来秦国人的祖先。后来秦始皇总是去琅琊祭祖,并在文登建了个文化中心,就是文登台。去西安看秦兵马俑,即知东莱人东夷人的彪悍英俊大长腿风采。
春秋时期,炎帝羌羊后裔姜子牙的封地齐国强大之后打败了莱国,侵占了位于今平度县西边的领士。因此,莱公迫不得已迁都黄县,叫做东莱。战国时期,前567年,东莱被齐国灭亡。
好说回到方言,烟台方言中有很多梵语、阿尔泰语系的特点,有粘着语的特性,所以很多人感到烟台话象唱歌,跟鲁西的明朝大槐树移民后代讲话有明显区别。
很多烟台话的单词都是“胡言胡语”。比如文章中的“草鸡”一词,在承德土话(库莫奚语)里也有,而承德口音是最标准的普通话口音!没想到吧?库莫奚人是游牧民族,狄人也。狄就是拜火牵狗的游牧民族。
再说回到华夏族的来历。大洪水以后,小冰川纪来临,北方原始森林草原化,雅利安游牧民族的第四代黄帝(夏族)由乌拉尔地区南下,到达天水地区(天之水,腾格里之水),遭遇并战败“华族”“黑头人”小麦农耕部落(炎帝,图腾为公羊,羌、姜),而华夏历法的雏型随即形成,自然采取天干地支的计算标识体系,并与24节气农历体系相结合。
据史记按照“神话传说”的方式记载,第六代黄帝轩辕带领华夏族向东迁徙,与东夷蚩尤部族交战于苦海幽州湿地(北京、河北)以西的涿鹿,大败九夷,华夏族正式占领黄河流域,同时自然统一了农历立法。这就是黄帝定立法的传说之由来。
藏羌人是被黄帝和后来涌入的小麦民族及游牧民族赶到青藏高原的炎帝“原住民”,康巴、白马藏族、羌族也是出类似天水地区或烟台地区那样的高俊白大长腿帅哥美女的基因群,很少有通古斯“蒙古”人的那种高颧骨眯眼睛的特点。
自诩雅利安后裔的德国纳粹曾在二战时期组织秘密考察团进入羌藏区寻族。
黄帝打败了蚩尤以后,蚩尤部落开始了南北迁徙,一部分族群到了辽河地区,闯关东去了,所以以后的高句骊、朝鲜人、日本人乃至西伯利亚和北美印第安人都有阿尔泰语系和萨满神教文化的传统。还有一部分族群进入蜀地和云南,成为彝族群体。所以日本人常去彝寨考古认祖归宗(秦人徐福后裔除外)。彝族话属阿尔泰语。粤语也算。
另一部分蚩尤族越过秦岭进入荆楚地区,所以后来人们发现荆楚人的性格和文化习俗和秦岭以北有所不同,自称为荆楚有才。当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蚩尤族后裔有迁徙到云贵川,成为先苗族群。他们的图腾就是公羊头。
五胡乱华时期,氐人,来自新疆和两河,小麦文化的携带者,代表姓氏是李和杨。比如李世民、李白、李广、杨贵妃、杨继业。而匈奴自北方侵入,代表姓氏是刘姓,所以正宗的刘姓的鼻头大如悬胆。
匈奴的成分很复杂,有来自欧罗巴的,如罗马。有北极圈经历小冰川期南下的通古斯人,也有在北亚干草原的雅利安斯拉夫游牧民族。俄罗斯人就是雅利安与通古斯(“蒙古”)的混血。而“维吾尔”即是联合起来的西戎族群的意思。
山西特别是晋东南方言比较复杂,是北方仅存的方言活化石。因为山西经历过五胡乱华,被匈奴俘虏的古罗马希伯来语农民羯族人(羯,JEW,犹太)在山西运城盐湖定居,并于武乡建立了后赵国,犹太文化受是两河苏美尔文化影响颇深。而犹太历法和节日皆与当今中国的阴历历法惊人的相似。所以你说究竟谁影响了谁呢?
