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车能不能去西藏?
涡轮增压车能不能去西藏?
涡轮增压车当然可以去西藏,而且涡轮增压更适合西藏的高原气候,无论是性能、油耗都比在平原表现的要好很多,增压车型本质上就是专门为高原准备的,就如同飞机是一样的,飞的越高,动力越强劲、也越发的省油,所以涡轮增压车型在西藏不会出现自然吸气发动机的高原反应,动力表现没有任何减弱、只会有增强效果!简单的说海平面高度没上升个1千米左右,大气压就会降低10%左右,对于一款普通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动力也就会相应的下降10%左右,但现在都是点子节气门,ECU会根据实际的气压进行比较灵活的修正,比如在海拔低的地区输出150N·M的扭矩节气门需要打开个6度,而到了高海拔地区依然保证输出同样的扭矩就需要节气门打开9度,虽然开度变了,但经过修正的开度依然能保证自然吸气发动机有足够的动力输出,所以只要不是过高的海拔高度、非极限转速区间,自然吸气在高原的动力减弱问题没想象的那么大,但是拼极限肯定是减弱的,但正常驾车用不上极限。。而涡轮机头在高原就比较如鱼得水了,在高原运行涡轮前的排气量、排气压力与平原运行一致,但由于大气压力低,导致涡轮后的气压也低,这样在平原可以推动涡轮的废气量,突然变换到低气压的环境下,由于气压低必然导致废气的进一步膨胀,这样一来实质上就等于增加了废气量(体积膨胀),使得高原工作下的涡轮膨胀比以及输出功率都比平原地区高!不理解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平原地区的一个气球,拿到高原就会继续膨胀变大、甚至会发生爆炸,气球内还是那么多空气,但到了高原体积变大、压力变大;同样的道理,与平原时烧同样多的燃油产生的废气量,拿到高原就会变得体积更大、压力更大,就等于废气量增加了许多,就更容易推动涡轮做工了。。所以涡轮车跑高原是最适合的选择,涡轮机头在高原的性能表现甚至会比平原更好,油耗也会更低,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同样使用增压发动机的飞机飞的越高、越省油!至于路况方面可以说大多数的地方都已经是铺装公路了,所以即便您只是一辆小轿车难道连正常的公路都不能跑么?现在进藏的公路开啥车的没有啊,连开微面的都比比皆是,所以您开一辆涡轮增压的小轿车去西藏自驾游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涡轮增压车能不能去西藏?
谢邀。
能进藏,看过车友开奇瑞QQ、捷达都顺利了进藏,不过在高原地区和自吸车一样汽车在某些方面会受到影响。
内燃机工作靠汽油燃烧,也就是燃料汽油与氧化剂氧气的剧烈化学反应。高原氧气密度下降,燃烧的剧烈程度也就下降,于是车辆动力无法充分发挥。而且涡轮增压车型稀薄空气燃烧后排放的废气能量也会有衰减,从而涡轮机的增压能力也会打折扣。
3000米海拔时,气压会比低海拔地区下降30%左右。上图是海拔4000m和海拔0m时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对比,可以看出发动机功率下降了40%~50%。
同时增压车型,缸内更高温更高压、工作环境更恶劣,对汽油品质等要求比较高。这些较偏远地区不是太容易找到高质量的汽油。而油品适应性不好,可能会导致车辆动力系统出现问题。另外在稀氧地区小排量增压车型扭矩输出的不线性可能会更加明显。
目前自驾进藏的线路有四条,新藏、川藏、滇藏、青藏。道路条件都越来越好,像川藏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柏油铺装路面,可能2019年成都到拉萨的高速基本就全线通车了。
有朋友提到的增压车型和自吸车型在高原动力影响更大,如要对比自吸和增压车型在高原地区的驾驶感受,前提是同一动力水平的情况下(是功率和扭矩,不是排量)。比如1.5T的思域177马力,你要拿同级别的177马力车型对比。理论上是增压车型有优势,经常进藏的朋友可以说说用车感受。
建议题主去的时候最好跟着几辆车一起有个照应,加油的油品有所保证,做好攻略进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车友会群主,玩越野,玩飘移,利用休息的时间亲自码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车主的各类问题,认为有用的请点赞并关注,想发私信提问的也可以一对一解答!
涡轮增压车能不能去西藏?
