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都是长轴距版,难道国外的小空间坐着不挤吗?

国外的车并不是空间都小,比如在美国地区,皮卡、保姆车很普及,坐这样的车子会挤么?很多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非常大,坐朋友车、坐亲人车觉得挤?那就自己开车好了,反正大家几乎都有车,所以能解决就不挤,解决不了才算挤,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而我们就不同了,车子普及时间还短,平均一户一辆都不一定能做到,如果觉得挤、那就只能坐出租、坐公交车了,自己有车还要坐出租么?所以为了避免挤,感觉买大点的车!

欧、美消费者对于车辆的认知也不同,那里是个人人有车的区域,无论贫富贵贱、即便是贫困者、低保户,同样会有车,比如在美国开着辆福特皮卡去领低保的现象很常见,所以会挤么?当然不会,人人都有车的环境,在购车时心理上就会主动屏蔽掉担心空间的心态,根本不考虑空间,即便偶尔一次坐到一起很挤,但谁没事总往一起凑和?有朋友说国外家庭出行也会坐一辆车?其实这种论断是错误的,国外一次家庭出游可能出动三、四辆车;所以美国消费者所开的车个头不小、空间也不小,哪辆皮卡空间会小?人家只是不像我们这般热衷于轿车(鄙人也热衷于轿车😅)。。。

欧洲的小车多,大车、豪车少

欧洲汽车保有量很大,每千人中大概七百人有车,剩余那30%没车的是老人、儿童、未成年人;因为汽车的保有量大,所以促进了二手车市场的繁荣,说欧洲人开小车多不假、除此之外还有旅行车,如上图所示,欧洲销量排行前二十的不是两厢、就是旅行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欧洲的b级车销量很低,大部分是a级小车,形成这种局面的其实就是和欧洲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关!从某种角度来看,欧洲人均能调动的资金是很少的,比如北欧的经济较强,人均工资可以达到三千欧,可是消费也高的离谱,尤其是人工服务类的消费,贵的没边(我们去欧洲留过学或打过工的朋友基本都会理发),工资看着很高,但固定支出也很多,几千欧的月收入让各项固定支出一消耗,也剩不下几个钱;超过半数的欧洲人零存款、中低层人群绝大多数都是月光族(不过在社会福利高度发达的区域、也用不着存款),在这种条件下欧洲人其实真的负担不起豪车、大车、甚至自动挡车,开小车都月光呢,更何况是开大车呢?欧、美的家长也会给孩子买车,比如美国的很多父母会在孩子成年的时候,送给孩子一辆车做成人礼物,不过大多数都是7、8百刀的二手车(那里没有报废、引导报废文化),所以欧美收入高、福利高、车便宜不假,但普通消费者同样只能承受住小车、二手车,因为那里的消费层面、消费结构不同,我们可以靠比较高的收入攒钱憋宝马、奔驰,可人家那里攒不下来钱、也不攒钱,所以咋买豪车啊?我们的固定支出少,勒紧裤腰带省下点钱可以去支付车贷,人家固定支出太多,裤腰带没法勒紧,所以承担大级别车太难(只针对中、低层消费者而言)!

人人都有车,也会没了空间焦虑

我们喜欢买加长车,的确是出于对空间上的考虑,其实很多时候都用不上,可即便用不上我们也要考虑,因为我们每家、每户的汽车保有量低,所以会形成一空间为主的主流思维;但欧美几乎做到了人人有车,在这种环境下还会有人考虑空间问题么?即便偶尔做到一起也会挤,但毕竟是偶尔对么?因为他们人手几乎一辆车,所以在换新车的时候根本想不到空间不够的问题;况且欧美年轻人成年后,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机率很小,不像我们经常是五个人挤在一个屋檐下,弄的婆媳不合(别往一起凑和就好了,亲戚远来香),所以欧、美消费者购车不存在空间焦虑!我们购车是当大件购买、绝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些地区还会放鞭炮,车子一般都是准备开个十年以上,而欧洲、美国二手车产业发达,上至十几万欧元的豪车、下至几百欧元的老爷车都应有尽有,平均一个欧洲人在十年间可能换6、7次车,开烦了就卖掉、之后在添点钱淘一辆,这种高频次的换车次数,早已经把欧洲消费者对车子的情感变得淡薄,就是个代步工具、无所谓了;欧洲也是有加长版本车型的,在欧洲买这类车型的非富即贵、图的就是享受!

国内都是长轴距版,难道国外的小空间坐着不挤吗?

