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念书不多,为啥会作词?
最近,歌手于文文单曲《小乒与小乓》正式上线,其实这首歌早在2018年《无限歌谣季》第14期就已经成形。
那一期节目的主题是“青春无限”,岳云鹏和于文文两人搭档,于文文负责作曲,岳云鹏填词,最后合唱了这首《小乒和小乓》。
因为这首歌带有即兴创作的成分,所以各方面并不算出众,岳云鹏写的词比较朴实,叙事风格的短句,简单易懂而且朗朗上口,如果你不是追求文艺范儿,那这首歌还是挺适合哼唱一二。
岳云鹏其实做过不少词,他的成名曲《五环之歌》就是自己乱编的,虽然歪唱恶搞为主,但能够比原唱还火,说明了这种简单朴实的歌词还是很有群众基础。
后来他写给父亲的《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歌词更加的真情流露,也更有直击心灵的力量。其实这种平铺直叙的讲述风格,恰恰是岳云鹏的一种优势,歌词并不一定要咬文嚼字故作深沉,有时候直白的把情绪抒发出来就足够,刻意进行文字加工反而会丢失掉很多真实的信息。
之前薛之谦跟岳云鹏一起上综艺,两人合作写歌的时候,岳云鹏就直截了当的说薛之谦的歌词逻辑不通。当然这里也有节目效果的刻意渲染,但薛之谦确实是圈内出了名的“押韵狂魔”,他的歌词特别强调顺口,对于押韵有一种处女座式的偏执,有时候就弄得逻辑不通顺,歌词听下来只能心灵去体验,不能用脑子去品读歌词。
而岳云鹏节目上给薛之谦产生分歧,他指出来的槽点都是从词意角度出发,这也是岳云鹏作为语言工作者的优势,虽然读书不多而且不够文艺,但如何直白精炼的用语言表达心情,这方面岳云鹏还是非常强的。
德云社里面会写词的人其实不少,郭德纲就很擅长改编小曲小调的词,而且也是叙事风格,一听就明白,比如《大实话》、《照花台》、《探清水河》等,当然老郭张嘴就是评戏味道也是个问题,但他改过的歌词确实更上口更易于传播,也是他自身文化修养的一种展示。
德云社其他演员除了即兴歪唱魔改之外,能够独立创作歌词的人也有不少,比如张番张鹤擎,前段时间就写给了妻子一首单曲《我爱你》,张番到底是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诵说专业的学生,在歌词叙事逻辑上更加严谨,也更加顺口。
孟鹤堂去年的单曲《一起》,也是九字科艺人王九寿写的,当然这首歌是回馈孟鹤堂粉丝的,所以没有走大众路线,歌词水平就属于粉丝听了泪汪汪,路人两眼一抹黑的程度。
当然最有趣的一首歌词,还是赵云侠为了回归德云家谱,求生欲爆发唱的《老郭》。当然歌词不是他本人写的,但能够发自内心的演唱这种给老板拍马屁的神曲,相信赵老六也是豁出去了。而他也如愿以偿的回归了家谱,名列云字科最后一位,看来这马屁是拍准了,老郭听完很开心~~
岳云鹏念书不多,为啥会作词?
介绍一下作的什么诗,怎么理解?有什么含义?是七律还是五绝?是西江月还是满江红?
岳云鹏念书不多,为啥会作词?
经常听德云社相声的都知道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学历都不是很好,大家应该也知道郭德纲常说的一句话,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你能拿学历开证明这个人文化不高吗?我们谁也不知道,学历不高的人私底下是多么的用功,郭德纲很小就出门闯荡了,才上过几天学,你现在敢很郭德纲比文化吗?他知道的一定是比你多,在很多节目上就能看出来郭德纲是有文化的,相声表演技巧,说学逗唱这是一方面,还有就是认识的东西知道的事情,这样才能表现出来你是有文化的。
岳云鹏跟着这样的师傅学艺、学做人,一定是有文化有知识的,有的只是不一定是需要从学校上学来的,有了知识作词还有什么可能呢,不要说别人学历不高就来否定他们的努力跟成绩。
岳云鹏念书不多,为啥会作词?
