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现在的相声跟以前听着差这么多?江郎才尽?还是故意保留?
因为郭德纲以前是个相声艺人,而现在是个相声商人,艺人跟商人的诉求不一样,而且精力投放的重点也不一样,所以相声差别就很大了。
李寅飞说他最怀念040506年那个在台上拼命说相声的郭德纲,虽然他没有说下半句,但郭德纲却比谁都明白,那个说相声的郭德纲已经回不来了,坐在李寅飞面前的是一个被资本包装出来的流量明星而已。
相声之于郭德纲,已然不是主业了,怎样能够炒话题引流量赚快钱,是郭宗师当下的首要追求。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德云社相声商演越来越火爆,但节目内容越来越不堪入目,作品质量不进反退,但关注度和话题却蹭蹭往上涨。
郭德纲是爱相声的,而且也是有很强天赋的。否则他也不会摸索出一条野路子,并且培养了一批对自己如痴如醉的纲丝,然后被若干贵人力推,最终走到了自己的事业巅峰。
相声艺人时期的郭德纲,确实是迷人而且魅力四射的,那个时期的德云社有人才有天赋更有热情,唯一没有的就是海量资本,所以每个人都把大头精力放在了业务上,再加上当时相声处于低谷期,郭德纲强先一步用传统相声登陆了互联网世界,于是如同狂风暴雨一般的郭德纲效应就此催生了。
当新相声失去市场以后,观众很少接触到的旧东西被翻出来,它就成了“新”,郭德纲带着这些新东西,通过互联网这个强大的传统媒介,将自己的名字广播到了所有相声爱好者心中。
第一批纲丝对于郭德纲,对于相声的热爱都是无可比拟的,他们都天真的觉得那个小黑胖子会带着德云社,带着纲丝们一起为相声振兴而努力,让更多的人被相声的魅力征服,重现相声在八九十年代的巅峰。
当时的相声公社,相声坛子,相声吧,郭德纲吧等,都是互联网相声爱好者的乌托邦,里面有一大批资深相声爱好者,曲艺理论家,以及少部分传统相声原教旨主义者,这些人在互联网上到处交流和传播传统相声知识,并且各种安利郭德纲跟德云社,有些干脆就下海说相声,也有一些直接加入德云社的,比如张德武跟王海等人。
可以这么说,第一批纲丝对郭德纲的口碑扩散有不可替代的功劳,而且德云社后来能够彻底攻占互联网阵地,并且把“相声”这个关键词直接予以覆盖,跟这批网友不停发帖发文,做义务SEO有很大关系。
线下的媒体也跟进了德云社跟郭德纲的推广步伐,交广台的康大鹏成为了郭德纲的义务宣传员,著名媒体人东东枪等也开始大量撰写郭德纲的稿件,在纸媒、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交互推广下,郭德纲终于红了,直到他登录凤凰相声春晚,郭德纲的相声终于走到了巅峰。
而且郭德纲通过自己一些加工后的生意口,把一个反体质反官方的人设也立了起来,他那段《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成为郭粉圣经一般的大作,虽然从相声标准来看,这只是一段毫无逻辑的脱口秀罢了。但这对于造神工艺来说,相声标准反而不是那个重要。
总而言之,各种因素的碰撞下,郭德纲红了,而且红得不可思议。
而郭德纲也是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向商人转型的。2006年德云社工商注册,由王惠和王俣钦掌握全部股权,2008年德云社开始出台第一份劳务合同,其中规定了演员禁止接外活,以及大量的惩罚措施。徐德亮王文林成为第一组拒绝签约,并退出的艺人,随后郭德纲通过各个平台对徐王进行了攻击,并且安排徒弟们轮流表忠心。
跟企业化改制同步进行的是,郭德纲家族对网络社区也进行了全面接管,本来是由一群铁杆纲丝担任版主的相声公社和相声贴吧等,全部由德云社空降管理员,并且封了一批小版主的账号,删除了所有对郭德纲有质疑或者批评的帖子,将其转型为跟现在的郭德纲贴吧一样,无休止吹郭德纲德云社彩虹屁的工具人。
至此开始,第一批纲丝集体转黑,他们要么下海自己成立相声社团,要么转入其他社区去攻击德云社跟郭德纲。
再到2010年德云社第二轮大退社,德云社的运营机制也基本成型,那就是以郭德纲为唯一神,其他徒弟都是孝子贤孙为基本原则,开启了流量时代,并且由原来的相声社团转型成了艺人经纪公司。
再到现如今,郭德纲已经通过淘汰机制,沉淀了一批相声知识最匮乏,但死忠度最高的饭圈,这些粉丝把郭德纲视为相声的标准,把郭德纲的每一句生意口奉若圭臬,郭德纲犯的所有错,都是他们谩骂同行的理由。
当你有了这么一群无脑又狂热的粉丝,可以躺着挣快钱的时候,谁还愿意去创作,谁还会去打磨相声技艺?只需要一句“同行的衬托”“商演就是一切”就能解释一切了,然后就朴实无华的去割韭菜,这份惬意谁会拒绝呢。
对于相声演员来说,菜就是原罪,没有作品就是废材。
但对于商人来说,有钱就是一切,有钱人说什么都是金玉良言。
相声演员郭德纲早就不在了,商人郭德纲正在台上挥洒汗水割韭菜呢。
郭德纲现在的相声跟以前听着差这么多?江郎才尽?还是故意保留?
