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族民的师承和辈分不被相声界承认?

其实我本无意收徒,咱的水平也够不上能收徒的标准,不管是比我父亲还是比我师哥王凤山、侯宝林都差的太远,收黄族民也是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找不到合适的捧哏搭档,跟他又脾气相投,大黄敬仰我们家老爷子的艺术,但肯定不能拜我父亲,所以我就收了他,虽说没有正式摆知没有引保代三师在场,可他却是我承认的徒弟。收黄族民那时也遭到了行内一些同行反对,所以从那以后我决定不再收徒,因为一旦再收,很多成了名的演员就得管他叫师叔,这样只会给他在同行间树敌,不利于个人发展。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黄族民外我的徒弟还有我们老爷子让我收的卢福来、于克志,这两位于1989年在天津正式摆过知,引师金文声,保师张玉堂,代师连笑昆。

这是少马爷亲口陈述的自己弟子名单,黄族民、卢福来、于克志。

但是黄族民没有正式摆知,但却是少马爷亲口承认的徒弟。而卢福来于克志是马三立让少马爷收的,有正式摆知仪式和引保代三师见证。

这就是黄族民师承有争议的关键所在,没有摆知和引保代,所以外人会质疑。当年杨少华跟郭荣启也是因为没有正式摆知,所以有一部分行内人说他是海青,如果不是马三立把杨少华作为郭荣启徒弟列入相声谱系,估计这种反对的声音还会给更多。

但即便如此,没有正经摆知的徒弟,依然很难以师徒相称,而是使用新时代的师生关系相处。就像马季也有徒弟跟学生之分,姜昆也一样,如果正式收徒弟的话,也会使用传统的摆知仪式。

虽然大部分人口头上反对传统摆知仪式,但身体却很诚实,有条件摆知还是尽量摆了好些。

所以黄族民跟少马爷属于合作久了感情深厚,而且黄族民也没有师承,少马爷给了一个口盟徒弟,黄族民也以师礼对少马爷。

相比其他捧哏来说,黄族民没有童子功垫底,属于半路出家,但他确实跟少马爷合作最长的,比杨少华谢天顺都要久。说白了,黄族民的风格恰恰是最适合马派相声的,马派相声最忌讳捧哏太抢,比如杨少华这种焉哏风格,少马爷就很不喜欢,而谢天顺是路子太正,跟谁都四平八稳。黄族民的风格全是马志明一点点调教出来的,行里说少马爷愣喂大的,所以台风各方面,黄族民跟马志明最为契合,两人一直合作至今。

师徒也好,师生也好,都是搭档之外的附加,两人合作说好相声才是正道,少马爷跟黄族民即使没有师徒关系,他们也是一对不可多得的黄金搭档。

为什么黄族民的师承和辈分不被相声界承认?

马志明是当今最受尊重的相声前辈演员之一,几十年的表演生涯中先后主要与三位演员搭档演出,分别是杨少华、谢天顺和黄族民。相对于杨少华和谢天顺,黄族民显得并不根正苗红,并不是从小系统学习相声,最早与马志明合作还只是一个相声爱好者,说相声只是作为兼职。

马志明爱惜羽毛,也怕引发争议,很多年里根本不收徒,而与黄族民合作很多年,后来还是承认了师徒关系,但从未摆知。这也使得黄族民的师承关系,长期之内在相声业内不是很受认可。不过如今再看,黄族民与马志明的师徒关系,已经基本不再受什么质疑。

从杨少华到谢天顺再到黄族民

黄族民出生在天津,从小就喜欢相声艺术,只不过没有正式学习过,更没有拜师学艺。他18岁参加工作,先后在天津橡胶厂和制药厂工作。那时候工人业余曲艺活动非常兴盛,黄族民就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相声演出,表现出表演能力。

1987年的一场演出中,黄族民与马志明开始合作。而在那之前,马志明先是和杨少华搭档,再与谢天顺合作。

杨少华擅长使用蔫哏,抖出包袱儿很容易抢戏,而马志明表演的多为以逗哏为主一头沉的作品,因此就显得不伦不类。后来,马志明开始与谢天顺合作,表演出《纠纷》等知名作品,但后来由于单位调级和待遇不同,两人裂穴。

