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续好转,发达国家民众开始疯抢中国自行车,怎么回事?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继我国口罩成为香饽饽以后,自行车又成为外国人喜欢的紧俏物资,随着疫情逐步好转,欧洲各个国家逐步解封,我国的自行车出口企业开始获得大量订单。
- 欧洲各国民众为了害怕被传染,不敢乘坐公共汽车,他们纷纷抢购代步工具,中国继口罩之后,自行车又成为香饽饽。
- 根据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获得的数据显示,和去年同期相比较,5月份西班牙市场自行车销售额增长超过22倍,意大利与英国也增长了5倍左右,俄罗斯更高达60倍。
- 从欧洲市场上,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的售价普遍都在1000美元上下,高端超过1600美元,折合人民币1万元以上仍然供不应求,各国政府都会鼓励替代性出行,并且向市民提供补贴。
- 意大利为了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提供最高补助500欧元的补贴,法国政府已宣布一项总额2000万欧元的资金计划,鼓励民众在5月11日全国解封后自行车出行,企业主也将得到政府资金支持,为骑自行车通勤的员工提供每人400欧元的交通补贴。
- 对于疫情最严重的美国也同样如此,纽约市布鲁克林区,自行车销售量翻倍,顾客大排长龙,整整横跨一个街区,今年自行车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狂飙超过6倍,华盛顿一家车行的自行车4月底已经销售一空,预定的订单,打破该店50年记录。
- 中国早就是自行车和电动车大国,从零部件到整装出口有完整的产业链,随着全球公共事件事件不断发酵,大家的出行方式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自行车很有可能又在全球流行。
疫情持续好转,发达国家民众开始疯抢中国自行车,怎么回事?
买啥自行车?发达国家民众疯抢中国自行车为哪般?
说是疯抢,一定也没有夸张,根据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的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同期,5月西班牙市场自行车销售额增长超过22倍,意大利、英国也都增长了4倍左右。电动滑板车的销售额也大幅增长,其中,意大利上涨近9倍,英国上涨近8倍,法国增长380%,在本身体量就很大的西班牙也增长了280%。
那为什么西方国家民众会赶在这个时候购买自行车呢?按理说,西方国家的汽车早就成了出行的代步工具,甚至很多家庭都拥有不止一辆汽车,远比自行车更舒服,所以买啥自行车呢?这里面的原因我们有必要一起来探究一下:
1、虽然疫情有所缓解,但是公共交通依然受阻,选择骑代替!目前虽然很多西方国家已经逐步开始放松疫情的管控措施,但是公共交通依然没有恢复,很多地方的公交车、地铁都还没有恢复运营,这就给居民短距离出行带来了大大的不便,虽然有汽车,但是距离太近开车实在是没有必要,所以更多的人开始选择购买自行车来作为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
2、即使疫情得到控制,公共交通恢复,很多人依然会因为担心选择骑行!应该说这次席卷全球的疫情,不仅仅是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更是引发了一场世界级的恐慌,即便是疫情过去,很多人依然会担心病毒会存在,所以可以预计的是,即使公共交通恢复了通行,但是很多人担心因为聚集而有可能引发的病毒传染,因此不会在第一时间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所以一段时间以内,自行车就成为了不二的替代选择!
3、政府鼓励民众在疫情期间骑行并提供高额补贴,大大刺激了购买欲望!欧洲当地政府为鼓励骑行提供了补贴,自行车低端款相当于对折,高端款相当于只卖低端款价格,所以现在高端款也卖空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骑行既能有效防止因为聚集而带来的病毒传播的风险,还能锻炼身体,又赶上政府这么诱人的补贴,当然心动不如行动了,所以说这也是自行车购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
大道至简,风行了多少年的汽车会不会因为这波自行车购买风潮而受到冷落呢?这个估计是一定的,一场病毒带来了太多的改变,尤其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包括我们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方式,都会因为这场疫情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适者生存,或许这就是人类得以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根源吧!
疫情持续好转,发达国家民众开始疯抢中国自行车,怎么回事?