短轴距的车,后排坐着挤是肯定的。那干嘛在国外,其实主要是欧洲大陆,还生产那么多短轴距的小车呢?最关键的,是当地的市场条件决定的;其次,是那里的用车实际需求决定的;再次,是那里的消费习惯决定的。 去过欧洲,主要是去过欧洲大陆的人,一般都能体会到,老城区多,城里建筑拥挤,道路狭窄,弯道多——这就首先决定了那里的汽车市场需求是小型短轴距车——这种城市建筑和道路情况,决定了汽车的设计和生产,必须考虑在很窄的道路上好开;在弯儿多、弯儿急的情况下好拐;在几乎找不到大型停车场的情况下好停。如果开一辆长轴距车,比如像咱们国内众多加长版的,那一定是“寸步难行”的。其实,欧洲短轴距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手动挡多于自动挡,因为那里的城市很多建在丘陵地带,坡道很多,手动挡使用起来更方便。 汽车在欧洲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普及速度飞快,基本成为代步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一家人中的男女主人都工作,一般会有两辆车,各开各的;能够见到车上拉着婴幼儿的,常常是副驾驶座位上装一个儿童座椅。真正看到一个车里挤四五个人的情况很少。这是欧洲大陆汽车使用的实际情况,短轴距车后排空间小应该不是一个大问题。

再有,国外买车一般都是贷款。这使得人们的消费理念很实际,大约不会为了舒适或有面子而使自己有更重的经济负担。 综合以上因素,欧洲大陆的短轴距车多就成为必然了。年纪稍大的人,可能对一种叫126P的小车有印象。这是菲亚特公司与波兰合资的产品,在欧洲也曾经卖的很火。还有奔驰的smart,现在在欧洲亦很受欢迎。 所有商品的存在和旺销,一定都和市场需求有关。汽车市场,又一定和具体的国情及地理条件有关。比如在美国,很长时间的美国车都是有长又宽,皆在8缸以上。1956年,福特公司推出了“水星”牌6缸短轴距车,销往欧洲而大火,由此造就了所谓的福特公司“蓝血十杰”,那是福特最辉煌的一段历史。

国内都是长轴距版,难道国外的小空间坐着不挤吗?

你会发现,国内带L的车型往往以欧系品牌——特别是德系品牌为主。和亚洲人相比,欧洲人普遍长得人高马大,从客观现实来看,标轴后排空间相对于他们的身高,说不挤绝对是骗人的。来看看标轴奔驰E和宝马5的后排空间吧。

然而由于国情不同,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有很多显著区别:

1.汽车是个稀松平常的交通工具,私家车的人均保有量很高,通常都是一两个人开一辆车,后排的上座率很低。

以我去德国自由行的见闻,他们的后排基本就是用来挂衣服、放儿童座椅、临时堆放小物件(德国车都不贴膜,车内情况一目了然)。

2.欧洲的市区街巷比较窄,空间拥挤,所以常在市区通勤的人更喜欢小巧灵活的车型。

3.欧洲国家整体社会福利高,国民出门旅行的需求高,时间也多,就算追求空间,也是首选载物能力更强的旅行车。

既然后排不怎么坐人,那长轴距带来的后排空间优势对欧洲人来说就没多大意义,消费者当然犯不着为此增加购车预算,没有市场,厂家自然也就不去开发长轴距车型。

我国国情就不同了,大部分有车族家庭还是一大家子一辆车的情况,拥有第二辆车的家庭都算领跑全国非富群体了。一辆车经常要满足好几口人同时出行的需求,后排上座率就很高,向来不在后排空间下功夫的标轴版欧系车的后排如果经常坐人,确实会显的局促。有需求就有市场。当国产A6开创了加长轴距的先河之后,消费者的真金白银很快就让厂家尝到了这种短平快优化后排空间的甜头,于是其他品牌也争相效仿,长期的销量数据也证明了加长轴距是个明智的战略。

当然,欧洲也不是所有车型都只有标轴版。BBA的D级车在欧洲是标轴版和长轴版同时销售的,其中顶配车型往往只供长轴版,比如A8L W12、760Li。这些车作为豪华座驾,取悦后排的老板还是很重要的,加长可以体现对VIP的优待。

而C级车和B级车,在欧洲人眼里都依然家用车取向,不走行政商务接待的路线,也就不提供长轴版了。

国内都是长轴距版,难道国外的小空间坐着不挤吗?

其实说国外汽车是短轴距版本并不恰当,应该说国外是正常轴距,而到了国内后进行了加长。比如上海大众的途观相对于其国外版本轴距就加长了,目前国内有进口的途欢,后排空间比较紧凑,而国产后的上汽大众途欢轴距加长后后排空间表现就好多了。

上图是国产后加长轴距的途观,后排空间很大。估计翘个二郎腿是没问题的。

上图是国外版本的tiguan,后排座椅比较窄。舒适度肯定不如加长轴距版本。

其实国内汽车加长轴距的历史由来已久,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桑塔纳2000,在原型车quantum的基础上加长轴距得到的。