而后,马志明开始与脾气相投的黄族民长期合作。相对于杨少华和谢天顺,黄族民在台上显得老成憨厚,与马志明的机智精明形成鲜明对比,而且基本不抢话,基本不抖包袱儿,把更多机会留给作为主角的马志明,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这对于马志明来说,就感觉比此前舒服了很多。

马志明收黄族民从未摆知

对于黄族民来说,除了有机会和马志明合作演出,他当然也是想要一个正式名分的,但马志明从来不收徒的规矩又不能轻易破。直到多年之后,马志明才开口承认与黄族民的师徒关系,但并没有正式举行拜师仪式。不过马志明也不是从来没收过徒弟,1989年迫于父亲马三立的压力,马志明曾经举行仪式收徒卢福来、于克志。

尽管如此,在相声演员尤其是老一辈相声演员当中,像马志明这样具有深厚功底和良好口碑的演员,收徒只有两三个,是极为少见的。

马志明的更多考虑,是害怕引发业内争议。马志明在宝字辈相声演员中,算是非常年轻的一位,他收徒只能收文字辈的徒弟,也就是和马季、苏文茂一辈的演员,如此一来很容易把辈分搞乱,新徒弟年纪轻轻就当上师叔师爷,这不太合适。素来低调的马志明,不像裹这样的乱,因此在收徒方面极为谨慎。

黄族民师承关系逐渐得到承认

可以这样说,黄族民是马志明心甘情愿收下的唯一徒弟,只比马志明小5岁,但由于没有正式摆知,最早并不为业内所承认。马志明和黄族民都属于把事看淡的人,因此也从来不对此过多发言。

但如今这些年,这样的争议已经逐渐淡化。今年黄族民已经整整70岁,从大黄变成老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如果说他的师承关系始终不被承认,那也未免太残酷了一点。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为什么黄族民的师承和辈分不被相声界承认?

谢邀!

邀请我这个外行,连进园子听相声的次数都很少的外行,令我惊讶。我有十几年其实每天都泡在园子里,但我听的是京剧,偶尔听听鼓曲,我一直觉得花钱听相声不值。

但作为天津人,叫我说我就说说。大黄不被承认,也没关系。师父本主同意、承认,别人爱说嘛说嘛。不承认,其实也跟大黄票友出身有关,如果是杨议,口盟,没摆知,大家也就会承认。

谢金就更没争议了。

这里还有一个原因,要是大黄也有杨议那个能耐,别人也不敢说嘛。

但陪着马志明说了这么多年,大黄的身份你就是不承认,也总得打嘴架:想承认,有不同意见。不承认,你也说不服谁!

大黄又不尖刻,脾气跟马志明差不多,低调。应该没得罪过什么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承认的声音,会越来越低。

如果大黄将来有徒弟,这徒弟又跟其他平辈搭上关系(比如,好多人不承认杨少华师承,他大儿子杨威拜的可是尹笑声),你不承认大黄的辈分,也得默许这个辈分。

现在,爱认不认。

为什么黄族民的师承和辈分不被相声界承认?

其实在相声界,辈分一直是个讳莫如深的东西,围绕这个话题简直是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是封建糟粕,凭什么按照辈分来排列相声演员的地位,而不是按照相声演员的能力来排列呢?还有热却认为辈分就像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一样,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因为辈分在相声圈产生的争议简直是多如牛毛,相声老前辈黄族民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实,除了当事人,其他人都是猜测,都是听说,到底为什么不承认,我们也不能盖棺定论,都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

为什么黄族民的师承和辈分不被相声界承认?

黄族民先生虽是半路出家,但他对说相声特别执着,他是少马爷的口盟弟子,他的师承和辈分在相声界是普遍认可的,否则是上不了相声家普的。他在观众当中知明度也很高,虽70多岁了,观众还是喜欢称他大黄,这样显的特别亲切!

为什么黄族民的师承和辈分不被相声界承认?

黄族民拜师没有正式摆知,没有引保代,少马爷亲口承认的,就是所谓的口盟弟子。因为少马爷健在,大部分人还是承认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