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观音为何对沙僧的承诺没兑现?
老沙不知道得多感谢观音大士呢,本来承诺让他继续会天庭当卷帘大将,结果送一个南无金身罗汉菩萨,直接就跟观音一个封号了。
卷帘大将跟金身罗汉菩萨哪个官大不好说,毕竟不是一套班子的职务,东方天庭的待遇和西方佛教待遇也不一样,这些内幕只有沙僧自己和灵山人事办公室的人知道,当然老沙也不会把工资条晒出来看,所以外界只能大致做个猜测。
之前有个段子,说沙僧前世卷帘大将,就因为打碎一个琉璃盏就被贬下界,而且隔七天就万箭穿心。
这琉璃盏确实是世间珍宝,据传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与西天如来佛祖一样)的法物,琉璃光可照三界之暗。玉帝很是喜欢这玩意儿,只有逢年过节才拿出来让神仙们开开眼。
而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琉璃盏,是在从玉帝手上递给下属的时候发生的,之后玉帝大怒,要把卷帘大将处死,结果赤脚大仙救了卷帘大将一命,才变成贬下凡间,到流沙河当一个吃人的妖怪,而且每隔七天还是万箭穿心。
感觉玉帝真的是恨疯了卷帘大将,找到一点斜岔儿就要把他弄到万劫不复。而琉璃盏只是一个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在其他地儿。
要知道真正的原因,就得搞清楚卷帘大将的职权范围。
卷帘大将虽然看起来是个军职,其实工作内容更接近于文官。据传玉帝出门常随身的有三个重要人物:拉车的龙马和左右卷帘大将。
卷帘大将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玉帝下车辇时,一边一个把车帘儿掀起来,更是兼任护驾保镖。
左卷帘大将是吴刚,又卷帘大将就是沙僧的前世,名叫张金。卷帘大将作为玉帝贴身侍卫,而且还帮着捞帘子,对于玉帝的小秘密肯定也窥探到了不少。其实左右两个卷帘大将应该都是有默契,看破不说破,比如玉帝在轿子里面干了啥玩意儿,有没有其他仙女在里面猫着之类的事情,都应该装作没看见。
而右大将后来倒霉催被万箭穿心,肯定就是某年某月某一天,喝大酒后说漏了嘴,把一些不该说出去的事情公开了,玉帝知道后,一咬牙就决定弄死这孙子,所以才有琉璃盏碰瓷事件,卷帘大将万劫不复。
后来沙僧躲到流沙河天天生不如死,结果西方如来知道了各种缘由,于是决定拉拢这个倒霉蛋,让他来自己这边供职。因为这货知道玉帝的小秘密,自己养着他对玉帝也有牵制力,所以才让观音去劝沙僧,表面上说功德圆满后让你上天恢复原职。其实沙僧自己也知道,他犯下那些事儿不可能回天上去,回去也得被玉帝大卸八块。观音的承诺肯定另有深意,于是就在取经路上磨洋工,专业三句半吐槽,出工不出力,表示自己不太想回天庭的意思。
如来智商那么高,一看就明白了这小子打算投靠咱们,所以沙僧到了西天灵山之后,直接就入了佛籍,当了金身罗汉菩萨。既不用受天庭威胁,也能用自己的秘密反制天庭,一举多得不亦乐乎。
《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观音为何对沙僧的承诺没兑现?
唐僧团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取经送经任务,回到西天听候封赏。唐僧加升大职正果,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加升大职正果,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沙僧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小白龙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猪八戒对这个封号极为不满意,说别人都成佛,自己为何当个净坛使者?那不就是“吃货”吗?如来忽悠他说:“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我们都替猪八戒叫屈,其实,真正应该叫屈的是沙僧!唐僧师徒包括白龙马,观音都兑现了取经前的承诺,唯有对沙僧失信了!
