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挡汽车为啥会“提速”慢?有何技巧?

变速箱对车辆提速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然车辆自身的动力同样也很重要。很多车友在驾驶自动挡车型时往往会感觉提速慢或者说是动力响应不积极,而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过程、换挡时机、传动方式与传统的手动变速箱存在不小的差异。

不过要重点说一句,自动变速箱所包含的范围很大,她可以是AT、CVT,也可以是近年来的新宠DCT(双离合)。并不是所有自动变速器换挡、提速都慢,当然这里的比较对象针对手动变速箱。比如一些品牌的双离合变速器,换挡、提速远比手动快。各别品牌的AT提速也不慢,比如采埃孚纵8、马自达的6AT。CVT变速器在性能方面虽然整体表现疲软,但本田思域、雅阁上的CVT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机械结构对效率的影响

很多对机械设计不感兴趣的朋友会觉得一种机械制品,所需要的附件越多、控制逻辑越复杂就越高级?当然在使用层面上更多组件及更多控制逻辑会带来简便与舒适(功能上的升级),但在机械层面自古到今都遵循一个道理,那就是结构简单即是王道。而如今自动化在逐渐取代手工操作,更多的是一种妥协或是平衡。

比如古代锻造金属器具都是依靠人工,手里拿把大铁锤猛砸,铁锤很难损坏,即便损坏了维修或换新的成本也很低。但问题是人抡大锤累啊,且因不同人不同水平、力度、体能导致产品层面出现大范围的差异。所以后来产生了气锤,只要不发生故障,它可以长时间工作且力道均匀。虽然我们总戏称这样的工业制品没有灵魂,但不可否认自动化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极大程度地解放了劳动生产力。

而汽车上手动变速器就相当于上文例子中的铁锤,具有结构简单、控制逻辑单一的绝对优势,但对人工依赖严重,对体力、舒适度的影响明显。但简单的结构可以让驾驶者有种随心所欲的感觉,可以时刻准确控制车辆的动态表现。自动变速箱则有结构复杂、控制逻辑繁多的绝对劣势,但它可以分担很多本该由驾驶者完成的工作,让驾驶者做更少的工作,所以更轻松一些。但复杂的结构很可能增加控制所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就是感觉自动挡慢半拍的原因。

传动介质上的差异

简单说下液力传动与摩擦片传动的差异,如上图所示手动变速器的离合器。发动机始终连接的动摩擦片在与变速器连接的动摩擦片的确会存在边滑、边转的状态,这个状态称之为半联动。但对于一个成熟的手动车驾驶者而言,半联动过程转瞬即逝,也就是说动静摩擦片会在极端时间内实现咬合,从而消除打滑,此时发动机扭矩会几乎毫无损失的传递给变速器。

而上图中的则是AT变速器,当AT变速器需要换挡时会率先解除液力变矩器的锁止,此时AT变速器从硬连接重新回到软连接,也就是液力传动状态。此时图中的泵轮、涡轮间完全处于分离状态,而传动介质则是ATF。也就是说发动机带动泵轮转,旋转的泵轮带动液压油,旋转的液压油通过导轮增扭再带动涡轮旋转(导轮图上省略)。而在这个过程中泵轮的动能会损失不少。

比如发动机带着泵轮转了50圈,而泵轮所带动的液压油只让涡轮转了45圈,丢失的5圈我们就可以看作是动能损失,也可以理解为效率的损失。这种状态往往会出现在起步或突然改变已有状态的情况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用洗衣机洗衣服,叶轮搅动水、而水带动衣服。但刚启动时一定是叶轮率先旋转而水面上的衣服后发生旋转,因为搅动水也是需要过程的。

这就是一旦车辆进入稳态行驶(匀速),变速器不再需要换挡,此时液力鼓就会锁止不再依赖液力传动的原因。因为液力传动会损失的动能太多了,所以瞬态起步阶段液力传动的表现往往是不如摩擦片咬合来得那么直观的,动力响应也往往要慢半拍。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但很多入门级的AT变速器这种问题是很明显的。当年记得是某品牌的4AT就肉得离谱。

