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丽嫔的绿头牌明明很干净,为何苏培盛要撒谎说沾了灰?

丽嫔的脑力值大概能跟齐妃看齐,都是后宫哈士奇的段位。

脑子不好就算了,站队眼力也不行,拍马屁总拍在马蹄子上,上至太后下至奴婢几乎找不到一个喜欢她的人。

原著小说里丽嫔非常漂亮,当年受宠程度仅次于华妃,旁白说黄桑曾经跟她一夜三次郎过。

但黄桑对于颜值的兴趣周期非常短,而丽嫔因为智力问题,不擅长抓黄桑的心,所以火的很快凉的更快。

丽嫔被黄桑冷落后,就只能全职给华妃当打手了。但这个打手实在战斗力太弱,除了会放嘴炮之外,基本没有其他宫斗的底牌。

曹琴默权谋智商一等一,能给华妃当狗头军师,还有一个温宜公主可以打亲情牌,对华妃集团也是很重要的。

而丽嫔因为跟华妃走得近,也受了欢宜香的辐射,失去生育能力,也就没法为华妃集团增加更多战力。

不能下蛋的母鸡,脑子笨的一批,而且还嘴碎,拍马屁拍到华妃都厌烦不说,还动不动就给主子添堵。

甄嬛被皇帝宠幸,抢了华妃的风头,华妃本来内心就极度不爽,按理说作为手下打手,应该制定应对方案,整一套PPT让主子审查执行。

但丽嫔还是只有嘴炮,叽叽歪歪的诅咒,把华妃吵的越来越烦,最后忍不住把她怼了。

主子不待见她,曹琴默也悄悄打小算盘,打算找机会把丽嫔这个二百五推下水,然后自己正式成为华妃党二把手。

自己团队准备挖坑不说,太后也打算把丽嫔办了,借此机会打压一下华妃集团。

太后跟皇上聊天,说你怎么最近老是跟甄嬛起腻,要雨露均沾不要专门拱一颗白菜。

黄桑本来跟嬛嬛蜜月期,听到老太太念叨,内心极度不爽。

出门后竹息姑姑踩着点出来挖坑,吐槽华妃不来探望太后,丽嫔跑来跟太后嚼舌根。虽然没明示,但皇帝一听就知道,甄嬛这事情肯定是丽嫔给广播出去的。

黄桑一听就气得不行,回去以后一个怨恨的眼神扫射在丽嫔的绿头牌上。苏培盛伺候黄桑多少年了,放个屁都能闻出来想法,黄桑眼神那么明显,苏妃直接就替主子把丽嫔拉黑了。

后来余莺儿事件,曹军师知道肯定会找倒霉,而且丽嫔会成为嬛嬛党的突破口。

丽嫔色厉内荏,装神弄鬼就能唬住她~

但看破不说破,曹琴默就是不提醒丽嫔应该注意哪些事情,比如闹鬼都是假的要相信科学等。

结果丽嫔果然被小允子吓尿,直接招供了。

本来就被摘了牌,现在又追加刑事处分,而华妃压根不想搭把手救她,于是丽嫔彻底下线,疯掉~~

绣花枕头玩宫斗,下场必定很惨。

《甄嬛传》丽嫔的绿头牌明明很干净,为何苏培盛要撒谎说沾了灰?

在《甄嬛传》中,丽嫔只草草出场了几集,就黯然落幕,成为了甄嬛集团跟华妃集团争斗的牺牲品,在装神弄鬼事件之后,被打入了冷宫。

别看剧中的她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实际在小说《甄嬛传》中,也是天生丽质,是仅次于华妃的一个绝世美女。甚至曾创下让皇上一夜幸三次的记录,这也是她为什么被封为丽嫔的原因。

可是就这么一个曾受宠的妃嫔,却被苏培盛摆了一道儿。在一次皇上翻牌时,明明丽嫔的绿头牌很干净,但苏培盛撒谎说落了灰,从此之后,这个牌子就再没出现。

那么苏培盛哪里来的胆子,为什么敢当着皇上的面说她绿头牌落灰呢?

