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体制内相声团体比较热衷于参加或者举办相声大赛?
题目问得就很“德云”,一副要把神社粉丝集中起来狂欢的意思。
但有一个前提,几乎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或者就说百分之百德云社粉丝都搞不清楚的。
那就是“什么是体制内的相声团体?”
如果这个前提不弄清楚,什么文采飞扬激扬粪土的回答,都是在放狗X气体,不但臭还特么不是人味儿。
举个栗子,李菁跟何云伟都是北京市曲艺团的正式演员,但两人又分别是星夜相声会馆、捧逗汇的班主,那么问题来了,星夜相声会馆是否就是体制内相声社团,那么星夜相声会馆里有一些没有编制的演员,他们是否也自动算入体制内演员?
青曲社,嘻哈包袱铺都是私营企业,但苗阜是西安曲艺家协会副会长,高晓攀是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那么请问嘻哈包袱铺跟青曲社到底算是体制内社团,还是民营社团?
好吧,我们以德云社为宇宙中心,李菁何云伟苗阜高晓攀都直接或者间接迫害过德云社,所以他们的相声社团无论组织形式如何,都属于体制内相声社团。
只有德云系相声社团,以及跟德云社亲近的相声社团,并且成员没有姜昆爪牙的,才是体制外的相声社团。
但是问题又来了,相声新势力跟德云社相交甚密,也是非主流相声社团的一员,但是班主卢鑫确实西安市曲艺家协会副会长,是体制内演员,那么是否在卢鑫正式成为副会长的时候,相声新势力就被体制收编了?
另外郭德纲爱徒高鹤彩,上海笑乐汇班主,跟德云社关系密切,高鹤彩不但在任何时候都力挺师父,还经常邀约德云社演员去笑乐汇走穴,并且给自己收徒仪式担任引保代,而且高鹤彩弟子在任何场合都说自己是“德云相声人”
但是!!!!!!!高鹤彩是上海市曲艺家协会成员,也就是姜昆的下属,那么请问笑乐汇到底是体制内社团,还是郭德纲打入姜昆集团内部的卧底?
如果按照班主责任制,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理论,班主是在曲艺家协会或者文工团挂职,其所属社团就是体制内社团,那么笑乐汇相声新势力也就属于体制内社团。但如果按照组织形式来看,青曲社笑乐汇嘻哈包袱铺一样都属于私营社团。
但这么划分会让敌营渗透神社几乎所有势力,比如杨进明是铁路文工团退休演员,他的组织关系还是在铁路文工团,那么他加入德云社等于让神社的纯净血液被污染,让郭德纲神圣的非主流光环罩上了一层迷雾。
所以为了让神社粉儿们能够更加理性和通透的捋清体制内外的区别,我们就把标准简单化:
郭德纲及爪牙就是体制外,除此以外都是体制内。这一下子局势就很明朗了有木有,宇宙中心就是方便,能把很多复杂的关系一瞬间就整通透。
好吧,现在跟德云社有关联,并且互通有无,没有迫害关系的就是德云社(包括北京德云社和黑龙江德云社吉林德云社)、笑乐汇、南京德云社(张文波独资)、相声新势力、珍友社(立场摇摆中)。
接下来我们再看“相声大赛”,是否只有“体制内社团”参加呢?
答案是否定的,以最近的第八届相声小品大赛为例,参加者名单有这些:
李金斗、石富宽、王谦祥、李增瑞、李国胜、郝爱民、刘洪沂、王文林、赵伟洲、冯巩、王佩元、苗阜、金霏、陈曦、陈印泉、侯振鹏、卢鑫、玉浩等。
其中我们明显看到了德云社阵营的名字,卢鑫玉浩就算了,年轻不懂事被姜昆骗去参加相声小品大赛,故意恶心郭德纲。石富宽你身为于谦孙越侯震师父,也是郭德纲引保代三师之一,竟然也背叛了大班主,叔可忍婶不可忍,给你们几个名字划上小圈圈,秋后算账。
而我们再把时间往回多倒一会儿,到2003年一看,原来郭德纲于谦也参加了那一年的先生小品大赛,并且得到了三等奖第七名,也就是倒数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到这里一切都尘埃落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出来了。
为什么体制内的相声社团热衷于参加相声大赛?因为他们参加就能够得奖啊,而体制外的人进去就是丢人现眼,所以就不敢去了呗~
以上~~~~~~~~~~~~~~~~~~~~~~~~~~~~~~~~~~
为什么感觉体制内相声团体比较热衷于参加或者举办相声大赛?