我们先来看看,观音在寻找取经团队时,分别与他们签定的是什么用工合同。
唐僧就不必说了,如来早有内定。先看孙悟空。在原著第八回,观音去长安时路经五行山,对孙悟空说:“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直白点说,就是取经成功后,给你一个正果。什么叫正果?神仙编制。在西天,就是佛教编制。中途唐僧几次要撵孙悟空走,大有替观音毁约的意思。孙悟空一怒之下,搞了一个真假美猴王风波,如来于是再次给他吃定心丸:取经成功之后,让你坐莲台。最终,他们都兑现了承诺,把孙悟空封为斗战胜佛。
再看猪八戒。观音在福陵山云栈洞遇见他时,是这样说的:“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意思是,只要你取经成功,就可将功折罪,脱离灾难。猪八戒的回答是:“愿往,愿往!”最后,猪八戒不仅脱离了灾难,免了罪责,还当了个小官,他有何不服的?观音招工合同上就没写明要给他成佛。
再看沙僧,观音的说法又不一样:“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大家看看,观音答应沙僧“复你本职”,这可是写进了合同条约的。沙僧的本职是什么?卷帘大将!也就是说玉帝的贴身保镖!但取经成功之后呢?没有让他返回天庭,而是留在了西天,违约!只当了一个普通罗汉,没有官复原职,违约!卷帘大将可不是仅卷卷帘子这么简单,因加了大将二字,至少也是副部级待遇。大家看沙僧是如何介绍他当年风光生活的——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
第一,他的官位是玉帝亲自封的;
第二,无论南天门还是灵霄殿,他都是最牛逼的;
第三,只有他能带兵器上朝,并且玉帝出行、上朝他都走第一个。而金身罗汉呢,在大乘佛教中地位比较低下,还必须经过人间苦修才能成佛,或许一辈子都成不了佛。比如十八罗汉,也就是个保安角色。乌鸡国国王一个凡人,如来最初想给他的官位,便是罗汉。罗汉最大的好处,可以免除轮回之苦,而沙僧早登了仙箓,已经不需要这个福利了。卷帘大将与金身罗汉,谁高谁低,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其主要原因,在于如来和她对沙僧的表现都不怎么满意!
1、沙僧全程只打死了一个妖怪,还是那个准备冒充他去取经的假沙僧,因为这触及了他的底线。沙僧本事并不低,但被天庭事件吓破胆之后,担心妖怪都有牛逼后台,所以每次都不敢真打。
2、沙僧的人生信条就是明哲保身。孙悟空与唐僧、猪八戒发生矛盾时,他一言不发,管你东风压到西风,还是西风压到东风。俗话说,没有担当,就没有朋友,取经走一趟,孙悟空没把他当朋友,猪八戒也没把他当朋友,甚至唐僧对他也颇有微词。
3、沙僧出工不出力。不要被电视骗了,全程挑担的都是猪八戒,他只牵了一路马。马也是龙马,哪需要他牵?所以,他基本就是跟着走了一路,他的作用完全是可有可无。如果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标准来衡量,他是最该被裁掉的人。
4、沙僧人生目标太低,念念不忘回归体制。观音在招他时,他反复问的一句话是,取经人会不会到这里?如果不来,是不是会误了我的前程(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孙悟空的人生目标就是追求自由,猪八戒的人生目标就是有个幸福家庭,而沙僧仅想回归体制,享受体制给自己带来的风光。俗话说,求上得中,求中得下,他只求下,所以只能得下下。
5、沙僧不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精神。乌巢禅师给每个人都传了《心经》,唐僧和孙悟空一路都在悟,最终悟透成了佛。猪八戒在高老庄及取经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实践经验,比如孙悟空被红孩儿三昧真火差点烧死时,他知道推胸还魂;路过通天河不知水的深浅,他知道扔个石子听声响;马在冰上走,他提议用布把马蹄包上……而沙僧既无官场生存智慧,亦无生活实践经验,扔出体制外,只有死路一条。
蜗牛老领导有一段经典名言:再恶毒的地主也需要能干活的长工。我们需要聪明的人,不需要耍小聪明的人。
所以,领导最喜欢的是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用这个标准来量沙僧:他不想干事,不能干事,亦干不成事。没有大追求,只想在体制内混日子。所以,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用他。
再从事业合作的角度来看:唐僧本事不大,但人脉关系广,可合作;孙悟空脾气直,难管,但本事大,可讲清规则合作;猪八戒有小毛病,但从头可以看到肛门,为人简单,可有限合作。
唯一沙僧,看不透、摸不清、不愿干事,拒绝合作!沙僧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他曾经也是热血有为青年,不然也不会被玉帝青睐,挑选为贴身持卫,但就在那场宫廷斗争中,让他倍受打击,彻底转了性,从此,他的人生就开始消极对待。其实,机关工作本来就是复杂的,你干得好,有人要说坏话;你干得不好,依然有人要说坏话,与其这样,你不如好好干,至少可以用成绩堵住别人的嘴。但你破罐子破摔,正好坐实了别人的坏话,你的人生就再难启航。
《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观音为何对沙僧的承诺没兑现?
