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周炜先拜师唐杰忠,后改拜师姜昆,自降一辈,这是为什么?

唐杰忠是文字辈,姜昆是明字辈

只能这么说,个人选择罢了,外人操不着那份心。

周炜这种体制内的相声演员,尤其是马季唐杰忠等新派相声演员,对于师承辈分这种东西都很淡化。或者这么说,即使内心有强烈的渴望,想要把辈分师承提到极高的位置,但他们的身份立场也不允许。

比如现在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摆知”仪式,在马季唐杰忠于世猷等中广说唱团第一批学员中,都是没有的事儿。当时是指派谁当老师,谁就是老师,比如侯宝林就是马季郝爱民于世猷等人的指派老师,但后来侯耀文侯耀华公布的侯宝林弟子名单中,只有马季,没有郝爱民于世猷。就因为没有那么正规的师徒仪式,所以师徒关系就不够瓷实,容易出现很多不同的说法和版本。

实际上即使做了摆知仪式,师父也同样可以不认,典型例子就是少马爷马志明,他其实一共有五个徒弟,有两个是人情徒弟,潘贵才王金东是少马爷去电视台做节目,台长让他收的,但少马爷说那只是节目效果,所以不认这两人。而于克志卢福来是正经摆知的,但少马说那是马三立和连笑昆让他收的,算是指派的徒弟,所以跟他们也不来往。少马爷唯一认的徒弟是黄族民,但却不摆知,只是口盟师徒。所以同行对于黄族民的辈分也不太认可,就因为少马爷在收徒弟这方面太葛。

说白了,所谓的师徒关系,关键在于师父跟徒弟认不认,只要有一方不认账,即使做了再盛大的摆知仪式也白搭。

周炜跳门拜姜昆这事情,是唐杰忠姜昆周炜三方都认可的,唐杰忠跟周炜本来就是口盟,而周炜后来为了发展所以拜了姜昆,实际上还是口盟,而且还专门开了发布会说明缘由。有这种公开的交接仪式,其实也跟摆知一个意思了,本来相声门里的摆知就是让所有同行知道这事情,以前通讯不发达所以只能摆酒席请客,现在上个电视,甚至发条微博就能公之于众,也就不需要那么无聊而且繁琐的程序了。

最重要的是周炜本人也不在乎辈分,你让他当明字辈还是明字辈的徒弟,人自己都乐意,而且姜昆蔓儿更大,艺术也更高,跟他可以学到更多,将来的机会也更多,所以就改拜了姜昆,组织上也通过了,那么这段师徒关系就是成立的。

说白了,骡子大马大值钱,辈分大一文不值,降辈能够得到更多好处,十个人有九个都愿意降辈。当年郭德纲落魄的时候,本来拜了杨志刚为师,已经是明字辈艺人,但为了进曲艺团编制,让他改拜李金斗降一辈,郭班主也照样流着哈喇子点头,只不过后来这事情黄了而已,否则现在郭老板也是周炜同辈。

另外除了周炜,洋人大山(路世伟)也降辈拜姜昆,本来大山的老师是丁广泉先生,京城第一洋教头,按理说他也是明字辈。但大山更仰慕姜昆的艺术,所以托人找关系改拜了姜昆,而且跟周炜不同,姜昆还专门给洋徒弟摆了知,请客吃饭的钱都差点是姜昆自己掏的,只不过后来被北大抢了单。

所以降辈不降辈的,你自己乐意就好,没必要全都按照一个标准去评判。

以上~~~~~

相声演员周炜先拜师唐杰忠,后改拜师姜昆,自降一辈,这是为什么?

