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安家》,包子铺可怜的严叔严婶,有哪些“可恨”之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并不适用于严叔夫妇,他们在电视剧里面的人设,终归是善良、卑微、勤勉、朴实的,没有什么值得去痛恨和鞭挞的地方。

对他们最适合的评价,应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严叔夫妇的性格一出场就暴露无余:老实、懦弱、没有决断力导致很容易被带节奏。

老实——外地人到上海买了十年包子,纯粹靠力气挣钱,包子从不偷工减料,全是两口子亲手做的,一点歪门邪道都没有,24K纯老实人。

没有决断力——老两口子在任何重大抉择上,都轻而易举的被带节奏,几乎没有一点自己的判断力。在看房的时候,被房似锦请来的一群房托儿一通忽悠,直接就下了单,而且还决定付全款。

后面在签合同的时候,儿子跟儿媳在后面一通忽悠,老两口子毫不犹豫的就把儿媳名字写上了,而且完全不听徐文昌的劝告,坚决用全款购房,目的就是省下一点利息。而且节省利息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儿子能够不用付房贷。

懦弱——在面临亲家母霸占房子,儿子轰自己离开的时候,老两口子还是不敢反抗,唯唯诺诺的离开不说,连哭都只能躲得远远的。这就是一点反抗的勇气都没有,懦弱到了被卖了帮别人数钱还往里面加利息的程度。

严叔严婶这种老年人,其实并不少见,自己老老实实工作一辈子,存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为了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

说好听点叫奉献型人格,说难听点就是没有自我,一辈子盯着别人的生活,自己只管付出。唯一想要的回报,就是能够帮儿子带孙子,这就是他们奋斗大半辈子的最高追求。

就连最后被残酷的现实戳破了这个梦想,严婶还是哭闹着说“我不离开上海,这里有我孙子~”

像这样一生一世都在为别人活,没有一丁点余地留给自己的人,最惨的是两口子都是这样,他们组成的小家庭是依附在一个他们幻想的“儿子儿媳孙子+我们老两口子”楼阁上,一旦这个楼阁不让他们上去,他们就连自己该去哪里都不知道,活得太卑微也太悲哀。

人善良过了头,完全不为自己考虑,最终善良会像毒药一样把自己药死。

电视剧《安家》,包子铺可怜的严叔严婶,有哪些“可恨”之处?

最近看热剧《安家》,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严叔严婶一对老夫妻,靠在街边摆摊卖包子,夫妇两人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好不容易攒下320万,就为了给儿子买房子。然而,几多反转,这房子买得太憋屈了。

看房的时候跟囫囵吞枣一样,很快就拍板了。图啥?还不是出于父母对儿子的爱。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老两口的兴奋劲——打拼一辈子,可算有一个自己的窝了,买起房子来真是眼都不眨。

签合同时候,事情就开始不对味了。

儿子居然提出要加上儿媳的名字。而原因似乎也不容拒绝——儿媳妇怀孕了。

老两口面面相觑,但很快妥协了。

最气人的不是这里。老两口退了以前租的房子,兴高采烈地打算去跟儿子住。一开门,傻眼了。开门的居然是亲家母,开口就是:“刚才还在说,哪天请您来做客,这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

有没有搞错?我们给儿子买的房子,怎么你变成女主人了?

严叔严婶是老实人,怕儿子难作,当下也没说别的,只能尴尬地说“我们就是过来看看,看孩子们好不好。”临走时还叮嘱儿子,照顾好儿媳妇,多帮丈母娘干点活,不要老惦记他们。

严婶严叔有苦说不出,以前租的房子也退了,只能回到老破小的包子铺凑合住了。

史上最气人的来了,严叔居然这样说:“咱们做父母的,不就是为儿女做贡献吗?”

受气三连

明明是自己吃了哑巴亏,花320万认清养出一个白眼狼的事实,居然到头来还想着为儿子说话。这是不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呢?