体制内相声演员,参加比赛获奖,可以申请涨工资,涨级别。国家一级演员就是这样产生的。不然哪里有这样好的机会。
为什么感觉体制内相声团体比较热衷于参加或者举办相声大赛?
体制内相声演员,演出时所有限制的,首先不能太多的接商演,他们有自己的工作任务。
比如煤矿文工团,铁路文工团,北京曲艺团等等,他们都是每个行业的文工团,是有编制的事业单位,是负责国家宣传的单位,他们每年都有大量的演出任务。
在工厂矿山,码头车站,边疆哨所,生产一线,都要下基层演出,他们基本每次演出都不是大型的场所,也不见得有多少人,媒体也不会报道,比如陈寒柏就说过,他一年有三四百场演出,体制内的演员,即使是大碗,比如姜昆冯巩等人,也要坚持一线的慰问演出。
这些演出都是本职工作,没有商业推广和大量的宣传,所以太多的演员,是没有知名度的,我们知道演员要出名,是很难的,大量的宣传都不见得能出名,更何况要默默无闻的工作呢。
每个演员都有梦想,有知名度是演员的成功标志,体制内的演员平时是没有能展现个人的舞台的,他们不能像民营团体那样,比如德云社,嘻哈包袱铺等等做商业推广,他们的舞台其实很少,除了各种晚会,联欢会,就只有相声大赛之类的专项活动了。
其实体制内好的相声演员很多,天津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都有笑动剧场之类的节目,如果大家看过,就能发现,体制内才是藏龙卧虎的地方,各位想想,当年郭德纲费那么大的力气,都想给人当狗,都进不去体制内,说明什么?说明体制是不好进的,没有点真本事是进不去的,可以参考公务员考试,网络上一大批骂主流和体制内演员的,绝大多数都是进不去体制的。
体制内的活动都是有经费的,大型活动和演出,都涉及到经费来源,所以体制内的演员就有一种尴尬状况,他们处在一种饿不着也吃不饱的环境,他们也想多挣钱,可是渠道真不多,商演也得偷偷摸摸,比如当年的侯跃文,作为顶级大碗,可是他是吃官饭的,还是领导,就不敢明目张胆的四处商演挣钱,买个房子都得贷款,死后存折只有一百多万,当然也有离婚净身出户的原因。
所以办相声大赛,就是体制内演员出人头地,扬名立万的好渠道,有预算经费,有关注度,名家高手能聚集到一起,杨议能成为最牛的海清,就是因为有相声大赛,相声大赛推出好多的名家,有些相声演员都是因为大赛才为大家熟知的,不过这样的大赛不多,能参加比赛被大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演员不被人熟知,网络上太多人说,看不见体制内演员的演出,他们的演出靠送鸡蛋,真是胡说八道,如果国家取消专业团体,让他们进市场竞争,相信相声市场会有激烈的竞争,有大批身怀绝技的生面孔,涌现出来。
不是体制内的相声团体和演员,很热衷相声大赛,是因为他们展示的舞台太少了,只有这个途径。
为什么感觉体制内相声团体比较热衷于参加或者举办相声大赛?
熙熙攘攘,皆为名来利往。体制内相声没有挣门票钱的道,只能为名而争,相声大赛也成为他们少有的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才有可能会被发现。所以才会热衷相声大赛。不过也无可厚非!
为什么感觉体制内相声团体比较热衷于参加或者举办相声大赛?
笑话,去小剧场不会说学逗唱会被观众轰下台!办商演要自掏腰包还卖不出票会赔个底掉!只有体制内最好混,人家又不讲专业,送礼拉关系多拜几个干爹才好树下乘凉,不拿奖怎么有资历?不拿奖怎么评职称?怎么评艺术大师?.....[打脸][打脸][打脸]
为什么感觉体制内相声团体比较热衷于参加或者举办相声大赛?
体制内和体制外区别太大,体制外依靠自己才干挖空心机想成为体制内的人,而体制内想成为体制外的人太少。体制内相声团体需要相声大赛,这样推陈出新方能更换新的血液。相声领域里同其他一样,没有超人的才干成为体制内的人,为了生存心安理得走向市场,是一种美德和心态。而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变成体制内的人,去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鞭笞和贬低体制内的人,似乎给人的感觉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反之对相声领域发展进步也没有好处。相声和其他行业一样,只要你是千里马,会有伯乐欣赏你,让你成为相声界的后起之秀,成为相声领域里的继承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