周炜在刚开始说相声时经常把“我的老师是唐杰忠”挂在嘴边,也正是他老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很多观众便记住了他是唐杰忠的学生,后来,周炜渐渐地不再说这句说,一开始大家还感觉有点不习惯,当得知周炜拜师于姜昆时,大家才若有所悟。

2008年,周炜正式拜师于姜昆,从此,周炜成了姜昆的关门弟子,而正是在拜师姜昆之后,周炜的演艺事业可谓是如日中天,随后,周炜又拜了蒋大为为师学习声乐、又拜了朱军为师学习主持,可以说周炜所拜的师父都是一些名人。

唐杰忠虽为姜昆的师叔,但是唐杰忠的名气俨然不如姜昆,所以做姜昆的徒弟当然比做唐杰忠的徒弟强很多,而“聪明伶利”的周炜当然更愿意拜姜昆为师,这样他的演绎之路才会走的更顺。一开始姜昆是不同意收周炜为徒的,毕竟唐杰忠是姜昆多年的搭档,在得到唐杰忠的同意后,姜昆才同意收周炜为徒。

按照周围如今的“配置”,周炜的事业本应上升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近些年来他的事业却开始走下坡路,究其原因,改投师们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他的急功近利,从周炜的种种行为以及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不踏实的艺人,他没有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相声创作上。

其实,只要周炜能够踏下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他的相声之路,即便他不改投师们,他依然可以成为一个被大众喜欢的相声演员,平心而论,周炜的相声基本功还是可以的,他在相声方面的造诣也是有的,但是他却没有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周炜的没落仿佛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你在做,大家在看,公道在人心。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相声演员周炜先拜师唐杰忠,后改拜师姜昆,自降一辈,这是为什么?

说起周炜,也是相声圈里做事比较让老百姓感觉奇怪的人物了。首先,他就是拜师唐杰忠,而唐杰忠确实是姜昆的师叔,他先是拜师唐杰忠,突然又拜师姜昆,这在相声圈里,其实是不允许的,但是,人家也是做出来了,毕竟姜昆的大腿抱着更舒服点,更能来点切实利益,至于自降一辈,算得了什么呢?人家姜昆不计较,唐杰忠计较不了,咱们 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他不能算是个“相声演员”,虽然他是相声出身,但是后来的道路也属于比较奇葩的了。

他应该是有点天赋,也很努力过,但是,聪明伶俐的周炜,很快就看清楚了“形势”,就是以实打实的相声出名,太慢太慢了。于是,他开始各路找“靠山”。也就是一个特别“聪明”,而不会下苦功夫的人。而相声,在郭德纲的讲授下,咱们明白了,必须得下苦功夫。人家哪有功夫研究啊,哪有拜山头来得痛快啊!

相声拜师姜昆

歌唱拜师蒋大为

主持拜师朱军

能拜上这么多“名师”,也颇令人诧异。怎么这么奇葩,拜了又拜?

按理说,术业有专攻,能搞明白一件事就不错。人家周炜倒是奇葩,这山看着那山高,与其说找本事,不如说是找靠山。这些师傅都是“名门正派”,都能为他提供一定的“庇护权”,所以,他发展的随心随意,想说相声就说,想演小品就演,想主持就主持,想上春晚就上春晚,毕竟这么多师傅罩着呢!他就是标准的进了体制,“混日子”,也混的很风生水起,荣誉着,职称评着,工资也照常发着。这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

业务能力谁能说啥?反正人家过得很舒服!

现在,他偶尔在辽宁台有一个叫“欢乐饭米粒”的节目里,偶然客窜一下,也突然 感觉到,他真的是满头白发了,青春也已经逝去了!

相声演员周炜先拜师唐杰忠,后改拜师姜昆,自降一辈,这是为什么?

同是相声演员,周炜至少比陈寒柏聪明一万倍。相对于陈寒柏的有奶没奶都是干爹,周炜的出手,每次都是精确制导。这种缜密的心思,才是成大事的基础。

周炜曾说过一段《我惯着他》的相声,凭借其把老阿姨们逗得捧腹大笑的功夫,还获得了相声大赛的一等奖,并且上了春晚。因此,对于自己的拜师,周炜有着充分的理由挑肥拣瘦。

如果周炜想单纯做一个相声演员,那么就拜在早就说好了的唐杰忠门下,无论从年龄还是阅历上,做一个“明”字辈演员,和姜昆,郭德纲等人都能称兄道弟,可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无知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太小看相声了。虽然市场不景气,得靠送鸡蛋聚集人气。但相声作为个人进阶的跳板,还是最为实用的。你听说过有说评书的、唱京韵大鼓的演员作将军的吗?但相声界就能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唐杰忠先生是周炜到北京发展后的第一块跳板,但周炜一直也没有正式拜师,而是宁愿做一个海青。这在相声界是难以想象的。但作为周炜,一直给自己留一下待价而沽的机会,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因此,你不得不佩服人家思虑得长远。

