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车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火花塞?

通常而言,火花塞的寿命是很长的,但各种不同材质的火花塞,寿命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镍合金火花塞使用周期在两三万公里左右,铂金火花塞寿命在四、五万公里左右,而双铂金火花塞则可以达到七八万公里左右,至于使用里程最长的铱金火花塞则可以达到十万公里以上,所以不同的材质对火花塞的寿命影响较大!

每一种火花塞,都会有它的建议使用寿命,但通常而言厂家提供的这个建议使用寿命比较保守,按照这个更换有些浪费(当然按照厂家建议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火花塞实际的使用寿命远比理论寿命要长很多,鄙人曾经开过的一辆车,火花塞建议使用寿命三万公里,实际上用到八万公里才进行更换;所以火花塞我们只需根据实际状态进行更换即可!

火花塞的工作原理

火花塞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高压电弧击穿混合气、完成点燃,那么高压电弧能否顺利击穿混合气,就变得尤为主要、也是判断火花塞知否需要更换的一个方式!火花塞的衰退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燃烧室内的一些类积碳的物质将火花塞电极逐渐包裹,导致火花塞逐渐变得放电困难,当然这样的火花塞并不是一定要更换,可以简单的清洗一下,如果清洗后效果恢复,那么完全可以继续使用,但如果是火花塞中心、外部电极被烧融,那么就必须更换了!当火花塞经过长期使用后,中心电极、外部电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烧融,简单点说就是电极的一部分被烧没了,这样一来等同于两个电极都变短了,所以两个电极之间的缝隙就被拉长了;两电极之间的缝隙增加,想要释放出之前电压的电弧,就必须提高电压,要不然电弧就没办法正常击穿混合气,而电压则没办法去提高,所以当两电极之间间隙变大后,电弧的电压就会降低,而降低到一定程度,也就没办法击穿混合气了!

什么时候应该更换火花塞

如果您的车辆性能一直不错,没有出现突然下降的问题,那么一般无需换火花塞(没必要按照建议更换),如果您的车子出现点火困难之类的问题,比如多次打火不着车;再就是当车辆进行急加速的时候,出现明显的抖动、车子没劲,高挡位动力极为疲软,甚至说连爬个高架桥都只能用一、二挡来爬,这就是单缸、甚至多缸失火的表现,大量混合气无法被电弧击穿、导致无法燃烧,所以车子就会没劲,当车辆出现这些问题时,您就该更滑火花塞了!总而言之,火花塞的实际寿命往往要比理论寿命长很多,所以当车辆动力、性能表现良好的时候没必要去更换火花塞;当车辆性能出现下降的时候,可以先进行一下清洗,如果清洗过后、性能恢复,那么就可以继续使用;如果清洗之后,性能也还是不行,那么只能说电极在长期使用中被烧融了,这个时候就必须进行火花塞的更换了;还是那句话火花塞是否需要更换,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家用车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火花塞?

大家好,我是风子,是一名汽车修理工。火花塞是发动机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零部件,火花塞的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油耗等等一系列情况。那么我们车上的火花塞该如何来确定其是否需要更换呢?作为一名汽车修理工,我先从火花塞故障引起的表现由轻到重讲起。

第一,火花塞的正常使用周期是在4-6万,前期的磨损对发动机的影响我们是感觉不明显,它也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一个用车。我们要做的事在2万公里左右保养的时候拆卸一个火花塞来检查一下,看火花塞的磨损程度(电极之间的间隙)以及可继续使用的公里。这一步很重要,只有了解了你的火花塞的一个工作情况,你才能了解你发动机的整个工作情况。

第二,油耗变大。当火花塞的摩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火花塞的点火能量变差了,动力也就变差了,油耗相应的就会变高。如果说4个火花塞(以4缸机为例)的磨损程度不会相差太多,那么那么的点火能量也就相差不打,这个时候发动机的抖动不会有太大的异常。当你感觉油耗明显变大的时候,而火花塞的使用公里也达到了4万公里左右,你就有必要到4S店或修理厂检查确认火花塞是否需要更换了。

第三,发动机平稳震动,且油耗高。这里说的平稳震动不是指那种异常的抖动。用手放到发动机上能感觉比同款发动机震动呀大。也是几万公里后出现这个情况,油耗变高,抖动大,也是需要检查火花塞的。这个现象的火花塞在高速行驶当中,急加速能感觉到发动机轻微的耸动。

第四,启动困难,打火要打好几下,尤其在冷车状态。这个现象的火花塞那都是使用超极限了。天冷打火要打好几下,且火花塞使用里程超6万公里的车,第一时间要考虑火花塞的问题。到这点的时候,前面123点所说的现象都会有了。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汽油品质不行,造成火花塞中毒,这类现象不分里程和车型。轻者加油不畅,动力下降,发动机抖动,重者直接无法启动。拆下火花塞可以看到火花塞头上白白的,严重的会有白色的一层霜样的物质或是嘿嘿的积炭附着在上面。

火花塞虽是易损件,但也没有明确的使用里程规定。一切根据个人的养车习惯和使用环境。只要正常保养的车,到一定的公里数维修师傅都会建议你更换,只是建议。这个时候的火花塞还是能工作点火的,不要以为师傅是骗你钱,都能用的配件也叫你更换,保养的真意是提前预判,消除隐患。

我是风子,一名汽车修理工。读书少修车多。觉得讲的好的,请给个赞,讲的不好的地方,多多指点。谢谢!