不客气地说,我在家经常对儿子“虎口夺食”。

家里老人心疼这个宝贝疙瘩,总是悄咪咪地买回家各种水果,猕猴桃、苹果、梨子……应有尽有。但,我和老公基本都没见过这些水果的影子。大概率是水果都被藏好了,也许怕我们分享了他们给外孙买的独食。

我可能不是亲生的

我没有选择和老人正面刚。但专挑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我一定会大剌剌地说:“吃啥好吃的,先给妈妈吃点!”久而久之,小小费吃东西一定会分我们一点。我妈妈说:“你怎么跟孩子抢呢?”我笑着说:“好东西大家分享啊,谁说当家长的一定要吃‘鱼刺’啊。”

我深知:孩子,教育好了就是来报恩的,教育不好肯定是来报仇的!

如果总想着把全世界都给他,自己忍辱负重过日子,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不会太好。

小时候,我外婆家的邻居,住着一位七八十的老奶奶,大家都叫金婆婆。我以前很喜欢去她家,因为每次去她都张罗一大堆零食。后来听大人说,金婆在40岁时有了第3个儿子。因为头两个都是闺女,老来得子,自然宠爱最小的儿子。

金婆对小儿子百依百顺,要啥给啥,总是买好多好吃的,天天盼着儿子能回来。但儿子无所谓,跟女朋友住在外面,也不回家。可怜的金婆婆,就只能盼着邻居的孩子们过去玩,有人说说话,跟小孩打趣聊天,把日子混过去。

再后来,听说小儿子嚷着要买房跟女朋友,金婆已经倾尽所有,小儿子还要买车。金婆没应允,小儿子居然拳头砸向亲生母亲……

而两个姐姐,内心失衡,对母亲怨气已久,也就渐渐疏离了家庭。

在电视剧《安家》里,似乎在严叔严婶身上,看到了童年记忆里那个金婆的影子。

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或许就是中国式的父母。生孩子,养大孩子,一路操心不断:为生病担忧,为升学忧愁,为了儿女工作折腾,给孩子买房买车,直到白发苍苍,还要继续给孩子带孩子……

为了不养出白眼狼,父母首先要有心理建设:孩子是另外一个个体,我是我,我也要为自己而活,要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就像有一期《少年说》里的一个孩子说到的那样:

“你除了是我的妈妈,你还是你自己。”

你看,在孩子的眼里,并不是天天围着她转的妈妈就是好妈妈。她更希望,妈妈能够勇敢做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

不是父母100%的付出,孩子就能有幸福人生。我们有时候也要给自己留点时间。喜欢唱歌的,可以在周末和好友出去唱唱歌;喜欢跳舞的,也可以饭后去跳跳舞。相信孩子看到你追逐自己梦想的时候,也会懂得妈妈的付出,从而给予鼓励。

3岁以后一定要对孩子说不!这是李玫瑾教授的句句箴言。

她在一次讲座中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一次一个朋友家的男孩提了一个无理要求,家长没答应。男孩立即往地上躺,而且后脑勺着地。把朋友一家吓坏了,赶紧答应。

李玫瑾教授说:“坏了,你们这一定不是第1次这样了吧?”为啥知道呢,有一就有二。肯定是第一次男孩耍浑,父母答应了。男孩就知道这招好使,以后再遇到给父母提无理要求,直接用就好了。

李玫瑾教授说,如果以后男孩再这样,家长怎么办?

假设男孩又往地上躺,全家都走开,到另外的地方去。谁都不要试图扶他起来,更不要劝说、打骂,直接走开。男孩哭也好、闹也好,总之要让他自己爬起来。

有这样一次,男孩就知道“这招没用”了!

好多孩子非常聪明,两岁多就知道要挟父母,但只要在第一次把规矩立住了,孩子就会有底线意识。

除此以外,如果不想养出白眼狼,还要做对以下事情——

1)不要对孩子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

2)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让他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3)不要让孩子觉得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学会延迟满足。

4)告诉孩子,读书不是目的,做人才是目的。

电视剧《安家》,包子铺可怜的严叔严婶,有哪些“可恨”之处?

全身心只为孩子着想的父母,想不出感恩的孩子。

孩子看惯了父母对自己的唯唯诺诺,才会在别人比他还强势的时候,继承了父母的唯唯诺诺。

让我们畅享一下小严同学的下场吧:

岳母和妻子一边强占他的房子,一边嫌弃他没本事不能给倩倩带来幸福生活。

几个月后,孩子出生了,小严觉得应该只要像之前那样听话,妻子就能给笑脸,可是他啥事都不会做,被岳母严重嫌弃,摔摔打打,他再也忍不住了,要离婚。

可是,离婚势必房子要分妻子一半,这时他才想到了父母。

电视剧《安家》,包子铺可怜的严叔严婶,有哪些“可恨”之处?

