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相声世家的杨议为何“拜师无门”?

杨议估计还算不上相声世家,因为老杨家往上倒,就只有杨少华一人说相声。

其实也不用说远了,杨少华父辈或者再往上的大辈,但凡有一个在相声行业里面待过,他也不至于说那种风格的相声,要知道不分场合的洒狗血,跟谁说话都不愿意吃亏,这就是没有家大人教过,或者说没挨过大嘴巴子的表现。

当年常连安把杨少华介绍给郭荣启,有意撮合这对师徒,结果郭荣启跟杨少华对话,杨少华就把自己的舞台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郭荣启:你认识字吗?你念念那广告。

杨少华:连你都不认识字我更不认识了。

郭荣启:你会骑车吗?

杨少华:我不会骑。我要会骑车能跟你在这呆着吗?

这么一通对付下来,郭荣启就黑脸了,长辈跟晚辈对话,晚辈全程开嘲讽,那还收个屁的徒弟。

更有名的就是跟马三立侯宝林刘文亨拍照,本来以侯宝林的地位,可以跟马老一起坐,但杨少华这时候起腻,也要跟马侯坐一排。结果马三立怒了,骂了一句粗,让杨少华滚后面去站着照。

所以说老杨不是舞台上蔫坏那么简单,舞台下他更加奇葩,关于杨少华的台下段子,比台上多几十倍,整理出来能给相声界添不少产业。

正因为没有长辈传授,杨少华基本上就是自学加观摩,然后自己领悟的风格,所以他的台风特别另类,很多相声大师都拿不住。跟干爹马三立量活,让他收着点,结果就干脆不接话,把马三立弄成单口一样。让他随意发挥,那就能把一头沉演成子母哏,一句一怼寸土不让。

再加上台下的老杨一方面坏主意多,另一方面苦日子过得太多,所以有点抠门,跟很多同行都玩不到一块,用行话说就是不够“合”。所以他的师承也有很多同行在质疑,倒不是真的有那么大问题,但就是想刨他。

如果没有马老给他撑着,杨少华估计现在就是真.海青,跟杨小五一样。

杨少华在相声行业混得磕磕碰碰,但仗着自己运气不错,老遇到贵人,马三立田立禾赵伟洲什么的,都在不同阶段帮助过杨少华,所以老杨也算是立稳了脚跟。

到了儿子这一辈,老杨就对他们进行分类发展了。

杨少华有两个儿子现在说相声,一个就是鼎鼎大名的杨议,成天跟杨少华一起做各种节目,还拿了不少相声大赛一等奖,并且时至今日也没有师承,是板上钉钉的海青。

杨议为什么不拜师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必要拜师,自己本来就是父亲教出来的,再拜师就是拜门,也就走个程序而已。另外现在自己跟相声行很多长辈关系都不错,万一拜了谁当师父,相处模式就得改,而且师徒规矩太多太繁琐,说不定自己什么时候就把对方得罪了,然后他背后的那些人脉网也就一起被牵连,反而不如现在这样轻松。自己即使照顾的不那么周到,对方也没有挑眼的理由。

杨议这种担心倒也不是没理由,他最火的时候,绝对是国内相声商演第一人,《肉烂在锅里》当年的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纠纷》,而且相比天津相声名家普遍更适应剧场相声来说,杨议算是在电视媒体上推广津门相声效果最好的,尤其是他的《杨光快乐生活》系列,把天津市民的“哏儿”推广到了其他城市,就像《乡村爱情》对东北喜剧的作用差不多。

而把事业重心放在电视领域的杨议,就没有必要去求爷爷告奶奶的弄一个相声师承了,他已经有比相声更好的发展平台,就不需要自行车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郭德纲当年师承不清不楚的时候,他也在影视综艺到处跑龙套,如果他能在电视领域发展到杨议这种程度,估计也就没有侯耀文什么事情了。

所以不是杨议拜师无门,而是他不需要相声门户这种累赘罢了。

再说老杨家还有一个杨威,也就是杨议的大哥,他名气虽然远不如杨议,但杨威是正经拜了尹笑声为师,而且是正经相声门里人。

杨少华的儿子们算是把相声这行吃得透透的,要商业价值要名气,有杨议撑着。要相声门户要讲规矩,杨威可以站出来盘道。

老杨家表面上说“肉烂在锅里”,实际上却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出生相声世家的杨议为何“拜师无门”?