换挡过程的差异

自动变速器与手动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的差异是很大的,如上图所示手动变速器的结构简单,换挡过程为拨动变速杆通过大小不同的齿轮组合与动力输出轴结合,从而改变驱动轮的转矩和转速。简单理解就是挡杆与拨叉连接,推动挡杆就等于移动不同的齿轮完成不同的组合,不同组合实际上就是不同的传动比=不同档位。

而AT变速器在换挡时的过程就复杂了,因为其附件多、档位多、控制逻辑复杂,简单来说AT变速器由液力鼓(也有用摩擦片的,但很稀少)、行星齿轮排(6-8档的一般2、3个齿轮排足够),离合器/控制器,各类电磁阀,阀体,油腔等等,零零碎碎一堆。换挡过程中首先要解除液力鼓的锁止,上文已经提到匀速运动时液力鼓会硬连接。

其次打开或关闭不同档位的换挡阀,来为不同档位所对应离合器/制动器油腔注油,使阀体中某一条管路连通或关闭,依靠得就是不同通道内的液压油推动不同档位的离合器来完成不同档位的更换。各位不妨去思考上图中AT变速器阀体上的迷宫,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通道?实际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通过多条油道在法门控制下形成通路、断路的不同排列组合。

通路中液压油顶哪个档位的离合器,就等于挂哪个档位,断路中泄压、这条油路对应的离合就会分离从而实现摘挡。只不过这一系列过程消耗的时间颇多,因为给油腔注油是需要时间的,一些比较大的油腔注油是很消耗时间的,所以完成准备阶段消耗个小1秒也是可观存在的问题,毕竟AT变速器各种控件组件零零碎碎的,而不像手动挡手一推就完成换挡了。至于双离合为什么那么快,因为它的结构、原理更接近于手动变速器。

控制逻辑的差异

对于手动变速器而言,控制权完全掌握在驾驶者手中,只要技术足够娴熟、变速器不是太烂,手动变速器是可以完全按照驾驶者的意愿工作的。比如想6000转升挡、比如跳跃降挡等等,只要对各个档位所对应的转速足够了解,具备熟练的补油技巧,手动挡降挡提速过程要比很多AT变速器更完美。自动变速器终究是在模仿手动变速器,但在模仿中厂家有增加了自身的意愿。

比如对油耗、排放所做出的妥协,很多自动变速器在标准模式下很难把转速拉到红线范围,甚至一些车型的运动模式同样被限制过高的转速。通常而言2000-2500转系统会默认升挡,猛踩油门则会延迟一些升挡来保证扭矩充足实现更快的提速。但如果是段距离提速,需要更高转速来支撑提速时,自动变速器就不如手动变速器那么灵活。1.6L自吸手动车只要舍得给油,1、2挡用5、6千转速去推同样有明显的推背感。

1.6L的AT、CVT开起来就肉了,即便舍得给油也不行,因为液力传动、换挡过程、逻辑限制使得发动机没办法发挥出全部的扭矩输出,所以排量越小、动力越差的车子用自动变速器给驾驶者的感受就越肉,而驾驶者很难干预变速器,即便切换手动模式所能改变的仅仅是换挡时机,而换挡过程并没有因为切换手动模式而改变。所以上述就是自动变速器提速慢的一些原因,当然不要去以偏概全,自动挡车比手动车提速快得也是比比皆是,但对入门级车型而言,自动版本提速性能普遍不如手动,但玩手动也是需要有足够娴熟的技巧的。

自动挡汽车为啥会“提速”慢?有何技巧?

