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鸯在三国演义尾声时才出场,有多厉害?

文鸯在《三国演义》里面并不厉害,但在《三国志》里面简直就是赵云+吕布的合体,活生生天下无敌的猛将。

文俶,字次骞,小名阿鸯,世称文鸯,扬州太守文钦之子。

《三国演义》中的文鸯,单挑武力差不多也就邓艾的水平。

鸯纵马看时,只见一军行如猛风,为首一将,乃邓艾 也,跃马横刀,大呼曰:“反贼休走!”鸯大怒,挺枪迎之。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

一人打一群人的混战,文鸯基本上能应付几百个人的追击,自己不掉血能打退对方。

只文鸯单人独马,冲开魏兵,望南而走。 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 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

作为三国末期的猛人,一般三国志游戏给文鸯的武力值都超过90,属于超一流武将的水平,可见三国志系列游戏并不完全参照三国演义,也对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等史实典籍进行了参考。

在《三国志》、《资治通鉴》 、《晋书》中,文鸯直接就变了一个人,放眼整个三国乱世,他的辉煌战绩也是独一份,绝对是活体高达,无敌小霸王。

当时文钦跟毋丘俭合谋造反,问邓艾约不约,邓艾杀了使者,带着万余人去寿春平叛,跟司马师合兵乐嘉(城市名,不是非诚勿扰那个光头)。文钦一看大兵压境,吓得拉了裤,而当时年仅十八岁的文鸯表示,对方远道而来立足未稳,应该趁夜劫营,一举击垮对方士气。

文钦看儿子这么愣,就让他带着几十个骑兵去劫营,骗他自己在外围接应。结果文鸯傻乎乎的带着人去冲击司马师营寨,吓得司马师眼珠子的都掉了出来(刚做完手术没恢复好)。

文鸯在几万大军中东砍西杀,忙活了一个通宵,结果老爹没来,把他扔在那里当炮灰。文鸯没有援军支持,只好撤退。司马师恨得牙痒痒,把眼珠子塞回去之后,命令八千骑兵追杀文鸯,文鸯让十几个弟兄跑路,自己调转马头杀回去,连续七次杀退八千骑兵的追击,每次都独自斩杀上百人,直到敌兵不敢追击为止。

这就是文鸯七进七出救自己的典故。

后来文钦带着文鸯投奔吴国,赶上诸葛诞又在寿春起事造反,吴国拍文钦父子协助诸葛诞,结果诸葛诞把文钦宰了,文鸯不得不重新回归魏国怀抱,不过当时魏国已经被司马昭掌控,很快就要改姓晋国了。

文鸯跟着司马家混到了晋朝,任平虏护军。有一年秃发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晋武帝司马炎气得吃嘛嘛不香。于是派文鸯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受降胡人二十万,名震华夏。

可惜文鸯后来去朝廷向司马炎报功的时候,司马炎看他长得真尼玛丑,于是罢了文鸯的官。其实这里估计是有点浮夸的写法,司马炎怎么可能因为脸丑就罢免文鸯,多半是文鸯功高盖主有点造作,所以被找理由给免了官。

最后文鸯的下场是被司马繇灭了三族,因为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替外公整死了文鸯。

三国第一高达,就这么被坑死了,享年54岁。

文鸯在三国演义尾声时才出场,有多厉害?

文鸯直到《三国演义》第110回“文鸯单骑退雄兵”这一故事情节中才姗姗来迟,但一出场就是王炸级别。

文鸯出场时,整部演义已经到了尾声。在整部演义前中期,有多位耀眼的一流武将,上演了多场热血沸腾的单挑,如孙策太史慈的神亭岭大战,典韦许褚的葛陂大战,马超许褚的潼关大战,张飞马超的葭萌关大战,等等。但随着关羽兵败身亡、张飞醉酒遇刺、黄忠猇亭战死、马超郁郁而终,而赵云、许褚寿终正寝,太史慈、甘宁、张辽、徐晃、张郃、魏延也纷纷谢幕,至此,演义中的超级猛将们基本全部作古。此后,演义中的武戏,不再有任何亮点。至于姜维、徐质、邓艾等人,虽然是后期高手,但缺乏生猛辉煌的单挑,相比于中前期那些虎将,这几位就相形见绌太多了,根本没有可圈可点的武力表现。而文鸯的闪亮登场和辉煌战绩,一扫演义后期的沉闷基调,把武力表现又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鉴于文鸯的勇猛,很多读者都把他列入整部书中超一流武将的行列。文鸯到底有多厉害?我们以正史和演义两个角度分别来看。