郭德纲现在是保留实力,因郭德纲不可能一下子将全部包袱打开,这也是相声大师与众不同的地方。说郭德纲江郎才尽那还是不太了解郭德纲的过人之处,郭德纲喜欢将相声作为“期货运作”,有的时候做多,有的时候做空,这段时间刚好郭德纲做空,而不是江郎才尽,这刚好是郭德纲的“静养期”和蓄势待发,不用多久,郭德纲肯定会给你们一个“惊人之喜”。那个时候再没有人说郭德纲江郎才尽,而会说郭德纲真不愧是中国真正的相声大师!最后用卓别林的一句话作结束语: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一个满意的结局来。
郭德纲现在的相声跟以前听着差这么多?江郎才尽?还是故意保留?
并不觉得差,反而感觉更好了。
如果你想听笑话,那当然是新鲜的没听过的笑话吸引人,哪怕说笑话的人说的不那么高明,但是相声不是笑话呀。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相声听的是什么?是尺寸是劲头是节奏,当然笑果也不能少。
如果你听老郭的时间久,你就知道早期老郭在相声里的表演烟火气比较重,表演的痕迹明显,当然,这只是和现在的老郭比,不跟其他人比。
而现在的老郭,表演起来不紧不慢节奏把握的炉火纯青,娓娓道来感觉不到表演的痕迹,很自然的把你带到故事中去,听众也不会觉得累,而且老郭吐字清晰,一个个字清晰的送到你耳朵里来,听起来很轻松也不会觉得赶。
都说酒是陈的香,为啥?因为陈酒消去了烟火气,虽入口没新酒那么辣喉,但是余味悠长,更值得细品。
郭德纲现在的相声跟以前听着差这么多?江郎才尽?还是故意保留?
郭德纲现在的相声不曾江郎才尽,故意保留可能会有一部分。
听郭德纲相声,开场白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特别深刻,“十分能耐使七分留下三分给子孙。”这大概就是他的一个状态吧!
第一、郭德纲已经不是以前的郭德纲了,04/05/06年那个玩命说相声的郭德纲了。没出名之前他得拼命说相声,唱戏,做主持,去参加节目靠着这些去赚钱德云社才能支撑下去。现在呢?
云鹤九霄、龙腾四海,龙字科都在招生了,自己有那么多的徒弟,他们也需要舞台去展示、磨练啊!所以啊,留下三分给子孙!
第二、以前没有什么名气,也不入主流的眼,什么都能放开说,随便砸挂,发挥就比较好没有那么多顾忌,现在在台上说点话,台下就可能别有用心的人拿个小本本儿记,挑你的毛病,然后进行针对和攻击,就算自己无所谓,但是自己还有很多徒弟要靠这个吃饭,所以啊能不顾忌吗?自然就没有之前的听着爽啊!
第三、可以看看之前的春晚,大家感觉还有多少相声的位置,包括我这个九零后听相声也是从郭德纲、岳云鹏开始的,以前对相声的了解可能就是一张桌子两个人,现在能哼一些小曲小调。所以,一开始听到郭德纲的相声感觉那么新鲜过瘾,现在我们听的多了,有些段子甚至词我们都记住了自然就没新鲜了!郭德纲还是之前的郭德纲,而我们观众已经不是之前的观众了,我们已经会唱小曲了!
人家写个段子可能需要一个礼拜,但是我们听一段可能就几十分钟,那他们的创作速度怎么会赶上我们听的速度呢?
郭德纲现在的相声跟以前听着差这么多?江郎才尽?还是故意保留?
郭德纲以前的相声也不怎么的,就像二人转刚出来那会,插科打诨,迎合了某些人的低级趣味,如果舍去这些,郭的相声惨不忍睹。参考郭在春节晚会说的相声,更不用说他的徒子徒孙们?更是耍贱卖萌,但一味的去迎合低级趣味就显得太腻了,观众又不是傻子,于是郭又玩起了饭圈文化,忽悠一帮德云女孩为其摇旗呐喊,制造矛盾,保持热度!但是记住人最怕忘本,就像我说的,真正懂相声的谁去听郭德纲的相声?
郭德纲现在的相声跟以前听着差这么多?江郎才尽?还是故意保留?
何云伟的相声,似乎在领军传统相声。德云社除了搞笑和展示贯口之类,似乎顶到了天花板!侯宝林先生的逗哏搞笑,必须服务于相声作品的文化内涵的创作理论,可以创作出无数精典的相声段子!而用文化用服务搞笑的办法,很快就会枯竭,糟贱文化怎能长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