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挪活,树挪死?

人挪活树挪死,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树是靠根部的根系,扎根土壤,吸收水分和养料,成长壮大。虽然树的生长,需要静态维持,但是,只要不破坏它生存的两个要素,根系和土壤。树挪并不等同于死亡,移栽和盆栽,不但不会死亡,而且成长得更好,更符合人们的需要。那些新建城镇的绿化工作,种植了大量的移栽树木,它们并没有死亡,还是生气盎然,充满生机。可见,树挪也可以不死亡。

人挪活,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千篇一律的工作环境,墨守成规的习惯,人浮于事,使人固步自封,意志消沉,很难有新的思想和作为。换了一个新环境,有些人更能够发现新的东西,激发自身的潜力,在新的环境中,如鱼得水,求变求新,让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有些人,工作不踏踏实实,心焦气躁,好高骛远,频繁跳槽,反而越挪越差。

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只有适合自己的环境,不断求新求变,踏实学习,虚心请教,有既定的目标,打破常规,勇于拼搏。不再沉沦,在热爱的领域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你就是不挪,是金子早晚要发光。

为什么人挪活,树挪死?

人挪活,树挪死,是老年人或富有经验的人常见的口头禅。其目的就是教育年轻人或缺乏经验的人要头脑灵活,相机而动,不能守株待兔,呆板僵化,教条主义。古代有刻舟求剑的故事,刻舟求剑的人沦为笑柄,现代有教条主义,教条主义也会害死人的。

人是动物,所以不能固守一处。树是植物,没手没脚,但有根须,所以必须固守一处。如果让二者都反其道而行之,则树木必死,人必病。

因此,万物要顺其根性才能自然成长,违背物理规律则必然走入死胡同。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学习和修道是两回事(如同人和树是两回事一样)。学习就要日积月累,精益求精,但修道,修心,养性,或打坐参禅,就要清心寡欲,不断减少内心的欲望和外在的诱惑,才能与道合契,天人合一,明心见性。学习和修道正好相反。

此外,孔子曾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与老子所说的“无为无不为”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也。无为无不为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可以说是“人挪活”的最高境界吧!😊🙏

为什么人挪活,树挪死?

穷则思变,现在的状态不能让你维持生活,那就改变思维,尝试做其他可能让你改变现状的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