正史上,文鸯勇不可当,可媲美关羽、张飞,堪称“万人敌”。

在《资治通鉴》中,对文鸯的描述为“年十八,勇力绝人”。在《魏氏春秋》中,对文鸯的描述为“年尚幼,勇力绝人”。《晋书》中,称赞文鸯为“年十八,勇冠三军”;《晋纪》中,称赞文鸯为“姿器膂力,万人之雄”。

最能体现文鸯勇猛的,当然是夜袭司马师,将其惊吓到眼珠爆出。

公元255年,司马师废黜了魏帝曹芳。淮南毋丘俭、文钦(文鸯之父)等人讨伐司马师,在寿春城联合起兵。乐嘉城一战,文钦看到司马师、邓艾远道而来的大军,竟然不知所措。文鸯建议说,趁敌人立足未稳,应当发动奇袭,必能一鼓作气大败敌军。文钦觉得有理,于是和文鸯兵分两路,准备连夜夹击司马师的部队。

当天晚上,文鸯率十余位骑兵冲入司马师寨中,击鼓喧闹,大叫着“诛杀司马氏”,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司马师有旧眼疾,刚刚割了眼中的肉瘤,还没痊愈,惊惧之下,眼珠竟然从肉瘤疮口内迸出。司马师恐怕军心哗变,只好蒙着被子强忍着剧痛,直到把被褥咬烂,整个过程,士兵们根本不知道。不得不说,司马师实在是个狠人!但此事后,司马师很快就死了。

文鸯在司马师营寨内外冲突、鼓噪了大半夜,他的父亲文鸯竟然没来接应(迷失路径),于是文鸯只好抽身退出。司马师派出数千骑兵追击,被文鸯反身杀入骑兵队伍,迅速杀伤几十人,魏兵退却,文鸯为自己的士兵断后,缓缓骑行,魏兵再赶,文鸯又反身杀回去,如此反复数次,追赶的骑兵终于丧失了勇气,只好掉头回去了。

在《资治通鉴》中,对文鸯夜袭、司马师眼珠爆出、文鸯打退追兵等事均有详细记载。

鸯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资治通鉴》

鸯率壮士先至鼓噪,军中震扰。师惊骇。所病目突出,恐众知之,啮被皆破。---《资治通鉴》

在《晋书》中,没有记载文鸯痛殴追兵的事迹,但这种渲染了司马师咬被的情节,如下:

初,帝(司马师)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晋书》

文鸯反复痛殴魏之骑兵,“如此者六七”,大有演义中赵云七进长坂破的风采。在明朝史书《西园闻见录》中,对于赵云、文鸯有一段形象的评语:“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

毌丘俭兵败寿春后,文鸯随父亲文钦投降吴国。诸葛诞再次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昭(司马师已死),文鸯父子被东吴派到寿春支援。文钦与诸葛诞产生嫌隙,受到猜疑,被杀害。文鸯与弟弟文虎,盛怒之下,再次转投司马昭。

西晋建立后,文鸯曾经一度升任为大都督,总领凉州、雍州、秦州三州军力,将河西反叛的大军(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一举击溃,并迫使胡人部落二十万人归降,一时间名闻天下。

督凉、秦、雍诸军各进屯以威之。机能乃遣所领二十部遣入质子。安定、北地、金城诸胡等二十万口又来降。---《晋书》

从文鸯上述事迹中可以看出,文鸯不仅武力突出,胆气过人,还有绝大部分武将难以企及的帅才。因此,文鸯绝对可以与“万人敌”的关羽、张飞相提并论。

有相当数量的文鸯粉丝,甚至会把文鸯看做三国时期的“第一战神”。

文鸯最终被贾南风处死,并夷灭三族。这是另一个话题,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者自行查证相关资料。