杨议是天津籍相声演员,相声名家杨少华的第五子。1995年获得侯宝林全国相声大赛金像奖; 2002年凭借《如此办学》获得首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3年凭借《肉烂在锅里》再度获得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当年堪称相声界冉冉升起的一颗实力派新星,被广泛看好。

然而,在相声不景气的岁月里,杨议纵然获奖无数,依然不能依靠相声养活自己,所以不得不转行拍电视剧。2004年杨议开始自导自演都市轻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成功塑造了杨光这个热心、善良、但也有不少小毛病的天津小市民形象。该剧已经拍摄了十部,是剧集数量仅次于《乡村爱情》的中国电视剧。

通过拍摄《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杨议名利双收,生活富足,这已经成为他的主业;至于相声,现在只能算是他的一个兴趣爱好吧,所以拜师与否并不影响他的事业发展,也不影响他的生活质量,所以显得无足轻重。

当然了,站在杨少华的角度来考虑,他老人家一辈子的师承都没有得到同行公认,总归是一个遗憾;特别是在耄耋之年,更担心百年之后史书上的评价,所以他心理上应该希望杨议正经八百的拜一个相声界的师父,间接确认下自己的师承关系。

杨议是一个孝子,这些年对父亲的生活照顾无微不至,对父亲心理的疙瘩应该也心知肚明,为了给父亲一个交代,他曾经也考虑过拜师马志明,但是被马志明直截了当的拒绝了,丝毫没有给他留颜面,可能伤了他的自尊心,此后多年再也没提过拜师的事。

现在宝字辈的相声演员在世的越来越少,而杨少华的年纪也越来越大,留给杨议的时间不多了。

只要杨议真心想拜,拿出态度来,其实就在天津当地就有好几个宝字辈的相声演员健在,比如田立禾、常宝丰、姜宝林等,或者是北京的陈涌泉,河南的杨宝璋等,如果等这几位都走了,那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出生相声世家的杨议为何“拜师无门”?

杨议因为家庭熏陶从小就是娃娃腿,因为自己天赋极佳,但是多少有点生不逢时了。起腕的时候遇到了相声低谷,之前为了迎合市场迎合观众,(当年大多数演员都走穴)杨议也是抱着吉他说相声那一批人。因为父亲的关系辈分就很大,那时候一部分宝字辈的还在。年龄大的不想收太小的徒弟,腕小的同样也不想拜。相声这一行特别重视门户,当然如果你的师父是名家你就相当于进了豪门,以后资源会更多也成名快。(比方说进曲艺团,或者获得北京户口等等)

杨议没拜师的原因也在这里,他心目中想拜师的人就那几个,但是有的因为年事已高不愿意收年龄小的徒弟,比如当年的侯宝林、常家的三爷四爷等。很多人都传言马志明不想收,那纯粹是胡说八道。因为马志明不愿意收徒弟,还有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等,唯一认可的徒弟就是自己搭档黄族民而且还没摆枝但是马志明却十分认可。还有就是杨家父子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北漂了,肯定想进入北京相声界的这个圈子。那时候北京宝字辈的演员屈指可数,当时抗大旗的还是马季那么大的名气可还是文字辈呢,收一个二十多的小孩显然他们不会干。天津这一方面就是苏文茂 和像一些世家子弟文字辈的演员都在,有人想收但是也会顾及这些因素。直到现在我们发现世家子弟想有门户才是这十年左右要么带拉要么才拜师。

出生相声世家的杨议为何“拜师无门”?