一、

先说一下这件事的背景:

这件事发生在“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后,不仅压了一次,而是连续七天都在压。海棠倒是没什么,梨花能不能受得了也不是关键,关键是其他的月季、牡丹、梅花不愿意了。

因为不愿意,所以花园里的幕后老大——太后,就得出来主持公道,遂叫来了皇上。嘘寒问暖之后,太后先讲了一个故事:

讲的是老十七,也就是果郡王老娘的故事,她就是舒妃,曾经宠冠六宫,惹得众妃嫉妒。而这个众妃里面,想必就有太后,当时她是德妃,虽然名列康熙四大妃之中,但并不受宠爱。

因为众妃嫉妒,所以心里就会不痛快,一旦不痛快了,后宫也就不得安宁,皇上你懂了吗?

其实太后干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了,当初吵着闹着要选秀,也是太后的主意,原因是皇上独宠华妃一个,需要多进些秀女,均摊一下福泽。

现在有个甄嬛来均摊了,她又不欢喜了,连皇上提议让太后见见甄嬛,她真的不错,也给拒绝了:

“这后宫里的女人啊,比花还多,就像是开满了遍地的小花,等她有了出息熬到了嫔位,哀家再见吧!”

太后这句话有毛病吗?

没毛病啊,但皇上不高兴啊,自己的提议吃了瘪,还不能冲太后发飙,咋办,只能找那个背后嚼舌根的出气咯。

二、

背后嚼舌根的人是谁?

皇上一出太后的宫门就问竹息姑姑,他本以为是华妃告的密,没曾想竹息姑姑玩了一招,一箭三雕:

第一雕,把华妃给雕了,太后身体不好,而华妃竟然很长时间没有过来问安,理由是协理六宫累。竹息姑姑这么说,必然有太后的意思在里面,毕竟她也不喜欢华妃,更是衬托她的飞扬跋扈。

第二雕,把丽嫔给雕了,说昨天丽嫔娘娘来了,还跟太后唠了好长的嗑……

第三雕,把皇后给雕了,不过是雕好了,说皇后一大早就来了,伺候了汤药就走了,既孝顺又不挑拨离间,好人啊。

皇上一听就明白了,肯定是丽嫔捣的鬼啊,走,苏培盛!

为什么皇上断定是丽嫔捣的鬼呢?

因为丽嫔这个人,说话办事都不走大脑的,当然,也正是因为她胸大无脑,华妃才敢收她当心腹,要是鬼心眼儿多得很,华妃这么“善良”的人,还真镇不住她。

从甄嬛还没受宠之前,她就充当着华妃的打手,给皇后请安,她都敢顺着华妃给皇后脸色,真是胆大包天。

更重要的是,她根本不懂得收敛,此时的甄嬛正得盛宠,多少只眼睛盯着她呢,丽嫔却硬往枪口上撞,在御花园着实让甄嬛吃了一憋。

如果说只是她们俩知道也就罢了,周围可是有众多的太监和宫女,一下子就整个后宫传开了,丽嫔对甄嬛不满。

三、

而且丽嫔的这种不满,并不仅仅展现在御花园跟甄嬛的偶遇,而是深入骨髓。

很简单,当初甄嬛避宠,她宫里的掌事太监康禄海受不了了,于是跳槽去了丽嫔那里。

等到皇上抱着甄嬛去了碎玉轩后,皇上曾经问过她,怎么宫里伺候的人这么少,掌事太监去哪了?

崔槿汐的回答算是告了丽嫔一状:

“碎玉轩无首领太监,原本的首领太监康禄海,两个月前,被丽嫔娘娘叫了去当差!”

随后皇上是若有所思的“哦”了一声,这一声可谓意味深长,他当然不会认为是康禄海自己投奔的丽嫔,而只会认为是丽嫔抢了甄嬛的人。

所以,她们俩有矛盾,在皇上看来,是这时候就开始了。

而且后来康禄海听说甄嬛得了宠,又想回来,为了表明忠心,也是告了丽嫔一状:

“丽嫔她们对您多有不满。”

可见,丽嫔对甄嬛不满,连康禄海这种半路投奔来的太监都不隐瞒,可谓是人尽皆知。

这么多太监都知道,作为太监大总管的苏培盛,会不知道吗?

所以,当皇上从太后宫里出来后,通过他跟竹息姑姑的对话,苏培盛也能分析出来,皇上对丽嫔不满。

四、

实际上,不仅皇上对丽嫔不满,苏培盛也对丽嫔不满!

同样是在御花园,丽嫔背后骂康禄海:

“都说太监是没根的东西,一点心气都没有!”