演义中,文鸯的武力值高于邓艾、姜维,但根本达不到超一流的水准。

文鸯在演义中的描述,也是“年方十八岁”,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观之装束非凡,实则人才出众!文鸯的兵器组成,与水浒传中孙立类同:“腰悬钢鞭,手绰钢枪”,

文鸯在演义中的武力表现:

1.夜袭司马师营寨,“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

2.杀到天明后,遭遇邓艾,“鸯大怒,挺枪迎之。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

3.痛殴追兵,“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如此反复,与正史中描述基本相符。

4.赞诗描写:“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邓艾单挑姜维,五十合战平,因此二人基本相当。文鸯折腾了大半夜,体力肯定有一定程度的受损,然后单挑邓艾,五十合战平。由此可以看出,文鸯的武力绝对在邓艾、姜维之上,估计比魏延、甘宁、乐进等还要稍强,可能与张辽、太史慈十分接近。

不吹不黑,文鸯还是达不到许褚、张飞、马超、吕布这些超一流武将的水准。

赞诗将文鸯与赵云相提并论,愚认为,文鸯也达不到赵云的水平。

在夜袭司马师营寨时,遭遇邓艾之前,文鸯根本没有遇到猛将,甚至连有姓名的将领都没遇到,只是在纵横驰骋、鼓噪、斩杀小卒,总之,文鸯的体力下降根本不明显。在痛殴追兵时,文鸯鞭打的骑兵,也都是无名无姓者,缺乏领头羊或者独当一面的大将。

赵云在长坂坡,是从四更起开杀,与曹操的大队多次正面遭遇,“往来冲突,杀至天明”,先后救出了简雍、糜竺、甘夫人,怀抱着阿斗,刺死了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遭遇张郃部队的拦截,摔入陷马坑,又在土坑血战,“衣甲平过,血如涌泉”,然后带走了钟氏兄弟的人头,最终撇开追赶的文聘部队,突围而去。此期间,赵云还“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至于书中所说的“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是夸张的虚数,不作为硬性数据。

总之,文鸯的表现,相比于赵云,还是有明显差距的。文鸯在司马师营寨属于“捞一把就走”,而赵云在长坂坡绝对属于“血虐曹营”!

文鸯在三国演义尾声时才出场,有多厉害?

尽管已经留名千古,但文鸯仍是最被低估的良将,几乎没有之一。

在其短暂的军事生涯中,他表现出了不亚于邓艾的大将之才。

然而,因为各种原因,文鸯的知名度不高,即便是留名,也只是留下了猛将之名。

险破司马师

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

255年,毋丘俭、文钦等人,假托太后诏书,发布司马师的罪状,举兵讨伐司马师。

然而,由于司马家的根基已固,响应者寥寥,兖州刺史邓艾更是斩杀使者,配合司马师镇压。

司马师善于用兵,看出淮南军软肋:淮南将士的家人都在北方,一旦陷入僵持,必然人心离散。

因此,司马师下令诸军坚守,不得出战。

果然,淮南军士气迅速低落了下来。

司马师见机会已至,下令邓艾在乐嘉,示弱诱敌,暗中率大军集结附近,决心一举歼灭文钦。

文钦不知司马师的企图,抵达乐嘉后,才发现司马师大军,一时恐慌。

此时,文鸯提出了唯一的取胜机会:趁敌立足未稳,袭击司马师本部。

这确实是唯一的机会!

军心不固,这种情况下敌前退兵,必然是溃散!而敌众我寡,如果等司马师从容部署,必然被敌人包饺子!

淮南军常年驻扎于抵抗东吴的前线,战斗力较强,发起袭击,是唯一改变局势的机会!

文钦采纳文鸯之计,分为二队,夹击司马师本部,擒贼擒王!

