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误区?
感谢邀请:
题主大人,您若是想自问自答也可以,不过您没必要把回答写到您的问题描述之中啊,鄙人只是善意的提醒,您下次需要注意,不要把回答写到问题描述之中;至于汽车保养的误区,鄙人并不觉得会有什么太迷惑人的地方,现在的车子已经大面积的普及了,再想忽悠消费者也不那么容易了!机油方面的误区每家主机厂都是有专用机油的,不过这些所谓的专用机油并不是主机厂生产的,而是那几家如美孚、嘉实多、壳牌、道达尔等石油化工巨头代工的,而主机厂提供给经销商的机油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而4S店往往会推荐车主选择全合成机油,实际上这里面不存在欺骗、误区,全合成机油当真是好,不差钱的朋友选择全合成没错、还心安,但实际上4S提供的半合成机油、矿物质油也不差,只要机油是真的那么对发动机的保护性差异并不大;因为高挡机油的利润更高,所以4S更喜欢推荐您选用高端机油,全合成是包子、半合成是馒头、矿物质机油是窝头,虽然档次不同,但都能填饱肚子对吧?不必非得使用全合成,要理性消费!
关于清洗方面的误区常规保养能忽悠的点不多,三滤不值钱、不容易做文章,所以一般会推荐高端机油;除了这些补品外,其余可做文章的就是关于发动机清洗方面的了!如果车主太白,那么售后专员很可能在二保、甚至首保就开始建议车主进行清洗了,比如节气门等小清洗,这种问题一般在高端品牌比较常见,也是抓住了高端车主的心态,毕竟经济实力比较强,对于千八百的消费不敏感,所以只要一建议,就会接受;鄙人一朋友开S90,有次保养花了快4000元,就是建议什么、做什么的结果!实际上2万公里以内无需任何的清洗,也就是说想要做清洗的项目至少等2万公里以后!
保养期间到底要不要做“监工”很多朋友总喜欢在车子保养时,跟着到施工车间进行监工,理由就是亲自跟着对方不会耍手段,其实这种思路并不靠谱,当着你面耍手段易如反掌,别以为自己在场所看到的情景就绝对的真实;所以保养期间完全没有必要时刻跟随,就像题主举的那个看似有道理的例子,不跟着会拿劣质机油?即便跟着,人家当您面拿出劣质机油,您能分辨出来?您还有这个本事呢?您都有这个本事了,还用担心有需要注意的误区么?任何的误区也逃不过您的火眼金睛啊,没几个能只靠看分辨出机油的真、伪,您跟着也没用,还让人家看出您一点不懂,坑您的几率更大;所以这个监工不用当,当也看不出4、5、6来,寸步不离反而暴露自己啥也不懂!总而言之汽车没那么娇贵,而汽车保养也没那么多玄机,都什么年代了?现在绝大多数的4S店都没有强制消费、虚假消费,推荐的增值服务也都需要您的认可才生效,您不接受一般不会多说什么;现在不必过去,过去的车子是稀罕品,没几个人有,所以明白的也少,所以4S一忽悠、一个准,现在车子已经普及,几乎家家都有车,消费者对车子的认知也产生了整体的提高,所以现在的4S想忽悠也难,无非就是建议高端机油、推荐清洗业务、推销一些燃油宝之类的、偶尔遇到个不差钱的再顺出几件精品而已,所以不必过分的担心,没有什么事能上升到误区的程度!
汽车保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误区?
开车10多年,换了4辆车,里程60多万,也算是一个老司机了,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汽车保养的一些误区,抛砖引玉,不喜勿喷,欢迎各位在留言区内交流。
1、机油粘度越高越好很多人在保养时总能听到修理工说的这样一句话:“你这个机油太稀了,跟水似的,对车保护不好”,于是,你车里原来加的0w20全合成被换成了5w40矿物质,这绝对是毁车的做法!