这个人啊,越缺什么,越怕别人说什么,就像秃子最怕人家骂他是秃子,胖子最怕人家骂他是死胖子,同样,太监最忌讳别人骂他没根。

要知道在场的那么多人,天下可没有不透风的墙,丽嫔骂康禄海也就罢了,她却骂了所有的太监,这里面就包括了苏培盛。

就像你抓了一个小偷,你不就事论事,却骂某某地方的人全都是小偷,人家不恨你才怪呢!

不要觉得苏培盛面慈心善,心善的人当不上总管太监,在他们勒死余莺儿的时候,苏培盛就对小夏子说过一句话:

“不把咱们太监当人……之前师傅让你忍,现在别忍了!”

可见,苏培盛早就掏出了小本本,记下了宫里所有人曾经说过太监的话。平时你受宠的时候,咱们太监就忍着,等到你落魄了,咱们就出来报仇。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看当他晚上,苏培盛伺候皇上掀牌子的事,就一目了然了!

五、

实际上,后宫的妃子们不会不懂,敬事房的权力还是很大的,而敬事房也是归苏培盛管的。

之前欣贵人受宠,华妃就嫉妒她,趁着她小产不久,就让人把欣贵人的牌子撤了,皇上知道了也不过一笑了之。

苏培盛采取了同样的手段,但是是当着皇上的面撒了谎:

“吆,这丽嫔娘娘的牌子,这怎么都沾了灰了,拿回去重做一块,这两日啊,就别随着送来让皇上翻牌子了。”

这个苏培盛吃了熊心豹子胆,是把皇上当瞎子吗,还是不把敬事房的小太监们生命放在眼里。

一方面牌子并没有落灰,这一点皇上是能看出来的,而且如果真落了灰,那么敬事房的小太监们是干什么吃的,平时不擦吗,难道就让皇上翻一手灰?

实际上在苏培盛出手之前,他是斜眼瞅了一眼皇上的,明显看出了皇上的表情变化,于是当机立断,拿掉了丽嫔的牌子。

从皇上没有怪罪他来看,苏培盛能做到这个位置,确实是很受宠,有人说苏培盛其实就是皇上最大的“宠妃”,这句话也不算假。

另一方面,苏培盛也是通过此举提醒皇上,别忘了今天太后说的话,不能专宠一个,后来皇上确实就没有翻甄嬛的牌子,而是翻了齐妃的。

说到底,还是苏培盛了解皇上,懂皇上之所懂,想皇上之所想。毕竟皇上如果直接说出来,说不定就被身边人传了出去,到时候后宫又是一场血风腥雨。

而苏培盛这么一搞,旁人也就判断不出来皇上已经厌恶丽嫔了,也就没能让丽嫔提起足够的警惕,还傻啦吧冷的给余莺儿出主意毒甄嬛,最后被甄嬛反击,进了冷宫。

所以,丽嫔牌子落了灰,不过是苏培盛跟皇上玩了一场没有彩排的双簧罢了!

《甄嬛传》丽嫔的绿头牌明明很干净,为何苏培盛要撒谎说沾了灰?

苏培盛最得圣心!这好奴才就得是主子肚子里的蛔虫,不但要知道主子之所想,还得替主子发声,说主子无法说出口的话。太后身边的竹息姑姑如此,皇上身边的苏培盛亦是如此!

甄嬛得宠,而且是盛宠,后宫女人没有不羡慕嫉妒的,剧中有两个人先后到太后这儿告过状:

  • 一个人是华妃,剧中给了大量的篇幅剧情,华妃献给了太后一件墨狐大氅,太后赏了华妃一支金步摇安抚。事后太后与皇上的谈话内容却是欢宜香,还得继续给华妃用。
  • 另一个人是丽嫔,剧中没有给正面场景,是通过竹息姑姑的口,告诉皇上丽嫔来过。太后让竹息去养心殿传诏,让皇上忙完了得空过来一下。结果太后就是闲聊,从老十七聊到她母亲舒妃,聊到先帝专宠舒妃,众妃多怨毒,又说自己老了,难免碎嘴。皇上当然听得出太后是在敲打他不可专宠莞贵人。皇帝说:皇额娘字字金言,儿子受教,皇额娘什么时候得空,儿子让莞贵人来,皇额娘亲自调教。太后却给皇帝泼了一瓢冷水,说这后宫的贵人比花还多,等她什么时候熬到嫔位,再见她吧!

皇上一出太后寝殿就问竹息:孙姑姑,皇额娘身子不好,华妃今儿来探望过吗?