文鸯勇武无双,率勇士先行抵达,大呼大将军司马师。

效果是明显的,司马师“军中震扰”。

司马师当时刚昨晚眼科手术,创口未完全愈合,此时,受到惊吓,眼珠子都震出眼框,疼痛难忍,为安定军心,蒙住被子强忍疼痛。

从“军中震扰”,以及司马师的反映来看,司马师军对于袭击是没有预料到的,又由于夜色看不清对方规模,因此陷入震惊、恐慌,这表明文鸯“及其未定,击之可破”的判断是正确的。

此时,如果文钦军抵达,夹击司马师,是可能击退司马师的,虽然不能一战翻盘,但能够极大程度挫败司马师军士气,改变双方态势。

然而,“钦后期不应”,没有果断投入进攻。

光打雷不下雨?司马师军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安定了下来!

如此,唯一一次改变局势的机会,就这样被错过了。

勇武无双的表现

天明,文钦仍然没有来会合。

袭击的时机已经错过了,文鸯遂引军而退。

强忍疼痛的司马师认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文鸯呼叫一夜没有得到回应,必然气势已经衰竭。于是,司马师下令立刻追击!

文鸯也深知:如果就这么跑,还是会被吃掉!必须挫败司马师军的锐气!

于是,文钦率军先退,文鸯率十余骁骑,奋力反击司马师的追军!

文鸯勇武无双,所向披靡,司马师追军稍退,文鸯才引军退却。

此时,司马班所率的骁将八千翼赶到!

翼,一般是负责侧翼包抄的机动部队,显然,司马师是要包饺子!

文鸯匹马单枪,杀入数千骑兵中,转瞬间,手杀百十人,进出六七次!

如此,司马师的骑兵不敢逼近,文钦父子得以逃往东吴。

常山赵子龙的七进七出是小说写的,文鸯的七进七出是见诸正史的!

遗憾的是,后人武断地把文鸯的“七进七出”和赵子龙的“七进七出”一起归类到“小说编的”···

确实,文鸯出色的个人勇武,没有改变战局的走向。

然而,就此质疑、否定个人勇武的真实性,却是武断的。

大将之才

此后,一番辗转,文鸯归顺了司马家。此中过程,不作详述。

投靠司马家后,文鸯只有一次见诸史书的军事行动。

270年,秃发树机能叛乱。

秃发树机能很能打,很快,秦州刺史胡烈、凉州刺史牵弘、凉州刺史苏榆等封疆大吏,先后被杀!

胡烈、牵弘,都是前几年钟会、邓艾伐蜀的大将,其地位仅次于钟会、邓艾。自钟会、邓艾死后,他们都是晋一等一的名将!

而且,击杀胡烈等人时,秃发树机能其势未盛!如今,连斩大将,秃发树机能的实力已膨胀到全盛!

危难之际,文鸯受命出征。

文鸯率凉、秦、雍三州之军,大破秃发树机能!

秃发树机能认怂,遣所领二十部面缚军门,各遣子为人质,各地胡人部落有二十万前来归降!

然而,文鸯走后,又没有人震得住秃发树机能了!

秃发树机能率军复叛,击杀杨欣!

杨欣,也是当年邓艾部下大将,也是一时名将。

然而,即便如此,他仍然完全不是元气已伤的秃发树机能的对手!

最后,司马炎派出了马隆。

马隆最终平定了秃发树机能。

其间,马隆仿八阵图造偏厢车,又以磁铁限制铠甲敌军的行动,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故事。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马隆讨伐时,秃发树机能已经不处于全盛之势,能在其全盛之时挫败秃发树机能的,只有文鸯!

由此一战来看,尽管史书没有记载文鸯用兵的过程,但就文鸯所取得的成绩而言,他绝非只有个人勇武的猛将,而是具备大兵团指挥能力的大将之才!

