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儿第一次过年该和自己的父母过?还是和婆家一起过呢?
怎么选择都合理!
自己第一年出嫁了,每年父母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存在。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自己心爱的宝贝女儿没在自己身边,父母一定会难过!
这时候小两口如果在自己父母身边,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人家男方花了很多钱,终于解决了儿子的终身大事,第一个团圆年,当然希望能在一起好好热闹热闹!
其实怎样选择都有遗憾的一方,不如把双方父母凑到一块,一起过个年,那是最好的了!
嫁出去的女儿第一次过年该和自己的父母过?还是和婆家一起过呢?
过去嫁出去的儿女,不管第一年还是什么时候,都在婆家,过年就是初三回娘家,现在不同了,就一个孩子,独生子女,一年回娘家,一年在婆家,这样每年双方父母过年,都不会寂寞的。
但是,有一点,结婚时娘家要了很多彩礼,使得婆家不满意媳妇回娘家过年,有的婆家就认为花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娶来的媳妇,就应该在婆家孝顺公婆的,不应该在娘家过年。所以,男女双方都是平等的,结婚时要些彩礼走走形式也就罢了。
就一个孩子,结婚后双方父母都是平等对待,过年也不另外,婆家一年来年娘家一年,俩家老人都不会感到寂寞的。
在赡养方面也是平等对待。将来俩家父母老了,儿媳妇伺候公婆,姑爷同样也能赡养岳父母的。不管到什么时候小俩口对双方父母都是一样的。过年节也是娘家一年,婆家一年,这样婆家就没有理由反对儿媳妇回娘家过年了。
嫁出去的女儿第一次过年该和自己的父母过?还是和婆家一起过呢?
问:嫁出去的女儿第一次过年该和自己的父母过?还是和婆家一起过呢?
如果娘家什么忌讳都没有,过年愿意在哪里过就在哪里过呗。
过去北方农村的习俗,成亲后只要夫妻共在,过年和过元宵节等是不能看娘家灯的,看了娘家三十和初一的灯,娘家弟兄以后会受穷的。
过去,成亲后的忌讳很多,不尽管是过年不能在娘家过,很多传统节日都不能回娘家过,否则都有忌讳,比如填仓节,二月二,清明,腊八等,还编有歌谣呢,"过填仓,讳一帮;过二月二,讳一对儿;过清明,讳公公;过腊八,讳一家″等。就是所有大小节日都要回婆家过,不能留在娘家过。
就是与娘住同一村,在大年三十那天日落之前,也要回到婆家,到初二才允许带女婿与孩子回娘家,北方把初二那天叫"姑爷节″。
成亲前三年女儿初二回到娘家,娘家还给女儿留有一碗初一的饺子,那就是成亲的女儿过年不能看娘家灯,留有一碗初一的饺子就等于是在娘家过的年。
初二回娘家不管住多少天,到正月十四必须要回到婆家,还是不能看娘家灯,过节看娘家灯对自己的兄弟们是有忌讳的,就是过节看娘家灯,娘家会受穷。
过去有的女儿招婿的,在过节时小两口都要到婆家去住,如果婆家没房子住,只能躲进柴棚度一夜的。
现在是新社会有了新风俗,如果娘家没有忌讳,过年在哪里过都行。
嫁出去的女儿第一次过年该和自己的父母过?还是和婆家一起过呢?
传统上,嫁出去的女儿不论过年或过节都得在夫家过,第二天才回娘家,娘家人也会准备好饭菜招待回门的女儿女婿。现在时代不同了,主要是现在的家庭子女少,女儿嫁出去之后,家里变得冷清,于是便有了嫁出去的女儿第一年仍回娘家过年的做法,公婆也许可。也有两家住得相距不远的采取一天跑两头的做法,比如女方会把年夜饭提前到上午吃,女儿女婿吃完饭后安安心心回去跟公公婆婆共度春节。成婚后的男女,工作地点离女方父母近的,平常肯定相聚的机会比较多,过年时往往回男方父母家多一点,反之亦然,似乎自觉不自觉地在找一种平衡。而对于女方父母而言,既然女儿已经外嫁,心里虽然期待女儿女婿能回家里过年,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思想还有,是不会跟男方争高下的,口头上会劝女儿嫁夫从夫,在夫家过年是本份,过完年早早回娘家。传统的东西,自有它存在的意义。虽然男女平等,但既是传统的嫁娶,就按传统行事的人还是居多,尤其在乡间。
嫁出去的女儿第一次过年该和自己的父母过?还是和婆家一起过呢?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嫁出去的女儿第一年我觉得应该是在婆家过年。由于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在婆家过年了自己的父母会孤单,如果两家离的近可以由婆家出面邀请娘家父母在一起过年,两亲家和儿女在一起吃年夜饭也是可以的。
嫁出去的女儿第一次过年该和自己的父母过?还是和婆家一起过呢?
既然女人成了别人的媳妇,就是娶她的那个男人的一部分,应该休戚相关,甘苦与共,再也不能存有未出阁的小女子心态。所以她必须与婆家人过第一次年,如果丈夫及其父母大度,也可以携夫回娘家过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