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入戏太深”始终没走出来的演员有哪些?
程蝶衣——一辈子活在戏里面的虞姬
我说的是程蝶衣,不是张国荣。
张国荣演绎了最经典的程蝶衣,但他并没有活在程蝶衣里面没有出来。
但《霸王别姬》里面,程蝶衣演绎了虞姬之后,他再也没有走出来,一辈子活在戏里面,并且拒绝接受现实,一直到他临终自刎,他也没有走出来。
程蝶衣也是一个演员,所以他符合“入戏太深没有走出来的演员”这个条件。
(下台后的程蝶衣卸了妆,但他从来没有离开舞台,离开角色。)程蝶衣的一生,是错乱而且扭曲的。
他第一次亮相,是被自己娘亲送给戏院关师傅,不是因为养不起,是因为男孩大了不能留在妓院。而程蝶衣当时脸上有伤,很明显是被毒打过,他娘亲走投无路才找到关师傅。而她求关师傅的原因,也就是关师傅说的那句:
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啊~关师傅因为蝶衣六指拒绝他的时候,他娘亲毫不犹豫的切掉了他的六指,这里再次印证了确实是走投无路,他们母子出妓院的时候,就只有一个人能回去。
蝶衣悲剧的一生,就在这残酷的一刀下,正式开始了。这时候,他有了自己的名字“小豆子”。
这里有一个细节,在蝶衣用血按下的卖身契上,卖身人那一栏没有名字,也就是说,他本来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
刚进戏班的时候,师兄弟欺负他,说他是窑子里的,小豆子二话不说把娘亲留给他的披风给烧了。之后小石头保护他,慢慢让他放下了戒心。
之后两人感情越来越近,但这种情感上的依赖,也是程蝶衣后来疯魔的根源。
小豆子始终背不对词儿,哪怕被打得鲜血淋漓,甚至在洗澡的时候,想故意把伤口泡在脏水里面,要自我了断。
这时候的小豆子,是极度排斥唱戏,甚至不惜以死反抗。然后他逃离戏班,却无意中在戏院看见了“角儿”的表演,他的眼里是憧憬和迷茫的。
这里其实是一个暗示,小豆子无法逃离戏班,也注定要成角儿。
回到戏班,小豆子被毒打,小石头看不过去。第一次反抗师傅,而这时候,跟小豆子一起逃跑的小赖子上吊自杀了,在他悬挂的尸体旁,戏台突然摊开。这里暗示小豆子的舞台铺开了,但这是一条注定惨淡的路。
小豆子的结局,比小赖子晚了十几年,但一模一样。小豆子第一次背对“思凡”,是被小石头用烟枪捣了嘴,满口鲜血唱出来的。有人解析这里是一种暗示,烟枪象征男性器官,而小豆子被强行捣嘴,是一种强烈的性暗示。于是他的男性身份被剥夺,变成了一个女角儿。
但还有一种说法,小豆子这里并没有真正完成性别转换,他真正改变的原因,是为了师哥小石头。他之前用性命反抗,也不愿意背对的词,在小石头的暴力哀求下,终于背对了。其实这是对师哥的依赖,也是一种肉体和精神的托付。
小豆子真正的性别转换,是被张公公掳回家侵犯之后,当他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离开张府时,他看到了被遗弃的一个婴孩,失魂落魄的小豆子捡起了这个孩子。但关师傅告诉他: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你还是把他放回去吧。
但已经失了魂的小豆子执意要收养这个孩子,因为他刚刚经历了侵犯,所以把这个孩子当成了一种希望。
而这个他当成希望捡起来的孩子,却成为他最后悲剧的根源。
小豆子和小石头成名以后,用程蝶衣和段小楼作为艺名,成为了真正的角儿。
而这两个角儿,一个是真虞姬,一个是假霸王。
假霸王在历史变迁中,一直不停改变自己,努力适应时代,努力活着;
而真虞姬却一生一世活在戏里,他一直在感受别人的背叛和欺骗,一直活在痛苦和扭曲中。
他信赖的师哥,不愿意跟他一生一世唱戏,而且宁愿去青楼找窑姐。而程蝶衣内心记忆里,妓女代表着背叛、抛弃、痛苦,就像当初他母亲一样,所以他恨菊仙,他认为师哥跟菊仙欺骗背叛了他。
随后他跟段小楼分道扬镳,跟袁四爷走到一起,继续唱戏。后来段小楼得罪日本兵被捕,为了救段小楼,他给日本人唱戏。结果被他舍身救出来的段小楼,吐了他一脸口水。而且菊仙在他去救段小楼之前,答应他以后跟段小楼分开。但程蝶衣救出段小楼之后,两人风风光光的正式成亲了。这对程蝶衣来说,是双重的背叛。
之后程蝶衣自甘堕落吸大烟,并且在法庭上寻死,只因为菊仙给他看了段小楼写的契约,将来再不跟他唱戏。