看了两个高赞答案,不得不说,把如来赐予称号等同于论功行赏是极为严重的误读,天庭执行的封官体系和佛教的果位体系虽然都有层级之分,但是其分级标准是根本不同的。
天庭的封官体系是照搬了封建社会的官僚体系,封什么官是看功劳大小,并且给予相应待遇,而佛教的果位体系,是你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就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称号,西游取经除了求取真经,造福世间之外,更是师徒四人克服困难,自我修行的历程,如来最后的封赐,实际上是对四人通过取经达到的境界的评定。对于西行路上的功过,如来确实进行了点评,但是最终称号的授予,却不是由于功过这个原因。
很多人对于佛教的果位体系理解是非常混乱的,简单讲一下。
在佛教果位体系中首先要分清大乘和小乘,在西游记这本书中,大乘和小乘所代表的是一种根本的境界差别,也是果位的重要分水岭,因为小乘追求的自身解脱,大乘认为只做到自我解脱是不够的,还要去普度世人,唐僧原本修习的就是小乘佛教,而对于二者的差别,如来是这么说的
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夸大贬小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而西天诸佛都是大乘佛教的门徒。
在大乘佛教中,依据达到的不同境界,严格来说分为罗汉,菩萨,佛陀三级
罗汉,指达到正觉境界
菩萨,指达到正等正觉境界
佛陀,指达到无上正等正觉境界。
换个说法,大乘佛教毕业考试达到60分算罗汉,达到80分算菩萨,达到90分以上算佛陀,但是只有如来自己能得100分。
那么小乘佛教的巅峰在大乘佛教里面又是个什么位置呢?
其实就是菩萨的境界,在小乘佛教里面拿到100分,在大乘佛教里面最多给你89分,虽然有一种说法认为菩萨也是佛,但是在西游记中是不承认的,从最后一段就可以看出来,
大众合掌皈依,都念: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南无清净喜佛。南无毗卢尸佛。南无宝幢王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接引归真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善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婆留那佛。南无那罗延佛。南无功德华佛。南无功德佛。南无善游步佛。南无旃檀光佛。南无摩尼幢佛。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大慈光佛。南无慈力王佛。南无贤善佛。南无广主严佛。南无金华光佛。南无光明佛。南无智慧胜佛。南无世静光佛。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幢胜王佛。南无妙音声佛。南无常光幢佛。南无观世灯佛。南无法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南无大慧力王佛。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大通光佛。南无光佛。南无旃檀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南无比丘夷塞尼菩萨。南无无边无量法菩萨。南无金刚大士圣菩萨。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刚刚被封号的唐僧和孙悟空,在结尾众僧称颂中已经排在了观音等四大菩萨前面,而佛陀共计四十八位均一一称颂法号,到了菩萨这里,除了领队的四位,其他均为泛指,只有在结尾挂上了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的名字,而这里面的菩萨已经不能作为达到正等正觉境界的称号来理解了,而是大乘佛教弟子的泛称,三千揭谛,五百罗汉都称菩萨,难免有滥发资格证书之嫌。
