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庆帝为什么评价二皇子“心思过伪,无凛然之气”?

庆帝是一个真正的皇帝,以帝王的评判标准来看,庆帝几乎做到了完美。

无经无脉、无情无义、一切行为都指向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所有的皇帝不是人,他们只是一个权力的代号,一把椅子,一把刀,一方玺。

所以他才可以轻描淡写的杀死自己最爱的叶轻眉,还把自己几个孩子拿去玩蛊,亲手规划他们的人生,让他们都变成自己想要的工具人,并按照自己的预想去传承延续他留下的大庆帝国。

大皇子血统不正,出生之后就无缘皇位,所以他一直在外领兵打仗,刷刷战功给个封疆大吏当,让他跟京都权力漩涡永远隔离开来。

三皇子李承民年龄太小,而且柳氏一族势力太大,假如扶持他上位,必然引发外戚之乱,所以一开始也没考虑过让他继位。

范闲则是私生子,他能够走到的最高位置就是权臣,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递补二皇子当新的磨刀石。

而太子跟二皇子,就是庆帝对下一任皇帝宝座安排的蛊局参与者,而且这两个人都被庆帝彻底玩坏了。

太子李承乾素有仁德之名,其实就是日常爱对大臣舍点小恩小惠,偶尔给小动物包扎伤口,然后奴才们吹一波彩虹屁罢了。骨子里就是窝囊而且胆小,抗压能力极弱,面对危机就会逃避并且寻找温柔乡解压。

但对于庆帝来说,这些弱点反而是作为新皇帝最理想的素质。自己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而且良性运转的国家机器,新皇帝只要躺平治国就可以了,不需要大刀阔斧的去折腾国政,那样反而会让国家乱套。

更重要的一点,多年前的京都流血夜,皇后一族被庆帝范建陈萍萍清理得干干净净,只剩了太后皇后两个孤老娘们,那么太子登基以后,外戚干政的情况就不会出现。而且太子既然宽仁厚道,那么必然会对其他皇子,包括那个一直跟他作对的二皇子手下留情,不会出现新皇帝血洗亲族的惨剧,比如嬴胡亥类似的骚操作。

但是,太子的能力还是远远不达标,为了逼迫他成长,就必须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对手。让太子活在危机感中,在压力之下被动成长,最终成为庆帝理想的接班人。

于是二皇子李承泽被庆帝推到了台前,二皇子除了跟太子年龄相当,而且天资聪颖,适合当磨刀石之外。二皇子的家族背景也比较纯净,淑贵妃知书达理,只会在冷宫里啃书,对权力一点贪念都没有。另外淑贵妃也没有什么强势的父母亲族,三亲六故也都不在权力圈子里,所以即使让二皇子培养自己的势力,需要收回的时候也不会遇到家族阻力。

于是乎庆帝就开始包装二皇子,把他往蛊盆里面扔。十二岁庆帝就当着朝臣夸二皇子贤德兼备,如果只当个亲王就是屈才。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给封了亲王,这本来应该是新皇帝做的事情,但庆帝直接安排了,意思就是老二的发展空间还可以更大嘛,挑战一下星辰大海也是可以滴。在二皇子十四岁的时候,庆帝给他在宫外修了私宅,其实就是让他去自由地交纳群臣,培养自己的权力网。到了十五岁的时候,直接把二皇子调到御书房旁听朝政,待遇比同时期的太子高得多。

一个完美的皇储争夺蛊局做好了,太子跟皇后瞬间亚历山大,并且频繁对二皇子发起进攻,太子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尝试过下场刺杀二皇子,只不过被庆帝截胡了。

二皇子为了保命,也为了自己老娘淑贵妃不会意外暴毙,只好玩了命的发展自己的势力,跟太子硬刚。并且在庆帝面前表现出对皇位的极度渴望,让庆帝以为他是一块超级合格的磨刀石,于是继续放任他跟太子博弈,并且自己居高临下的微操作,避免两人斗大发了手足相残。

但局面却越来越向庆帝预计不到的方向发展,那就是太子在巨大的压力下不但没成长,反而越来越萎靡,越来越逃避现实,还跑去烟花柳巷解压,弄了一身花柳病回来,成为皇族的笑料。

二皇子则越来越像个戏精,为人处世虚伪无比,外热内冷到了极点,跟谁都像掏心掏肺,其实跟谁都虚情假意,隔着假面具说鬼话。

于是庆帝深深叹了一口气,给太子一句中评“他是位无情中的多情者,守成尚可,只是朕去时,这天下想必甫始一统,乱因仍在,他又无一颗铁石心肠,又无厉害手段,怎样替朕守住这大一统的天下?