加长轴距使得车内空间更大,这点来说更满足当下人们购车的需求,毕竟以人们当前的思维来看如果一辆车后排那么拥挤肯定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我觉得国内之所以喜欢加长是因为消费者喜欢,有这方面的需求,为什么有这个需求呢?和中国人的传统是分不开的。就从其中一个方面来说吧,中国人讲究孝道,同样的车,一辆轴距长空间大,另一辆轴距小空间紧凑,大部分车主都想让老人家坐得舒服,哪怕短轴距版的老人家坐上去也行,但凡有更大的从心理上来说更倾向于大的,而所谓的驾驶乐趣操控性在这时候根本排不上队。不过近些年有些年轻人也追求驾驶乐趣,追求操控性,但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实力买车的不多,而那些有实力买车的更多的是事业稳定的中年人,性格标签里绝对有顾家、稳重。所以对他们来说更倾向于加长轴距。

所以我觉得国人喜欢加长版并不是什么不懂车之类的,加长轴距影响操控这个道理如果真摆出来讲的话我想没人理解不了,都能理解,之所以有人不在乎是因为他们的用车需求里不把这个当做考虑因素,甚至不知道所谓的操控性,但是这不代表知道后他们不懂。目前来说市场有这个需求,厂家顺应市场需求做出改变迎合消费者胃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至于外国人能接受短轴距我觉得并不是什么家里车多,而是消费观念不同而已,可能再过些年新一代年轻人成年后就会出现新的市场情况了。

国内都是长轴距版,难道国外的小空间坐着不挤吗?

大家好我是淡墨,每天分享有趣的汽车问答内容,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首先不光是中国消费者,即便是在国外,也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喜欢大一点的车子,例如美国每年的全是尺寸suv销量也是非常可观的,而国内的长轴距版本车型也造就开始出口,例如宝马5系的长轴距版早就开始出口俄罗斯,土耳其和巴西,而奔驰e级和c级的长轴距版也早已出口南美和东南亚地区。

那么我们回到为什么国内消费者喜欢长轴距版车型,这也是因为用车需求的差异,比方说美国,欧洲等等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汽车工业发展比较早,汽车的人均占有率也比较高,大部分家庭都有多辆汽车,而国内很多家庭在买车的时候还是要满足全家的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多用途汽车,例如suv车型在国内这么受欢迎的原因。

另外还有欧洲,在欧洲市场,除了常规的中级以上轿车,其实紧凑型和小型两厢车的销量一直都占据比较大的比重,这也是因为欧洲大部分老城区的道路比较狭窄,而紧凑型和小型的两厢车在欧洲市场才会非常受欢迎,所以各个国家的用车习惯呀是因为长期积累下来的多方面原因。

最后就是国内买车除了要满足多方面需求,重要的是买车的习惯,既然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更大的空间和便利性,那么何乐而不为的,例如以前的奔驰e级,现在的宝马3系之类的,其实长轴距版本和标准轴距版本根本就差不了多少钱,甚至进口大众途观的标准轴距版还要比国内的长轴版本途观L更贵,那么自然会有更多人愿意原则长轴距版本的车型了。

以上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参考。

国内都是长轴距版,难道国外的小空间坐着不挤吗?

汽车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很难十分精准地去定义它。虽然汽车作为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在很多人眼中它只是一个交通工具,但随着汽车工业传承了百年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玩车一族都形成了当地独有的汽车文化。比如欧洲的小型汽车文化,美国的皮卡文化,日本的JDM改装文化。

那么中国的汽车文化是什么?我想不少人都会嗤之以鼻的说:我们没有汽车文化。这么说实在是有失公允,中国独有的长轴距汽车文化,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近年来国内上到豪华品牌下到大众品牌都配备了长轴距版的车型,如果一个品牌或者一款车型没有加长轴距,那边在国内的销量肯定不会好。

相同品牌相同车型,在国内外面对的却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消费群体,也体现了国内外汽车文化的巨大差异。比如很典型的MINI来说,国内主要的消费群体都是女性,选择它的原因就是精致小巧的车身和圆圆萌萌的设计。而把MINI的动力和操控方面的优点完全忽视。一方面和国内喜欢“大”车有关,另一方面,国内买车的从众心理,MINI品牌和车型的冷门注定了选择他们的群体会比较少。在欧美国家,MINI常被定位为年轻的车型。但对于中国的男性来说,“年轻”一词常常带有贬义。在中国开一辆MINI车,展现不出酷炫、躁动不安的形象。而且MINI的定价并不低,在国内完全可以买到一辆很不错的B级车,空间更大配置更高,何乐而不为。

对于西方人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汽车一直符合他们的旅行理念,汽车只是可以帮助人类走得更远。国内人们想要尺寸大的、实用点的的汽车。在国内人的心目中,汽车更多地被赋予了身份象征的角色。动力,操作是否方便,甚至连安全配置往往都不是首要的考虑因素。

相比于欧美国家的汽车历史,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是太年轻了。即使在当今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中国的汽车市场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没有主流汽车文化熏陶的情况下,“身份”的象征和“工具”的使用对人们来说都是过于极端的。然而汽车从来都不存在对与错,更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选择与被选择。汽车文化对于国人来说更没有对与错,我们只是一直在发展,在调整,在不断完善属于中国自己的汽车文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