他只是学历不高,不代表看的书和学的东西少。
相声的传承也不光是嘴上功夫,文字的传承一样少学不了。
岳云鹏念书不多,为啥会作词?
题主的意思是想问岳云鹏的创作能力吧?
不仅岳云鹏没有,整个德云社的创作都成问题。
你现在提起岳云鹏的经典相声,能想起什么?《汾河湾》、《卖吊票》、《白蛇传》、《论捧逗》、《歪唱太平歌词》,这些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是的,你发现了,他们都是老段子。岳云鹏在参加喜剧人之前自己创作的相声(完全创作,不是改编几句就算的)有吗? 基本没有!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小岳岳,毕竟他一个农村孩子,没怎么上过学,也没什么文化,你非要他创作一些出色的段子,也是勉为其难。以当今岳云鹏的地位,基本上是仰仗着德云社的威望和人才凋零,而他这种蠢萌的风格又在当下非常吃得开而已。
德云社当年创作最巅峰的时期,郭德纲的我要XX系列,正是德云社开辟市场的时期,为了迎合市场,当然要创作许多新作品。但现在呢?德云社一家独大,票永远不愁卖,在这种满地巡回商演,站着都能把钱挣了的情况下,换你,你还会创作吗?
在郭德纲自己的创作能力都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他收的那一大箩筐徒弟如何还能激励自己去创作?重要的是,不创作,也赚钱。
现在去回顾之前体制内的相声演员,虽然也可以混吃混喝,但也还是有人在进行创作的,比如牛群冯巩、姜昆、马季之类,一是这个圈子有竞争,二是一些著名演员有春晚任务,不得不创作新的。郭德纲很聪明,他发明了一招,名义上叫弘扬传统相声,实际上就是把老段子翻新一下就拿出来说,省时省力,而且这些作品也是之前大浪淘沙筛下来的,都有一定水平。这样可以名正言顺的不进行创作了,居然还能一遍一遍的说(简单改改)就能赚钱,无他,观众没有什么其他选择而已。
岳云鹏运气很好,本来他是要被德云社开除的人(他自己说的),是郭德纲留下了他。他为什么在德云社混不下去,很简单,水平不行呗。在早期德云社的创作氛围下,他确实和那些人差得很远。但德云社风云突变,何云伟、李菁、徐德亮等人出走,德云社青黄不接,当然也有他自己的努力,这才一步步走到今天。不过先天的优势也决定了他也只能将别人的作品变成自己的风格(强项),然后针对年轻人的特点加以表演。
当然,小岳岳很可爱,我们都很喜欢他。只不过他确实没有创作能力,我相信他自己也清楚这一点。不过话说回来,好的相声演员一定要有创作能力吗?其实也不一定。
岳云鹏念书不多,为啥会作词?
不识字还能写小说呢,不懂外语还能搞翻译呢,写词算啥?念书不多算啥?
如果说到民国时的翻译大家,恐怕大部分人会首先想到林纾。这不奇怪,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可是你知道吗?林纾根本不懂外语。他只是听人口述,然后用流利通顺高水平的中文记录下来。这并不影响他在翻译界的地位。
明清之时,城市经济发达,“说书”成为一个行业,其中不乏名家大家。但是大部分说书人,都没有文化,甚至有的根本不识字,是靠师徒口耳相传,再加上自己的加工创作,然后用评书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被记录下来,直接成为小说。你能否认这些人的“创作”之功吗?
相声界也有这样的故事,很多相声演员,甚至是大师,本来目不识丁,但都不影响他们的创作。
歌词呢,本来就是配乐可唱的一种文学体裁,表情达意而已。作者学历高不高,并不是决定因素。
而岳云鹏呢,我们只知道他上学不多。至于在学校之外,他读书多不多,学习多不多,我可不知道了。你知道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