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六小龄童的猴戏?
一句话总结:演电视剧里面猴戏最好的,演猴戏中演电视剧最好的。
也就是说,六老师属于跨界人才,至于专精方面,可能演技要高于猴戏,猴戏基本是票友和专业艺人之间徘徊。
首先很多人都有一个认识误区,六小龄童其实严格来说没资格叫这个名字,因为他父亲六龄童和他哥哥小六龄童都是实打实六岁学艺的,而他是十六岁才开始学猴戏,属于半路出家。而他后来取名六小龄童的原因,其实是他哥哥白血病早逝之后,不得已给了他。从章宗义先生的想法来看,根本没打算让他进入戏曲行业,另外章氏猴戏原定的传人也不是他,而是十一龄童刘建杨。
后来刘健杨和六小龄童有了矛盾,甚至在章宗义葬礼上还发生争执,这个事情现在网上也查的到,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六小龄童的猴戏基本功其实并不那么理想,几乎是章宗义速成式培养起来的。六小龄童十九岁第一次正式作为专业戏曲演员亮相,是在《十五贯》中跑一个龙套。但事后几位老师对六小龄童的评价是:扮相俊美,颇有乃父之风,但跑龙套真的不用那么费力。
所以成年的六小龄童戏曲也只是龙套级别,甚至还有点用力过猛。之后1981年,浙江昆剧团领导决定让六小龄童开演猴戏,这时候他才正式踏入舞台猴戏的表演领域,这也说明六老师确实还是有一定天赋。但是原定用十年时间将《西游记》主要故事都改编成昆曲猴戏,但随后就是杨洁导演选角儿,六小龄童老师被章宗义先生举贤不避亲的送进剧组,他的猴戏舞台生涯基本上就停滞了。
如果六小龄童老师能够用十年时间一直表演舞台猴戏,并且勤练基本功,那他或许能够成为一代猴戏大师。可惜在86版西游记一炮而红之后,六小龄童老师的重点几乎转移到了电视荧幕上,开始接拍各种电视剧电影以及商业广告,而他的猴戏表演也变成几段零碎的动作,用来在各大高校演讲的时候做临场表演。
南猴王盖叫天的儿子曾经公开指出过六小龄童的猴戏基本功完全不到家,现在网上仍然有视频,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
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些专业戏曲演员也对六老师的戏曲基本功不太看得上,认为与其说他是演猴戏,不如说是在耍猴。
所以回到开头的结论,六老师被低估的其实是他的演技,被严重高估的就是他的猴戏。
如何评价六小龄童的猴戏?
猴戏无罪,人有病。当然,严格来说猴戏虽然有很强的艺术价值,但并不能说是国粹,因为不够格。很多人会把"猴戏"搞混,以为这又是哪出拥有几千年传承的古老戏剧,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我们早前说的猴戏,是用真猴到街头表演,它确实从汉代里就有了。
别人我也不多做评论,实际上猴戏的猴子多数挨打,没有自由,沦为奸商赚钱的工具,于是传统意义上的街头猴戏就逐渐被淘汰了。接下去的是六小龄童的猴戏,它仅起源于民国,是随着《西游记》被搬上戏台从而产生对"孙悟空"这一猴子角色的演绎。我们不否认猴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产生了诸如杨小楼、盖叫天,六龄童等著名猴戏大家。但是很显然,猴戏并不够格为"国粹"。
而关于六小龄童,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最熟悉的"猴戏"表演艺术家,其技艺和功力自是毋庸置疑。可他把自己和《西游记》捆绑在一起,成为"猴戏戏霸",觉得别人的都是篡改,自有自己的猴戏才叫猴戏,这就有点过分了。当然如果仅此,那六小龄童也不过是个戏霸罢了,毕竟戏霸在演艺圈也不是就他一个人。
更大的问题就是他不管是什么事,甚至在导演杨洁的追掉会上还不忘给自己宣传新戏。几乎每一句话,每一件事最终忘不掉的就是自己,这吃相就实在难看到令网友作呕!换句话说,他哪是弘扬猴戏,是蒙羞了猴戏。说到猴戏,我就想到《西游记》,明年年初中美合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文体两开花…谢谢关注。
如何评价六小龄童的猴戏?
戏没毛病,猴没毛病,人有毛病
如何评价六小龄童的猴戏?
演技非常棒,正是人们想象中的孙悟空。怪哉,为什么总是用政治的眼光去评价人。
如何评价六小龄童的猴戏?
功德圆满,毋庸置疑。响誉全球!无与伦比。不可评论。中国优秀演艺大师!他的演艺,使到十几亿中国人受乐。为他点万万个赞!
如何评价六小龄童的猴戏?
首屈一指,无人能比。
堪称国粹,奇葩一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