所以从最终的封号来看,唐僧和孙悟空境界最高,进入诸佛序列,沙僧次之,如来认为他达到了正觉的境界,猪八戒的净坛使者,其实只是个跑腿的,只负责打着佛祖的名义吃吃喝喝,小白龙最惨,只是被划入了八部天龙之列,八部天龙是佛教的护法神,对于他们两个人的境界,如来根本就懒得点评。
下面就要说说大职和汝职这件事了。
这里面的大职和汝职,并不是正处和副处的级别差异,如果吴承恩没有笔误的话,这里的大职,应当做“”大乘佛教之职“”来理解,而汝职是你的职位,佛教本身没有大职小职之分,但是很显然,如来高看沙僧一眼,而猪八戒坏在了取经路上“又有顽心,色情未泯”,还是境界不够,连正觉都做不到,白龙马则吃亏在原本就是神魔外道之类,无法纳入师徒四人行列。
最后想说说当初观音对沙僧说的话,这里面我个人认为是吴承恩的一处失误,没有交代清楚,因为按照观音对沙僧和猪八戒的不同态度来看,沙僧原本应该也是佛门弟子才更符合逻辑。
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上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这句话的关键是罪上加罪,在天有罪是得罪了玉帝,伤生之罪,才是破了佛家的杀戒,所以叫罪上加罪,与观音对猪八戒说的话对比
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猪八戒虽然破了淫戒,也破了杀戒,但是由于本来不是佛门弟子,所以这二罪是等同的,而只有在沙僧既要遵守天庭法例,又要遵守佛门戒条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杀生之罪比不敬玉帝之罪更重的情形,而观音作为大乘佛教弟子,根本不可能直接干涉玉帝对天庭人事的安排,通观整部西游记,也没有如来,观音帮助跑官要官的例子,假如有这样的能力,又为什么不向猪八戒同时许下官复原职的承诺呢?
所以这里面,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应该指的是回归佛门,重列罗汉之位,那么观音对沙僧的承诺,是做到了的,其实我更认为,这个罗汉之位,主要是沙僧自己争取到的,整部西游记中对于沙僧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实是较为单薄的,他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取经队伍中的调解人这一角色,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功劳不小。
作为一个《西游记》的爱好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题主有所帮助,《西游记》是一部非常伟大的著作,其中隐喻,虽经百般思索,未解万分之一,私心一点揣摩,不免贻笑方家,不过西游记本身,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观音为何对沙僧的承诺没兑现?
那是因为,沙僧很可能是卧底,你们相信吗?
且听我慢慢分析:
在西游记的取经团队中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
一路斩妖除魔、各有千秋
要说最没存在感的
那就是曾经的卷帘大将——沙僧
从他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得知
他本是凌霄殿下的卷帘大将
只因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
被玉帝贬下凡间,流放流沙河
那么问题来了
沙僧自称
“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如此谨慎小心的人
为何会因小事而受到如此大的刑罚呢?