涡轮增压的车到底能不能去西藏,这不用多说了,肯定是能去的,动力会不会有影响,也不用多说了,肯定会有影响,但是比自然吸气的车要好很多很多,当然也要分很多的情况,以及涡轮介入的时间,转速,都会影响到在高原上的行车情况。
还有一个实际的问题,就是有些品牌的车,只要安装上涡轮增压发动机,就会要求加油的标号较高,然而西藏的95号汽油,供应并不那么普及,特别是中石油的加油站,由于山高皇帝远,运送汽油的时候不是那么方便,特别是冬天,更加缺乏。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发明历史,最早涡轮增压发动机使用在飞机上的,解决飞机动力不足的问题,飞机是在万米高空上飞行,万米高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珠穆朗玛峰上开车,万米高空的时候,气压不足0.4,空气中的含氧量可想而知,也就是说涡轮增压发动机专为高原而生。
理论上来讲,到海拔4000米以上,同等排量的车,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在动力上要远远,强与自然吸气发动机,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在使用上总会有一些误差,例如有的涡轮发动机达到了1600转以上才涡轮介入,那么在高原上起步或者是低速行驶的时候,动力也会明显的不足。
还例如,一般设计车发动机的时候,很多发动机和车的重量成正比,有的车设计的是2.0的排量,那么换上涡轮增压发动机就变成了1.6t,或者1.5t,理论上1.6t和2.0排量的发动机,在动力扭距输出上可能相当,如果放在高原上,就有很多区别了。
所以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在高原上尽量使用高转速,只要达到1700转以上,动力损失上肯定要比自然吸气的车少很多很多,而且起步也不会那么肉。
好了就不多说了,关于去西藏,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私信我,或者文章下留言,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最后祝每一位去西藏的驴友都能够在西藏玩得非常开心。
涡轮增压车能不能去西藏?
明确的回答你: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进藏,涡轮增压的车也可以进藏!
现今的西藏公路已经基本上完成铺装,正常情况下一般轿车完全可以通行!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
西藏的个别国道有大车压坏、维修、绕路、山石击毁路面的情况,建议进藏前查好路况,特别是有些地段一旦堵车时,小车可能需要绕路,此时轿车的通过性就要受到考验。了,说实话不建议开轿车进藏!
西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低,一般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都会经历比较大的动力衰减,可能平时只需要2000转就能行驶,但是在西藏就需要3000转以上才能维持动力!
但是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这种影响就小的多,由于有涡轮增压器不停的灌入空气,进气量大,相对而言,动力衰减的程度减轻很多。因此,实际上涡轮增压发动机是适合在西藏行驶的!
在西藏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汽油标号的问题,有些偏僻公里的加油站不一定能加到95号汽油,而92号汽油却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因此,建议在后备箱放一箱辛烷值添加剂,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西藏行驶时,补胎不方便,而轿车的车胎在恶劣路况的耐久度方面还是差一些的,建议找一个全尺寸备胎放到后备箱。
涡轮增压车能不能去西藏?
「Turbo·涡轮增压」技术是克服高反的最佳选项-相比自然吸气有绝对优势
- 内容概述:空气“稀薄”概念解析,燃油动力汽车对空气密度的需求。
【高原反应】又称高原病或高山病,是一种因缺氧造成的异常生理反应现象,同时燃油汽车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原因往往被归结为“空气稀薄”,那么稀薄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找出解释哪种类型的内燃机更适合高原的答案了。
稀薄概念「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事实存在而且有体积,也有质量的物质。主要组成部分为包括四类,具体如下。
- 氮气78%
- 氧气21%
- 二氧化碳0.03%
- 剩余为氦氖氩氪氙氡等稀有气体
重点:这是“0米”海拔的标准数值,也是汽车与人都会感觉到舒适的标准。空气就是由这些分子组成,而且各类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涡轮增压器实际就是在压缩分子之间的间隙,或者理解为把更多空气中的分子“压入”间隙中,让相同体积的空气变得更密实(重·分子多)。
「稀薄」的概念指海拔越高氧浓度越低,然而并不是因为分子消失,而是分子之间的间隙扩大了。
分子的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是互斥的,所以分子也是会互斥的,但是为什么海拔越低间隙就会越小呢?原因在于地心引力对物质的束缚能力是有不同程度的,离标准海平面越接近的物质与气体,受到引力影响的程度就会越大,反之就会越小。
说白了就是低海拔区域空气受引力的拉力更大,空气中的分子间隙就会被拉小一些,那么在固定体积中的分子数量就会更多。反之在高海拔位置的“拉力减弱”,抵消分子互斥的作用力的能力也会减弱;结果则是分子互斥导致固定体积内的分子数量减少,以1m³为标准并假设其为容器,互斥挤走了部分氧分子则会显得“稀薄”。
问题:人的肺活量和发动机的排气量都是相对固定的,比如一次吸入500毫升空气,在零海拔位置吸入的氧分子会很多(20.95%标准),但是在5000米的海拔则只能吸入很少的氧气,比例大约为标准海拔的11.5%。
吸入的氧气大幅减少就会缺氧,而氧气是生命活力的保证,缺氧就会感觉乏力甚至呼吸困难;最高海拔实际经历过接近4500米,有氧运动(过量消耗氧气)是无法正常做的。那么汽车为什么也会受到缺氧的影响呢?
