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职级晋升,说是看表现,实际全看资历,公不公平?
晋级不单纯看表现,也要看资历,只是你没有弄清楚干部职工晋升政策。你别忘了,一部分踏实工作,能力不一定很强,但任劳任怨、资历长的人,在单位工作久了本身也是对单位的一种贡献,不一定短期内做出成绩的人就贡献大,你要辩证的看。
单位职级晋升,说是看表现,实际全看资历,公不公平?
我认为表现跟资历都要看才公平。每家公司都有职级晋升的规范,从工作表现到资历一起列入考核。
我有一位亲戚,从年轻的时候就进入到一家公司,从基层做起。平时表现得特别努力、务实、兢兢业业。随着年限的增长,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资历也越来越深。很多高学历的同事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需要他帮忙处理。因为他的资历非常丰富,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够迎刃而解。所以在晋升的时候,他被提升为高级经理人,而有学历的人并没有得到这个机会。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资历达到一个程度的时候是可以与学历相抵的。意思就是说,高学历,但经验不足。这个时候,有资历的人就可以凌驾于高学历之上了。
我亲戚还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当初跟他同时进入公司,如今也算是很有资历的人了。但是他平常就很喜欢跟人家争吵、做事情总是慢半拍、打架斗殴、嚼槟榔、个人卫生习惯也不太好、还会以老卖老 、欺负新人等。他的这些表现都看在同事眼里,领导跟老板也都心知肚明,介于表现就没有得到晋升。
所以我认为表现跟资历都要看才公平。
以上言论只代表作者个人思维见解,仅供头条问答参考使用。想了解Vlog、生活、旅游、情感、美食、音乐、社会、交通及类似…等信息,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早上5:00更新。欢迎留言、评论、及转发~
单位职级晋升,说是看表现,实际全看资历,公不公平?
我认为,总体上来说是公平的。
一、公务员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旨在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立职级序列,畅通职级晋升渠道,拓展职级晋升空间,解决僧多粥(领导职数)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领导职务晋升通道)的问题,促进公务员立足本职工作,加强专业化建设,激励公务员干事创业、奋发有为。职级在厅(司、局)级以下公务员中设置。职级不等同于领导职务,它的属性和定位,主要是与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挂钩,晋升职级并不改变公务员的工作职位和工作关系,不享受相应层次领导职务的政治待遇、工作待遇等。一般来说,晋升领导职务要求公务员必须德才兼备,而晋升职级待遇,大都偏重于资历贡献。由于设置公务员职级的初衷,就是解决公务员资历深,职务低的问题,因此,这种做法大体上是公平的。
二、“看表现"这句话的内含丰富,外延广泛。“单位职级晋升,说是看表现",这是政策导向,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何看表现,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提这个问题的朋友应该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人,所以主张重视现实表现,而忽略了其他同事的历史表现。作为一个公道正派的领导,在看下属的表现时,除了现实与历史表现外,还要看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道德品质,资历贡献,遵纪守法,待人接物处事方式,平时表现和关键时刻的表现,单方面表现和综合表现等。既看工作态度,更看工作绩效;既看晋升职级者的表现,还要考虑晋升后给单位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就是说,晋升职级,重在晋升者的政治素质、历史贡献、综合表现和晋升后给单位带来的正面效果,等等。
三、职级晋升中全看资历的问题。但凡有作为的领导是不会这样做的。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就说明单位年龄偏大,资历深,德高望重的老同事多,需要解决的职级问题特别突出。而资历浅的同事,要么职场核心竞争力一般,要么职场核心竞争力非常强,领导另有重用安排,即走领导职务晋升通道。
在职场中,一般来说,晋升职级,主要考虑年龄大,资历深的老同事;晋升领导职务,主要考虑年龄小,资历浅,有培养前途的新同事。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的调动个体和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例如,某科室有科长,副科长和ABC三位员工,科长和A50多岁,副科长和B40多岁,C30岁左右。一至四级主任科员编制1名。在ABC三人中晋升职级,如果选A,在科长和A退休后,副科长既可以提科长,又可以晋升职级,B和C在副科长和晋升职级中各选其一。假如副科长职务不变(科长另有其人),B可以晋升职级。C的职务职级虽然没有变动,但他的晋升通道畅通。如果选B,A就没有晋升职级通道。如果选C,AB两人都没有晋升通道,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调动了C的积极性,但严重挫伤了AB工作积极性,以及其他科室与AB情况相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C的优秀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先晋升A,如果BC很优秀,就走领导职务晋升通道。
综上所述,在单位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良好,各项工作范规化,制度化,程序化,名种游戏规则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环境下,如果大家的政治思想品德、学识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取得的工作成绩等职场核心竞争力相同,或者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是公平的。
谢谢您的阅读!欢迎发表您的观点!(本文插图全部来源于《今日头条》)
单位职级晋升,说是看表现,实际全看资历,公不公平?
既看表现又看资历为好!
为了实现让老实人好好干活,不为谋官而活着推动职级晋升理念,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反正就是众味难调,如愿的说好,未如愿的说不好。
①表现。一个人,十分认真去干好工作,对单位交办的工作任务努力完成,这个就是好的表现了。职级晋升优先考虑应该。
②资历。甲乙同为部门负责人,甲的工龄比乙的岁数还大,职级晋升优先考虑甲比较符合人性关怀。对工龄长的优先考虑应该。
既看表现又看资历,大多数干部都能理解。不过绝对公平是永远实现不了的,主要是有职级晋升的“指标”限制。如果符合工龄条件和年度考核没有问题就可以晋升那就好了,用指标限制晋升,心里十分不好受但又很无奈。
单位职级晋升,说是看表现,实际全看资历,公不公平?
相对公平,别忘了,以往很多人出了不少力,只是没有指数和门路,无法解决职级待遇,人家像你这个年龄时是有很大贡献的,怎么现在岁数大了,工作轻松一些,就否定人家过去呀,公道吗?你也有老的时候,也有干不动的时候,试问,现在给你解决高的待遇,到你老了,退出一线岗位时,给你取消高职级,按一般科员职级待遇,你干吗?厚道一点。
单位职级晋升,说是看表现,实际全看资历,公不公平?
单位职位的晋级,是上级出于全面考虑的后果,每个单位都有自己全面考核的重点,平时表现和实际资历,都会考虑到,更会有则重点!你认为的不公平,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达到上级看问题的境界。
表现的好,没有资历,很难服众!为什么很多新人都会主动去表现,大部分是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其他人的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但在很多有资历的单位,表现的好只是能晋升的前提,持久的良好表现,能给自己积攒经历,也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等到资历成熟了,就有很大可能晋升。
资历好,没有突出的表现,很难出彩!为什么很多老员工都不再积极的表现自己,因为有些踏实能干,知道自己的能力是通过无声的业绩体现出来的,也有的认为,表现得好,不如自己实际掌握知识和经验来的实在。这种人才是很可怕的,等到实际成熟,突出的表现就是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晋级只是时间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