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去西藏,15万以内的裸车,是吸2.0L还是1.4T更适合?为什么?
高原自驾,2.0L自吸、1.4T谁更合适?得看您所到之处具体的海拔高度,高原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有影响、而对涡轮增压发动机无影响(微小的影响);但通常来说自然吸气发动机的高原反应只是削掉动力上限,海拔每上升1000米,就会削掉自然吸气发动机10%的动力(非精确),不过在平时用车的时候,很少会用到动力的上限,所以如果不是长期在高原混,那么真没必要因为一次自驾就选择涡轮增压,关键看自己更喜欢哪种。。。
正常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大气压力就会下降10%;这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大气压力每降低10%,那么发动机每个循环利用活塞上下移动产生负压所吸入气缸的气体质量就会下降10%,而电控内燃机都是根据进气量来决定喷油量,进气量少了10%、那么喷油量同样会减少10%,这样一来每循环燃烧的汽油量就变成了平原地区的90%,每循环燃烧的汽油量变少,那么产生的化学能就变少,动力自然就下降了!
只要不是对极限动力的需求,一般情况下自然吸气发动机的高原反应不易察觉这就是利用电子节气门的自动调节能力,来缓解自然吸气的高原反应;其实前文已经提到高海拔只会削掉自然吸气的动力上限,比如一辆车有200匹马力,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被削弱30%,而这时动力残存140匹,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折腾,动力都不会超过这剩余的140匹;但如果您行车时所需的实际动力在这个范围内,那么您就不会感觉到任何的动力减弱;比如还是在3000米的海拔高度,原车的动力被削弱30%,剩140匹马力;但您行车时所需的实际动力只有80匹,那么这个时候您就感觉不出来动力被减弱;因为电子节气门根据气压变化改变了开度!比如在平原地区想释放出80匹的动力节气门只开4度(总10度),但在海拔3000米时,释放80匹的动力,节气门很可能开到6度、甚至更多;这样一样,即便海拔上升了几千米、动力上限降低,但只要需求的动力不超过剩余范围,那么电子节气门通过调整开度可以让您感觉不到动力减弱!但如果您想要平原时的动力是不可能的,因为电子节气门调整范围有限。。。
涡轮增压系统在高海拔地区,功率上升鄙人只是说涡轮系统的功率会随着海拔上升而上升,而不是说发动机功率;即便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在高原上动力会有微小的减弱,但微乎其微,全当是没减弱理解吧!而涡轮增压发动机在高原动力不减弱的原因就是废气的膨胀比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提高,废气的膨胀比增加,等同于推动涡轮旋转的废气量增加,涡轮增压系统的功率自然就会上升。。。简单点说就是在平原上的1L空气,拿到高原上可能变成1.2L(具体膨胀多少鄙人没精确的计算过,但不影响理解),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平原上的食品袋,比如袋装面包拿到高原上会产生胀袋;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是同样的道理;燃烧室内、燃烧室外是两种不同的气压环境,燃烧室内等同于平原、燃烧室外则等同于高原的实际气压;这么一来,废气在燃烧室内处于平原气压,而排出燃烧室后由于高原的低气压产生剧烈膨胀,这就等同于推动排气端涡轮运转的废气量增加,排气端涡轮的功率自然会提高,而同轴相连的进气端涡轮的功率同样提高,这样发动机的进气量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由于低气压导致废气膨胀比增加,涡轮处于超高负荷运转,所以很容易导致过速,过去就有不少由于涡轮的高原过速运转,导致轴承受损的例子,后期主机厂的工程师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就采取了一些限制方式,比如提前打开废气旁通阀,降低排气端涡轮的压力,来避免过速问题,但这么操作是为了保护涡轮,但也同时限制了小部分动力,所以说到底涡轮增压发动机在高原很难达到平原的最大动力,只是下降的很少,因为如果释放全部的动力,很可能导致涡轮轴承的损坏,因为涡轮的转速太高了!上述就是高海拔对自吸、涡轮增压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具体选择自吸、还是增压全凭您的意愿,比如您更喜欢自然吸气,那么您就没必要为了一次西藏自驾游而选择涡轮增压,不过您若是长时间在高原开,还是涡轮增压开起来更舒服、更顺畅;还是那句话,高海拔削弱的只是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上限,每升高1000米而削掉10%,不过您正常驾驶真的能用到极限功率么?您在平原地区正常用车连动力的60%都很难用到对吧?那么您开自然吸气车型足以应付4000米的海拔高度了;所以自然吸气动力遇高原减弱是相对的,并不是自吸车到了高原就跑不动了,相反高原上微面都能愉快的进行奔跑,您一款2.0L自吸怕生么?所以1.4T或者是2.0L都能胜任高原的工作,您喜欢哪个就买哪个,如果您长期在西藏跑建议选1.4T!
自驾去西藏,15万以内的裸车,是吸2.0L还是1.4T更适合?为什么?