杨议是相声名家杨少华先生的儿子,相声基本功非常扎实,曾经荣获了不少重量级的大奖,然而比较遗憾的是杨议至今在相声界还是“海青”的身份。出身于相声世家的杨议为何拜师无门呢?下面先介绍一下杨议。

杨议简介

杨议,著名的相声演员、影视演员、导演、主持人。杨议1962年出生于天津市,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先生的儿子。杨少华先生一共有四个儿子,杨议排行老四,是最小的儿子。因为在家族中排行老五,所以老一辈人亲昵地称他为“小五”。有人说杨少华先生有个干儿子杨进明,所以杨议才排行老五,这是不对的。杨议和侯耀文是好朋友,他称侯耀文为“三哥”。郭德纲做为侯耀文的徒弟,一直尊称杨议为“五叔”,两个人关系非同一般。

杨议因为是门里出身,所以他的相声天赋极高。杨议小时候经常和父亲去剧场,耳濡目染就学会了不少段子。杨议不同凡响的天赋让杨少华先生非常高兴,所以只要家里来了相声同行,杨少华先生必然让杨议给大家表演几段。父亲的表扬加上相声前辈们的鼓励,让杨议越来越痴迷于多学几段相声。这样的良性循环让杨议的相声水平提高特别快。

1995年杨议获得了侯宝林全国相声大赛金像奖。2002年杨议又凭借《如此办学》获得首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3年凭借《肉烂在锅里》再度获得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

2004年杨议开始转行,他自导自演了都市轻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成功塑造了杨光这个热心、善良、但也有不少小毛病的天津小市民形象。

现在的杨议已经是功成名就,在豪宅里陪伴着杨少华先生颐养天年。杨议基本上是告别舞台转向直播带货了。

“海青”身份

杨少华先生是相声界第六代传人,是郭荣启先生的“口盟”弟子。但是杨少华先生的辈分在相声界一直有争议,有人说“口盟”不做数。不过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是承认杨少华身份的,并且收杨少华为“义子”。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也认杨少华这个师弟,杨少华“北漂”的时候就一直借住在侯宝林先生家里。所以我认为杨少华先生的师承是没有问题的。

杨议作为杨少华先生的儿子,按规矩应该拜“宝”字辈的相声名家为师。杨议在相声界摸爬滚打几十年,人脉颇广,也获奖无数,但是至今杨议仍然没有拜师,是标准的“海青”。无门无派,没有师承,处境就比较尴尬,将来是没办法写入相声族谱的。

如今杨少华先生已经89岁高龄了,杨议先生也已经59岁了,我相信杨少华先生还是比较操心杨议的师承问题的。我个人认为杨议如果要拜师,宜早不宜晚。

杨议为什么拜师无门?

1.杨议在相声界向来以“敢说”著称,得罪了不少相声界的同人。

在侯耀文先生去世10周年追思会上,面对业内众人,杨议毫不留情地当众批评相声乱象:“很多相声演员不坐科,不学基本功,就靠拜了名家为师,有了师承就拿着师傅的名义出去招摇撞骗……”

杨议犀利的言辞有的放矢,击中要害,却让在场的不少师父和徒弟脸面挂不住。

在今年央视的新春相声大会上,杨议又开炮了:“这个节目相声界的精英都来了,有的该来的没有来,而有的不该来的都来了。”

您瞧这话说的,伤自尊啊,又得罪了不少相声同人。

2.杨议拜师阻力不小。

相声大师马季先生当年曾说:“我太爱相声了,但是我讨厌说相声这帮人。”马季先生的话一针见血,道出了相声界的现状。

杨议要拜师,相声同人少不了有阻挠的。试想谁愿意凭空再多出来一个“师叔”或者“师爷”?

