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明显骗人的汽车产品,居然有很多销量?

其实不单是汽车用品,在咱们的实际生活之中,各个领域都存在那些骗人的三无产品,它们往往拥有低廉的价格、无与伦比的效果,令很多不明道理的朋友对之深感兴趣,所以也就上当了,不过由于这类产品价格很低,所以即便使用后、发现没有效果,但也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善良的朋友们往往选择默默的让忍耐,而不回去讨个说法!

花小钱、办大事,是很多朋友们心里都比较认可的方式,也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了很多朋友容易受骗上当,也导致了这些骗人的产品到处都是;实际上各行各业、各种领域,都是有自身的成本的,花小钱,凭什么办大事?受骗上当人群中、90%以上的朋友,都是自认为很聪明的那一类,也正是因为这种小聪明心态、才导致了花些小钱、办大事想法的萌生,而这个忙碌的时代,也让很多朋友没心思去研究那些商品是否有效,选择只是寻求慰藉罢了,好不好用不重要!

背后蕴含的一些故事

其实网络上这些无效的汽车用品,和那些电视购物上无效的老年人保健品是一样的道理,其实都抓住了咱们消费者的心里;比如咱们的医疗仍需完善,普通老百姓得场大病、真的是治不起,真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担忧、所以我们害怕得病、更愿意相信世间有灵丹妙药,所以很多老年的朋友选择那些无效的保健品、药品等等,并不是他们真的不明白、他们只是无可奈何而已,如果到大医院看场大病比白菜还要便宜,谁又会上电视购物上买药、买保健品?汽车领域也同样如此,那些骗人的车品中,可以说90%以上都是节油型产品;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那就是因为咱们的油价偏高,而我们的平均收入却一般,消费者在用车之时,面对过高的油价往往饱受压力,所以油价高就是痛点,而我们的需求就是如何能省油!有需求就必然会形成市场,所以这些无良、无技术储备、无最起码的知识水平的三无小作坊就开始兴风作浪,推出了什么节油卡片、低速电动涡轮、点火装置等等,总之95%以上的这些三无车品,都能牵扯到油耗之上;正是对痛点的过分解读,所以抓住了很多消费者!

价格很低廉,几十、几百元的都有

实际上选择使用这些骗人产品的朋友中,并不是都不明事理,相反很多朋友都是明白怎么回事的,也就是说大部分车主还是具备一定的汽车相关知识的,真正的纯白车主很少;不过这些骗人的车品、大部分价格低廉,大部分价格集中在几十、几百元区间,这种定价就非常巧妙了,有种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隐藏意味,所以很多车友不差这点小钱、虽然对其功效保持疑惑,但因为价格便宜、买来试一试也没事,有效就用、无效就扔掉,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所以也正是这些车友的善意、宽容导致了骗人车品的泛滥!所以请不要把这种骗人车品泛滥的责任完全推到消费者知识不足的问题上,实际上背后隐藏的故事往往很令人心酸,如果我们的汽油能卖的更便宜,我们也就没必要省油、也就不会建立起省油的心态,这种网络上的三无节油产品自然就失去了市场;同理我们如果到大医院看病非常便宜,谁还会相信那些网络保健品、药品呢?明显骗人的汽车产品,偏偏还会产生销量,只能说我们很多朋友仍处于很无奈的景况之中;石油危机之前美国人手一v8,毫无节制的浪费燃油,石油危机之后、油价大幅度的上涨,省油变得重要、变成痛点,所以那个时期美国车市上也出现过各类骗人的节油产品,所以与智商的关系很小,而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理的需求、慰藉!

为什么一些明显骗人的汽车产品,居然有很多销量?

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叫做信息不对称,通俗地讲就是买的不如卖的精,一些明显就是骗人或者没有用的汽车用品,作为卖家肯定是知道不会有什么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的,但是还是会以各种噱头大肆宣传,有些甚至销量还很好,在车主因为事先没有做过功课或者看过评价而购买到这类东西的话,事后就会感觉到后悔,那么为什么这些产品还是可以存在并且一直有人买呢?

1.夸大产品功效

一些商家为了可以骗到有人购买,就会对汽车产品进行夸大宣传,譬如说某款节油器的商家宣传在汽车安装这款节油器以后最多可以节油30%以上,相当于原先百公里10升的汽车安装以后可以到7升。我看到这个广告的时候好奇的点开看了一下,发现原来这个节油器是插在点烟器上面的。

↓↓↓插在点烟器上面的“节油器”因为我自己也有一些汽车的常识,我就回想,点烟口连接的不是汽车电瓶吗,最多发动的时候还多了一个发电机,节油器是如何从汽车电源来干扰汽车的供油系统并且达到节油30%以上效果的,其实动脑经想一下就知道是明显骗人的。

2.拍摄虚假宣传视频

我看到过有些标榜是纳米科技漆面修复的神器,不管划痕有没有露出底漆,只要用这个溶剂放在抹布上面,就可以把划痕擦掉,连抛光机都不用上。用屁股想想都知道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汽车的漆面在伤到底漆的时候是肯定要重新做漆才可以修复的,就算是没有伤到底漆也要通过抛光才可以让划痕淡化。但是你一个小小的溶剂,用抹布就可以把伤到底漆的划痕去除掉,明显就是骗人的。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些用抹布修复划痕的视频的划痕都是用马克笔画出来的,而且是那种白板用的可擦出的马克笔,用来充当所谓的伤到底漆的划痕,当人可以擦掉,不用这个溶剂都可以擦掉。