【导语】自动挡的汽车一般都会有自己的换挡逻辑,以此来替代手动的换挡的过程,这个换挡逻辑有些逻辑是比较智能的,基本上都能通过油门踏板的操作来会意驾驶员想要什么效果,然后进行升档或者降挡;但是有些自动挡的汽车的换挡逻辑比较蠢,很多时候不能领略到驾驶员的意图是什么,造成需要降挡的时候不降挡,需要升档的时候还一直定住不动,让人开起车来不是很顺心,这也就是题主说到的自动挡汽车提速慢的根本原因。

正是因为变速箱不聪明,从我们人的角度来看,需要快速提速的时候的操作也是唯一可以反馈给车辆的信息就是:深踩油门,当我们把油门踩下去的时候,聪明的变速箱会领会到驾驶员的意图,然后就会指挥变速箱降挡,有时候会连续降好几个挡位,这个时候就会感受到车辆的提速比较快。因为在降挡以后,发动机的转速会攀升起来,拉到高转的时候,达到发动机输出曲线的最大功率,这个时候我们的车就会相对提速比较快。

但是当变速箱不聪明的时候,一脚油门踩下去,发现档位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应,几乎不降档,这个时候只会感觉到油门像是闷在一个鼓里面一样,只听见闷闷的声音,车子的提速也是非常慢的提速上去。从车辆的变速箱电脑的程序上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是说明变速箱比较蠢。那有没有什么操作方法或者技巧解决这个问题呢?

主要有以下两个技巧:

1.手动干预换挡

有些车有换挡拨片的,可以用手拨减档的换挡拨片,这样做的话就会让变速箱强行减档,当连续降两三个挡位的时候,车子的动力基本上就出来了;还有一种是手自一体的,将换挡拨杆拨到手动挡那一侧,然后拨动挡杆到减档的一侧,也可以进行手动干预降挡,这样的操作就可以使档位可以降下来,提速就比较快了。

2.重新放开脚再深踩油门

如果车子既没有换挡拨片,也没有手自一体,那就只能再给变速箱施加压力,将油门再深踩下去,如果还不降档的话,就放开油门重新踩一次,一般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变速箱就算再蠢,也知道驾驶员的意图是什么了,这个是就会自动控制程序降挡,以此来达到提升动力的作用。

总而言之,其实我们一般平时见得到的量产的车辆,其发动机的动力对于日常使用来说都是够用的,对于自动挡的车提速慢的主要的原因一般是档位没有匹配好或者是变速箱换挡逻辑比较迟钝导致提速的时候没有及时降挡,这才让自动挡的车提速变慢了,我们只要干预换挡或者是采取一定的措施,让档位能够降下去即可让动力出来。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那就点击关注吧,和你分享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自动挡汽车为啥会“提速”慢?有何技巧?

自动挡车提速其实并不慢,可以说在家用车里面,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要你想,那么自动挡车提速都会比同款手动挡车更快。当然了,技术好的司机确实能把手动挡开得更快。

自动挡提速慢的本质原因

如果是同款车,理论上来说手动挡提速一定比自动挡快。主要原因就在于变速箱的效率。

比如同样输入10千瓦的功率,手动变速箱内部只有简单的几组档位齿轮在工作,摩擦小,转动惯量小,驱动它运转只需要消耗0.5千瓦的功率。

而自动变速箱就不同了,首先它有油泵,其次为了实现自动换挡,它的传动结构更复杂,零件更多,所以摩擦力大,转动惯量也大,想驱动它工作需要1.5千瓦的功率。

这样一来手动挡车就有9.5千瓦的功率用于加速,而自动挡车只有8.5千瓦用于加速,差距就出来了。

现实中大多数情况下自动挡更快

虽然同款车手动挡理论上更快,但现实中更多情况下反而是自动挡更快。主要有两个原因:

(1)自动挡换挡速度快,因为它是电控系统控制换挡的,不考验司机的技术,你只管踩油门就行。而手动挡是人工换挡,很多驾驶员做不到迅速换挡。

(2)自动挡操作简单,想提速的话只需要把油门踩到底就行了,电控系统会自动调整发动机输出功率和控制换挡,能充分发挥发动机的功率,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老司机,只要会踩油门就行。而手动挡车很多人操作不到位,比如提速时不能把握好换挡转速,发动机6000转才有最大功率,而你5000转就换挡,不能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以及没有把油门踩到底导致发动机没有全功率输出。

为什么你会感觉到自动挡提速慢?