所以,据我分析
沙僧很有可能是玉帝
安插在取经队伍中的 间 谍
疑 点 一
根 正 苗 红 皇 一 代
在一些朝代,皇帝上朝时
眼前有一席帘子做遮挡用
“帘者,所 以隔别内外,防闲廉耻
彼能卷之而无嫌忌。”
(翻译:能帮大哥卷帘的都是老铁)
而卷帘大将也是个官职
朱元璋的登基大典上记载
“卷帘将军二人于帘前,俱东西向”
所以,能做到这个职位上的
怎么说也是皇帝的心腹
此外,沙僧还有根正苗红的背景
在八戒大战流沙河的时候
沙僧开始自我介绍: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
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节选>
由此可见,沙僧曾是凡人
得道后受玉帝亲自册封
从此制霸南天门和凌霄殿称得上玉帝的得力秘书兼御前侍卫
而被贬下凡
很可能是一出苦肉计
疑 点 二
故 意 隐 藏 实 力
在取经路上
沙僧看似武力平平
总是让师傅被妖怪抓去
但其实力却被隐藏得颇深
在大战流沙河的时候
他和八戒打了个平手
“难! 难!难!战不胜他
就把吃奶的气力也使尽了,只绷得个手平。”
——《西游记》二二回
而且两人的兵器都是一藏之数
重五千零四十八斤
在遇到假美猴王时
沙僧更是从六耳猕猴手中突出重围
连孙悟空都打不过六耳猕猴
可见沙僧功夫并不低
究其原因
是沿途妖怪都有天庭背景
要么是前同事的宠物
要么就是前同事本人
虽然离开了天庭
但毕竟谁都不好得罪
于是隐藏实力,潜伏至今
疑 点 三
佛 道 相 争
虽然天庭和如来表面上和平相处
但天庭代表着道教势力
而如来则想借取经传播佛教
两家一旦杠上
便有了八十一难中
频频出自道家的妖魔
而沙僧被贬下凡
正是为了在流沙河拦住取经人
阻止他们前往西天
“那怪(沙僧)道: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
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也就是说,唐僧是金蝉子转世第十世
而前九世,都被沙僧给吃了
吴承恩对西游记宏大的世界
描绘地如此精彩绝伦
不经令人细思极恐
-----------------------
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画风,欢迎关注:朕说
《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观音为何对沙僧的承诺没兑现?
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取经五人组团队,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灵山后,得到西天释迦如来的敕封,可谓功德圆满,成佛成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成佛者自然不必多说,老猪都对净坛使者很不感兴趣,闹心,而最为悲催的,可能就要数沙和尚沙悟净了。为什么呢?金刚罗汉不也挺好的嘛,怎么说也是菩萨等级的大罗金仙了。观音菩萨当初对老沙的许诺可真不是这样的,什么?观音也会撒谎,给虚头承诺?老沙为什么又会对这个终极“封神”表示很失望呢?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唐僧师徒四人这个看似一家亲的临时组合取经团说起,从他们师徒四人展开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人际关系网,和这个大网之后的网络编织者,找对了沙和尚在其中的定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观音菩萨这样的存在,怎么可能会轻许空头诺言呢?
第一、唐僧取经团四人组合的各自身份和顶级大佬背后的三界逐鹿。我们要搞懂观音菩萨的动机,就要从沙和尚在这个四人取经团中的定位和作用,那结局也就不是问题了。
(一)顶级豪华的取经团:唐玄奘、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
1、唐僧唐玄奘。
金蝉子
唐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他是唐王李世民的御弟,更是西天佛祖如来的十世转生的亲传弟子金蝉子肉身。
2、美猴王孙悟空。
孙悟空是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隐逸大仙跑菩提老祖的弟子,是天庭玉帝的弼马温,也是和玉帝齐名的齐天大圣。
3、猪悟能猪八戒。
猪八戒是天蓬元帅,天庭天河的统兵总管,玉帝的得力大将。
4、沙和尚沙悟净。
卷帘大将
沙和尚是凌霄宝殿的卷帘大将,玉帝身边的贴身近侍。
这个取经名单不可谓不豪华:有西天佛陀界如来的弟子,有道统天庭玉帝的元帅和大将,还有遗世独立的菩提老祖的高徒。亲,从这个临时起意的组合团名单中,你是否也看出其中的奥妙所在了呢?唐僧师徒除了名分安排上的师徒、师兄弟关系,他们究竟又有什么有意思的复杂关系呢?
(二)取经团唐僧师徒四人各自的前世今生和真实靠山,各自不同的使命。
其实这四人也都算是苦命的人儿,取经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都是心知肚明的被戏弄、被调教的过程,有高人在把他们当猴耍啊!