而到了新中国,程蝶衣仍然活在拧巴和扭曲中,一直不愿意融入时代,接受改造。而当年他当做希望捡回来的“四儿”,竟然因为嫉妒他,逼着段小楼揭发程蝶衣,而且在两人游街的时候,段小楼彻底崩溃,他不顾一切的揭发蝶衣,把蝶衣最后的希望撕得粉碎。
这时候菊仙不顾一切的救蝶衣最心爱的宝剑,蝶衣却疯狂的揭发她,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她。他把自己遭受的所有背叛,化作利剑砍向了这时唯一关心自己的菊仙。
之后菊仙上吊自尽,旁边横着一个柜台,上面飘着白色的蚊帐,跟戏台一样。而这个场景,跟当年小赖子上吊何其相似。
到这里,程蝶衣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最后他想起了自己是小豆子,也是男儿郎。
因“入戏太深”始终没走出来的演员有哪些?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娱乐圈入戏太深的演员其实不多,不过有一个是公认的,其中一个就是孙海英。
因主演《激情燃烧的岁月》被冯小刚骂“烧”坏了脑子!孙海英算是大器晚成,他拍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已经45岁!尽管他之前演过不少角色,但是这个角色让他红遍大江南北。这部剧当时收视率非常高,几乎人人都看。而且这部戏火了之后,制作方一口气拍了3部,还有一部衍生剧《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由此可见,这部剧当时有多受欢迎。
可能是因为孙海英本人性格和石光荣接近,耿直、倔强,有什么说什么。演员和角色完全重合,才让他很快入戏,真正的把一个军人演活了。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是孙海英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在为石光荣这个角色做准备。
可能入戏太深,生活中孙海英也是军人作风,就像被角色附体了一样,把自己的人生也过成了石光荣。他开始公然炮轰他看不惯的人和事,最著名的就是他和冯小刚 的那场骂战!
2010年5月孙海英炮轰中国电影界太浮躁,直指冯小刚 “装洋蒜”。冯小刚这边很快就给怼回来了:说他是被“激情烧坏了脑子”。
“激情”以后,再也没有一个角色被记住!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前,孙海英演过不少角色,如《双旗镇刀客》,就非常有名,但是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他再也没有一个好作品。
和他合作的人说,他无论演什么角色,都觉得事“石光荣”。像《生活永远沸腾》《东方有大海》等电视剧,虽然也播出了,如果不说,几乎没人知道!
在新版《射雕英雄传》里演杨康的陈星旭有一次接受采访就说,他年少的时候与孙海英在合作中,孙海英一板一眼,就像一个严厉的老父亲,把他都吓呆了。"他就是我童年时期的一个阴影。"
虽然孙海英因为《激情燃烧的岁月》出名,也因为这部戏被人误解,但他在这部剧里认识了吕丽萍,收获了爱情,现在他们夫妻俩非常恩爱。孙海英的继子张博宇结婚,亲生父亲张丰毅都没管,都孙海英一手为他操办。吕丽萍谈到丈夫孙海英时说:“他是性情中人,我也不懂他是什么立场,反正觉得他很快乐就行了,我觉得孙海英在我眼里就像天使一样。”
因“入戏太深”始终没走出来的演员有哪些?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演戏对很多演员来说可能只是一部分工作,但对于很多专业的、敬业的演员来说却是信仰。“入戏太深”不是个贬义词,它是对一名演员演技最大的认可,但是很多演员由于“入戏太深”而始终没走出来,却不免令人遗憾,让人唏嘘不已。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我相信大部分的观众听到这首歌谣,不由自主地想起游本昌饰演的济公。没错,游本昌是一名话剧演员、影视演员,有很多的作品。但惟有这个济公的角色,给人一种游本昌就是济公,济公就是游本昌的感觉!