皇上以为是华妃,因为她爱拈酸吃醋,又有资本,皇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华妃又来太后这儿告状。

竹息是太后得力助手,猴精,当然明白皇上问话的意思,回答:华妃娘娘协理六宫不得空,起早皇后娘娘来过,侍奉了汤药就走了,倒是丽嫔娘娘来陪太后唠了好一会儿嗑。

竹息说的很明白,华妃沒来过,皇后来了只是侍奉汤药就走了,说闲话的人就是丽嫔。

这可大出皇上的意料,惊讶地强调了一句:丽嫔?

这一过程,苏培盛全程跟在皇上身边!

晩上敬事房的太监端着绿头牌请皇上翻牌子,皇上一看到丽嫔的牌子,又想起了太后的训示,盯着丽嫔的牌子不动。

苏培盛马上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把丽嫔的绿头牌拿起来说:这丽嫔娘娘的牌子怎么都沾上灰了,拿回去重做一块,这两日就别随着让皇上翻牌子了!

皇上心里烦死了丽嫔,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跑到太后跟前告状。丽嫔也许有过短暂的圣宠,但皇上不喜欢没有头襄仅有皮囊的人,丽嫔早就是昨日黄花,而甄嬛现在是皇上心尖上的人,跟甄嬛过不去就是跟皇上过不去,阻挠皇上喜欢甄嬛,就是违逆圣意。

但皇上不能说撤了丽嫔的绿头牌呀!总得有理由吧?关键是皇上直接说撤了丽嫔的绿头牌,那就是跟太后对着干,当着太后的面刚说“皇额娘字字金言,儿子受教”,转头就撤丽嫔绿头牌,那不是打太后的脸吗?

这时候苏培盛就上场了,说丽嫔的绿头牌沾了灰,要重做一块,这两日就不随着翻牌子了。这个理由多好:绿头牌上沾了灰了!😄

《甄嬛传》丽嫔的绿头牌明明很干净,为何苏培盛要撒谎说沾了灰?

《甄嬛传》中,如果选择一个最为了解皇上的人,那么肯定非苏培盛莫属。他跟随皇上多年,皇上贴身太监这个位置,风光无比,可这个位置能够做久的人,都是聪明人。

皇上所不方便的事情,你要提前去准备好。皇上所暗示的事情,你要能够很好地明白皇上想要的。苏培盛则将伺候皇上这件事情,做得非常好。

丽嫔,是后宫少有的绝色美女,她也曾经风光一时,创下了一夜连着让皇上宠幸三次的先例。那么为什么丽嫔的绿头牌明明干净无比,苏培盛却说上面沾了灰?

其一,苏培盛知道皇上现在对丽嫔不满。

甄嬛入宫以后,备受皇上宠爱,后宫中嫉妒甄嬛的大有人在,只可惜,都无法做些什么。可后宫之中,聪明人知道如何保全自身,并且驱使他人去帮助自己办事。但总有人无脑,看不惯事情,被人挑拨了两句之后,便成为了出头鸟,丽嫔就是这样的存在。

丽嫔因皇上过分宠爱甄嬛,拈酸吃醋,跑到太后面前,表示皇上过分宠爱甄嬛,说了甄嬛的坏话。等到皇上来给太后请安时,太后借着皇上衣服单薄训斥了他身边之人照顾不究。进而又告诫皇上,因甄嬛近日以来荣宠过胜,希望皇上能够雨露均沾,不要总独宠甄嬛。

皇上听到太后的言论,又能够怎么办,他也只能够默默听从着。但皇上心知,太后突然提起此事,一定是有人在她面前说了甄嬛什么。

于是,在皇上出了太后那里,立刻询问究竟是谁陪伴了太后。皇上本以为是华妃,毕竟华妃对于皇上宠爱其他妃子,可谓是经常吃醋。

竹息姑姑则直接先表示,皇后来陪伴过太后,不过在太后用完药后就走了。后又说丽嫔,与太后说了很多的话,呆了很长时间。皇上一听竹息言语中的意思,便知,甄嬛一事,必定是丽嫔在太后面前说了什么。

本就对丽嫔愚蠢不满的皇上,在丽嫔做出这样蠢事后,对她越发的厌恶,而这种厌恶在绿头牌一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

