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郭德纲,还有谁能代表相声文化?
如果把郭德纲当成相声文化的代表,那么这种文化只能算市井文化,如果放到晚清时期,也就是浑门。
而与之对应的就是清门相声,也就是八旗贵族之间表演的大宅门相声。
这两者在当年的割裂,远比现在的雅俗之争更加清晰,甚至可以说在朱绍文之前,这两种相声不是一种艺术门类,在文化上也是两种东西。
清门相声代表作品有《夸住宅》、《洋药方》、《对春联》等,用词文雅,讲究工整对账,而且没有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包袱,更多的是卖派表演者的学识跟家世,观众大多是王公贵族或者当时的知识分子,表演的场所也是皇家大院跟宫廷。
对了,相声界公认的开创者穷不怕朱绍文,就是说清门相声的。
而浑门相声以撂地为主,观众基本都是平头百姓,没什么文化学识,所以段子大多走下三路,或者人身攻击、伦理梗等,所有的打梗也都是出自浑门相声。代表作就是《托妻献子》、《黄鹤楼》、《汾河湾》等。
浑门相声所代表的市井文化,因为受众文化程度的限制,所以表演者也都会自我贬低,或者攻击贬损搭档,产生直观的喜剧效果,从而产生收益。
用郭德纲的话说就是:用文言讲一个小时我们也行,但下一场就卖不出票去了。这话既是抬高自己,表明自己学问深能耐大,也是贬低观众素质,说他们听不懂高大上的东西。
所以这是郭德纲对自己的相声以及观众的定位,那么他所代表的的相声文化,就是更加市井更加草根的那部分,也就是浑门为主的相声。
当然在晚清八旗子弟没落后,大量清门相声艺人流落民间,跟浑门艺人互相交流并且一起演出,逐渐的消除了两者间的隔阂。而且大部分原本文雅的清门段子,也都加入了比较市井的语言,有些还在垫话里面加了人身攻击和伦理梗,就像郭德纲版的《夸住宅》,动不动就要拿捧哏父亲找便宜一样,这跟演员的习惯有关,当然也是观众品味决定的。
所以郭德纲如要要代表相声,他肯定是当代相声艺人里面,最接近古代浑门艺人的一个,而他输送的市井文化,也是浑门相声的精髓。
纯粹的清门相声其实民国时期就差不多消亡了,有据可查的只有一支保留了下来,也其代表人物就是陈涌泉先生,其父陈子贞,其外祖父钟子良都是清门的杰出代表。跟郭德纲的浑门文化对立,他们可以作为清门文化的代表。
而马季所开创的是电视相声,跟清门浑门这种娱乐表演不同,电视相声还带有文化宣传职能,属于敏感词工具,其代表人物有马季姜昆这一支。
所以,不同的相声表演形式,有不同的代表,郭德纲没办法一个人都包圆的。
除了郭德纲,还有谁能代表相声文化?
郭纲代表相声文化?
请问,相声的文化是什么?
低俗?媚俗还是庸俗?
郭纲只能代表他自己和一些个三观不正反对体制的人。
一个三俗艺人能代表相声文化?能传承相声文化?能传播华夏文明?
你喜欢三俗文化我们不反对,但你也只代表你自已。
除了郭德纲,还有谁能代表相声文化?
相声文化需要传承下去,个人代表不了相声文化,相声中说学逗唱四门功课谁都做不到门门全会并且精通,说快板书、评书、绕口令……,学京曲梆……,逗抖活……,唱太平歌词……学一辈子也学不完,太难了。传承相声文化必须是能够忍辱负重之人,如果经不起打击与人交恶为利是图不吃亏以牙还牙,这种心态的人给后人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粉丝心态也是偏激,有道是忠厚传家,美德传天下。有名望的少马爷也只能代表天津曲艺马派相声文化,传承相声文化必须是精品才能代表中国的相声艺术水平!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
除了郭德纲,还有谁能代表相声文化?
这个问题本来就很荒唐?!我想问:在电影界除了赵丹还有谁能代表电影界?在歌唱界除了郭兰英还有谁能代表歌唱界?在舞蹈界除了黄豆豆还有谁能代表舞蹈界?等等…………这些问题根本就不存在的,为什么总是有一批人千方百计地为郭德纲抬轿子呢?很不正常嘛!我怎么没有在中央电视台的“向经典致敬”的典堂里见到这位“大师”呢?我怎么没有在2019年国庆大典的花车里见到这位“大师”呢?…………我认为,像郭德纲的“相声水平”问题不要在今日头条中讨论了,喜欢的自然喜欢,不喜欢郭德纲的相声艺术永远不会喜欢他。讨人嫌!!!