游本昌颜活了济公,济公也度化了他!2009年游本昌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大光明寺剃度出家。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游本昌成全了济公,济公成全了游本昌!
俺老孙来也!一部电视剧,从我的童年播放到我儿子的童年,这不得不说不是一个奇迹!孙悟空的扮演者众多,但是像六小龄童这样扮演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的却少之又少。
此后经年,六小龄童不管是参演其它影视剧,还是代言产品,出席其它活动,孙悟空是他,他就是孙悟空!踏着筋斗云,背着金箍棒,一句“俺老孙来也!”让他与角色合二为一,也让我们掉进回忆无法自拔……
不疯魔不成活!这部中国电影史上伟大的影片,不管什么时候去看,都让人思绪颇多、感慨万千。“霸王别姬”的故事流传千年,京剧、影视剧、地方戏等等中塑造虞姬的形象数不甚数!
但是,没有哪位演员能够让我们这么深刻、痛苦地体会到虞姬的悲情。张国荣试验程蝶衣,程蝶衣饰演虞姬;张国荣是程蝶衣,张国荣也是虞姬。他们的宿命何其相似?或许,“不疯魔不成活”是他们一生的最好注脚吧。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入戏太深”?这些优秀的演员们塑造的角色,纵使过去多年,我们依然能够耳熟能详;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始终没走出来”?岁月蹉跎,繁花落尽,那些镜头时不时地还会闯进梦里来……
我是圈外扒姐,喜欢我,请关注我!因“入戏太深”始终没走出来的演员有哪些?
刘劲:用一辈子演好一个角色
1995年,电影《宋家三姐妹》开拍,我很有幸被选中扮演张学良将军。但是在拍戏时,著名化妆师王希钟老师对我说:“我觉得你不仅能演张学良,还能演周恩来总理。”我当时不敢相信,直到这部戏结束后一个多月,我突然接到《遵义会议》剧组的电话,说王希钟老师推荐我扮演长征时期的周恩来总理。
去了之后,王老师正在等我,他给我做完造型后,大家都说和长征时期总理骑在马上的那张照片像极了。我心想:10年了,这个人物终于出现了,它就在拐角处等着我。
《遵义会议》后,我又出演了电影《周恩来在上海》。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李琦同志的电话。他说:“你把一个青年周恩来革命者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了,我们要感谢你。我们想邀请你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一起到西花厅去悼念总理。”从那以后,我就和周恩来总理结下了特殊的缘分,我倍感珍惜。
潜移默化 塑造自我
我深知,扮演周恩来同志,不能只是外表上像,还应该了解周总理的生活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等,他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我们的党,含辛茹苦。所以我一直在尝试研究如何把周恩来同志的内心给呈现出来,让观众看见总理内心丰富、细腻、广博的世界。
我做了很多功课,研读周总理的回忆录以及其他相关史料。平时,没事我就看周总理的画册,学习有关周总理的音频和视频资料。长期浸润在周总理的精神境界里,慢慢地,我开始能感觉到总理的形象、内心世界以及他的处世哲学,一个活生生的总理慢慢住进了我的心里。
在22年的60多部影视作品中,我出演过周恩来总理的各个时期,是扮演周恩来同志最多的演员。潜移默化中,总理的情怀、精神、品德都在不断地影响着我。
我再现他,他塑造我,我感觉我们走得很近,近在咫尺。我特别感谢周总理,不是因为演了周总理以后我得到了荣誉和地位,而是他让我的心灵达到另一种境界。所以我不光是要演好他,还要把总理的精神给传递下去。(中国文明网实习编辑朱逸云根据访谈整理)
人物简介:刘劲,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等国家级大奖,荣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和第二批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
因“入戏太深”始终没走出来的演员有哪些?