敬事房的牌子,实际上就是皇上对嫔妃的看重程度。当年瑛贵人受宠之际,瑛贵人的牌子被敬事房呈上来,是放在中心位置。皇上当晚看到丽嫔的绿头牌,神色有些不对劲,应该是想到了太后对自己的训斥之语,想起丽嫔如此多事的性格。

苏培盛在旁边看到皇上皱眉,便知皇上对丽嫔的不满。这些年,之所以苏培盛一直深受皇上信任,自然有其能力。于是,假借丽嫔绿头牌有灰一说法,让敬事房将丽嫔的绿头牌撤了下来。

至于什么时候丽嫔的绿头牌,能够没有灰,不出现问题,那就要看皇上对丽嫔的态度是否会发生变化。可以说,苏培盛这明目张胆的撒谎,恰恰是在表达皇上内心的想法,更是顺理成章的让丽嫔得到了惩处。

其二,丽嫔狂妄自大,对太监轻蔑的性格,早就将苏培盛得罪了。

丽嫔当时在御花园中,因康禄海想要再次投靠甄嬛,大骂康禄海,说他是没根的太监,一点心气都没有。按理来说,身为后宫的妃嫔,便是主子,去训斥下人本没有问题。可丽嫔的这句话,则直接将所有的太监都骂进去了,也都得罪了。

本来太监最为忌讳的事情,就是被人说是没根的人。丽嫔的这句谩骂,恰巧戳到了太监们最避讳,不愿意提及的地方。御花园之中,丽嫔的大声谩骂,宫女和太监可都听到了。后宫之中,从来都没有完全保密的事情,苏培盛自然也知道了丽嫔对于太监的看法。

对于后宫的妃嫔来说,与苏培盛虽不必要交好,但至少要保持彼此的平和。他是妃嫔和皇上沟通的纽带,很多事情,如果皇上自己没有想法,就会选择去询问苏培盛。

从剧中,甄嬛对苏培盛,自入宫起就一直以礼相待,华妃这么嚣张的人,却不曾去对苏培盛冷言冷语。可丽嫔,这个不受宠的妃嫔,却过分嚣张。空有一幅美丽的相貌,做事却不经过脑子,直接将苏培盛得罪了。

苏培盛是个非常圆滑的人,他向来讲究有仇不论何时报都不晚。年羹尧仅仅让伺候吃菜,就被他在其走后,挑拨了皇上与年羹尧的关系。

丽嫔,一个被皇上内心不满的女人,他从皇上的神情中,就看到了皇上所想。丽嫔的绿头牌被撤下,不仅让皇上一直闷着的一口气得以排解,更是让苏培盛将对丽嫔的不满也发泄出去。

什么世界都有自己的规则,太监也是一样。对于这类群体,最好的办法,是彼此互相尊重。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出现纰漏,往往是因为一件小事并未在意,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

其三,丽嫔这个人,看不清后宫的局势。

丽嫔与曹贵人,同为华妃麾下的人,可一个满心算计,另一个则愚蠢至极。对于皇上来说,甄嬛是这个后宫之中另一种抚慰心灵的存在。太后希望皇上雨露均沾,这个想法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一人荣宠过胜,这无论放在什么方面,都并非好事,不利于后宫和谐,也不利于朝局平衡。

皇上自然也知道太后的想法,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甄嬛的一腔爱怜之情。

丽嫔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达到干预皇上选择的目的。可实际上,皇权是最不容许他人去侵犯的,皇上身为这个国家的最高掌权者,他所希望的是所行所为都出于自己的本意,而非被强迫做些什么。

丽嫔最为可惜的点在于,她从来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在皇上心中她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绿头牌的撤下,看似是苏培盛主导。可苏培盛不过是明面上的途径,他将皇上的想要说的话,借着自己的言语说了出来。

《甄嬛传》丽嫔的绿头牌明明很干净,为何苏培盛要撒谎说沾了灰?

第9集,太后特意对皇上说:不要专宠。

受教的皇上出了太后宫就很不爽:因为现在太后教育完了就不能老去莞贵人那儿了。

皇上自然也会想到究竟是哪个妒妇近日跟太后告状的。

皇上于是问竹息姑姑:“近日太后身体不好,华妃来看望过太后吗?”

皇帝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希望知道谁对太后身体比较关心,孝顺。可是竹息也精明着呢,能侍候在太后身边的首席姑姑哪能是凡人?

