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为什么不太爱吃辣?
也不是说完全不吃,因人而异,主流上的确不太吃辣。
之前评选最不能吃辣的地方,江苏与福建、广东一起入榜前三,吃过淮扬菜的人都会发现,江苏的口味相对清淡或鲜甜,尤其是苏南地区,若真的吃辣接受程度稍微高点的,也只有苏北的徐州周围地区。
江苏还不像是浙江,浙江西部的衢州与金华,口味都比较辣,尤其是衢州吃辣相当惊人,而整个江苏,各地比较代表性的饮食,都找不到太辣的食物,甚至加了辣椒的都比较少见。
通常来说,地方上的饮食习惯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还有人文经济等有关。
国内吃辣最著名的就是西南各地,尤其是川渝滇黔这些地方,早在晋朝时期,就有“蜀人好辛香”的说法,虽然当时还没有辣椒这种作物,但是花椒、山椒、黄姜、食茱萸之类的中国本土辛香料,就已经非常受欢迎了。
辣椒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原,最早有辣椒记载的是浙江,然而明朝到清前期,两百多年的时间国人都没有食用辣椒的记录,早期的辣椒多用来观赏,直到清朝康熙时期,江西出现了最早的辣椒食用记录,随后就是贵州。
关于西南为何吃辣,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无论四川、湖南还是云贵地区,都多山区丘陵降水丰富,常年都比较潮湿,在古代,吃辣对于当地人来说,也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祛湿方法。
其次,贵州等西南山区因为交通闭塞,再加上古代的官盐非常昂贵,使得食盐相当少见,而古代的烹饪方法也很单调,食物的常见做法就是水煮、烤之类,经常难以下咽。辣椒的迅速推广,主要也是为了一定程度上来取代食盐,“以辣代盐”也是无奈的选择。
然而,这些条件在江苏并不是问题。
首先,江苏平原广布,是中国平均海拔最低的省,盛产鱼盐稻米,各类物产也相当充盈。江南与淮扬地区虽说气候温润,虽然水网密度也比较潮湿,但并没有西南山区那么夸张,人们也不需要使用吃辣这样的方法来祛湿驱寒。
两宋与元明清时期,江苏地区的经济繁荣,尤其明清两朝,扬州苏州等地的盐商富甲天下,虽然这里的盐也很珍贵,但当地的百姓还不至于吃不起盐。所以,辣椒在内,各类比较重口味的食物在江苏都没什么市场。
在古代,贵族还有文人士大夫通常都不吃辣,直到清末与清朝亡了之后,这样的现象才有所改变,但是千百年形成的饮食习惯已经形成,已经很难改变。
江苏在古代因为文教与经济的繁荣,文人气很浓厚,明清时期出身江苏的大儒与重臣比比皆是,而上行下效之下,江苏自然也就普遍不流行吃辣,最终形成了习惯。
虽说江苏本土菜肴并不辣,大多江苏人也不吃辣,但随着时间推移还有人口流动,现在江苏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也开始吃辣,像是麻辣烫、火锅之类的食物在年轻人,比如学生群体里还是很受欢迎的,而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上班族们,对于辣的接受度也是越来越高。
江苏人为什么不太爱吃辣?