遗憾的是,有意无意之间,史家没有明记其兵略。

窝囊至死

文鸯大破秃发树机能,名震天下。

然而,司马家到底是不信任他。此后,西晋灭吴等作战,没有派他。

后来,朝廷任命他为东夷校尉、假节。

东夷校尉,是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当时主要负责防范、震慑鲜卑等族。

可以说,文鸯如果成行,至少辽东地区,后来的局势会好很多。

然而,上任前,司马炎“面试”,不喜欢他,遂免去其官。

此后,一代良将的军事生涯,就此终结。

司马炎在危难之时想到让文鸯来救场,足见其对文鸯的军事才能是了解的。而且,文鸯并没有辜负司马炎,他一战破敌,名震天下!

司马炎因为“面试”不过关而免其官,当然不是怀疑其能力,而是始终对他含有戒备之心!

然而,更扯淡的是,被免官的文鸯,依然在晋室的权力斗争中被冤杀了。

安东王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

当年,文钦父子协助诸葛诞叛乱时,与诸葛诞不合,导致诸葛诞兵败。

司马繇怀恨在心,便诬陷文鸯参与杨骏谋反,夷其三族!

一代良将,居然死得稀里糊涂!

文鸯,其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

然而,在其仅有的几次出战中,他却表现出了全面的军事才能。

他不但能将小说中才会出现的神级个人勇武在正史中发挥出来,还能指挥大兵团击败强敌,名震天下。

然而,文鸯确实一位悲剧人物。

一位良将,因不得信任,除万般无奈下被短暂被搬出来救场外,大部分时间被闲置。

一位已经赋闲的人物,居然因为莫名奇妙的旧怨而被夷三族。

一位取得了巨大军事成就的人物,又因史家有意无意地语焉不详,而少被后人提及。

即便其惊人的个人勇武已见诸正史,其事迹却往往被连带着归入“小说类”···

生前被压制,死后被低估,文鸯就是这样一位“倒霉”的猛人。

文鸯在三国演义尾声时才出场,有多厉害?

无论在演义中还是正史上,文鸯都是三国时期一员一等一的猛将,这是凭实力说话的,绝非浪得虚名。

不过,尽管三国是一出大戏,但毕竟不是春晚。春晚的情况一般越是大腕越是靠后出场,最大的腕压轴。

演义里,文鸯在尾声时才出场,不是因为他最牛叉是最大的腕,而是年轻,出生的晚。虽不能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但毕竟大批的牛人已经过世,小字辈中也就数得着文鸯了。

勇冠三军的文鸯,堪比赵云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老罗安排文鸯在第一百一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中出场。

文鸯不仅出场较晚,而且戏份也不多,基本就一回而已。

虽说戏份不多,但其生猛无敌的英雄本色,老罗还是给予了足够的肯定。

且说文鸯年方十八岁,身长八尺,全装惯甲,腰悬钢鞭,绰枪上马,遥望魏寨而进。是夜,司马师兵到乐嘉,立下营寨,等邓艾未至。师为眼下新割肉瘤,疮口疼痛,卧于帐中,令数百甲士环立护卫。三更时分,忽然寨内喊声大震,人马大乱。师急问之,人报曰:“一军从寨北斩围直入,为首一将,勇不可当!”师大惊,心如火烈,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当;又恐有乱军心,只咬被头而忍,被皆咬烂。原来文鸯军马先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

由于司马懿挂了之后,其长子司马师把持了朝政。

扬州都督、镇东将军、领淮南军马毌丘俭看不下去了,就联络文钦、文鸯爷俩一起造反了。

司马师率领大军征讨,双方就战在了一起。

当时,文鸯年仅十八岁,乘夜杀入司马师营寨,吓得司马师眼球都掉出来了,痛得他把被子都咬烂了。后司马师退军,因此而一命呜呼。  

鸯只望父到,以为外应,并不见来。数番杀到中军,皆被弓弩射回。鸯直杀到天明,只听得北边鼓角喧天。鸯回顾从者曰:“父亲不在南面为应,却从北至,何也?”鸯纵马看时,只见一军行如猛风,为首一将,乃邓艾也,跃马横刀,大呼曰:“反贼休走!”鸯大怒,挺枪迎之。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正斗间,魏兵大进,前后夹攻,鸯部下兵乃各自逃散,只文鸯单人独马,冲开魏兵,望南而走。