发动机机油粘度应该根据保养手册规定使用,不能盲目增加粘度,发动机的机油起到润滑、散热、缓冲、密封、清洁等作用,机油的粘度越高,流动性就越差,而发动机在长时间熄火以后,机油回流到油底壳,发动机的润滑摩擦副表面处于乏油润滑状态,冷启动的瞬间会产生干摩擦,机油粘度越高,泵送压力就越大,泵送到润滑部位时间越长,这种干摩擦的时间就越长,这就会导致发动机的严重磨损。
由于发动机的散热是依靠机油来进行的,高粘度的机油热传递效果差,还会增加发动机在低温运转时的阻力,延长热车时间,实验证明,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转,其摩擦损失比工作温度运转增加5倍以上。
而当发动机在高强度运转时,由于热传递能力差,也会导致大量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容易导致发动机异常高温。
一些原厂要求使用0w- 20机油的日韩系车,发动机正时可变气门结构,一般会通过液压去调整,而高粘度机油由于泵送压力大,不能实时跟随发动机转速提供充值油压调整气门,也会导致发动机进排气效率差,继而导致积碳的产生。
实际上现在很多要求使用5w40的德系车,现在也要求使用低灰分的0w20,综合来看,机油粘度越来越低是一个趋势。
2、矿物质机油5000公里更换和全合成10000公里更换效果一样经常在网上听到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矿物质5000更换和全合成10000公里更换,效果是一样的,实际上这也是错误的认识,对于现代的发动机来说,其设计结构更加精密,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使用全合成机油,可以在提供相同高温抗剪力的前提下,降低机油粘度,此外,全合成机油的清洁能力、抗衰减、都远远优于矿物质机油,长期运转可以大大降低发动机内部积碳的产生,因此,建议尽量优先选择符合原厂粘度要求的全合成机油。
3、只重视机油,忽略机油滤芯很多车友对机油比较重视,却往往选择了修理厂赠送的机油滤芯,但不能完全说修理厂赠送的滤芯是残次品,但是客观来说,修理厂不太可能给你选择优质高档滤芯,正规的机油滤芯七过滤效果流通量都是有保证的。
此外原厂的合格机油滤芯内部一般会有止回阀,发动机熄火以后,可以保留一部分机油在机滤内,一定程度上在下次冷启动的时候可以瞬间到达润滑部位,合格的机油滤芯还设计有旁通阀,合格的机油滤芯设计流通量比较大,一般旁通阀是不会打开的,但是劣质的机油滤芯长时间使用以后,滤纸流通量不够,即加速时,就会导致旁通阀打开,此时机油滤芯就失去了过滤效果。这是非常危险的。
4、空气滤芯吹一吹继续用在修理厂经常能看到很多车主,往往不注重空气滤芯的更换,通常就是吹一吹,实际上这种做法也是不当的,空气滤芯的滤纸被致密的灰尘吸附以后,一般的高压器是无法完全吹掉的,因此会影响空气的流通性,此外,一些空气滤芯经过高压气吹过以后,滤纸表面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孔洞,大的沙粒可以通过孔洞进入涡轮增压器,击打在涡轮高速旋转的叶片上就会产生毁伤,进入气缸以后还会产生严重的磨损。空气滤芯并不贵,根据机油更换周期同步更换最好。
5、火花塞需要定期更换很多4S店都要求火花塞定期更换,特别是对于采用缸内直喷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很多都要求两万公里更换,有些要求四万公里,实际上,火花塞只要不产生高温烧蚀或者电极粘连,在放电正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实现放电点火的要求,没必要像4S店所要求的两万公里更换。
6、节气门需要定期清洗很多4S店要求两万公里清洗一次节气门,实际上这也没有必要,节气门是发动机进气的咽喉,实际上就是一个电控翻版,节气门变脏以后通常会影响进气效率,但是现代的发动机都有自动补偿程序,可以自动调整节气门的开度,因此一般只要怠速稳定、启动不熄火,没有必要清洗节气门,踩D档时发动机抖动明显时才考虑清洗节气门。
7、防冻液2年更换不是所有发动机的冷却液都要求两年更换,斯巴鲁的发动机要求11年22万公里更换,本田的防冻液要求120个月20万公里更换,因此没有必要按照4S店或者修理厂要求的两年四万公里更换,这纯粹是浪费。当然一些低端车型所加入的防冻液并不是长效型,通常要求两年四万公里更换,具体的更换周期和更换里程要按照保养手册上的要求进行,如果保养手册上没有明确要求,就默认是长效防冻液。