而一旦时机成熟,就果断出手,宁可自降一辈,也要拜到姜昆门下。这样的“稳,准,狠”,并非等闲之人能为之。一般以学艺为宗旨,以演出为主业的演员,更愿意选择那些相声底蕴深厚的长者为师。但周炜反其道而行之,可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得不说,周炜是个功利型的机会主义者。如果岳云鹏是曲协主席,周炜当然也会是“纳头便拜”。为了表忠心,秀恩爱,周炜更是不惜在电视上大撒狗粮:“(姜昆的相声)对于我来说,就是乳汁呀,我就是喝着这样的乳汁长大的。”看得人直替姜昆先生的内分泌担心。

姜昆先生传统相声说不了,新派相声荒废多时,但倒驴不倒架,至少歌功颂德的能力还在。或许这方面的特长,反倒是很多人更为看重的。从这方面来讲,周炜也算是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拜师后的周炜,更多的是出现在央视三套做主持人。相声的水平还停留在为老阿姨服务的阶段,眼看姜昆先生又多了一个不会说相声的徒弟,真让人替曲协主席着急。

体制内的演员最好的归宿就是进入官僚阶层,在这方面周炜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现在他已经是老家天津市的北方演艺集团的总经理。天津市所属的曲艺团,评剧院等单位都在他的管辖范围内。

周炜没有忘记师父的教诲,在接受媒体专访的时候就指出:“民营团体要更好地去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留下精品,而不要把作品低俗化,不能因为票房好、观众买账,就自认为成功了,营销策略、‘粉丝’经济、娱乐化流量,并不代表文化本体真正繁荣。”

这番话不过是“反三俗 ”的翻版,不过是为了表达自己正统的地位,老调重弹,并没有一点新意。日后一旦自己的演艺集团打不开局面,那么德云社的粉丝经济和娱乐流量化,就能成为最合适的背锅侠。这一点,姜昆先生可能还想不到,不得不说,周炜也算是青出于蓝了。

相声演员周炜先拜师唐杰忠,后改拜师姜昆,自降一辈,这是为什么?

周炜自降一辈拜姜昆为师,唐杰忠先生是否同意?如不同意,欺师灭祖的帽子就被别有用心的家伙扣在周炜头上。唐先生若不知情允许,摘字清门、开除师门,公示天下。

艺不压身、采长补短,多拜一老师又何罪之有?

加入德云社的杨进明先生,师承李立山先生,后跳门转拜侯耀文为师。李根李云天相声拜李立山先生为师,与郭德纲平辈,后拜郭先生为师,自降一辈成为西河门弟子,也未曾有人嘲笑、讥讽。

有些别有用心之徒,对人对事一惯釆取双重标准,有时会选择性失明,装聋作哑。

所以,勿论人非为好。谁好谁坏,谁对谁错,吃瓜群众一不相识,二无往来,怎能知晓?更不能戴有色眼镜妄加评论。

相声演员周炜先拜师唐杰忠,后改拜师姜昆,自降一辈,这是为什么?

投谁当师傅咱不细唠也不知情,就他来说是相声界的我还真没听过他一个有影响的段子。都是些打打混,逗逗小闷子这些小技俩。不知道他到底是干嘛的,哪都"出溜"没正经专业的感觉。底子挺好,学的太杂。不是说学多了不好,在你的本业基础上广学当然可以,好象他与相声根本挨不上边,一天不够他忙的啦,不知是干嘛吃的。现在的艺人没作品尽管你有名淘汰的也快。总觉得艺多不压身,相声不行当主持,主持不行当评委,评委不行去唱歌。不钻研业务都是花拳绣腿三脚猫的功夫,一瓶子不滿半瓶子逛荡,与相声界可能越离越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