说到辣,我就想到酒,很多人都觉得江苏人比较柔弱,不太能喝酒,结果出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的小绵羊。”所以说在吃辣的方面,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原因请耐心看我下面分解,说的不好请多谅解。
首先答主就是江苏人,很多朋友一听到我介绍自己是江苏人,第一印象就会说南方人,作为连云港的我解释的次数多了以后,也就苦笑着懒得解释了。在我从小到大的潜意识中,一度以为自己是山东人,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因为,江苏是全国少有的生活形态差距巨大的省份之一。江苏省份的语言分为覆盖大部分苏南地区的吴语区、覆盖大部分苏中地区的江淮官话区和覆盖大部分苏北地区的中原官话区(和山东省部分地区相同)。这就导致了江苏的菜系也不相同。
目前初步分四大类。以苏州、无锡、常州组成的苏锡苏南菜系,因为苏州附近湖泊密布,毗邻无锡隔湖相望(太湖),盛产银鱼、金虾、大闸蟹等。这使苏锡菜系以水产鱼馔为主的风味特色为主,苏锡菜烹调方式以炖、焖、煨、焐等火工为主,多数菜添加微量糖,旨在助鲜矫味润色。忌过分辛辣或腥、膻、奇、烈、怪等味,讲究咸中带甜、甜出头咸收口,或酸甜适口。代表菜:松鼠鳜鱼。这也是题主提出这个问题最能代表的地区。
其次,以南京为代表的金陵菜系。金陵菜系多以水产为主,素以鸭馔驰名。但作为六朝古都,取四方菜系,兼八方之味,所以菜系也同样丰富多彩,因菜系原材料以淡水产品为主,忌辛辣,讲究以咸为主,咸甜适宜,酸而不涩,苦而清香,脆而不生,浓而香醇,肥而不腻,淡而不薄。代表菜:金陵鸭、少帅坛子肉。所以也是被题主误解的代表性地区之一。
剩下的就是以淮安、镇江、扬州组成的淮扬苏中菜系。淮扬菜系中的淮指的是淮菜(以淮安为主的淮河流域),扬指的是以扬州菜系(以扬州为主的长江流域)。相信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又明白了。又是水产!!您猜对了,那我就不用多解释了吧?代表菜:清炖蟹粉狮子头。
最后就剩下了以徐州、连云港组成的徐海苏北菜系。因连云港以前称为“海州”又和徐州口味很相似,顾共同称呼为徐海菜系。其地缘上更接近山东省,冬季阴冷潮湿,故其菜肴色调浓重,口味偏辣,知道答主为什么一度错觉自己是山东人了吧!借用一句话,四川人是不怕辣、湖南人是辣不怕、江西人是怕不辣、苏北人是辣死都不怕。
所以说江苏人不爱吃辣,不能算说错,确实是大部分都不太吃辣,不过看了这篇文章的观众们,以后就可以充当专业的江苏通啦(别忘记认证吃货领域)哈哈,谢谢耐心观看的观众们,希望关注答主啊!再次谢谢!!
江苏人为什么不太爱吃辣?
江苏人为什么不爱吃辣?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江苏人只能说普遍不爱吃太辣的食物,但中辣和微辣还是接受的。
江苏北部的县市吃辣的程度远超其它省份。
江苏人是吃辣的!
有句古话“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里面的甜和辣就指的是江苏。苏南人喜甜,苏北喜辣。
在全国范围内统计各省辣椒的消耗量,江苏是名列前茅的,甚至比那些号称吃辣的大省要高。
这比的是量,苏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做辣椒酱的习惯,就是每年等辣椒红了,每家腌它个几十斤,嗮干水分后放盐与大蒜头腌透以后,用粉碎机粉成细糊,放容器里继续进行腌制,随时可以食用。烧五花肉黄芽菜粉条子、红烧个鸭子大鹅、焖个牛羊肉排骨、炖个肥肠猪血子,如果不放个大半斤辣椒酱那还好吃什么?
说江苏人不吃辣的,只是那些不了解江苏的外地人,或自己不太爱吃巨辣的江苏人而已。
江苏人吃不得巨辣和麻椒味,是因为地理气候决定的,但大多数人还是无辣不欢的。江苏人不喜欢那种一层红油泡着几斤吃不得的红辣椒,嫌腻。所以,但凡任何一种菜系想在江苏站稳脚跟,必须做出调整。因为苏菜是“苏鲁川粤”四大名菜之首啊。国宴就是以苏菜为基础菜系的。
结论:江苏人吃辣,也对得起东辣西酸的辣字,只不过喜欢的这种辣没有走极端,是温和细腻的甜辣。江苏就是这种低调的路线,就好像喝酒一样,印象中江苏人不太能喝酒,可全国的调查来看,人均的白酒消耗量位列全国三甲,与号称能喝的山东相比毫不逊色。所以说题主问江苏人为什么不能吃辣?根本就是不成立的伪命题!
江苏人为什么不太爱吃辣?
首先谢谢您的邀请!
关于我们江苏人吃不吃辣的问题,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口味重,喜欢吃咸;喜欢吃辣。有些人口味淡,喜欢吃轻淡一点的或是偏甜一点的。这是各个人的口味而已!