然后掉头又给了二皇子一句差评“他的心思过伪,身为帝王当有凛然之气,而他……却没有。他若上位,定是一代仁君,可朕这几个儿子……只怕没一个能活得下来的。

之所以这个原本很顺利的“磨刀神局”,直接变成了刀越磨越钝,而磨刀石也变成残破不堪的结果。根本原因还是庆帝太过于自恋,他既高看了太子的抗压能力,也低估了二皇子的聪明及狠辣。

太子性格暗弱窝囊,面对庆帝捧二哥踩他的时候,内心全都是自己即将被废,二哥登基以后,自己跟皇后都会死得莫名其妙。于是太子到处寻求外力庇护自己,庆帝指望不上,那就去找太后最宠爱的长公主。结果长公主的脑回路比庆帝还清奇,看到太子来抱自己大腿,欣然接受就算了,还果断的跟太子滚了床单,让他对自己彻底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对二皇子呢,长公主也是各种力捧,砸钱砸人脉,帮助李承泽壮大势力。但李云睿这么做的目的和庆帝一样,表面捧暗地里踩,最终结果还是要让太子上位,二皇子磨完刀该死哪里死哪里。

当然跟庆帝稍有不同的是,庆帝坚定不移的捧太子,是因为太子适合守成。而长公主则想的是,太子废物点心好操控,将来自己可以当个幕后女皇。

如果二皇子只是把刀给磨钝了,那长公主入局之后,刀就彻底变成破铜烂铁,连重铸的希望都没有,只能彻底报废了。

而二皇子这边,他对于庆帝则是憎恨到了极致。他其实从小被淑贵妃教育,对皇位是没有兴趣的,他也清楚争夺皇位会付出的代价。无奈庆帝逼着他当磨刀石,并且假意捧他上位,其实根本没给他任何机会胜出。在身不由己的争斗中,李承泽也变得越来越扭曲。

他之所以义无反顾的怼太子,让自己显得对皇位极其渴望,根本目的是故意恶心庆帝跟太子,并且想尽一切办法让太子报废,然后自己就可以看到庆帝后悔的样子。

“早就清楚了。”二皇子冷冷一拂袖子,“同是天之娇子,谁会甘心做一块将来必碎的磨刀石?所以我要争下去,万一将来真的争赢了……能看到他后悔的样子,我会比坐上那把椅子更开心。”

既然自己被庆帝硬推上去争皇位,而且给自己设计了必死之局,那就干脆往极端去玩。把整个牌局都玩砸了,让组局的人慢慢去恶心去后悔。

而二皇子这种一厢情愿的宣泄,对于庆帝来说,也只不过是轻描淡写就能应付过来。这块磨刀石坏了,多得是人等着顶位。三皇子也长大了,而且范闲也越来越有顾命大臣的模样,可以把太子重新打磨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假如没有李云睿入局的话)。

范闲在知道二皇子的真实想法之后,以现代人的思维对他提出了建议。

如果有人想推你下河与人比赛游泳,你最好的反抗是拼死不下河,大不了回身和身后那人打一架……而不是下河去把那个与你比赛的对手掐死。

而范闲后来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无理由就干掉了八家将,连根拔掉了二皇子跟范思辙的生意。之所以要摆出对二皇子赶尽杀绝的样子,目的就是让他扔掉雄心壮志,去当一个闲散的王爷安度一生。

可是已经下河的二皇子,不可能再有回头路,只能在河里慢慢溺毙罢了。

我什么都无法做,我什么办法也没有,我就像是个手足无力的小孩子,只知道傻傻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最惨身在帝王家,不想争也得争,赢了万事大吉,输了死一户口本。而更惨的就是二皇子这种,开局就给他安排了必须输,一点活路都没给他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