家用车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火花塞?

火花塞是发动机上的一个重要零部件,被称作“发动机的心脏”,它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同时火花塞也是一个消耗品,需要定期更换。它的价格也不便宜,从几十元一个到上百元一个的都有,一个普通的四缸发动机,换一次火花塞工时费加上备件钱至少要好几百块钱,放谁身上都挺心疼的。这就让我们这些车主非常纠结了:换早了浪费,换晚了又怕伤害发动机。那么如何在最适合的时机更换火花塞呢?家用车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火花塞呢?下面老侯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火花塞的工作原理是比较简单的:在点火线圈中,利用变压器原理产生一个超过两万伏的高压电,这个高压电作用在火花塞的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使其中的空气发生电离,空气电离之后变成导体,高压电在瞬间流过,就会产生一个电火花,这个电火花点燃燃烧室中的可燃混合气,使其燃烧膨胀做功,这就是火花塞的基本工作原理。就其本质来说,火花塞其实是一个放电介质,从理论上来说,火花塞在放电过程中,既不会损耗,也不会增加,更不会变质,它只是给高压电提供一个放电的场所,类似于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

火花塞的工作原理看似很简单,但具体的过程还是非常复杂的,比如火花放电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高压电击穿电极间的介质产生电火花;

2、电弧高温加热混合气后产生火焰核;

3、火焰核成长变大;

4、火焰核点燃混合气。

整个放电过程是极其短暂的,大约只有千分之一秒。影响火花放电的因素很多,比如点火线圈提供的高压电的大小、火花塞电极间隙、电极的形状及材料、火花塞的绝缘状况、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发动机压缩比的高低,等等。

但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火花塞的技术状态。如果火花塞的技术状态良好,产生的电火花能量高,可燃混合气就容易被点燃,并且燃烧更加迅速、充分,发动机的动力就能释放;相反,如果火花塞技术状态不好,产生的电火花能量低,甚至经常出现断火的情况,就会导致可燃混合气点燃困难,即使点燃后由于初始能量小,后期的燃烧也比较缓慢,发动机的动力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打一个比方来说,我们想要点燃一堆木柴,我们可以用火柴来点,也可以用火把来点。显然,用火把比用火柴点更容易点燃,木柴燃烧的也更快。所以,火花塞点火时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直接决定可燃混合气的燃烧状态,进而影响发动机动力性能。因此说,火花塞的性能高低,直接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好坏,火花塞对发动机是极为重要的,被称作“心脏中的心脏”。

有人说既然火花塞这么重要,那么我就多花点钱,给爱车装一套最好的火花塞,反正火花塞只是一个放电介质,在使用中也没有损耗,这样是不是可以用一辈子呢?

这当然是不可以的。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火花塞是不应该有损耗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火花塞还是有一定损耗的,也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导致火花塞损耗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火花塞的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它要周期性的受到1500~3000°C高温燃气加热以及50~60°C的进气冷却,还要受到高达3~5MPa周期性气体压力的冲击,这样会导致火花塞产生机械疲劳,进而导致机械强度以及绝缘性能的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火花塞破裂、断裂,因此必须在火花塞机械强度下降到允许使用的程度之前,将其更换掉;

2、高压电加载在火花塞的电极上,使其发生火花放电。在这个过程中,火花放电会使金属的表面发生电离剥蚀,火花塞电极因此会逐渐缩小,电极间隙会逐渐变大,进而导致火花塞击穿电压提高,点火变得不可靠。这个电离剥蚀的速度与火花塞电极材料有关,普通的铜镍火花塞最不耐剥蚀,使用寿命也最短,而铂金、铱金等火花塞强度高,耐剥蚀能力强,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3、火花塞电极还会受到汽油和机油的污染。由于汽油中还有一定的胶质和重金属,在燃烧过程中,这些不易燃烧的杂质就会沉积在火花塞电极的表面,形成积碳和重金属沉着,进而导致火花塞电极导电性变差,火花塞击穿电压增高,点火能量降低,并且失火率增高。而机油如果窜入燃烧室参与燃烧,就是我们俗称的“烧机油”,机油更不易燃烧,会更多的沉积在火花塞电极表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极表面布满了积碳,火花塞无法跳火,发动机无法启动。

因此,火花塞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会不停的损耗的,为了保证发动机安全可靠运行以及保持其稳定的性能,必须定期更换火花塞。那么我们普通的家用车该如何确定火花塞的更换周期呢?如何判定火花塞应该更换了呢?