3.提供假的权威报告

有些商家从消费者对于权威报告的信任性来做功夫,在宣传视频里面用了一张看起来是扫描版的检测报告来告诉受众群体这个东西的作用有多大,但是实际上这个检测报告一看起来就知道是用PS合成上去的,暂停一看甚至整个报告一行字里面都有不同的字体,这些检测报告无非就是说用了这个产品可以降低多少车内噪音、百公里可以节省多少燃油、晚上开车的时候视线有多好等等,有些消费者就觉得好像是检测过的,肯定是有作用,所以就下单购买了。

总而言之,对于这些所有的这些虚假的汽车产品,如果是真的有效果的话,就不会大肆旗鼓的用各种平台来进行打广告了,车主之间的口碑相传都可以卖好多,商家选择对这些冻死大肆宣传的作用是利用覆盖面广的原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个广告,哪怕是大多数的人知道这个是假的,但是只要10个人里面有1个选择购买,商家就有盈利了,使用的广撒网的手法,我们作为车主应该注意鉴别一些汽车用品的真实性,再购买对车子有好处的汽车用品。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那就点击关注吧,和你分享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为什么一些明显骗人的汽车产品,居然有很多销量?

汽车类的商品其实和很多保健品有些类似,一种是夸大产品效果,一种则属于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之所以能有市场,能有销量,主要是因为很多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汽车的常识不够了解造成的。就像那些所谓的保健养生产品,就是卖给那些不懂的人,懂的人完全不会去买。就跟现在那些所谓的减肥产品一样,愿意花钱买的,基本都是懒人,懒得去运动的人。有一种汽车产品叫“节油器”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省油,商家甚至说把它安装到汽车上之后,可以省油5%-30%。没看到产品时候还在想,这是蕴含着诸多高科技的产品才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功效?安在车上之后发现,其实就是在车内的点烟器上插上个东西而已,或者是直接安装到车辆的OBD接口上。插在OBD接口上的这种产品,还真有点功效,油耗可能会下来一点。但是安上之后车辆的加速变肉了,没之前有劲儿,急加速的时候,速度起不来。经过简单的分析之后,发现原理很简单,这个东西其实就是给行车电脑发送一个错误的信号,让节气门打开的角度变小,控制喷油量。也就是说驾驶员深踩油门的时候,这个东西会让行车电脑屏蔽这个信号。岩哥的观点: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应该自己斟酌一下这些东西的基本原理,切勿只看广告宣传,那些花了呼哨的广告只能作为参考。

我是岩哥,如果您有关于汽车方面的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记得关注和点赞!

为什么一些明显骗人的汽车产品,居然有很多销量?

网上经常见到一些汽车用品销量很好,但是在业内人士眼中这些产品纯属瞎扯,根本没任何作用。最常见的就是提高发动机动力的产品。为什么明显是智商税的东西反而会有这么多人追捧呢?主要是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专业知识欠缺

这一点不能怪车主,因为我们买车只要手续合法、驾驶员有驾照就能上路行驶,没有规定开车的必须得懂车,所以很多车主看到类似产品吹的天花乱坠后肯定会动心的。比如很火爆的电动涡轮,都知道涡轮增压器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自吸车主看到这个产品后免不了会觉得装了这个东西后能起到增压效果从而提升动力,于是就掏钱了。其实电动涡轮不是不行,毕竟有些车原厂也有电动涡轮,但问题是这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想要用电动涡轮在自吸发动机进气歧管里产生正压需要功率非常大的电动机,奥迪的电动涡轮使用的是48伏电压,而普通家用车12伏电压在加上普普通通的电动机撑死也达不到增压的效果,反而还会阻碍进气气流。

2、贪便宜

这常见于一些节油类产品,号称能够降低20%-30%的油耗,而且产品描述里说的也很有道理,对于节油效果如此明显的产品肯定有人动心,这省下的都是血汗钱啊。而实际上买回来一点效果都没有,要知道厂家的工程师在实验室里为了降低2%的油耗都快要抓狂了,就拿最常见的降低油耗的新技术比如缸内直喷、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这么复杂的系统对油耗的贡献也就几个百分点,而智商税产品一上来就百分之好几十的改善,这技术大有碾压厂家工程师的势头啊。

3、病急乱投医

汽车有问题了没时间去检查,结果在网上突然看到有产品号称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价格非常便宜。最重要的是它描述的故障现象以及产品的作用原理非常贴符合你的实际情况,这时候有人就坐不住了,心想方便快捷还便宜,这比自己去修车划算多了,何不买来试试呢?于是乎又有人上当了。

4、迫害妄想症

清理积碳类产品最容易中招,宣传页面里找来各种严重积碳的照片,再趁机黑一把国内油品,不知不觉中让你感觉自己的爱车比图片里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你迫切地想“拯救”爱车,于是就再一次掏钱了。而实际上正常使用的发动机只要没有故障,只要加合格的汽油基本上很难有严重的积碳,而网上那些图片基本上都是极端情况,甚至有些都是专门PS的。

为什么一些明显骗人的汽车产品,居然有很多销量?

大部分车主还是对车一知半解,对专业知识的匮乏才会导致的。第二,确实那些产品的宣传有诱惑性,谁不想节油的同时又能增加动力!第三,从众心理,淘宝上一看销量这么多,评价这么好,就觉得别个用着都有效,我也买个试试。第四,自我安慰心里,不管是什么产品,花自己钱买的,用着就算没有效果,都觉得有效果,这就是人性的弱点,自欺欺人,这也是为什么效果不好,还是有好评的原因,因为自己觉得有效,加上好评返现,认识到不好想拿回一些损失的,在好评返现的诱惑下妥协了

为什么一些明显骗人的汽车产品,居然有很多销量?

都是利用爱车人的焦虑情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