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次回到家乡都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感谢楼主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一直从步入社会到我母亲去世,我每年都在往返家乡与工作单位之间,虽然,我工作单位距家近时冇八百多公里,远时距家两千多公里,但每年回家必不可少。有时一年回三次,有时一年回一次。直到母亲去世,家中父母、岳父母都不在世后,我才停止了每年往返于家乡的奔波。
说到每年回家不一样的感觉,我有三个体会。离家第一次回去,我坐了一夜心火车,步行了70里的山地,大年初一我独自一人行走在茫茫雪地,未吃年夜饭,也未吃初一的早餐,是饿着肚子奔波了70地才到家的,当时没有手机,父母都不知道我要回来,当我走进农家小院时,坐在院子听秦腔的父亲十分惊讶,也十分高兴,他立马吩咐我妈妈为我做饭。而我,未扫去一路的雪花和疲惫,先跪下为父母拜年祝福,不一会,捧起父亲为我做的饭,我幸福的吃了起来,这次回家,对我和家人都是一次意外,虽然一路辛苦,但我感觉幸福。
再次回家,在经济不发达的家乡来说,一个在外4年就成长为一名干部我,家乡亲们都以我为傲,还把我的成长作为自家孩子成长的榜样,而我回家探亲,帮父亲下地干农活,一时成了农子里青年的典型,那时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作一个好儿子、好战士。
结婚后每年回家,我往往是两头跑,每年一次的假期,我是既要回乡下和父母团聚,又要回县城与妻女团聚,对岳母尽尽享心。这期间的回家,我都是想好了再做,想明白了再说,做错了表决心不再犯错误,因为老婆希望我多陪她和她的家人,而我,却忘不了父母,这样的回家延续了4年。
后来的回家,父母、岳母慢慢的理解我,老婆孩子支持我,我每次回家也不会多停留,因为自己的家在大城市,父母依旧在乡下,岳母还在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县城,所以,我每年往返于两之间(父母家至县城15公里),这段时间的回家往往听到的是哥哥们怎么不孝顺他们,兄长们告诉我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好,让我这个作弟弟的不知如何是好。
母亲去世后,我该孝敬的老人都已经离世,这时候老家对我陌生了,父母什么没有给我留下,留下的只有让我对他们的思念,但夜幕降临时,我不知道去哪里睡觉,吃饭时,我不知去哪儿填肚子,哥哥们虽说叫我去他们家吃饭,但侄儿看重的是我手里提的礼物重不重,这让我有了外人的感觉。
我已经有4年未回家了(应该是故乡),我常常会想回去一趟,但决心不大,因父母不在,那个自己出生长大的家也就没有了,只能称谓她是故乡了,回与不回,也没有人主动叫我,那些曾经熟悉、亲切的破旧的房子再也不属于我随便可以进去的地方了,因而,我也回不去,不想再回去的窝。
你每次回到家乡都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感觉老家一个村子里面的人聚在一起聊天晒太阳的感觉,让人觉得岁月静好特别的温暖,但是呢,因为农村的人口在减少,所以到处见不到什么人,而且大多数的田地都荒凉了,但是呢,能看到农村的生活,现在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富裕了,所以呢也是觉得很开心。
你每次回到家乡都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自在,我可以早晨起来穿个睡衣不洗脸不刷牙在外面转悠,东家唠唠西家叙叙,跑到菜地摘个黄瓜啃啃,悠然自得,唠好了回家洗脸刷牙,扎个马尾就搞定了,再也不用像每天上班那样涂脂抹粉每天捯饬自己没有个半个小时搞不定,然后可以美美的享受老妈做的早饭,不用自己做饭太爽了,不想在家吃也可以“上街”(家乡话),街上一堆美食等着自己,从小吃到大的烧饼,忘不了的牛肉面,每天排队需要靠抢的包子,还有每次回家都要来一碗的“豆腐嫩”,不吃撑那就不回家[呲牙]。
每次回家都有同样的感受自在,不一样的是家乡在变得越来越好,道路不在是泥泞泥巴路,换成了水泥路而且越来宽,房子也越来越新,家家户户小楼房小院子日子红红火火,变得是外在,不变的是那份心情,那份自在!
你每次回到家乡都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已成为最著名的旅游地之一…………古典中国的县域样本和最后的江南秘境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免费:逛松阳老街、看百个古村、骑万亩茶园、游箬寮原始————走进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带给游客的是无限地惊喜与感动!
你每次回到家乡都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我每次回娘家,家乡的长辈特别热情,各种各样的菜,随便吃,因为我家父母年逝已高,没种菜,队上的邻居,都是些老人在家里,我们一年回去几次,都是邻居们相互给菜给我们,随时都把我们当自己家里人招呼
你每次回到家乡都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在年龄尚小的时候,回家没有什么感觉。渐渐地,步入中年以后,会静下心来去想事情,会发现有太多了的变化。年少时的叔叔婶婶不再是当年的模样,脸上已是满脸沧桑;当年咿呀学语的娃娃也早已为人父母。坑坑洼洼的路面已经消失,破破烂烂的地方已经是可以锻炼身体的公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