沧海桑田,正在新冠病毒的导演下,一幕幕在当下世人眼前真实上演。
这不,200多年前——1816年德国冯·德赖斯男爵发明由车把控制方向的木轮车;1861年法国米肖父子发明前轮大、后轮小的实心橡胶带自行车;1868年英国发明首辆木质链条自行车;1911年英国推出皇家伞兵用于战争的折叠自行车……而那时,我们拥有的,还是木制独轮推车(即人们熟悉的鸡公车),就自行车而言,我们当时与世界列强的差距,不是一丢丢的问题,而是落后一个世纪,还不止!
而今眼目下,在中国作为财产,恐怕有一种东西已经到达“路不拾遗”境界。
知道它是什么吗?
答案:自行车。
显然,这是互联网飞速发展共享单车的出现而演绎的中国奇迹。
但是,现在我又告诉你一个真相:在中国城市已经“烂大街”的自行车,现在居然被欧洲人疯抢,你信吗?
事实的确是“活久见”——
欧洲各国当下疯狂抢购中国产自行车、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其热情和前一阵子国内的“头盔热”如出一辙。
据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数据显示,4月底许多1000美元以下的低端自行车早已经售罄。5月份起,西班牙市场自行车销售额增长超过22倍,意大利、英国也都增长了4倍左右。电动滑板车的销售额也大幅增长,其中,意大利上涨近9倍,英国上涨近8倍,法国增长380%,在本身体量就很大的西班牙也增长了280%。现在,美国也加入了抢购中国产自行车大军,造成当地自行车大量缺货……
究其原因,大致有几方面——
一是新冠疫情的现实“抢逼围”——欧洲各国重启经济纷纷已经解禁,人们复工复产首当其冲就是交通问题——面对公交车、地铁等密闭空间,新冠病毒阴霾尚未完全消除的当下,欧洲市民的心理阴影面积还是很大的,骑单车上下班,可避免在密闭空间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将心比心,我太理解这些老外了。因为我在成都,至今出门都是骑共享单车,坚持不坐公交不乘地铁。即使到超过10公里的地方办事,我宁愿背个背包,装上替换的T恤和擦汗毛巾……
第二,欧洲很多国家也号召并敦促公众在短途通勤时选择自行车。为鼓励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各国对市民购买自行车纷纷给予补贴。有补贴,节约成本是小,预防被传染是第一要务,其次,每天上下班顺手就健身运动了,何乐而不为?
第三,欧洲人的环保意识非常强。短途骑行自行车本身就蔚然成风。我曾在阿姆斯特丹采访过一风车主。他经营的风车一年可赚80万欧元,算是土豪一族了。但是,只要不下雨,他几乎每天都是骑自行车往返于住家与风车场之间——每天来回是30公里。虽然他有汽车,一辆2.0排量的两厢欧宝。但也只是气候恶劣不适合骑行或者到市区办事才开车。
问他:你每天骑行上下班,是为了节约油钱吗?
答:你看我像缺那点汽油钱的人吗?骑行,一是为了环保,二是锻炼身体,就这么简单。我们荷兰人,想法都差不多……
第四、自行车虽然是欧洲人发明,但其制造属于低端型工业,其产业链早被欧洲国家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自己国家不屑生产,因为新冠导致需求旺盛,僧多粥少,疯抢,也就成为一种新冠疫情演绎的线下真实剧本!
疫情持续好转,发达国家民众开始疯抢中国自行车,怎么回事?
现在的社会,回归似乎已经成了主流。
疫情过后,我国开始允许摆地摊,不少人觉得这是一种经济倒退,担心城市会回到原来脏乱差的情况,其实老百姓首先要考虑如何填饱肚子,地摊可以让很多失业的人自谋职业,只要做好管理,脏乱差是可以控制的。
国外没听说摆地摊,但是据说国外的自行车卖断货了,而且还是以我国生产的自行车为主,我们曾经是自行车王国,当我们逐渐放弃自行车的时候,国外又流行骑自行车了。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原来的一个笑话,农村人用纸写字的时候,城里人用纸擦屁股,当农村人用纸擦屁股的时候,城里人又开始用纸擦嘴巴了,总是跟不上人家的节奏。
我们现在是汽车下乡,国外现在是自行车进城,原来的时候,我们羡慕人家开着汽车种地做买卖,现在我们开着车种地做买卖了,人家开始放下汽车,骑自行车上下班了。
最近国外流行自行车,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新冠病毒的原因,估计也只是一时的问题,毕竟骑自行车作为一种锻炼方式还是不错的,如果让你当成一种永久交通工具,受到的限制还是太大了。
国外的新冠病毒疫情控制效果不理想,骑自行车可以保持相对疏远的距离,还能够呼吸新鲜空气,同时能够增加身体运动量,所以一些国外的年轻人开始选择骑自行车通勤和游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没必要羡慕,在我国想骑自行车简直太容易了,但是年轻人更愿意买汽车,不过这对我们的自行车厂倒是一个好消息,说不定因此,可以增加出口。
疫情持续好转,发达国家民众开始疯抢中国自行车,怎么回事?