《安家》中严叔严婶这两个人的结局一直令观众们所揪心。

严叔严婶在剧中是一对纯朴老实的夫妻,两个人做的是早餐店,每天起早贪黑的卖包子,精打细算了一辈子,只为存钱给儿子买婚房。可是,房子全款买完后,却连门口都进不去,儿子小严没良心的一面,真的是让观众看着寒心。

而严叔严婶这两个人是个可怜人,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严叔严婶在剧中真的没有可恨之处,要说有,也就只有正面的“可恨之处”。

①严叔严母对自己的孩子太过于无私

他们老两口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最后毫不犹豫给自己的儿子全款买了房子。

他们的儿子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严叔严婶还全款给自己的儿子买了房子,太过于无私了。有时候父母不能太无私了,这样无私只会养出一些巨婴,什么事情都靠父母。

②严叔严婶太过于善良

当严叔严婶欢天喜地的搬去和他们的儿子去住的时候。到家门口时,开门是亲家母,而他们的儿媳妇一脸厌烦的回到屋子里。他们的儿子只是说让他们先回去,改天去看他们。严叔严婶老两口就忍着寒心推着三轮车回到自己的店铺里了。没有任何的吵闹,就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一切为了他们的儿子考虑,哪怕他们的儿子不待见他们。唉!

结束语

严叔严婶就是奉献型父母,所有都只求孩子好,自己辛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可这也是导致他们晚年无处可住的后果。

电视剧《安家》,包子铺可怜的严叔严婶,有哪些“可恨”之处?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恰恰老严夫妇就是这样的

可怜之处

老严夫妇在上海靠着卖包子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在上海十几年也终于落了根,全款320买了一套房子,一开始徐文昌建议老严夫妇贷款一部分买房,但是老严夫妇考虑到上海消费太高,而且也不知道后面包子的生意如何,担心儿子承受不住巨大的贷款压力,所以坚持了全款买房。

签合同的时候儿子突然提出要加上女友倩倩的名字,其实一开始老严夫妇不太愿意加,毕竟这是自己一辈子积蓄买的房子,加了别人的名字就等于把自己的房子分给别人一半了,毕竟还没有过门,但是后来听儿子说女友倩倩怀孕了,也就打消了顾虑,因为怀了孕也算是自家人了。

然而老严夫妇这个决定却给自己招来了大麻烦,老严夫妇退掉了租的房子,打算和儿子住,想着一边卖包子,一边抱孙子,但是现实却给了两人当头一棒,开门迎接的并不是幸福,而是现实的冷水,自家房子被儿媳和亲家母占了,自己成为了无家可归的人,作为儿子却只是说了一句,我会去看你们的。

看着老严夫妇落寞的背影,让人忍不住心疼起来,咒骂起不是东西的儿子和儿媳。

可恨之处

老严夫妇看着可怜但是也让人可恨,两人太过于懦弱,花一辈子积蓄买的房子,被别人占了,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也不去反驳,一切伤痛自己承受。

就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将占有自己房子的人赶出去,将不孝子打回原形,要媳妇不要父母,好可以,房子收回,想娶媳妇自己奋斗去。

电视剧《安家》,包子铺可怜的严叔严婶,有哪些“可恨”之处?

(安家)剧情中宫蓓蓓夫妇是卖方,老严夫妇是买方,最终成交价在320万整,因为老严夫妇是全款一次性交清,所以卖方答应抹掉8万块钱的零头,对此,常年以卖包子为生的老严夫妇也是一脸窃喜,巴不得赶快交钱拿房。不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演技,都很真实。

其实,就在这第一单生意当中,很多观众已经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一个很现实的生活细节,就是卖包子的老严夫妇居然可以一次性拿320万全款买房,相反,对面的宫蓓蓓夫妇都是博士毕业,都有很好的工作和事业,却在买房这个问题上面闹得不愉快,看了一年的方都没有买。很显然,这个对比虽然显得很残酷,但又相当现实,换句话讲,卖包子的人确实不可小觑,他们的收入并不比白领低。