基础知识【燃烧】的本质是可燃物的氧化反应,比如燃油汽车就是碳氢化合物的还原反应;至于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能和热能,这些只是反应的现象,或者理解为反应的状态与结果。但是巧合的是热能可以直接转化为驱动力,只要通过结构复杂的内燃机或外燃机即可。
重点:燃烧的基础是「氧化」,也就是说氧气是这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基础;如果反向理解的话,燃油其实是“死物”,氧气才是用于“燃烧”并产生热能的基础。等量的燃油面对不等量的氧气,状态一定是氧气越多反应强度越强。
「富氧燃烧」是工业领域最常见的模式,指为可燃物(燃油或气体)供给高浓度氧气,也就是超过常压与标准海拔20.94%供养*(压缩氧气)。结果则会等量物体燃烧产生的温度大幅提升,温度其实就是热能的具象化或量化参考。
本质可理解为分子运动摩擦产生的热能,摩擦与碰撞的强度越高则温度越高,其实也就是转化出的扭矩更大。
增压系统优势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本质是「空气压缩器」,运行原理是依靠内燃机的高压排气,驱动增压器的涡轮并带动叶轮高速运转。吸入进气管路内部的空气,面对每分钟数万甚至数十万转的叶轮,体积(分子间隙)则必然被压缩变小,固定容积内部的空气就会变多,其中当然是包括氧分子的。
然而自然吸气发动机却不会压缩空气,因为依靠负压从车头吸入的空气,是与环境压力相同的的密度标准。以5000米海拔为参考,自吸发动机吸入的就是11.5%氧占比的空气,但是涡轮增压机则会超过这一浓度标准,动力是谁会更强呢?
说明:涡轮增压技术的初衷不是为了提升性能,而是为「节油减排」而研发。也就以排量的标准空气燃料比喷油,以氧浓度“20.94%+”的概念增强燃油反应的强度,热能转化的扭矩提升多少就是多少,不论多少都会比同排量自吸发动机更强,标准差异大致如下。
- 2.0L-峰值扭矩200N·m左右
- 2.0T-峰值扭矩350/400N·m区间
提升的程度是不是已经很大了呢?所以涡轮增压动力汽车更适合高海拔的汽车用户,即使同样要面对动力下降的问题,然而T机型下降的部分基础动能以外添加的部分,说白了就是动力增强的部分减少一些;而自然吸气发动机却是在基础之上做减法,动力体验差是显而易见的。
趣味现象:为什么高原地区有很多二手大排量自吸动力汽车呢?如果说自吸动力会很差,似乎这种现象就难以解释了吧。类似的问题确实被问过且频率很高,然而答案可能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参考普拉多帕杰罗与老土了等车型,这些车在藏区与云南香格里拉等地区有很多,且车辆确实是以二手汽车为主。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热门的优秀车辆,二手选项还有机会往相对边远的区域销售吗?
想通这个问题就一切都可以解释了,这些车因为中心区域的汽车用户不接受,最终只能低价售往偏远地区;在汽车文化相对不发达的区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种技术更好的刻板偏见,后期即使有更加先进的车辆普及,认知层面的排斥也决定了难以被认可了。
所以不要被这种表现现象迷惑,有机会去对比相同排量的两类车型,动力感受的差异会是最真实的答案。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欢迎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涡轮增压车能不能去西藏?
涡轮增压,是汽车废气带动涡轮机,向气缸内压入更多空气,达到增加气缸压力,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作用。通过涡轮增压,可以使发动机扭矩增加一倍。动力更充沛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比低海拔地区稀薄,汽车动力会下降。带涡轮增压的汽车去西藏,弥补了部分由于空气稀薄造成的动力损失。
所以带涡轮增压器的汽车不仅可以去西藏,还会发挥令人惊喜的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