作为一位演员,能被观众评价入戏太深的话,说明他的演技得到了肯定,但是有利也有弊,入戏太深容易给观众造成思维定式,当这位演员之后想转型就有困难了,我认为入戏太深的演员是《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的扮演者李惠利。
1. 李惠利扮演的德善,成为了众人心中的经典在双门洞没有人会不喜欢性格好、可爱又漂亮的德善。
作为女儿的她,是爸爸妈妈最善解人意的小棉袄,又会撒娇又会卖萌,爸爸不开心的时候逗逗爸爸,妈妈更年期的时候哄哄妈妈,因为是二女儿,她经常会受委屈,有什么好吃的都会让着姐姐与弟弟,偶尔因为过于委屈而抱怨的时候,也会因为父母几句安慰的话便很快恢复活力。
作为妹妹的她,内心非常惧怕姐姐宝拉,偏偏嘴巴不依不饶,吃了好多亏,看起来这么讨厌姐姐的德善,却在看到姐姐住的狭小房间时心疼的大哭,紧紧地抱住姐姐不松手。
作为姐姐的她,嘴里一直嫌弃弟弟长得老气,总是欺负他,可是当听到有人欺负他时,立马变了样子,誓要将欺负她弟弟的人揍扁,我的弟弟只有我自己能欺负。
作为发小的她,有着男孩子般大大咧咧的性格,与其他四个男孩打成一片,他们一起闹、一起笑、一起听歌、一起追剧,见证着彼此的成长,结下了最深厚的友谊。
作为爱人的她,全心全意爱着阿泽,为生活小白痴阿泽打点好他的日常,同时还要兼任阿泽的人生导师,在阿泽不懂社会而犯下错误的时候,狠狠地批评他、教育他。
2. 李惠利成就了德善,德善也成就了李惠利李惠利虽然是女团成员出身,没有经过专业的表演训练,却把德善的活泼开朗、热情善良完美的呈现了出来,让每一个看过《请回答1988》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喜欢上德善这个角色。德善这个人物就像是每个人邻家的女孩,每天乐乐呵呵的,而李惠利恰好就是这种性格,可以说是本色出演,李惠利通过丰沛的感情诠释以及形象的肢体语言,把德善塑造的活灵活现,在剧中,是李惠利成就了德善。
同时,《请回答1988》一经播出便声名大噪,取得了极佳的收视,李惠利通过饰演德善一角而一举成名,瞬间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演员,演技得到了大众的肯定,人气飙升,所以说德善同时成就了李惠利。
3. 定格在德善中的李惠利或许是德善这个角色被李惠利塑造的太过完美,在1988之后,李惠利仿佛被定格在德善这个角色中,再没有过能与《请回答1988》中的德善相匹敌的角色,而观众对李惠利的定位也只有德善,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不排除与剧本有一定关系,毕竟像德善这样的经典角色并不是那么容易刻画出来的。
只能共同期待能有更多像《请回答1988》这样的好剧问世了。
因“入戏太深”始终没走出来的演员有哪些?
王秋颖!李鸿章扮演者!
王秋颖是著名的话剧演员,他在电影中也塑造了许多非常经典的形象。
最著名的要属甲午风云中的李鸿章李中堂了,和他共同出演了该片的,还有著名演员李默然,他在片中扮演的是英气勃发的爱国将领邓世昌,两人也因这部戏,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其中有一段戏,说的是邓世昌正在二堂里面等着李鸿章召见,正听到大堂里面洋人对李鸿章的无理态度,邓世昌气的把喝茶的杯子摔了!
在大堂的李鸿章听到了急忙问:“谁在二堂喧哗?”邓世昌急忙喊道“回大人,是标下邓世昌!”这一段随着电影的热播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1983年,王秋颖患肝癌,住进沈阳一家医院。最后时刻,王秋颖提出想见李默然一面。儿子王小颖给在南方拍戏的李默然拍了封加急电报,接到电报的李默然立即请假中断工作,乘飞机回到沈阳并连夜赶到医院。
此时,医生采取特别措施好不容易止住了王秋颖的剧疼,正昏昏欲睡。李默然赶到医院后,要求立即见到王秋颖,却被守在外面的医护人员婉言拒绝,李默然再三央求也无济于事,双方最后争执起来。李默然14岁就开始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曾做过小工,当过邮差,尤其卖烟卷的那段日子,基本上都在繁华地方,使他练就了一副高嗓门。争执中,他的高嗓门惊醒了王秋颖,这时,只听病房里忽然传出一声断喝:“谁在二堂喧哗?”
李默然先愣了一下,随即快速拨开挡道的医护人员,轻轻推开病房门应声而入,当即做了个将马蹄袖左右拂扫的动作,抢步上前,单腿打千,低头答道:“回大人,是标下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
弥留之际的王秋颖拉住李默然的手,两人泪流不止……
1984年1月24日,在接受了三次手术后王秋颖离开了人世。李默然写下《哭秋颖》的文章,沉痛纪念这位最好的朋友。
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关于友情的真实故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