太上老君
整个所谓的取经,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一个大布局,而这个布局背后的大佬和主使者,就是天庭玉帝、西天如来和菩提老祖,这其中还涉及到了更高层的《西游记》顶格真实大佬道统三清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这个套路跟《封神演义》基本完全就是如出一辙,老套路,屡试不爽。
通天教主化身为菩提老祖,点化教化石猴孙悟空,大闹天宫,目的就是报复封神大战的不公,试图搅乱现有的天庭玉帝和西天如来划界而治的既成秩序;玉帝的办法是剿灭,如来则是怀柔。这其中,又涉及到天庭道统内部之争,三清天庭总顾问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对玉帝的制衡管控,西天佛陀世界的内斗,大乘小乘,现世佛如来和未来佛弥勒佛之争,以及如来和观音菩萨的分歧。总的来说,就是,玉帝和如来达成协议,顽劣的猴子最后由如来搞定,如来的方法就是“取经”教化,诛心。
如来和玉帝达成一致,取经。我们来看下各自的小九九:
作为道教的至高神,三清和玉帝存在事实的掌控关系,他们对玉帝的做法不以为然,这不是明摆着要削弱道教的势力吗?他们又不便明说,太上老君作为代表,顺道布下了自己的棋子在取经团队里,分别就是猪八戒和沙悟净,所以你看,老沙的来头可真不小呢!猪八戒和沙和尚,一个是天河的天蓬元帅,一个是玉帝的卷帘大将,凌霄殿带刀近侍,那可都是太上老君安插在玉帝身边的人。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老猪和老沙最后还是要回到天庭任命的,而且不会低只会更高。我老子的人,道家神仙,怎么能够都叫西天给赚走呢?老猪和老沙两位,既是取经团的成员,也是监督者,本意并无取经的欲望和需要。
如来的如意算盘是,连金蝉子唐僧在内,要通过所谓取经,不但要佛经东渡大唐,而且要拿走师徒四人,他给了观音菩萨三个圈圈,三个箍,加上亲传弟子金蝉子,留了四个佛位给他们。
可是呢?观音菩萨不乐意,她有自己的想法,私心。你想啊,这四人都成佛成圣了,她这个菩萨又算什么?本来么,就是很不满意的。我们来看取经结局,俩佛,功德佛唐僧,斗战胜佛孙悟空,就连老猪和老沙,一个净坛使者,一个金刚罗汉,也是俩菩萨位,美猴王就直接盖过了观音菩萨,老猪和老沙和观音都是菩萨了,平级。所以,她有想法也是正常的,人之常情。
观音菩萨是怎么做的呢?当然不能直接忤逆西天大领导如来。圈圈有三个,分别是紧箍、禁箍和金箍,这其实是如来暗示给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的,功成之后,都会成佛。观音是似懂非懂,懂也装迷糊,唐僧是金蝉子,一定成佛,这个管不了,孙悟空是如来和玉帝的一个明确目标,也挡不住;后面可就不好说了,可以打马虎眼。于是,观音把紧箍圈给了孙悟空,把禁箍圈套了黑熊精,做了她的看山大王,看家护院怎么个位子,把金箍圈套了红孩儿,做了她的善才童子,精心挑选了两个没有硬背景的实力强将来充实观音菩萨的家院。取经路上,观音也没少出手相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这点如来也没法反驳。
我们来看一下,当初观音菩萨是怎么跟沙悟净说的,“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这话听起来就有诈啊!别说是观音菩萨,就是如来也做不到,西天和天庭是两个互不干涉的系统,玉帝至上还有个三清,太上老君,怎么也轮不到他们西天说话看,对天庭指手画脚。老沙也不迷糊,玉帝跟前的带刀侍卫,官场混的太熟了,什么规则他不懂?反正他是天庭的人,太上老君的人,迟早还要回去天庭班组赴任,随你怎么说吧,无所谓的,怎么个心态,也就不拆穿观音菩萨了。其实如来的本意是很中意沙悟净的,哪个红孩儿头上的金箍就是给他量身定做的,毕竟是玉帝跟前大红人,最好的待遇,“金”箍嘛,最漂亮的了,比什么“禁”箍、“紧”箍好。
老沙根本就不需要取经不取经怎么个事儿。倒是金蝉子唐僧和美猴王孙悟空最需要表现,而且各位其主。
