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汽车的怠速转速都在600 - 800 rpm左右?
可能很多车友都存在这个疑惑,为什么乘用车的怠速转速普遍在600-800转?实际上这600-800转的怠速仅仅是理想工况下的怠速转速(水温、油温),而在低温条件下怠速转速会被拉高,也就是环境温度越低、怠速转速越高,随着发动机温度不断上升,怠速才逐渐下降至600-800转的范围。
这牵扯到低温对燃油雾化的影响,若不拉高怠速在出现意外时所预留的余量太少,系统来不及修正(喷油、转速),很可能导致怠速不稳定甚至熄火。说到底之所以存在怠速是因为内燃机的特性,扭矩对转速的依赖太高,其次发动机没办法从液态燃料中直接获取能量。这两点完全不同于电车,电车能从电池内直接获得能量,但内燃机必须完成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能量。
内燃机怠速的本质怠速的标准定义为发动机在没有负荷的状态下所能保持运行稳定的最低转速。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还可以继续降低怠速,但稳定性会受到影响,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所留有的余量太低,系统来不及调整就直接导致剧烈抖动甚至熄火。比如当汽油品质偏重时(重质汽油在低温下雾化非常差),如果环境温度过低很容易导致混合气过稀,转速会迅速下降,如果怠速标定的太精确而没有余量,那么很可能一瞬间跌过400转以下从而导致熄火。
所以怠速本身算不上好事,因为只要发动机旋转就会产生油耗、积碳,但由于内燃机的特性又离不开怠速。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做利弊权衡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既然内燃机离不开怠速,那就只能把怠速转速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尽可能的减少油耗。所以就产生了现如今乘用车普遍怠速转速为600-800转的现象。这个尽可能的将怠速转速降至最低建立在保证怠速稳定的基础上。
转速过低容易导致怠速不稳怠速500转几乎是个临界值,当怠速转速低于500转时发动机的抖动明显,原因在于燃烧速度、火焰传播会变慢。还知道怠速状态节气门接近全关,进气不理想,所以需要至少500转以上的怠速来保持燃烧的稳定。当转速继续下降,吸入空气的速度会变慢,扫气率会降低。一旦扫气效果变差,那么就不容易迅速将废气排出从而形成积累,这样一来就导致新鲜空气的流速降低,填充率也会下降。
如此一来则直接导致燃烧恶化,内燃机通过混合气的燃烧来获取动力(化学能转换动能与热能过程)。而燃烧一旦恶化,每循环燃烧混合气所获得的动能降低,低到一定程度将不能保持内燃机的运转,曲轴旋转本身就带着运阻。一旦某个循环燃烧混合气所产生的能量不足以克服运阻,就会出现抖动,严重点就熄火呗。所以怠速转速最低不能低过500转,当然这是在理想条件下的最低怠速转速。
实际中为什么大多数车型的怠速转速普遍在600-800转既然500转的怠速都能保持稳定,那么为啥实际中的汽车怠速都在600转以上?实际上这就是设计余量(即便低于500转只是状态不好,但没到熄火的时候),这就好比某大企业的面试题“标准承载700公斤的桥,800公斤的牛怎么过?”。答案是直接过,因为在造桥时一定会考虑冗余(余量),以用来应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内燃机同样遵循着这个理念。
所以500转的怠速在理想条件下没问题,比如温度理想、燃油品质良好时,500转甚至更低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如果环境不够理想呢?比如咱们北方冬季的严寒,燃油品质偏重等等,这时候该怎么办?低温启动系统会加浓喷射来保证有充足的燃油雾化,避免混合气偏稀。但如果汽油偏重质,即便系统加浓喷射可混合气依然偏稀,这时候该如何处置?
系统当然会增大加浓喷射的程度,但调整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怠速为500转,很可能一瞬间跌破400转然后熄火。但如果怠速转速是600转或800转呢(甚至更高),800转跌至400转消耗的时间要比500转跌至400转的时间更长,这样系统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调整避免怠速不稳、熄火问题的出现。所以预留余量后的转速至少在600转以上,随着环境温度下降,冷气状态下的怠速会持续拉高。
因为环境温度越低,对燃油雾化造成的影响越大,系统为了保持怠速稳定所留有的余量越大。比如在环境温度35-40度的环境下进行冷启动,怠速在30秒内能降到600-800转之间(30秒高转给三元加热,国五排放的通关秘籍)。而在环境温度为-30度的条件下进行冷启,怠速会达到1700转(甚至会更高一些),暖三元的30秒后,转速会下降至约1400转左右。
之后随着水温不断提升,转速会逐渐从1400转降低至理想工况下的怠速600-800转,所以这些就是怠速的原理及方式。说到底怠速是不好的,但内燃机离不开怠速,所以就必须有怠速。既然怠速不能舍弃,那么就尽可能的将怠速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尽可能的降低怠速转速。降到理想工况下的临界转速时,保留一定的余量,就产生600-800转的结果。
为什么大部分汽车的怠速转速都在600 - 800 rpm左右?