8、刹车油2年4万公里更换很多4S店都要求刹车油,两年四万公里更换,这是因为刹车油含水量超过4%以后,刹车会产生高温气阻,就会导致刹不住的情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刹车油都非常容易吸水,刹车油的更换周期要根据刹车油的类型区分,一般情况下,DOT 3刹车油吸水性更强,长时间使用特别是在沿海湿润环境下使用时,的确更容易吸水,嗯,DOT4型刹车油吸水性有很大的改善,通常没有必要完全按照两年四万公里更换,特别是对于一些内地干燥地区,行驶十几年刹车油的含水量仍然很低,因此稳妥的做法是定期用刹车油含水量检测仪检测含水量,只要刹车油含水量低于3%,就没必要更换。
9、盲目的使用各种添加剂首先需要明确的说,发动机的添加剂对于发动机来说是有作用的,但是并不是没有害处,一些汽油添加剂可以清理掉发动机内的积碳,但是清理后产生的副产物往往会堵塞下一级,比如三元催化器就可能过早的报废,一些机油添加剂可以起到更好的清理油泥的效果,但是有可能会堵塞机油滤网,这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使用含有pea成分的汽油添加剂更理想,而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则要求使用,还有piba成分的汽油添加剂,但无论是何种添加剂,都会将清洁掉的积碳排到下一级,因此使用添加剂一定要慎重。
10、自动变速箱免维护这是一个比较广泛流传的笑话,特别是宝马的变速箱,上面明确的标注变速箱终身免维护,但是这些自动变速箱往往在行驶三年十万公里出保以后,异响顿挫频发,维修价格高昂,很多车主掉坑。对于自动变速箱来说,变速箱油起到润滑、散热、密封、液力传递和清洁的作用,变速箱油内杂质过多会导致阀体堵塞、散热效果差、温度异常升高,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变速箱的异响、顿挫、打滑等故障。实践证明,变速箱油需要定期更换,变速箱的滤网需要定期更换,一般的更换周期是六万公里,自动变速箱油建议使用循环机换油,因为大气压力的作用,在阀体内和液力变距器内的变速箱油无法通过重力换油排出,最多只能更换50%左右。更换自动变速箱油,一定不要忘记更换滤网。
汽车保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误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自己是越来越舍得花钱了,对待汽车也是一样。在很多人心中,汽车如同自己最好的伙伴,精心照料必不可少。但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汽车后市场中不少商家动了歪心思,很多保养相关的谣言四起,尽管过去了很多年依然在车主圈中盛传。今天我们就来聊五个最常见的汽车保养误区,新手司机要注意必坑。
1. 保养周期过短
爱车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很多人就会给爱车用最好的机油,缩短保养周期。通常我们汽车的保养周期在5000到10000公里之间,根据使用的机油不同,实用频率和路况不同,公里数和周期也都可以灵活调整。后市场盛传缩短保养周期对车好,因此的确会有很多车主明明保养周期还没到就急匆匆地去保养。实际上提前保养完全没有必要,甚至在提醒保养之后再多跑个2000公里问题也都不大,车主尽管放宽心。
我们使用的机油都是从实验室里经过了无数次实验才生产出来的,里面添加了很多保护因子,提供长效的润滑保护,同时它也没那么脆弱,保护的时间至少也比实际标出来的要更长,所以别看机油放出来是黑色的,润滑性能还是有的,不需要太担心。
2. 油液越多越好
机油,防冻液和汽车上的很多油液,它们都有最适宜的用量,有的人觉得多加一点好,至少下一次不用加了。有时候这多出来的油液也很可能成了汽车的负担,就像我们吃饭一样,饭吃多了,胃就会消化不良。机油,防冻液都有加注的最大和最小值,油液位置刻度处在它们之间是最好的。当然如果烧机油严重的车子,每次保养时加过上限也问题不大,但依然还是建议严重的烧机油尽早维修最好。
3. 频繁打蜡