第二、取经路上的有趣小插曲和沙悟净的“不思进取”表现。金蝉子是一心向佛西天取经的真心实意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个。他通过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来完成救赎,得到老师如来的谅解就可以了。
孙悟空大闹天宫,他的本意不言自明,就是通天教主菩提老祖教唆来挑战天庭和西天秩序的;菩提祖师交代猴子,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得说出老师菩提的名字,这可难为死猴子了。被如来镇压五指山下,也不见授业恩师来搭救,他只好自作主张,先应承了取经,做个权宜之计。
老猪和沙和尚都是天庭玉帝的班组重要成员,也都是太上老君的密使身份,他们很清楚,自己也不过就是混混过场,迟早还是回天庭做大神。因为多看了嫦娥一眼,因为打破了个玻璃盏,就被贬下界?有怎么严重吗?显然不是,玉帝派遣他们来测试西天的力量,太上老君安插他们则是监视玉帝和如来是否有不轨交易,同时也给取经增加点难度,并没有要他们皈依如来的意思。
就是佛陀界也有争执,前面说了观音菩萨在如来眼皮子底下公然做的一些私心事情;乌巢法师挡道取经路,给唐僧师徒诵念了《心经》,大意其实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自在心中,西天无限远。乌巢法师说,你们西天取什么经?这不是舍近求远吗?不如回东边求经呢!这个乌巢法师其实就是未来佛弥勒佛,佛界竖三世的如来佛接班人。他是小乘教法,修心度己。本来么,东土大唐就是他弥勒佛小乘教法的范围,好么,你如来叫人去西天取经,然后再来覆盖掉他的势力范围,这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不满意,所以忍不住也下界走了一遭。
斗战胜佛孙悟空一路降妖杀魔,护送唐僧金蝉子,无疑有故意卖弄伎俩的意思,也是讨好唐僧和如来的表现,完事了停不停你的,去掉紧箍咒可就由不得你们啦!还有怎么个心思在里头。
沙和尚就是来混日子的,我老沙又不靠取经再返天庭,我是玉帝和太上老君的人。所以,一路上磨磨蹭蹭,出工不出力,给人打工也不发薪水,有蟠桃吗?有龙肝凤髓吗?有玉液琼浆吗?老子在天庭,无论是南天门还是凌霄宝殿,那都是趾高气昂,很威风的好吗?十万八千里,不是吃土就是喝风,这谁受得了啊!卷帘大将是卷帘子的吗?太子洗马,那就是给太子的坐骑泡澡的啦?想什么呢?什么天蓬元帅,什么李靖哪吒,都比不上我这玉帝跟前的大红人那!孙猴子那弼马温就更别提了哈哈哈!所以你看,沙和尚的口头禅就是:"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孙猴子不在,就换几个字:“二师兄,师父又被妖怪抓走了!”
《西游记》原著中,沙和尚是不挑担子的,老猪挑担,老沙他偶尔牵个马,如此而已,话说,小白龙这样的有灵性的龙马,真的需要人牵吗?非但如此,老沙基本是什么也不干,存在感相当低,那是华丽的低调啊有没有?他就跟在唐僧屁股后头,你去哪我去哪,很忠心的样子,偶尔帮忙美猴王打个怪升升级,其他多是闲坐蹭经验,也不去打个前哨探探路,也不去化个斋饭给师父吃,你猴子敢画地为牢给师父画个圈,我就能死坐圈里不出来,你们哥儿几个也不嫌累的慌?就是这样,他都能几次跟丢了唐僧哈哈哈!
嗯,取经四人组,沙僧是个另类存在,非常低调和闷骚。有句话叫什么来着?满瓶不响半瓶晃荡。老沙有城府,老沙沉得住气,老沙真不是没本事,神通小,没几个拿手菜能被玉帝看上眼?玉帝的保镖能是吃干饭的?那是要随时给大领导挡刀子的好吗?
老沙坐看孙猴子和各种妖魔鬼怪闹腾,心说,可劲儿的表演吧猴子,可天下就数你能耐大。也不看看金蝉子是什么人?天上有天庭六丁六甲、日值功曹,有西天五方揭谛保护唐玄奘,他怎么可能会死掉?就是我们哥儿几个全完蛋了,他也不会有事情的。而且,这一路上哪里真有几个妖怪?全都是惹不起的高人的什么坐骑呀、宠物呀、亲戚呀、宝贝呀,要说有妖怪,我看我们哥儿仨才是妖怪呢!