1、根据车主手册上规定的保养周期进行更换:在汽车的使用保养手册上都明确规定了火花塞的更换周期,一般都在3~5万公里左右,部分使用铂金、铱金火花塞的车型可以延长到十万公里左右。个人建议要严格执行这个更换周期,在达到这个周期之前就将火花塞更换掉,尽量不要延期,以免火花塞破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实践中有很多人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到了更换周期的火花塞,拆下来后非常完好,不论是电极的形状还是燃烧状态,都没有问题。很多人就质疑,这样的火花塞是不是换早了?其实车企规定火花塞的更换周期时,是做了大量的实验的,火花塞到了规定的使用期限,并不是完全损坏不能用了,而是性能下降、点火不可靠、机械强度下降,继续使用下去会降低发动机的性能,影响发动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才规定这样的更换周期。

还有一个深受大家诟病的话题,那就是奥迪汽车的火花塞更换周期只有短短的两万公里。这个更换周期是所有车型中最短的,它使用铂金、铱金类的火花塞,但是使用寿命却比铜镍火花塞都要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因为,奥迪发动机的工作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它使用的是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做功时气缸内压力大、温度高,火花塞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冲击和温度变化,这就对它的机械强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奥迪的火花塞每一个工作循环点火两次,而不合适一次,这样两万公里就相当于其他车型的四万公里;还有就是奥迪发动机采用分层燃烧技术,在火花塞附近可燃混合气浓度高、、燃烧快,对火花塞的损耗也就更大。车企实验发现,火花塞在两万公里之后性能就出现了下降,因此,为了保证奥迪发动机性能的稳定可靠、动力充分发挥,就规定两万公里更换火花塞。现在有很多奥迪4s店规定,如果两万公里不更换火花塞,视为自动脱保。

2、根据日常驾驶状态判断:发动机火花塞出现故障或者性能下降之后,汽车会出现启动困难、加速无力、顿挫、油耗增高、怠速抖动等故障现象。特别是加速顿挫,是火花塞性能下降的一个明显症状,具体的表现就是:我们在急加速时,或者手动档切换档位时,油门踩下去之后,发动机转速并不是立即上升,而是稍等一下之后才会升高,此时的汽车会出现一个明显的顿挫,好像这一脚油白加了。遇到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火花塞需要更换了。

3、拆解火花塞检查,如果火花塞出现电极间隙过大、电极损耗过大、电极偏磨、积碳过多、金属沉着过多、绝缘体破损、裂纹等故障时,就必须更换了。一般正常火花塞的电极间隙是1.1mm,电极呈铁锈色。如果电极发白,说明可燃混合气浓度过低;如果电极发黑,积碳多,说明燃烧不充分,或者火花塞热值不对,等等。

4、用示波器观察点火系统工作情况,查看各气缸火花塞点火电压。如果各气缸点火电压高度一致,点火震荡曲线一致,并且都在标准范围内,说明火花塞技术状况良好,不需要更换;如果各气缸点火电压不均,或者点火曲线形状不同,说明点火系统有故障,此时首先需要检查的就是火花塞,如果接近更换周期直接更换。

至于说如何选择与更换火花塞,这方面的知识也很多,在今后的文章中,老侯会继续给大家介绍。今天就写到这里。

家用车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火花塞?

火花塞需不需要更换主要看以下几个标准,一个是汽车厂家的保养手册,上面会有火花塞的更换间隔,如果行驶里程到了就需要更换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部分汽车厂家会把火花塞的更换间隔要求的比较短,德系车虽然使用白金或铱金火花塞,但更换间隔却要求2万公里,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正常情况下白金火花塞使用6-8万公里,铱金火花塞使用10万公里都是没问题的,2万公里就关掉实在是太可惜了,这属于保养过度了。我们最好根据火花塞的类型来选择更换间隔,比如普通火花塞5万公里更换一次,白金火花塞8万公里更换一次,铱金火花塞10万公里起步。这个是比较合适的保养间隔。如果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火花塞也可以拆下来检查,根据火花塞电极烧蚀程度来判断需不需要更换,如果火花塞电极烧蚀比较严重,跳火间隙超过1.3mm以上了,就需要及时更换火花塞了。

家用车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火花塞?

家用车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火花塞,首先这一问题对于大多数有车一族来说有点难度。因为我们平时会开车但对车的知识了解并不多,下面我根据平时修车过程中与车主交往的经验积累给大家说一下判断方法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①火花塞寿命一般在车行驶5∽7万公里之间。平时我们启动着车后发现方向盘间歇性抖动,手动档的车在行驶途中耸车,特别是二档或三档时感觉最明显。自动档的行车时加油升档迟感觉车跑不起来,像以上这类情况我们通常说火花塞坏了。

②换火花塞时要注意,它分冷型和热型等,一定不要弄错。在阻值上有些车型也是区分的,不注意区分可能会造成对音响等电子器件的干扰。

③同样的故障现象有多种原因造成,不要单一认定就是火花塞坏了。像缸线、点火线圈、气门间隙不均、线路接触不好及点火系配件损坏等都会造成发动机工况不好。也就是我们维修人员所说的缺缸,故障现象表现为难启动、车发抖、跑车时耸车,加油发动机无力等。我们平时分不清时最好找专业人员检测,不要去依次换件尝试,多花了费用也担误了时间。

大家有好的建议可在评论区留言,有关车的问题也可以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家用车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火花塞?

谢邀,参见以下表格,可以判断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火花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