仅对于这一个剧情,已经知情人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该知情人表示上海很多卖包子的小店,他们的月流水真的很高!比很多白领赚钱多。当然了,重新换个角度去看老严夫妇用全款为儿子买房这个事件,我们觉得,最辛苦的还是父母,他们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将一辈子的积蓄拿出来买了一栋房子,确实是让人感觉既现实又残酷。不可否认,像老严夫妇这样的人其实就是普通人,在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起早贪黑不为别的,就为了给儿女买房买车,尽量让儿女的生活压力小一点。

首先,从剧情上看老严夫妇在买入房子的时候并没事先和儿子儿媳商量要一起生活,当然这个问题应该出在儿子身上,作为中间人的儿子应该起到沟通的作用,一家四口就应该商量着来,搞得后面老严连住的地方都没,包子铺也不让开远走上海。

从老严夫妻的视角出发,卖了几十年的包子就为给儿子买房娶妻生子,这就给出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卖包子的老夫妻很可怜,临到最后连一天房子都没住就被敢走,这难免会让网友产生一种偏见,其实对于女方这边很不公平。对于男方父母而言,钱是我们出的,而且女方的名字也答应加上去,就理应和公婆住在一起,无可厚非。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女方角度,丈人丈母娘含辛茹苦的把自己闺女养大,嫁进了婆家,为你十月怀胎生娃,孩子随你姓,以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而且小严丈母娘过来也是照顾自己的女儿,也是为了严家的子孙,当然戏剧就是要产生矛盾才有话题性。老严无非就是觉得在房子这件事上很委屈,其实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在房产证上再加老严夫妻的名字,或者就加老严一个人的名字,因为房子是老严买的,多加一个名字也是为了让老严内心踏实,万一小夫妻两个闹离婚,房子也可以一分为三,这样总不会太吃亏。如果以后儿子不赡养父母,这也算是一个保障,所以作为房产中介来说这个是可以告知的。还有就是在房子是全款付还是贷款上的问题,以老严这种情况就应该贷款。一是本身自己年事已高,留点钱养老看病给自己一条生活保障,二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冲动,一点小矛盾就上升到离婚的高度,可以用房贷拴住两人的感情,必定每月的房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辛辛苦苦养的房子肯定会珍惜。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老严夫妇的遭遇,固然让人同情,可他们却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参与者。尤其是老严的媳妇过度溺爱孩子。在遭遇连番打击后,老严的媳妇都没有深深地反思一下自己儿子的问题,反而还要为了他留在城市里“遭罪”。从这个细节来看,老严媳妇平时是一个无底线宠儿子的人。对于孩子光想着宠,不想着给予适当的批评与教育。那么,很可能会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让他失掉了感恩的心。正如老严夫妇的儿子,不知道心疼他们,只想着向他们索取。老严夫妇的儿子,知道让房证上写媳妇的名字,这除了说明他对媳妇是真爱外,还说明他他有心,不是冷血动物。作为丈夫知道心疼媳妇,作为儿子却不知道心疼父母。老严儿子对父母媳妇的双标问题,真的是值得人反思。

另外,老严夫妇身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对儿子的好过于一厢情愿。老严夫妇曾设想过,他们住进了儿子家,要帮忙带孩子,照顾家里。老严夫妇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但过于一厢情愿。因为老严夫妇并没有没有跟儿子儿媳商量好,计划好这件事。结果,闹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地步。自己攒了一辈子钱,好不容易给儿子,买了套新房,自己却一天都没住上。老严夫妇的遭遇,当然让人心酸。可他们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不少观众,看老严儿子儿媳在中介公司闹得那一幕,就评价说他们不是啥好人。不管是不是好人。他们的行为,都足以给应该老严夫妇提了个醒:关于房子的问题,一定要明确好。否则,很可能会遇到尴尬。当然,父母相信孩子,孩子相信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有些问题,还是需要约定清楚,否则,很有可能遇到就像老严夫妇这样的状况。老严夫妇如果能早一点想到上面的问题,也许就不会遭遇儿子的冷眼,还会在儿子儿媳面前拿到一定的话语权。

作为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作为房子本来的“主人”,却没有跟儿子儿媳约定好新房子的使用居住问题。所以,说老严夫妇也有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