竹息马上知道皇帝的真实意图:问这话绝不是想表扬谁,而是想揪出告密的是谁。

竹息姑姑自然也知道皇上问这话会发生什么结果,如果自己回答不妥当,让皇上生了哪个娘娘的气,自己往后也麻烦,事情能迅速解决就解决了吧。

竹息这么告诉皇上:华妃娘娘协理后宫,不得空来。

这就撇清了华妃告状的嫌疑,但是也暗指华妃嚣张,因为协理六宫,竟然不来给太后请安。

——太后其实很不喜欢华妃协理六宫,时不时就要打击一下。

竹息接着捧了一下皇后,皇后最好啦,又孝顺又不碎嘴,侍奉完汤药就走,非常贤惠。

竹息说只有丽嫔来过,还唠了好一会儿话呢——把所有的屎盆子扣在丽嫔的头上。

也活该丽嫔倒霉,摊上事了,打手不上前堵枪眼,谁堵枪眼?

但是不能不服,竹息姑姑说话太有技术含量啦,一般这种时候,将矛头引开——最多只能打击一个人。但是竹息短短五句话,打击了两个人,还捧了一个人!

甄嬛受宠,前来告过状的绝不止丽嫔一人。但是现在竹息姑姑就是要把丽嫔推出去——反正谁前来告过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后想坑谁就坑谁。

皇上其实一开始怀疑的是华妃,因为她最爱吃醋——没想到会是丽嫔。

到了晚上翻牌子的时候,皇上看着丽嫔的牌子都带着怒气。

苏培盛这条皇帝肚子里的蛔虫,立刻就知道皇上最近不仅丽嫔人不想见,连丽嫔的绿头牌都不想见。马上就命令人拿走,别再挂着见皇上了。

——皇上为什么不怀疑竹息的话呢?因为皇上当时抱甄嬛回宫的时候,就问过甄嬛,你这宫里怎么服侍的人那么少?

然后槿汐就说:原本的首领太监跑到丽嫔那里当差去了。

皇上那个时候应该就知道丽嫔和甄嬛不睦。

如今竹息姑姑又这么说。就算没有余答应投毒那件事,大家也可以看见冷宫在向丽嫔招手了。

想想看:苏公公这份察言观色,完全知道皇帝的心意的本领谁人能及?

就皇帝那样的百年冰山脸,喜乐哀怒不露颜色的面瘫帝,在苏公公眼里可是像婴儿的脸一样毫无掩示。也难怪电视后半部分苏公公因对食事件倒霉的时候,关了两天就放出来了。

《甄嬛传》丽嫔的绿头牌明明很干净,为何苏培盛要撒谎说沾了灰?

当然是苏培盛会揣摩上意啦。皇上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嫔妃们的绿头牌“沾灰不沾灰”,苏培盛做的也不过是把皇上的意思委婉地说出来,给皇上台阶下啦。所以,苏培盛不愧是皇上身边最得力、宫里最权威的太监。

我们可以看到,白天皇上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太后就甄嬛的专宠对皇帝进行了劝谏和说教。皇帝不能否定太后,但嘴上仍在为甄嬛打call,毕竟那时对甄嬛实在是宠爱、丢不开。太后一直劝皇帝雨露均沾,话中提到了华妃、丽嫔等。我们警觉的大橘猫这就留心眼啦,太后劝雨露均沾就罢了,怎么会推荐丽嫔这种平时并不和太后过分亲近的人选。

果然,问了最近谁来看过太后,得知丽嫔曾来过,于是皇帝心下了然。皇帝的内心估计是这样的:你想通过拍太后马屁争宠就算了,安安稳稳地服侍表孝心便是了,还在太后耳边嚼舌根。若非你抱怨朕过于宠爱嬛嬛,太后怎么会这般说,还搞差了嬛嬛在太后心里的印象。连带着朕也听了一顿说教。

要知道,皇帝和太后的关系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般母慈子孝,彼此内心都颇多忌惮。丽嫔这可是马屁拍错了得罪了皇帝,还抱怨甄嬛得宠,中伤皇帝爱妃。她内心的嫉妒和小心思皇帝实在不齿,肯定对丽嫔没好感啦。但是迫于太后,又不好太不听劝,考虑翻丽嫔牌子也是为了给太后面子,其实内心是很排斥的。

苏培盛的一句话,给了皇帝台阶和不见丽嫔的借口,既不明面上武逆太后的意思,也不用见不想见的人,两全其美啊。所以说,苏培盛还是高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