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制内的相声名家卖不出票,而京剧却能卖出票?

先问是不是,再说对不对。

提问者有没有证据证明“体质内相声名家卖不出票”呢?很显然没有,因为唯一一个说这话的人也拿不出证据,毕竟这只是一句生意口,用来让无脑粉丝高潮的嘴炮罢了。

实际上很多给某宗师捧臭脚的无脑粉丝,连什么是“体质内”都不知道,他们~~对不起,她们都信誓旦旦的认为曲协就是领国家工资,是体质内的邪恶代表。

曲艺家协会是一个民间自组织,会员不会领到一分钱的国家工资,反而需要向协会缴纳会员费。

以前的革命电影常常会出现这么一幕,英雄中弹临终前,缓缓掏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自己的党费。为什么英雄不说“我不行了,麻烦让组织把我的工资提前发了”呢,因为压根就没有工资啊~

当然了,粉丝更愿意接受一个简单粗暴地结论,拒绝深度思考,用二极管的方式看这个世界,跟自己偶像不对付的那就是反派,自己偶像是民营企业,那么他的对立面就是国家机关,所以贴上标签一通谩骂,过把瘾就得了,至于是不是真相,WHO CARES!!

所谓的体质内相声演员,应该是包括中广说唱团、几大文工团(铁路文工团、煤矿文工团)、各地曲艺团(北京曲艺团、天津曲艺团、西安曲艺团)等有事业编制的相声演员。

要进入这些团体,需要通过入编考试,然后会有一个演员评级系统,考进去之后默认是四级演员(初级),比如刚刚考入煤矿文工团的刘昊然弟弟。之后会根据你的业绩定期评定,最高可以升到一级演员。此前营销号炒作何云伟因为投靠姜昆变成了一级演员,这就是把脑子放马桶里才编得出来的话,姜昆并没有权力跳过规章给任何人评级,另外何云伟2015年年底才评上副高职称(二级),最快也要五年以后才能申请高级职称(一级),即使评上了也是去年年底的事情,而且跟姜昆没有一毛钱关系。

即使评上了一级演员,待遇也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比如南派笑星李伯清,他在重庆评上的国家一级演员,但每个月也就4000元工资。因为他没有其他职位工资和职称待遇,光靠一级演员也就这个水平。

还有一种是军人演员,他们的职称评级跟军衔挂钩,比如常贵田李立山,就是高级职称,跟少将平级,周炜则是中级职称,但他有很多其他荣誉,所以戴四星肩章,跟大校等同。

另外所谓的“国务院特殊津贴”,郭德纲在段子里提到过,也不是多么牛叉的待遇,其实就是一次性发2万块钱的一个津贴,而且门槛巨高,主要针对的也是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等领域,我国享受这个津贴的演员只有十个左右,潘长江冯巩六小龄童巩汉林等,其中也没有姜昆。

体制内相声演员并不是不商演,只不过他们随时都可能接到指派的义务演出,所以商演的频次比民营企业低而已。

至于说他们不卖票,那就纯粹是后面那张嘴在放某种气体。八十年代马季带着中广说唱团青年演员全国巡演,两个月走遍7个省21个市,演出120场,光是票房收入就16万元,八十年代的16万是什么数字,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那时候一个镇有几个万元户,就是全镇人跪舔的对象了。

而姜昆跟马季是中广说唱团的双核,两人各自带一支队伍商演,而且姜昆在巅峰时期的票房号召力还高于马季。当时因为管理不规范,马季跟姜昆还被一些地方穴头骗过,这些人跟当地勾结,开假介绍信给说唱团,把马季姜昆等人骗来义演,其实是提前卖好票的商业演出,马季曾经被逼着两天赶七场,姜昆更离谱,一天就被架着演七场,可见当时观众对于相声的喜爱程度。

而北京曲艺团、天津曲艺团在各地的商业演出,也都是一票难求,李金斗陈涌泉李伯祥杜国芝高英培范振钰等大角儿,名字贴出去就是满仓。

即使到了九十年代末期,相声市场高度萎靡,但姜昆侯耀文这种顶级明星,仍然是商演市场的宠儿。侯耀文这种文工团的台柱子,不但要靠商演挣钱维系自己的日常开支,还需要补贴团里的日常经费,因为财政补贴连一半支出都不够,其余的都得演员自己去奔。当时侯耀文为什么急着把郭德纲于谦调进团里,就因为团里角儿不够,郭德纲于谦当时如日中天,可以帮助团里缓解经济压力,这事情虽然没成,但郭德纲也体验了一把体制内的味道。当时的他虽然在网上如火如荼,但到了线下商演,票房号召力也就那样,只能跟着侯耀文一起做拼盘,根本也不是某些粉丝吹得那么玄。

所以说追星就追星,别成天把偶像的生意口满世界嚷嚷,你可以觉得全宇宙就某社能挣钱,但被打脸的时候也别喊疼就是。

以上~~

为什么体制内的相声名家卖不出票,而京剧却能卖出票?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都是中国人,都是弘扬正能量文化艺术要支持!德云社郭德纲先生是让相声,京剧发扬光大老百姓喜欢[赞][赞][赞][鼓掌][鼓掌][鼓掌][祈祷][祈祷][祈祷]

为什么体制内的相声名家卖不出票,而京剧却能卖出票?

先别管高雅或是低俗,问题是那个京剧团体靠卖票养活着?由国家出钱,养活着的一群懒蛋,吃饱了没事儿,嘴里喊着着“高雅”在扯淡。让人不明白,连治病救人的医院都自负盈亏了,京剧团为什么不能不能也自负盈亏一下!

为什么体制内的相声名家卖不出票,而京剧却能卖出票?

因为体制内的人看不起德云社的私企,矛盾日益严重,郭德纲越来越强,德云社越来越火,主要所指相声。姜昆心眼太小,没有大局意识,格局决定的。京剧所属国粹艺术,京剧没有民营企业,只有一个德云社的分支麒麟剧社,还让王佩瑜不太高兴,也出在了格局的问题方面。如果都像德云社一样自食其力,体制内人士就不闹腾了,包括京剧。

为什么体制内的相声名家卖不出票,而京剧却能卖出票?

体制内相声,对作品有严格的限制,讲究寓教于乐,传播正能量、讽刺和针砭时弊为主要内容,客观说,这些节目是晚会的常客,如开专场相声,没几个人愿意去听,郭德纲的相声能有几段上电视,都是小剧场里说的,荤段子不断,庸俗笑话大杂烩,要上电视和晚会,内容必须改,也会是同样的结果,看看岳云鹏上春晚的几段相声,有啥多高的水平,再看看牛群冯巩上春晚的相声,节奏快、语言简练、笑点不断,这点郭德纲还真比不了。京剧现在不景气是事实,毕竟是中国国粹,有庞大的群众基础,现在有京剧演出的剧场也很少,偶尔有还是有人看的。

为什么体制内的相声名家卖不出票,而京剧却能卖出票?

也不能这么说,杨振华当初离开体制单说,效果很好,那个年代十几万呀,可惜后来被找回去了,体制内一般的演出不收费除非商演,基本是山区,解放军,边防战士,下基层,给大家带去文化,至于开专场能不能卖出票,冯巩,大兵,都可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