沙和尚,一个洞穿世事的高人啊!曹雪芹《红楼梦》里有句话,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老沙是悟到精华了,可是呢,他忘了还有一句“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确实够优秀,聪明过头了,心里原本就根本无视观音菩萨和如来,结果是,反被人家给摆了一道。老沙错就错在太任性了,自以为是,以为主子们会搭救他的,会让他重返天庭的。可惜,他始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再有用的奴才也是奴才,再犀利的武器也是别人的手中物件,有用则用,无用那就去收购站卖废品喽!
第三、取经证道沙和尚被敕封和观音菩萨究竟算不算违约。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取经成功,大乘佛经东渡大唐国度,取经团回西天灵山大雷音寺复命受封。这个结果,实际上各路大神都没有得到心中的圆满结果。
我们来看下如来对取经团的敕封:
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
唐僧师徒四人,俩佛俩菩萨。我们特别提出来:沙和尚沙悟净被如来敕封为八宝金身罗汉。
(一)通天教主菩提老祖不满意,美猴王似乎被西天如来给策反了。实际情况也未必尽然,毕竟猴子的心思不好猜度——美猴王真的服气如来吗?悬案。
(二)太上老君三清不满意,怎么搞来搞去我天庭还是损失两位得力人才呀?是不是你玉帝在背后搞了什么鬼?跟如来有什么内幕交易呢?
(三)未来佛弥勒佛不满意,大乘佛法东渡,你如来不是诚心抢夺我的地盘呢吗?
(四)观音菩萨不满意,本来想着金蝉子和孙悟空俩佛位就足够了,我拿走另外俩箍子圈就是想着减少俩佛位,少几个压我菩萨一头的大神,关键是,我私下可是答应了沙和尚的,有机会求玉帝看在我的薄面上,叫他重返天庭呢!这下可算好了,彻底没戏了。不满意。
(五)猪八戒不满意,沙和尚更不满意。本指望通过取经混点资历,好回天庭复命,这下好了,被如来给敕封了。谁稀罕你的敕封啊?一个天蓬元帅,一个卷帘大将,都是玉帝得意的大红人,天庭有的是玉液琼浆,龙肝凤髓,仙桃金丹,见天是有酒有肉,这下好了,一年365天,餐餐是斋饭了,这谁受得了?再者,约束太多,灵山地盘小,哪儿有天庭三十三重天自在好玩?净坛使者,金身罗汉,他们俩真心不觉得有多受用。
(六)就是释迦如来,他也心有苦楚,不够满意。他是答应玉帝来解决孙猴子的问题了,而且也好像办到了。其实,他很清楚孙猴子的为人,这个冥顽不化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美猴王,秉性难移,再者,猴子身后还有个菩提老祖,比他更高一个段位的存在,难啊!
虽说是唐王派遣师团求经,大乘佛法也东渡东土大唐,可实际上,李唐尊奉道教为国教的事实也不会改变,谪仙人李白也得包装成青莲居士才得以被玉真公主引荐给唐明皇的嘛!
在观音菩萨主动强势干预下,如来凑够4个佛位的愿望也没有实现,也算是给了菩萨面子。
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功德圆满,所有圆满,都有缺憾。
沙和尚取经的表现实在平庸无奇,出工不出力,有因必有果,金身罗汉坐定了;观音菩萨高估自己,也造成了对沙僧的事实违约,倒真有可能不是真心想要食言的,西天也好,天庭也罢,观音菩萨都做不了主。《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观音为何对沙僧的承诺没兑现?
这都是吴承恩先生在小说中
的笔尖走向。人物走向,事
情结局,是留悬念,让读者
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还是一
笔写死,让事事都有个所谓
圆滿的结局?
都是作者说了算。是作者的
意图。要问,你去问吳承恩
老先生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