既然自动变速箱更容易做到迅速提速,那为何还有人抱怨自动挡车提速慢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变速箱自身特性

比如一些自动变速箱带有液力变矩器,在起步加速的时候为了保证平顺性和动力性,液力变矩器不会锁止,这样一来可以靠液力变矩器的打滑来缓冲,实现平顺性。另外利用液力变矩器的扭矩放大作用提升驱动力。这样导致你踩油门的深度和汽车的加速响应不成比例,就像手动挡车起步加速时一直踩着半联动一样,动力的直接感不强,感觉提速很肉。

(2)操作原因

操作原因主要在于踩油门太温柔了,自动变速箱提速的快慢完全取决于司机,你踩油门越猛代表你的加速需求越强,变速箱和发动机就会根据你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加速力度。如果你起步时踩油门都是小心翼翼的,那么变速箱自然会以最小最温柔的力度去提速,加速自然就慢了。

所以说自动挡车想要加速快的话不需要什么技巧,请用力踩油门,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快速提速方法,老少皆宜。

自动挡汽车为啥会“提速”慢?有何技巧?

自动挡现在已经是最常见的变速箱配置了,地位已经渐渐的超过了手动挡。我们在这里先解释以下自动挡的意思,一句话,就是自动换挡。手动挡的的换档操作是要依靠人们手动操作的,而自动档在日常操作中只需要人们控制好油门就行了,对于车主来试哦,自动档无疑要比手动挡方便很多。

但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开自动挡的车子时,明明对方车子的配置不如你的车子,但是自己的速度就是提不上来,加速时特别的没劲,即使一脚油门踩到底,反应也是特别的迟钝。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你的机器出现了问题,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自动挡照样是可以提速很快的。

sport/S挡

通常,我们在操作自动挡汽车行驶时,会把档位挂在D挡,这样做操作确实简便,但是在超车方面,有一点点反应迟钝。如果逆想快速超车,可以把档位挂入S挡,挂入S档位,可以让你的车子操作更顺滑,机器内部配合更协调。超车会比较容易,超车完成后,我们在把档位调回D挡即可。

踩两脚油门,这个技巧很多人不知道。许多操作者都习惯开自动档踩“地板油门”,油门踩到底后,转速会飙升六七千,但是我们在踩完油门后,变速箱就会懒得降档,这时发动机会超负荷运转,并且速度也不能快速的提上去。有一个办法就是踩两脚油门,我们可以第一脚油门踩深一点,在发动机降档后,再踩一脚油门,这时候你会发现加速比平常爽快多了,再也不用担心超车提速太慢的问题。

还有一个方法是自动挡的手动模式,这种只有在手自一体的车上才有,原理和上面解释的差不多,多了一个换挡的步骤。

自动挡汽车为啥会“提速”慢?有何技巧?

自动挡变速箱提速慢,可能是变速箱本身与发动级的匹配不完善,或者是换挡速度较慢,以及与驾驶者产生不了“默契”。

如果是前两者的问题的话,属于机械部件本身的短板,并不能通过驾驶技巧去改进,而如果是后者“与驾驶者产生不了默契”,那还是可以改善的。

与驾驶者产生不了“默契”最主要的体现在于,时常将油门踩下去,变速箱要等个好几秒才能懂得去降档的话,那显然,这就是不聪明的表现。此时,我们需要将变速箱切换到手动模式,在想要加速的时候,自行降档,这样能够减少变速箱“反应”的时间,对于提速也有一定的帮助。

自动挡汽车为啥会“提速”慢?有何技巧?

因为操作起来比较省心的缘故,现在很多车主买车时会选择自动挡车。

很多车主开自动挡车在起步或加速时会觉得车子没有使不上劲,所以感觉自动挡车提速“慢”。

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我来聊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1.踩两脚油。第一脚深踩后松开,发动机会自动降档,再次踩油门,变速箱已经变档完成,提速就快了。

2.用“S”挡。“S”挡是汽车运动模式的简称。这种模式下,变速箱变档会变得更加积极,提速就快了。

3.手动模式。这个适合于有一定手动驾驶经验的车主。需要提速时,切换到手动模式手动降档,提速自然变快。

总结来说,自动挡车提速的“慢”也是日常使用所能接受的,开车安全到达比快要重要。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留意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