除了郭德纲,还有谁能代表相声文化?
这题目有问题,相声不能叫文化,他顶多是一门艺术,叫文化太大了,喜欢他也不能叫文化,那样就太没有文化了。
相声开始的时候,连艺术也算不上。北京天津管他叫玩意儿。其实就是一种撂地摊儿的玩意儿。讲几个小段子把您说乐了,赏两个大子儿买点米面回家养家糊口。逐渐地出几个名角,发展成若干流派,尤其是解放后,走上了舞台,慢慢地才成为一门艺术。
矫正完这个观点,再说说你的问题。我猜想你想说现在这个时候,除了郭德纲,谁还能代表相声这门艺术。不加这个时间定语,那您可就是井底蛤蟆,太没见过大世面了。老辈的相声大师太多了,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马季,这些老先生才稍微敢说代表了相声这门艺术中的一个部分,仅仅是一个部分而已。
郭德纲代表了当今相声界举足轻重的一个流派,赵本山之后,能够给老百姓带来最多的快乐的就数郭老师和他的弟子们了。郭老师又是郭老板,当今娱乐界最能赚钱的郭德纲说自己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但是也不能说德云社就是整个相声界了,西北的苗阜和相声新势力,天津坚持在茶馆里的老少爷们儿,也能占据一小部分。
喜欢什么东西,不能捧杀他,要让他健康的成长。
回答完毕。
除了郭德纲,还有谁能代表相声文化?
郭德纲一个人代表不了相声文化,何况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大师。相声需要传承,已故相声名家马三立、侯宝林等人,以及现在德云社优秀的年轻相声演员岳云鹏、孟鹤堂等人,都可以代表一部分相声文化。
郭德纲最大的贡献是让相声复活并传承相声是一门传统的民间曲艺,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始于明清,胜于当代。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代表他所属行业的整个文化,应该是一群人。所以,郭德纲代表不了全部的相声文化,但却可以代表其中的部分。
郭德纲对相声的最大贡献就是让这门濒临失传的艺术火了起来。2005年,郭德纲大红大紫,让网友重新关注相声,愿意花钱买票到小剧场听相声。
在这之前,相声已经没落了很多,差点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有姜昆等人在,但他们很少说相声了,因为没有人喜欢听。
而郭德纲走红以后,让相声回归小剧场,还可以开商演,引得众多年轻人追捧,有了很好的市场。只有年轻人喜欢,才有可能传承下去。
郭德纲还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年轻相声演员,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喜欢相声,从而让相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
郭德纲可以代表部分的相声文化郭德纲6岁学艺,辗转梨园多年,有扎实的基本功,又与时俱进,他是可以代表部分相声文化的。
郭德纲的相声风格就是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再加上个人的理解而形成的。
郭德纲火了这么多年,有了固定的粉丝,他的相声已经有了自己特定的门派,可以称为“郭氏相声”。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徒弟与他的风格相似。
所以,郭德纲首先是相声传承者中的一员,从他的相声当中可以看到部分相声文化。他今天的成就,足以配得上“相声大师”的称号,但他不喜欢。
郭德纲向来只认为自己是相声界的小学生,不是什么名家,说相声就是一门手艺。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中,他将这门手艺磨练得越来越娴熟,从而也很好地推动了相声文化的发展。
马三立等长辈以及德云社的年轻相声演员都可以代表一定的相声文化实际上,在相声诞生的这100多年当中,有多位著名相声演员,对于相声的文化有很大的贡献,比如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马季等等。
是他们的努力,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得以代代相传,且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马三立与侯宝林虽然属于同一时代,但他们的的风格不同,可分为马氏相声和侯氏相声。
侯宝林和马季可以代表歌颂型的相声,都是反映新时代的生活。
郭德纲走红以后,很多年轻相声演员孟鹤堂、张鹤伦、岳云鹏、张云雷等又有了更适合年轻人的相声,他们可以代表新型的相声文化。
相声是需要与时俱进的,郭德纲会有老的一天,也会有落伍的一天,其他人也一样。但郭德纲对相声的贡献却会载入史册。
后人会吸取他的精华,加以创新,创作出更加适合当代社会的相声,让相声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文化是众多人智慧的结晶,而郭德纲所带领的德云社,将会在相声史册上描下浓重的一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