至于被欧罗巴匈奴从罗马地区俘虏带到山西的古犹太教希伯来竭人,逐渐作大,建立了后赵,大杀中原汉人,破坏汉朝文化。结果北方汉朝文化只能在荆楚和两湖地区的文化和北方墓葬里见到端倪。后来出了个冉闵大帝,发杀胡令,北方中原地区凡金发碧眼大胡须的胡人被诛杀几乎殆尽。一部分山西羯族逃到普鲁士地区,成为后来的德系犹太人,成为马克思、爱因斯坦和罗斯查尔德的祖先。
所以山西山沟沟里会见到胡颜睿智的农人。邢台曾是羯人的避难地。北京土话里有很多单词如胡同儿和丫头儿都来自于古希伯来语。你仔细看山西河北很多当地人有那种鹰钩鼻,不应该觉得奇怪了吧?
到了大唐,地理的西缘已经到达里海,大唐还跟远在天边的阿拉伯人干了一架。大唐是个东西交融的时期,李世民本人就是金发碧眼的混血儿,号称“腾格里可汗大皇帝”。长安城胡服胡乐胡人泛滥,自不必说。
一部分羌人又趁中原内乱反侵故土,在宁夏建西夏国,自称党项羌。羌人出美女俊男,成吉思汗的爱妃就是位美丽绝伦的西夏王妃,据说这西夏羌女为报国仇家恨断了成吉思汗的根儿。
以后的通古斯人、女真人、契丹人、占据中原乃至整个华夏地区。屠城后,男人被杀光或被作奴隶,女人被强霸。宋末崖山一战,十万来自中原的“汉人”跟着小皇帝跳海。所以日本人阴险地鼓吹:崖山以后无中华。至今,你到海南的大山里,还会发现宋时中原人的后裔:没后脑勺,绝不当粉丝。
说到大清朝和满人,真正的满族祖先是逃难的东夷人。所以他们的文化是萨满文化,精于骑射。
这些动态的变迁是五四以后形成的历史教科书里没有记载的。了解和独立思考这些文化和基因混合的真相,是个烧脑烧心的事情,影响到价值观乃至基因的共振频谱(心)。华人的关系文化和家族帮派意识严重,很难进入清静无为和人人平等的境界,这是几千年的融合融化后潜意识乃至基因寻根和找到归属感的本能冲动使然。
其实,我是谁(的血脉传承)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人有三魂七魄,是由不同的因果和“自我”组合而成。比如三魂里的天魂来自人人平等的“光”,地魂和人魂部分来自父母基因和族群文化。整日魂飞魄散的大有人在。仇恨父母的人经常经历梦魇,是因为地魂和人魂不认同不感恩父母,于是就离开了体魄到处跑。
华夏祖先起源于齐鲁大地还是从黄土高原走来?
当然起于中原一带(包括鲁西、豫东和晋南、豫西),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邑多在河南、山东、山西三省之间,这三地才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
上古历史主要叙述华夏与东夷、苗蛮三者之间的关系,交汇之地正是淮河中下游地区,鲁西、豫东一带(早期为空桑之地)。
鲁西、豫东所在的黄淮平原即是传说中的炎黄、蚩尤九黎(九夷)和苗蛮之间交流和碰撞之地,也是考古学中仰韶文化(炎黄)和大汶口文化(蚩尤九黎)、以及南方的屈家岭文化(苗蛮)交汇之所。
另外,传说炎黄以及伏羲女娲发源于西北(或者黄土高原),也只是传说,西北包括陕西多数情况下只有他们的出生传说和陵墓纪念,缺乏他们的生前事迹、前后世系传承,以及历史事件、考古学文化分类作为支撑。
考古历史:
约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后期,仰韶文化逐渐衰落(对应神农氏的兴起与衰落),大汶口文化(蚩尤九黎或九夷)和屈家岭文化(三苗)逐渐兴起,并开始进入豫东、豫西,影响甚至达到山西一带。
约公元前2900年~前2700年,位于豫西一带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黄帝)开始兴起(龙山文化前身),并逐渐向东发展,与西进的大汶口文化(蚩尤九黎)和北上的屈家岭文化(三苗)发生碰撞,即为传说中的涿鹿之战。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成中原龙山文化,其影响逐渐扩散到周边,各地龙山文化开始兴起,进而开启九州部落联盟时代的到来。
三皇五帝时代部落地望考:
有巢氏,来自于巢湖,今安徽中部;
燧人氏,燧明国,今商丘;
伏羲氏,都宛丘,今淮阳;
女娲氏,都娲城,今西华(离淮阳不远);
无怀氏,居怀城,今武涉县;
中央氏,居中河,今洛宁;
中央氏,无怀氏,都象城,今舞阳贾湖(位于西平西北不远);
葛天氏,居葛国,位于宁陵;
大庭氏,居大庭,今临潼;
栗陆氏,居栗国,位于夏邑;
昊英氏,柏皇氏,都遂城,今遂平(位于西平南);
柏高,都柏城,今西平(在西华西南);
炎帝神农氏,初都陈(淮阳)后迁鲁(曲阜);
帝榆罔,生于承留(开封),都伊川,今洛阳伊川;
坂泉之战,一说河北涿鹿,一说扶沟;
扶沟地处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心,隶属河南省周口地区。新郑为有熊之墟,少典以及黄帝所在有熊国位于新郑周边,扶沟正位于新郑(有熊)和淮阳(神农氏所在都邑陈地)之间。
涿鹿之战,一说河北涿鹿,一说彭城(徐州);有熊国所在势力位于新郑周边,传说中的蚩尤所在九黎(或九夷)势力范围则位于鲁西以及苏皖北部,涿鹿(或浊鹿)之战应该发生在苏皖西北斜着往鲁西豫东、山西一带。
《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空桑、青丘、蚩尤冢都在鲁西、豫东之间。
相传,远古时代蚩尤与黄帝发生冲突,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擒杀蚩尤后分尸而葬,身葬于此。首级葬于寿张阚乡(今阳谷县),身葬于汶上(山东汶上县蚩尤冢),肩髀葬于巨野(菏泽巨野县),部分尸骨亥葬于台前(原属寿张县,今属濮阳)境内。
蚩尤被杀后,四座蚩尤冢都在菏泽和濮阳之间,这里即是空桑之地,也是传说中的青丘所在(今为清邱或青邱)。
黄帝有熊氏,都有熊,今新郑;
少昊氏,都穷桑(曲阜),今山东曲阜;
颛顼氏,都帝丘,今濮阳;
帝喾,都亳,今商丘;
帝挚,都莘邑,今山东聊城;
帝尧,都平阳(成阳),今山西临汾,一说山东菏泽;
帝舜,都蒲坂,今山西永济;
帝禹,一说都安邑,今山西运城;一都阳城,今禹州。
后世夏商都邑也都在鲁西豫东一带来回迁移!夏朝都邑迁徙图
华夏祖先起源于齐鲁大地还是从黄土高原走来?
当然是黄土地,这个没有什么疑问,尤其是与位于淮河流域的郑州无关。郑州那个”黄帝故里”才发明了十几年,建筑物的水泥还没干透呢。
华夏祖先起源于齐鲁大地还是从黄土高原走来?
[呲牙]信民科,满世界都是华夏祖先起源地……看教科书,黄帝部落在陕西陕北,炎帝部落在陕西宝鸡。
华夏一说,出自陕西周人。周人在推翻商纣前,就称自己为“有夏”,姬姓,是黄帝姓氏,为华夏族后裔。
论传说,陕西西安蓝田县有个“华胥镇”,镇后有华胥陵。相传华夏族第一个女人、被称为华夏始祖母的华胥氏,就生于此、葬于此,并在此建立华胥国。华胥氏所生子女,为伏羲、女娲,兄妹结合,生少典,少典又生炎帝、黄帝……对应的是,华胥镇东北的骊山之顶,有“人祖庙”,传华胥母子三人在此避难,伏羲、女娲也是在这里结婚从而繁衍出华夏一族。结婚、洞房、盖头的来历,也出于此处。
[呲牙]传说固然不可全信,但传说集中、互有关联、互有印证的地方,并不多见。
论考古,从蓝田猿人、大荔智人,到半坡遗址、杨官寨遗址、太平遗址、石卯遗址等等等等,无一不在说明着这里人类活动的原始过程。接近于炎黄时代的遗址星罗棋布,密度极高、影响极大。仰韶文化遗址,陕西就占了近半。与黄帝相关的黄帝陵在陕西,与黄帝同期的造字始祖仓颉,庙、墓也在陕西。这两处,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在了两千多年。
而同处黄土高原的临省山西,陶寺遗址、夏都的传说,甘肃天水大地弯遗址、伏羲的传说等也都具有极高的震撼性。如果再加上传说中那座神秘的神山——昆仑山,华夏的起源、发展不言而喻。
从传说,到史籍,到遗址遗迹,再到考古发现,一条接近于完整的、丰富的历史脉络,就在黄土高坡上密集的展示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