看到这个消息,本人不禁虎躯一震,终于不用下岗了,终于看到了自行车厂恢复昔日光彩的希望!发达国家好几十亿人口,如果都来我们这里进口自行车的话,那么这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对于老外为何会对中国自行车感兴趣,笔者个人总结几点:
第一:性价比超级高,发达国家虽然赚的多,但消费也很可观,同样一件东西,往往要比发展中国家贵上很多。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普及,海外网购的人越来越多,那些老外们也学聪明了,不在花冤枉钱。况且中国乃自行车生产大国,以前的飞鸽牌,名气响彻大江南北!
做工成熟,自然一些小细节上的毛病就能杜绝,工艺品质上也有所保障,关键还是配件多!像一些其他中小型国家也有自行车厂,但就整体实力而言,加工设备以及人工技术方面,照我们还要差上一截,所以中国生产的自行车,不光性能优异,种类也多,总结了几亿人的使用心得后,不断改善出来的自行车,只能越来越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第二:缓解交通堵塞提倡绿色出行,发达国家的民众在此次疫情之后,也逐渐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赚再多的钱,也不如有个好体魄,而日常的生活环境对个人健康来讲,非常重要,所以骑自行车会慢慢发展成一种时尚。为什么不骑电动车呢?因为电动车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然而,国外一般都是机动车方面发展较为成熟,譬如奔驰、宝马、大奥迪,相反对于自行车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反倒落下了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老外从中国进口的原因。
总体来讲,国内自行车制造水平还是可以的,至少花个一两百就能置办一辆,如果是七八成新的那种,或许几十块就搞定了,老外家里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精打细算不分国度,你怎么认为的呢?
疫情持续好转,发达国家民众开始疯抢中国自行车,怎么回事?
我觉得西方国家这些年经济也不是很景气,失业潮一波接一波,然后祸不单行,又赶上百年不遇的疫情,让经济变得更加萎靡不振了。再加上这些年人们的意识好像有些改变了,尤其通过这次疫情,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所以,离公司近的,10公里之内的,可能会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这个既省油又健康,那也许有人会说,西方国家穷的连油烧不起了吗?我觉得一方面可能就算能烧起的,由于思想意识的转变,有轿车也不开了,或者不经常开了,有急事的时候,出远门的时候,一家人出游的时候偶尔开一开,其他的时间就选择骑自行车,那么还有一种,不排除确实烧不起油了,先把钱用来买吃的再说吧。
之所以西方国家对中国自行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主要是物美价廉,经济实惠。也就是说物有所值,性价比超高,尽管以前国产自行车质量不敢恭维,与日本自行车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中国自行车不论从质量还是外观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有一次我在逛街时,发现有一位女士骑个自行车挺洋气的,不仅外观时尚,而且除了铃铛响,到处都不响,静悄悄的从我身边过去了,看样子很扎实很皮实的感觉,我跟上去一看,哎呦妈耶,原来是永久牌自行车,顿时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我十六七岁的时候,骑的就是永久牌自行车,竟然勾起了我的美好回忆。但是再仔细一瞧,发现车标变得高大上了,变得超凡脱俗,用我的话来说,真有个性!虽然她骑的是通勤复古式的,也叫休闲式的,但跟30年前也大不一样了,而我对永久牌自行车一直停留在30年前的印象中。
那么日本自行车,虽然技术好,材质好,但是价格不太友好,前段时间我到二手车行去逛,随便打听一辆日本老式二手自行车,都在2000左右,看上去九成新,便宜的八成新的还1000多,换句话说1000多这算便宜的,好多都是90年代的,那种充电的助力自行车,更是达到了三四千,也就是说如果是一手的,崭新的,可能也得1万左右。虽然都说好,但这么贵的自行车,一般人接受不了,也包括外国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