节省燃油考虑而设计。汽车怠速时候多,比如堵车,丢油门都是怠速,如果怠速过高、油耗很增加。
为什么大部分汽车的怠速转速都在600 - 800 rpm左右?
其实很简单
1.怠速太高,费油,油耗高,客户接受不了。排放太高,验车过不去。
2.太低,发动机运行不稳定,外界的负载变化会导致熄火,发动机老是熄火客户还接受不了。
怠速值确定的原则是,在保证发动机能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尽量的低,来尽量降低油耗和排放。600到800转,是在这一原则下,最佳的选择。
为什么大部分汽车的怠速转速都在600 - 800 rpm左右?
怠速是汽车发动机一个很特别的工况。说它特别是因为该工况不但不出力,而且还费油。可是汽车发动机还不能缺少这个工况。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大多数汽车发动机怠速转速总设定在(600-800)rpm左右而不是其它转速的原因吧。
在工程上,确定怠速工况的转速一般需要三个条件:1. 发动机运转必须平稳。2. 小时耗油量相对最低。3. co排放量必须达标。
而每个工况转速的最后确定,都是有大量的试验数据为支撑的。怠速工况也是同样。而大量的台架试验和道路试验数据证明:当发动机转速在400rpm时,小时耗油量最少,发动机可以运转但已经不太平稳了。且此时的有害废气co含量远高于国标要求。显然这个转速虽然经济,但不能被釆用。
废气分析仪
而当汽车发动机转速高于800rpm时,发动机运转平稳,排放完全可以达标,但此时的小时耗油量要高于400rpm时许多。显然很不经济。所以也不能被釆用。
只有当汽车发动机转速在(600-800)rpm左右时汽车发动机可以平稳运转,小时耗油量相对400rpm时略高一点,但相对于800rpm时又低一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转速范围的co排放量就可以达标了。如此这般两端均可兼容。这就是怠速转速为什么确定在(600-800)rpm左右的原因。
结论:从以上分析可知,前面讲的三个条件只有怠速转速在(600-800)rpm时才能满足。所以怠速转速一般就确定(600-800)rpm了。
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为什么大部分汽车的怠速转速都在600 - 800 rpm左右?
不同车型因为发动机不同,怠速值是不一样的。一般车子正常怠速转速不会超过1000转,基本都在600-900转左右。
但在冷启动时,怠速转速会比较高,因为发动机在低温下工作会造成磨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此时发动机电脑会控制系统,以便提高怠速时的转速,迅速达到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待水温稳定后,怠速回落到正常的值。
为什么大部分汽车的怠速转速都在600 - 800 rpm左右?
要搞清楚“大部分汽车的怠速转速都在600 - 800 rpm左右”这件事,只要了解以下三点就行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汽车发动机的怠速是怎么回事?怠速就是发动机在空载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运转的,最低的转速!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负载或者说没有输出任何动力的情况下,必须喷这么多油,才能让发动机不熄火、运转平稳的转速。比如,你在等红灯时,汽车发动机就一直工作在怠速状态,它不输出功率!怠速一般用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如今汽车发动机的转速一般在每分钟550-800转这个样子。
其次,怠速为什么必须要这么高的转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要让发动机转起来,必须要给它喝油。这些油干啥去了,主要是克服各机件、部件间的摩擦,还有就是克服地球引力。因为,每个厂家的制造水平不同、发动机的排量也不同等原因,每一种发动机的怠速也不同。
第三,怠速是可以自己来调整的,你想调多高就可以调多高。比如,我们在驾校学习用的车,一般怠速就调得比较高。那是怕新手们松离合太快,发动机容易熄火。但是,如果怠速太高了,油耗就变大了。所以怠速应该越小越好!
不知我问答的正确不正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