像我比较喜欢轻淡一点的饭菜,我不喜欢吃辣,而且也不能吃辣,孩子也不能吃辣。因为一吃辣,我们就会上火,牙疼或有口腔溃疡。记得我跟我老公刚结婚的时候,他家里的人是无辣不下饭,我看他们吃辣椒都害怕,因为他们把辣椒都拌到饭里面吃。如果是我烧菜的话,我根本不可能放一点辣椒的,他们家里人烧菜,是每个菜都很辣,有好多次我都自己烧着吃,要不就跑回娘家去吃饭,因为我们相隔不是太远。后来,我们家分家了,老公知道我不喜欢吃辣,他炒菜的时候就不放辣椒,我炒菜也不放一点辣椒。慢慢的,他也成了习惯,现在也不吃辣了。而且我们以轻淡为主,其实,广大网友们,为了我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认为口味还是轻淡一点比较好,不能吃得太咸太辣了。
对不起,头条朋友们!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不喜勿喷!!!
最后,祝头条友友们健康快乐平安幸福每一天!!!
江苏人为什么不太爱吃辣?
不是所有江苏人不爱吃辣。据我看,大约有三分之一江苏人吃辣,有三分之二江苏人不喜欢吃辣,所以形成题主说江苏人不爱吃辣的错觉。
江苏三分之二人不爱吃辣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历史上江苏的菜系偏甜,象著名全国的淮扬菜,就是咸甜适中,注重本味;以汤为重,浓醇兼备。而江苏金陵菜口味较平和,苏锡菜略偏重甜味,只有徐海菜咸味五辛稍多一些。这样约定俗成的菜系就培养了江苏人的口味,江苏大多数人主要风格是偏淡平和偏甜,辛辣口味主要在徐州连云港一带。
二是江苏地理虽然偏湿,这点与四川湖南有点相似,但这种湿主要还是热湿居多,寒湿居少。热湿的特点不需要嗜辣,因为可以流汗将体湿排出体外。所以,四川湖南人嗜辣,与他们祖辈生活习惯及地理气候条件相适应的。西南有些地区雨季连绵,所以用辣来强制调湿,而非汗法。
三是江苏主粮主要是大米,而非小麦,大米的特点是甘淡,主粮大米加上鱼肉,所以主食的主调就是甘淡为主,而辣却与之相反。虽然江苏人不爱吃辣,但是并非完全排斥辣,在菜肴中加入辣椒是很常见的。青椒肉丝也是一种美菜。
江苏人为什么不太爱吃辣?
江苏人不是不太爱吃辣,严格来说江苏人就不吃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气候环境、 地理位置、生存方式这些的不同,发展出了具有不同宣明特征的饮食习惯。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所以江苏饮食多以江湖河鲜和时令蔬菜为主。
同时江苏地域狭长,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从而形成了汉族四大名菜之一的江苏菜。
江苏菜主要包括南京菜(旧称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
南京菜:主要采用炖、焖、叉、烤的烹饪方式,其以咸为主,口味平和。
南京菜又以善制鸭馔而出名,素有“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金陵菜的代表有盐水鸭、桂花鸭、鸭汤等。
蔬菜类则喜好各种野菜,包括芦蒿、菊花脑、马兰头、枸杞头、荠菜、马齿苋、鹅儿肠、香椿头(又称为旱八鲜)。
著名的菜肴有金陵三草菜、炖菜核、炖生敲、扁大枯酥、冬瓜虾肉粉丝汤、鸭馔、盐水鸭、桂花鸭、烧鸭、卤鸭肫肝等。
淮扬菜:以鲜活产品为食材,在调味时追求清淡平和,注重突出食材的本味。
淮扬菜通过火工的调节来掌控鼎中精妙微纤的变化,实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细、烂等不同特点。其擅长以大煮干丝、蟹粉狮子头等闻名的炖焖烧煮,这几种方法更能较好地突出食材本味。
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软兜长鱼、淮安茶馓、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
苏锡菜:擅长炖、焖、煨、焐,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花色精细,时令时鲜。其常用酒糟调味,擅长各类水产,口味偏甜偏清淡,花色精细,浓中带甜,尤其鲜香酥烂。
苏锡菜著名菜肴有糖醋排骨、肉酿面筋、银鱼炒蛋、镜镶豆腐、清炒虾仁、咕咾肉、巴肺汤、碧螺虾仁、响油鳝糊等。
徐海菜:和山东菜系的孔府风味较近,多采用煎,煮,炸的烹饪方式。其习尚五辛、五味皆具,菜肴色调浓重,口味偏咸。
徐海菜无论取料于何物,均注意“食疗、食补”作用,尤其善于烹饪大蟹和狗肉。
徐海菜代表菜品有霸王别姬、沛公狗肉、彭城鱼丸、羊方藏鱼、红烧沙光鱼等。
通过苏菜主要菜系的介绍,你就会发现,江苏都是甜咸,不吃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