现在随着路况越来越好,自驾去西藏也不在是什么难事,很多QQ,五菱宏光等小排量车型也都能去西藏,很多人也都会问到底去西藏是开涡轮增压的车好还是自然吸气的车好?今天我们也就以1.4T和2.0L为例,来说说哪个更合适?其实在西藏不同于我们平原地区的是由于高海拔氧气比较稀薄,空气中含氧量低,发动机燃烧不充分,这也就使得很多自然吸气车型在高原的动力衰减比较严重,加速相比平原更慢。这也使得此时涡轮增压车型会比较有优势,由于在比较低的转速涡轮介入后,就能爆发出最大扭矩,由于有涡轮的帮助,使得动力衰减相对自然吸气车型会更小,这也就是个人在高原驾驶更推荐涡轮增压车型的原因。很多人同时也会说不是像陆巡,霸道等车型不都是自然吸气的吗?西藏路上更多,这一定程度是这些车型排量都会相对比较大,低扭会比较充沛,虽然高原动力同样有衰减,但是不至于像一些小排量自然吸气车型那样严重。而高原地区陆巡,霸道比较多的原因也更多是看中其越野性能和其稳定耐用性。十五万左右想要进藏个人会比较推荐1.4T的维特拉。说到这个车很多人可能都比较陌生,毕竟相比于同价格区间的逍客等车型,维特拉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在动力,稳定性,油耗以及四驱方面这款车都有着不错的性价比,十五万以内还是比较值得考虑的。
大家认为进藏应该怎么选择车?会选择涡轮增压车型还是自然吸气车型?十五万以内有什么推荐车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更多汽车内容欢迎关注本头条号:视车工坊
关于汽车我们一起探讨。
自驾去西藏,15万以内的裸车,是吸2.0L还是1.4T更适合?为什么?
我是“雨思说车1”,如果您在用车中有什么问题,可以私聊我,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想买一辆车去西藏自驾游,真的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我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一路自驾到西藏的旅程,可惜没有时间。
首先,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外地旅客去西藏都不适应那里的环境,但是西藏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此生有机会应该去一趟。如果能自驾去西藏,那是再好不过了。由于西藏空气稀薄,自然吸气发动机肯定会有一定的动力损耗,说以还是选择1.4T涡轮增压发动机。
预算是裸车15万元以内,我主推长安铃木维特拉1.4T四区领先版,厂商指导价:14.98万元。
外形尺寸:4175×1775×1610,轴距2500mm
动力方面,维特拉搭载了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1.4T涡轮增压发动机。1.4T涡轮增压发动机集缸内直喷等多项尖端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稳定性、高输出、低油耗、强静音四大特点,最大功率103KW,最大扭矩220N.m,性能卓越。缺点是发动机后期维护保养较贵。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的是6挡手动变速箱和爱信6AT手自一体变速箱。百公里油耗为5.4-5.9L。
内饰方面,这款车内饰整体简洁,大气,以黑色为基调,配上三联筒式仪表盘,看上去更为稳重。
配置方面,在配置上铃木维特拉也不错,LED大灯,无钥匙进入,启停系统,陡坡缓降,定速巡航等。
长安铃木维特拉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车,质量稳定,油耗低,1.4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也能够满足正常自驾游的使用,重点是维特拉是15万元以下,唯一一款配全实时四驱的SUV。
在西藏路途中,不免会遇到不好的路段,一款四驱车能够很好应对各种复杂路段。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自然吸气发动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小,能够保持足够的动力,而且还节省油,再加油维特拉自身的油耗本来就很低,在去西藏的路途上,能给你省不少油钱。铃木车型技术成熟稳定,在旅途中也能让你很省心。所以,1.4T的长安铃木维特拉是你自驾游去西藏的不二之选。
自驾去西藏,15万以内的裸车,是吸2.0L还是1.4T更适合?为什么?
自驾游去西藏现在来看,并不算“壮举”,因为每年开车去西藏玩的人实在海了去了,如果你有机会跑一趟川藏线,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车型,重型越野车,家用轿车,城市SUV,摩托车、马车以及徒步者,更有甚者曾经有个跑车队组团去跑川藏线,底盘刮坏的好几辆,也有成功了的。所以能看得出来,川藏线的路途并没有想象中的难,现在都是铺装路面,说实在的为了去旅游,真有开着QQ去的,只是数量比较少而已,比较多见的就是越野车和面包车。
只要不是极限越野,1.0L的排量都可以去西藏,而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更没有问题了,因为涡轮增压发动机在高原地区动力削弱比较小,不但如此,负增压更强大,所提供的动力驾驶员体验不出来。
而自然吸气发动机2.0L,随着海拔的升高,在4000米处,大约比平原下降百分之三十左右。只要不是极限挑战,2.0L发动机完全可以让你在西藏肆意玩耍。不过,如果你是西藏周边或者是需要经常去西藏的,要么买大排量自吸比如2.5L,或者1.8T、2.0T车型,动力损耗比较少,平时驾驶也不会感觉动力匮乏。
如果仅就1.4T和2.0L之间选择的话,当然是选择1.4T发动机更好一些,既然是15万元以内的裸车,可以考虑1.5T的本田思域,或者1.6T的菲斯塔,动力都是非常好的。
自驾去西藏,15万以内的裸车,是吸2.0L还是1.4T更适合?为什么?