  

要说文鸯多么厉害,在罗贯中笔下,有个参照,那就是与邓艾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邓艾是个狠角色,蜀汉就是被他奇谋偷袭阴平成功灭亡。蜀汉后期第一高手姜维九伐中原,基本都是与邓艾交手,负多胜少,而且重大胜利鲜有。

文鸯五十回合与邓艾战平,而且是兵力明显弱于对手的情况下,可见文鸯不是一般的勇猛。

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鸯复缓缓而行。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

看看这表现,活脱脱就是赵云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而且把张飞在长坂坡的活顺带着一起干了。

为此,老罗有诗赞道:

“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老罗将文鸯比作赵子龙并不为过,正史中也是这么记载的。

《资治通鉴》:“年十八,勇力绝人”。

《魏氏春秋》:“年尚幼,勇力绝人”。

《晋书》:“年十八,勇冠三军”。

《晋纪》:“姿器膂力,万人之雄”。

这都是正史,说得都是文鸯,看来不会有假。

明朝史料《西园闻见录》记载:

“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

这里直接把文鸯与赵云并论,可见文鸯之勇猛。

有勇有谋,胆略过人

在演义中,文鸯的戏份不多,但他的勇猛已经展示无余。

其实,在正史中,文鸯的厉害之处,还不仅仅是演义里这一点。

主要表现有二:

其一,谋略、胆识过人。

演义中所讲“文鸯单骑退雄兵”一节,不是老罗杜撰或嫁接的桥段,是真实的历史故事。

魏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废黜了魏帝曹芳,淮南毌丘俭、文钦等人在寿春起兵联合讨伐司马师。

可文钦看到司马师、邓艾率领大军前来征讨时,却不知所措。

文钦之子文鸯就建议说,趁敌立足未稳,应当发动奇袭,必定一鼓作气大败敌军。于是,有了乐嘉城一战。

司马师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经文鸯夜晚突袭,吓得眼球掉出,不久后就去世了。

此战,文鸯不仅勇猛而且有谋略,胆识过人。

此时,文鸯年仅十八岁,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其二,坐镇一方,名闻天下

毌丘俭兵败之后,文鸯跟随其父文钦投降东吴。

由于文钦被魏诸葛诞所杀,而司马昭又杀死了诸葛诞,替文鸯兄弟报了仇,因而文鸯与其弟文虎就投靠了司马昭。

西晋建立后,文鸯一度升任大都督,总领凉州、雍州、秦州三州兵马,将河西反叛的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一举击溃,迫使胡人部落二十万人归降,一时名闻天下。

《晋书》:督凉、秦、雍诸军各进屯以威之。机能乃遣所领二十部遣入质子。安定、北地、金城诸胡等二十万口又来降。

从此看出,文鸯不仅武力突出,胆略过人,而且还是难得的帅才。

可见,文鸯与“一身是胆也”的赵子龙等足以相提并论,也可与“威震华夏”的关羽、“威震江东”的张辽有得一拼。

因此,在豹眼看来,文鸯的确是厉害角色。之所以在演义尾声时才出场,是因为出生太晚,没赶上与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等一帮前辈大佬同场竞技,实在是有些遗憾。

在这里,豹眼就不去弄些“关公战秦琼”的故事,硬性的去比较文鸯与这些前辈们究竟谁更厉害。

孰强孰弱,友友们自己判断吧,起码在同时代来说,文鸯称得上绝对的一等一的高手。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文鸯在三国演义尾声时才出场,有多厉害?