“宝”字辈的相声前辈已经不多了,即便有人愿意收杨议为徒,别人如果极力阻拦怎么办?总不能为了杨议一个人得罪一大群人吧?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宝”字辈的前辈年纪大了,不愿意沾惹麻烦,所以杨议拜师阻力不小。

3.杨议并不看重师承。

杨议在相声界过去的成绩是有目共睹,后来是淡出相声舞台,再加上这么多年来杨议在影视界、主持界混得是风生水起,也早已经赚得盆满钵盈了。功成名就的杨议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豪宅里陪着杨少华先生颐养天年、玩玩直播带货。

杨议的心思早就不在相声上了,即使受邀出现在影视说相声,也纯属玩票性质,就是去娱乐一下而已。

综上所述,杨议拜师无门,是因为阻力不小,还有杨议志不在相声,不是特别看重相声界的辈分,再加上他早就淡出舞台,现在年龄也大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杨议并不愿意拜师。带艺拜师其实就是要个名分,便宜师父。

我认为杨议如果拜师,少马爷马志明先生应该是最佳人选。马三爷对杨少华有恩,马志明又曾经和杨少华搭档说相声,两家可以说是世交,在加上两家都在天津,杨议拜少马爷为师可以说是名正言顺。不过少马爷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也不一定愿意收徒。

朋友们,你们觉得杨议为什么一直没有拜师呢?你们觉得少马爷会收杨议为徒弟脸?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出生相声世家的杨议为何“拜师无门”?

杨议“拜师无门”要归咎于父亲杨少华,杨少华自己师承有争议,在相声界口碑人缘也不太好,坊间传闻,杨议想要拜师马志明,却遭到马志明的无情回怼:收了你,不就连你爸爸也认了。现在杨议年龄大了,拍电视做综艺,名利双收,更不会折腾相声的师承,相声师承对杨议而言,可谓有不如无。

杨少华和杨议

杨少华的师承有争议

相声界讲究父一辈子一辈,要是父亲是干这个的,那么儿子们也都会跟着自己的辈分往下走,比如侯宝林大师是宝字辈,儿子侯耀华侯耀文都得是文字辈,马三立是寿字辈,儿子马志明就得是宝字辈。如果不是世家出身,仅仅是亲戚关系,那么这个辈分可以忽略,比如宝字辈名家赵世忠就是明字辈姜昆的姐夫。

按照相声界的规矩,杨议的辈分就得随着父亲杨少华走,但是关键在于杨少华的师承辈分有争议,杨少华按年龄属于宝字辈和文字辈都可,在解放前,杨少华曾在启明茶社打杂,在茶社老板常连安的撮合下,郭荣启答应收徒杨少华,但按照规矩拜师需要摆知,而摆知的钱得杨少华掏,杨少华没钱,这事就搁置下来了。

相声名家郭荣启(左)

解放后,杨少华一度去当工人,后来又投奔过马三立、侯宝林等,但对于师父郭荣启走动不多,而马三立和郭荣启有隔阂,杨少华对郭荣启没尽到徒弟的义务,那么师父自然就对杨少华态度模棱两可,或者说就不表明态度,那其实就是不承认这徒弟,因此即便马三爷处于私心将杨少华归到郭荣启门下,但杨少华的师承还是饱受争议,比如马志明就带头不认,称呼杨少华一直都是先生,而不是师哥。

杨少华人缘不好,导致杨议拜师不顺

杨少华年轻时候家穷,爱占便宜,在相声界人缘不算太好,从表演风格来说,没有名师指点,属于野路子,表演水平也得不到同行的认可,据说杨少华一次登台演出,直接被轰下来,在满是高手的天津相声窝子,杨少华的水平显得明显够不上档次。

杨少华后来和马志明搭档,给马志明捧哏,对于马氏相声来说,要一头沉,而杨少华搭档时,经常撒狗血,不按台词说,弄得马志明意见挺大,后来马志明发现杨少华偷偷跟人对活,也就是做私活,这在相声界也是犯忌讳的,后来先生前辈指点马志明裂穴,两人算是不欢而散。