不好意思,回答晚了,我在西藏呆了十年,这边情况还是略知一二,西藏的路况其实并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吓人,318国道川藏线最烂的路段也就是巴塘至左贡县这一段,因为现在在修路,主要是雨季大水将路基冲毁,现在还在重修,可能要一两年才能完工,现在还是土路。这段路也才两三百公里,所以没必要太紧张。据我在西藏所看到的车,什么车都有!并不一定要多好的车才能到西藏,这边最多的就是五菱宏光和长安面包车等,小轿车也多,但是都不是特别好的车。如果想驾乘感受好一点,又不缺钱,丰田霸道,牧马人,当然是最好的。在这里特别提一点,纯电动汽车就不要往这边跑了,原因不用我说了吧?
自驾去西藏,15万以内的裸车,是吸2.0L还是1.4T更适合?为什么?
别再纠结车子的排量了,关键在于人的操控和驾驶。栋哥刚才西藏回来不到一周,此次驾驶的就是1.5T小排量SUV,而朋友开的也是1.4TSUV。无论是我本人反穿新藏线,还是朋友一路纵横G318,都很自如顺利。而这次进藏,也刷新了我对进藏选车的认识。以前总认为高海拔的藏地,只有大排量的自吸车才能胜任。通过一万公里的进藏跋涉以后才领悟:其实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藏,比自吸发动机更有优势。这个优势主要源自多出的20%进气量。涡轮增压发动机(T)多余自吸发动机(L)20%的进气量,在高海拔高纬度区域,具有一定的做功优势;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发动机排出20%的废弃,重新推进进气室进行二次利用燃烧,增加发动机进气量,从而瞬间增加汽车的动能,虽然没有自吸发动机来的自然,但也正是这多出的20%进气量,使得车子在“高反缺氧”的情况下,获得动力的补偿从而保证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而自吸发动机只能通过增加喷油量,尽可能的降低“高反缺氧”的情形,尽可能的保持车子的动力。虽然两种车型各有应对“高反”的“奇招”,但是就经济性和有效性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应对“高反”可能会更从容一些,但大排量自吸发动机只要过了“迟钝反应期”,还是回重新“夺回”高原“霸主”的地位。
自吸发动机动力输出稳定,而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输出多为线形,相比之下自吸发动机进藏“高反”更明显;自吸发动机自汽车诞生之日起,就一只存在着,事实证明自吸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涡轮增压发动机无法抗衡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顾名思义是在发动机上增设一个涡轮,从而瞬间增加车子的动力,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多为线形,也就是说它的动力输出比价狭长,而自吸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比较连贯和宽厚,因此稳定性是涡轮增压发动机无法比拟的。但有一点我们应该正视:相比两者,自吸发动机进藏后“高反缺氧”的反应更加明显,应对和解决反应也更迟缓一些。但是长期高原行驶(西藏本地人),栋哥还是推荐大排量自吸车型;
相对于“老司机”而言,奇瑞QQ也能进藏,关键因素在于人和技术,而发动机的进气方式,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以上两个观点,也许有些主观,但完全属于个人经验之谈。在我看来,对于人们常说的“老司机”来说,进藏的关键并不完全取决于车子,关键因素在于开车的人和驾驶技术,G318经常能看见类似奇瑞QQ和微型面包车驰骋纵横。除了经济能力之外,在我看来这更是一种挑战。如果按照“理论派”的观点,没有大排量自吸车型不进藏,那么西藏境内的车流至少会减少1/2左右。因此栋哥认为积累驾驶经验,特别是路况多元和复杂路段行驶的经验,对于进藏尤为重要,其次就是杜绝“攀比之心”,不能什么都和别人比,别人是4.0甚至5.7的霸道陆巡,日常起飞很正常,认清现实即便小排量自吸,也能从容面对进藏之路。
相比之下,栋哥还是推荐1.4T车型,但前提是路况相对平缓,无需长时间越野脱困或激烈驾驶,否则容易造成发动机高温。书回正题,相比2.0自吸和1.4涡增发动机,栋哥还是推荐后者,当然前提是偶尔进藏“撒野”,还有一点就是,尽可能的避免长时间越野脱困,或者习惯性激烈驾驶。毕竟“小心脏”就那么多的承受力,不能一直保持巅峰状态,否则早晚被己所累。虽然涡增发动机的进气量剩余自吸发动机,但前者属于发动机的“外挂”,若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容易造成发动机高温,到那时不光有损发动机健康,还会因为高温造成动力衰减,是真正的得不偿失。另外小排量车型进藏,最好是车队形式进行,这样相互有照应。
编后语:我是栋哥环游记,来自大美新疆,7月20号开启新藏线穿越之旅,历经半月的旅途,全程驾驶1.5T小排量SUV,完全能够自如面对进藏和出藏的所有地形和路况,所以,以我新鲜真实的经验告诉你,无论是大排量自吸车型,还是小排量涡增车型,只要操作得到经验充沛,都能纵情藏地,不用过于在意车型和进气方式,当然好车进藏带来的舒适度会更好!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