都说人靠衣妆,车子也需要保持好的“容颜”,这个本身没错,但是如果经常对汽车打蜡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了。车漆众所周知都是有一定的厚度,打蜡就是用研磨机以车蜡不断地在车漆表面摩擦,磨掉车漆表面比较脏的那一层,达到闪亮如新的效果,但是这么一磨,车漆的厚度难免的就变薄了。不仅如此,使用的车蜡含有碱性物质,长期使用会让我们的汽车车漆便面看起来暗淡无光。
所以绝对不建议车主频繁的打蜡,如果真的爱惜车子,可以选择隐形车衣这种,撕掉以后车漆依旧光亮如新。
4. 胎压打高不打低
胎压大家都知道不能过低,因为过低容易爆胎,所以想当然的就会把胎压打的高一点,这样还能省去后面因缺气到处找地方加气的麻烦,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胎压高一些可以省油,所以就有很多车主会这样做。但实际上高胎压对汽车的安全行驶也是不利的。如果轮胎的胎压过高,轮胎与地面的基础面积就会减少了,在刹车时有效的摩擦力也会减小,制动距离就会拉长,十分危险。
5. 买新车舍不得开
对于很多人来说买车是一件大事,买了车自然格外爱惜,甚至出现舍不得开的情况。但是我们要知道,汽车毕竟是很成熟的机器,很少是开坏的,而更多是放坏的。汽车在不断的使用后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机械性能,最完美的使用状态,一直放着放着就启动不了了。
实际上汽车保养使用中的误区还有很多,以上的五点是很常见的,如果你对上面说到的这几点都十分了解,那么恭喜你已经是很成熟的车主了。
汽车保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误区?
第一大误区不到周期就换油,机油一般5000公里一换,有的人两三千公里就换油,这样完全没必要,两三千公里时正是机油效果最好的时候,既起到润滑作用同时不影响汽车油耗,新机油比较粘,总是用新机油对汽车油耗也有影响。
第二误区,机油宁多勿少,加油每次都加到上止点,发动机内机油太多对发动机压力也很大,导致密封件损坏,发动机漏油。
第三误区,热车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热车时间太长发动机内容易积碳,热车一两分钟就可以了,东北冬季两三分钟也足够了,只要让润滑油在各部分跑一遍即可,这个时间大概一分钟以内足够了。
第四,汽车要经常打蜡。经常打蜡很伤车漆,车蜡中有一些很微小的硬质颗粒,所谓修复车漆其实是将受损的漆面研磨抛光,等于为车漆剥掉一层“皮”,久而久之可想而知这种做法会对车漆造成更大的损害。
汽车保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误区?
一:经常洗车,有些人刚提车难免爱车过度,一周洗一次,其实这样很伤车漆,一般建议一个月一到两次。
二:冬天过度热车,冷车启动,发动机有10多秒的时间在1000转以上,过后恢复到正常怠速转速小于等于1000转,此时即可低速行驶至水温正常,原地怠速热车,易容易产生积碳,切忌不可原地大脚轰油门。
汽车保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误区?
养车的误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想方设法省钱,另一种是觉得贵就好。下面典典就来说道说道:
三滤要换一起换?三滤的周期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起净化过滤的作用,但是机滤显然要更早更换,一般是在5000公里,而空滤因为受环境污染影响,一万公里左右也要更换,最长周期的是汽滤,这是基于汽油品质比较好的假设。更换周期上,看一下保养手册,上面会记载保养的具体公里数和项目,不过汽滤不太可能跟机滤一样频繁更换。
短时熄火省油?熄火首先不费油,这个没毛病,但是发动机启动时的瞬时油耗是很高的,如果是频繁去启停,是不会起到省油效果的。
关闭空调省油?空调是耗油大户,很多车主为省油宁可不开空调,而是选择开窗通风,一般在时速不高的市区内行驶时,开窗的省油的效果还有,但是速度不高散热就不会好,能不能起到降温的效果很难讲,而如果速度起了之后,阻力就会增大,油耗也会上升,所以得不偿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