杨少华和马志明

后来杨少华投奔北京的侯宝林,并在侯宝林家住过一段时间,据杨少华回忆,在侯家,经常被当佣人,买东西打杂,而后杨少华在北京也没能站稳脚跟,只能再回天津发展。

总之杨少华在相声界人缘和口碑都很一般,这就导致儿子杨议拜师问题不小,毕竟门里出身的相声演员要拜师,还得看父亲面子,父亲能耐大,人缘好,儿子的师承就容易解决,比如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拜师,就有许多人愿意收,所以才有“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的说法。

杨议没有师承并不影响事业发展

杨议没有师承,主要原因是父亲杨少华的缘故,但这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毕竟杨少华的大儿子杨威就曾拜师尹笑声,而尹笑声是马三立的高徒,也算相声界根正苗红的演员,不过据说当时拜师并不顺利,杨少华提出拜师后,尹笑声并没有答应,而是经过一段考察也最终决定收徒的。

杨议虽然没有师承,但是并不影响他的事业发展,杨少华1995年获得侯宝林全国相声大赛金像奖; 2002年又凭借《如此办学》获得首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3年和父亲杨少华搭档,凭借《肉烂在锅里》再度获得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可以说虽然没有师承,但杨议的相声表演功底一点也不亚于同龄的相声演员。

杨少华和杨议访谈

杨议之后投资拍电视,做综艺,名利双收,而拜师不过是有师承,这对于事业顺利的杨议来说,反而是有不如无,有了师父,还得三节两寿孝顺,约束反而多,没有师承不影响事业发展,反而更符合杨议的性格,总之,杨议年轻的时候,肯定还是希望有师承,因此才有了坊间流传想要拜师马志明的说法,而对于现在的杨议而言,师承已经无关紧要,更不需要折腾拜师了。

出生相声世家的杨议为何“拜师无门”?

要说杨议,那么得先从他爹杨少华说起。

杨少华说相声由常宝霆开的蒙,后来在启明茶社跟着郭荣启学相声。由于性格比较蔫不讨喜,加之家境不好养成了爱贪小便宜的毛病,所以郭荣启一直都没太在意他,也没有正式的摆知拜师,只是在少有的几个场合中承认过杨少华是他的口盟弟子。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业内很多人不承认杨少华的师承。其实仔细梳理一下杨少华的师承还是没有问题的,解放后杨少华与马家走得比较近,一来二去的就认了马三立为干爹,从认干爹这件事情上就能很清楚的看出杨少华的师承(如果杨少华真的没有师承的话马三立大可以直接把他收了做徒弟而不是认干儿子,哪怕是马三立与郭荣启的关系再不好也不能乱了江湖规矩)

至于杨议拜师的问题,坦率的说原因还在于杨少华身上。说一句大不敬的话:“杨少华性格中的某些缺陷严重的阻碍了杨议拜师”。试想一下,当年侯宝林可以带拉师弟帮马志明解决师承问题,为什么不能把杨议的事儿一块给办了?马三立既然能收杨少华做干儿子,那么马志明为什么会态度坚决的回绝了杨议拜他为师的要求?

郭荣启1999年才过世,这是马志明不愿意收杨议为徒的原因之一,“我要是收了你,那不是连你爸的师承都一块儿认了?”这是马志明的原话,从这句话里面也能品出业内的很多人不愿意去趟这一趟浑水。杨少华曾经给马志明捧哏捧过几年后来俩人拆伙,坊间传闻是俩人性格实在搞不到一起去(杨爱占占便宜,马志明也不是一个大度的主儿)这也许是马志明不愿意收杨议为徒的原因之二。

到如今这个状态,活着的能收杨议为徒的人没剩多少,这些人也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基本上也没这个可能性了。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带拉师弟”,但是,关系没铁到一定的程度,试问谁又愿意出这个头?

所以,杨议的相声师承一直会是一个谜,不知道这个谜哪天才能真正的解开,由谁来解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