在演义中文鸯和前期的超一流武将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并不算是特别厉害。

文鸯是三国后期的一员猛将。在乐嘉城之战中,文鸯夜袭司马师大营,往来冲突无人能敌。一直杀到天明,邓艾率军前来救援,文鸯又力敌邓艾,战了五十合不分胜负。最后因为兵少文鸯才不得不退走。魏将数百追击文鸯,被他来回冲杀四五次,杀死魏将数十,将追兵杀退。

应该说乐嘉城之战文鸯的表现还是非常神勇的,算的上一员猛将。不过和三国前期的超一流高手相比,文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文鸯夜袭司马师大营无人能挡,主要还是杀了一个出其不意。类似的濡须之战甘宁夜袭曹军大营,一样是无人能敌。而且濡须之战甘宁手下只有百骑,曹军确有数十万。而乐嘉城下司马师只有一万多人,文鸯有两千五百人,兵力差距没有甘宁那么悬殊。

更重要的是文鸯遇到邓艾不过是战平而已。邓艾的武艺和姜维相当。姜维曾经败在王平、张翼手下。而王平又被张郃击败过,这么算下来姜维、邓艾最多不过是张郃的水平。

张郃曾经败给过赵云、马超、张飞等人,和超一流武将差了一个层次。特别是穰山之战时,赵云先是掩护刘备杀出重围,又一人力战许褚、李典、于禁三员大将,最后还能三十多合击败张郃。

而文鸯战了半夜以后遇到邓艾却不过是打平,显然和赵云的表现相差甚远,武艺自然也要不如了。

所以只能说文鸯是演义后期的顶尖高手,在前期就排不上号了。

文鸯在三国演义尾声时才出场,有多厉害?

《三国演义》里有几个姓文的武将,比如文丑、文聘、文钦、文鸳等等。

这里面最有名的莫过于文丑了,他名列河北四庭柱第二位,仅次于颜良,他们二人是袁绍最引以为傲的大将,可惜最后因一时大意,遭关羽暗算而死。

其次要数文聘了。

文聘是曹操手下悍将,负责驻守荆城,抗拒关羽,后来他带兵攻取关羽辎重,烧毁关羽战船,迫使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被杀。

最后说一说文钦和文鸳。

这是一对父子,文钦是文鸳的父亲。

说起文鸳,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因为他在演义中出场太晚,而前辈们又太过亮眼,所以显得有点暗淡无光。

不过,文鸳虽然为数不多的几次“表演”,虽然昙花一现,但足够亮瞎24K钛合金眼。

演义后期,司马师废了曹芳,文钦跟着毋丘俭在寿春竖起反叛大旗,要讨伐司马师,文鸳跟着父亲一起造反了。

司马师亲自率大军前往平叛,双方在乐嘉(不是光头乐嘉,这里指古代地名)展开激战。

文鸳肖勇异常,口中大喊着“逆贼司马师”,一边冲上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司马师见了,大惊失色。

当时,司马师刚动了外科手术,他眼睛上长了个瘤,割掉之后,尚在康复之中。之前有下属力劝司马师不要出战,保住身体要紧,但司马师不听,非要抱病出征。

结果,司马师被文鸳一下不要紧,头皮一紧,包扎眼睛的布忽然松开了,眼珠子爆出眼眶,景象十分吓人。司马师顿感疼痛难忍,只得退回大帐休息去了。

文鸳继续厮杀,边杀边寻找司马师,这时忽然遇到了邓艾,文鸳挺枪策马,迎了上去,邓艾不甘示弱,二人一来一回,打了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能与邓艾打五十个回合,已经够可以的了,何况,文鸳已经战斗了一夜,已经十分疲惫,即便如此,仍与邓艾死磕了五十回合,足见其超强实力。

后人把常文鸳比作赵云,唤作“小赵云”,看他七进七出,“钢鞭起处,纷纷落马”的架势,的确有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之风采。

文鸳虽然很有本事,但结局却很惨。

毋丘俭兵败之后,文鸳父子先是投靠了东吴,之后诸葛诞起兵反叛司马昭,孙权派文鸳父子支援诸葛诞,然而,诸葛诞因与文钦有仇,借机杀了文钦,文鸳侥幸逃了一命,转而又投降了司马昭。

接着,三国统一,晋朝建立,司马炎死了,司马衷继位,接着贾南风祸乱朝纲,整个朝廷都乱了,而文鸳也在此时死于仇人之手,杀死他的不是旁人,而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繇。

文鸳自己死了就罢了,还被灭了三族,下场可谓凄凉无比,比赵云惨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